西谷椰子树的树干挺直,叶子很大,有3~6米,终年常绿。树干长得很快,十年就可以长成10~20米高。但是这种树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开花后不到12个月就枯死了,结的果实只有杏子那么大。它的树皮坚韧,但里面却很柔软,全是淀粉。开花之前,是树干一生中淀粉储存的最高峰。然而奇怪的是,这些积存了一生的几百千克的淀粉,竟会在它开花后的很短时间内消失光,枯死后的米树只剩下一株空空的树干。所以要在它开花之前将它砍倒,切成几段,然后再从中劈开,刮取树干内的淀粉。接着将它们浸在水里搅拌,水就变得像乳白色的米汤一样,然后将沉淀的淀粉加工成一粒粒洁白晶莹的“大米”,人称“西谷米”。用它做饭,就像普通米饭那样香软。自古以来,米树生产的“大米”一直是当地人的重要粮食。据测定,这种米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一点也不比大米差,目前世界上仍有几百万人还依靠西谷米维持生活。
西谷米不怕虫蛀,可以用来作纺织工业的浆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面包树
面包树,桑科菠萝蜜属,是一种四季常青的高大乔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达40多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三色。雌雄同株,雌花丛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实,味道香甜,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B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原产于南太平洋一些岛屿国家。在巴西、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非洲热带地区均有种植。我国的广东和台湾等地都有种植。
成熟的面包树果实有橄榄球那么大,可以放在火上烘烤,至金黄色便可食用。烤熟了的面包树果,松软可口,酸中带甜,与面包风味相近,所以大家亲切地称这种树为面包树。
面包树结果的时间一年内有9个月。
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及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乳汁拿给小孩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同时,它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非洲猴面包树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19世纪一位博物学家是这样描写它的:“由于树干膨大,当它落叶后光秃而憔悴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另一个更早的探险者则描写道:“半兽半人一样的树,像一个头披白发、脑袋斜歪而且挺着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无数细枝恰似手指紧紧抓住天空。”这种树叫做波巴布树,它的树干很大,有的要40个人手拉手才围它一圈,但个头不高,只有10多米,是名副其实的“大胖子树”。因为它的果实鲜美,是猴子等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又叫做“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的故乡在干旱的非洲。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的枝头经常是光秃秃的,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拼命储水。一株猴面包树据说能储几千千克甚至更多的水,简直成了荒原的储水塔。当它吸饱了水分,便会长出叶子,开出很大的白色花。
猴面包树浑身是宝。它的鲜叶是当地人喜爱的蔬菜。树皮可以制作绳索、袋子、渔网等,还曾用来治疗疟疾,有退热作用。它的树叶和果实的浆液,至今还是民间常用的消炎药物。
猴面包树还是植物界的老寿星之一。18世纪时,法国一位植物学家在非洲见到一棵猴面包树,据他估计,这棵树已活了5500年。有趣的是,猴面包树看上去丰满,但中间往往是空的,这就无法从年轮上来推断它的年岁。
在非洲,猴面包树常常与庆祝丰收以及其他的一些宗教活动有关。在塞内加尔的塞仑斯,诗人、音乐家、魔术师和史学家这一阶层的人,死后就葬在猴面包树的空洞里。有个著名的英国旅行家就曾在一棵猴面包树的树洞里看见里面躺着20多个人的尸体。除此以外,猴面包树还常常用作旅行者以及动物们的休憩场所。
不仅在非洲,在毗邻非洲的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上,乃至澳洲北部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而且,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木质都有很多孔,对着它开一枪,子弹完全能穿透而过。除了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外,大象也喜欢吃,并且不但吃它的果实,甚至连它的枝叶和树干都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象成了猴面包树的天敌。
会产奶的树
如果你在无花果树干上砍上一刀,它就会从伤口里流出一滴一滴乳白色的液体,在植物界里,像无花果那样能流出乳汁的植物还真不少。这些乳汁有的可以做橡胶原料,有的可以提炼石油,有的还真可以像牛奶、羊奶等动物的乳汁那样供人类享用呢!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国家,许多居民的房子周围都种有“牛奶”树。它的树身粗壮高大,树叶闪闪发亮。如果割破这种树的树皮,就会流出白色的乳汁,味道和营养价值都和牛奶相似,当地居民就把这种乳汁用清水冲淡煮沸代替牛奶饮用。如果把树皮划一个口子,一小时内可流出一公升左右的乳汁。有趣的是,这种乳汁还不能长时间放置,否则就会变质。用锅煮时,面上还会出现一层蜡质,当地居民用它做成蜡烛供照明用。
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还生长着另一种植物学家称之为“加洛弗拉”的“牛奶”树。人们只要用刀割破这种树的树干,马上就会喷出白色乳汁。每棵树每次能挤出2~4升“牛奶”,味道略有些苦辣,但只要冲水煮沸,苦辣味就会消失,成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牛奶”。经化验,其化学成分同牛奶相似,富有营养,是一种难得的高级饮料。当地人很爱喝这种“牛奶”,甚至用它来充饥,并称这种树为“牛奶树”或“奶头”。
在巴西的邻国委内瑞拉的森林里,也生长着一种能出“牛奶”的树,它叫“加拉克托隆德”。它产的“牛奶”比“加洛弗拉”产的味道还要好,而且不需加工煮沸就能饮用。
当然含有乳汁的植物还有很多种,但很多植物的乳汁是不能吃的,这点千万要注意。如甘遂的枝条和叶子里的乳汁含有剧毒,只要有一小滴滴在人的舌头上,就会让人感到非常难受,如果吞下去一些,就会有被毒死的危险。
喂奶树
摩洛哥西部有一种奶树,花朵凋零时,在蒂托处会结出一个“奶苞”,苞头尖端生长出“奶管”。“奶苞”成熟后,“奶管”里便滴出黄褐色的“奶汁”来。奶树根上丛生着许多幼树,像小孩一样依偎在母亲身旁。大奶树分泌出来的“奶汁”,由“奶管”滴出,下面的“子女”们便用狭长的叶面吮吸“奶汁”。有趣的是,当幼树长成后,大奶树便自然地从根部发生裂变,和小树脱离并“断奶”。大奶树被分离部分的树冠,随即开始凋萎,以利于幼树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阳光雨露,开始独立生长。
羊奶树
在希腊的吉姆斯森林地区,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马德道其菜”(意即喂奶)的树。这种树高约3米,长有像萝卜缨一样的叶子,树身粗壮,凹凸不平,每隔几十厘米就有一个绿色的“奶苞”,会自己流出“奶汁”。这种“奶苞”在树根处更多。当地的牧羊人常将刚出生不久的羊羔放在那里,羊羔就会像吮吸母羊的奶一样,从“奶苞”上吮吸“奶汁”。据说,这种树上流出的“奶汁”,营养不亚于母羊奶。
“法力无边”的水葫芦
1899年,美国陆军工兵部队接到国会的一项特别命令,要求派兵消灭墨西哥湾一支强大的“绿色敌人”——水葫芦。接到命令后,工兵部队奔赴战场,先用长柄叉作武器,后改用炸药、火焰喷射器,最后使用化学武器除草剂等,对成片的水葫芦进行全面围剿……
水葫芦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怎么会使美军这样大动干戈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1884年,一位植物学家到巴西旅游,他发现水面上生长着一种植物,有着蓝紫色的花朵,叶柄像葫芦似的膨大,出于好奇,他把它带回美国,并在新奥尔良博览会上展出,被誉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花冠”。但没想到,仅十几年,水葫芦便泛滥成灾。在非洲的尼罗河、刚果河畔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水葫芦之所以泛滥成灾是因为它有惊人的繁殖力。据观察,一棵水葫芦在两个月内能繁衍出上千个后代,所以它能导致河道迅速堵塞,水流不畅,发电机叶片被缠,甚至驾驶员上当受骗,把车开向长满水葫芦的水面等恶劣后果。于是,人们便开始了对它的种种围剿。
围剿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旧的一批去了,新的水葫芦更旺盛地生长起来。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际,环保部门的人员却欣喜万分。因为他们发现水葫芦有转化和消除有毒物质的作用。水葫芦长有很多须根,这些须根会像毛刷子一样把有毒物质洗刷得干干净净,它的茎叶也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用来净化污水,效果很好。实验表明,一公顷水葫芦一年可以从污水中净化出4吨氮和1吨磷;一亩水葫芦每4天就能从废矿水里获取75克银。另外,水葫芦对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也有明显的吸收净化作用。
水葫芦除了可作为污水净化器之外,它还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报警器”。
它能敏锐地指示出砷的污染。如果污水中含有少量砷,只要持续2个小时,它的叶片就会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呈现斑点,变黄失水……
水葫芦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青饲料,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也是农田的上等绿肥。但净化过污水的水葫芦是不能作青饲料和肥料的。
除水葫芦以外,水葱、浮萍、芦苇等也有较好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直径巨大的王莲叶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生长着一种世界上最大的王莲,它的叶子的直径一般在2米以上,周围有直立的边缘,像一口大平底锅,一个普通身高的人,躺在叶面上是绰绰有余。王莲不但叶子大,载重力也特别大,坐上一个30千克重的小孩也不会下沉,有人曾把75千克重的沙子平铺在它的上面,它也照样岿然不动。这其中的秘密在哪里呢?
王莲的叶片和其他植物相似,它的叶片不厚,向阳的一面非常光滑,背面长满刺毛,非常粗糙。不过,它的叶片下面的正中间有一个叶柄,从叶柄到叶片的边缘,粗壮的叶脉严密有致地排列着,很像一个大铁桥的梁架,里面还有许多充满气体的坑窝,这就使叶子的载重力特别大。
王莲叶片的巧妙结构使世界上富有才华的建筑师都惊叹不已。据说19世纪英国有个叫约瑟的建筑师就是在仔细观察了王莲的叶脉构造以后,从中得到启示,完成了一个展览大厅的设计。工程竣工后,屋顶明亮雄伟,被誉为“水晶宫殿”。
王莲原产美洲热带,它的花像荷花,但比荷花大得多。它一般开两天,第一天傍晚开放,第二天早晨闭合,第二天傍晚再开,花的颜色也由白色逐渐变为淡红最终到深红色。它的种子只有豌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