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迹罕见的荒山野岭里,干旱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贵重的药材,叫“九死还魂草”。这种植物很奇特,干旱时,它的枝叶卷缩起来,植物体变得焦干,进入了“假死”状态;当得到雨水或温度适宜时,它就大量吸水,枝叶舒展开来,又“苏醒”过来。由于干旱石崖难以保持水分,它要经过多次的“枯死”和“还魂”才能长大和繁衍,所以被称为“九死还魂草”。
九死还魂草的学名叫卷柏,关于卷柏能“还魂”的事,我国人民早有所了解,这从它的别名中可以看出来。除了一般被称作“九死还魂草”之外,它还被称作“回阳草”“长生不死草”“还魂草”“见水还阳草”等。
卷柏确实有顽强的抗旱能力。日本有位生物学家曾发现,用卷柏做成的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把它浸在水里,它居然“还魂”复活,恢复生机了。
美洲的卷柏更加奇特,它们能在干旱时缩成圆球,随风滚动,遇到有水的地方,就伸展开始生长,缺水时又开始旅行,所以又被称作“旅行植物”。卷柏的分布很广,多生于裸露的山顶岩石上,我国各地都可以找到。它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吐血、出血症等,疗效很好。
指南草
如果你到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那里美丽的草原景色迷住了你,你不幸迷了路,正在那儿放牧的蒙古族牧民一定会告诉你:“只要看看指南草所指的方向就知道了。”
“指南草”是人们对内蒙古草原上生长的一种叫野莴苣的植物的称呼。一般来说,它的叶子基本上垂直排列在茎的两侧,而且叶子与地面垂直,呈南北向排列。
为什么指南草会指南呢?
原来,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没有高大的树木,人烟稀少,一到夏天,骄阳火辣辣地烤着草原上的草。特别是中午时分,草原上更为干燥,水分蒸发得更快。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野莴苣练就了一种适应环境的本领:它的叶子长成与地面垂直的方式,而且排列呈南北向。这种叶片布置的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中午时,即阳光最为强烈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阳光直射的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二是有利于吸收早、晚的太阳斜射光,增强光合作用。科学家的考察发现,越是干燥的地方,其生长着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越准确。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在草原或沙漠上旅游,如果了解了指南草的习性,就不会迷路了。
在墨西哥的崇山峻岭中,同样也生长着这种“指南草”,当地土著居民在狩猎时均靠指南草辨别方向。
灯草
在冈比亚西部的南斯朋考草原,长着一种红色的能发光的野草——“灯草”。这种草的叶瓣外部长着一种银霜似的晶素,仿佛上面涂了一层银粉。每到夜间,“灯草”叶瓣上的晶素就闪闪发光,好像在草丛里装上了无数只放光的“灯”。在“灯草”集生的地方,会亮得如同白昼,使周围的一切都看得很清晰。因为“灯草”能发光,当地居民就把它移植到自己的屋门口或院门口,作为晚上照明的“路灯”用。“灯草”的根茎还含有40%以上的淀粉,磨成粉末,可以代替粮食。
另外,哥伦比亚西南森林里有一块被称作“拉戈莫尔坎”的草地。“拉戈莫尔坎”在哥伦比亚的尼赛人的土语中就是“光明的草”或“放光的草地”。原来,这块草地上生长出的草,细短而匀称,叶瓣碧绿略带黄色,草柔软如绸,而且长得浓密。远远向草地望去,仿佛地上铺上了一块平整翠绿的地毯。一到晚上,这块草地就一片光明,宛如被月光照亮的大地一样,然而可能此时天空里却并不见一轮月影。那么,这些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放光的草地”在还没有被科学地解释之前,人们都认为这是“神光”,是神所赐放出来的,这就给草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光是从草瓣上闪耀出来的。由于这种草能够制造一种叫“绿荧素”的荧光素,所以它的草瓣能发出光来。即使将这种草割下来晒干,在黑暗中它也能闪光很长一段时间才渐渐“熄灭”。这就是放光草地的秘密。
接骨草趣闻
话说我国西南边陲的哈尼族,有个著名的接骨医生,名字叫路巴。这一天,他给乡亲瞧病归来,忽然一股倦意袭来,便躺在路旁的大树下小憩。这时,一条大蜈蚣从路那边大摇大摆地爬过来,让人发怵。路巴想,好厉害的东西!我倒不怕你,可乡亲们从这路过,岂不要无辜受害!他立即用腰刀将其斩为两截。令路巴感到意外的是,这蜈蚣节节都有神经,断肢仍在蠕动。这时,那边又爬来一条蜈蚣,是雄性的。看到同伙的如此境遇,它十分着急。稍停片刻,它像是想起了什么,便急匆匆地爬向草丛中。不一会儿,嘴噙一片嫩绿的叶子回来了。这是干什么?莫非它也是虫类的医生?路巴好奇地蹲在一旁,想要看个究竟。果不出所料,这雄蜈蚣还真是医生,只见它将被斩断的蜈蚣的两截连在一起,然后把嫩绿的叶子轻轻裹在连接处,自己就静候在旁边。过了一会儿后,那雌蜈蚣的两段身肢竟完好如初。
路巴被惊呆了。半晌,才想起拣那片嫩叶。待将嫩叶细辨,方知其乃山中常见的藤本植物。于是,也依样采一些,在家中的鸡腿驴腿上进行试验。有所不同的是,路巴将嫩叶捣成泥状,进行包扎。几天后,鸡腿驴腿恢复如常,效果真是理想。“太好了!太好了!你就是接骨草,你就是宝啊!”路巴乐得直蹦。从此,接骨草便问世中华百草园。
南美人参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玛卡,它的根茎像小圆萝卜,叶子椭圆。虽然它的样子与人参迥然不同,但由于果实营养丰富,因而有了“南美人参”的美誉。
玛卡既可入药,又能食用,长久以来一直是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加人的主要食物之一。
传说在古印加帝国时期,战士们在大战之前都要饱餐一顿玛卡,这样可使他们精力充沛、力量倍增,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百战百胜。
近年来,医学界对玛卡的药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等神奇功效,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纯天然保健食品。
秘鲁是玛卡的原产国,在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高原上,当地农民采用传统的“块种”和“撒种”方式耕种玛卡。所谓“块种”,就是将玛卡原种切成若干小块然后埋入翻耕好的地里。而“撒种”则是将种子撒在田间,然后将驼羊放到地里去踩。玛卡一般在每年12月份播种,第二年7月、8月间收获。人们将收获的玛卡放在阳光下晒干,让其充分吸收阳光,以增强药性。由于玛卡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有机养分,因而每耕种过一季的土地,必须休耕6~7年,否则难以生长出好的玛卡来。
瘦身草
在印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野生草,体胖的人服用后会逐渐消瘦下来,故名“瘦身草”。印度传统医学用该草治疗肥胖症已有2000年的历史。日本东邦大学医学部名誉教授幡井勉先生对该草的药效做了研究,认为“瘦身草”能使人体摄入的一半糖分不被吸收,从而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达到减肥的目的。如今,“瘦身草”已成为风靡日本的一种健美药品。许多人服用后,体重明显下降,有人服用该药,两个月体重减轻7.6千克,减肥效果十分显著。
催眠花
非洲坦噶尼喀有一种木菊花,喜欢生长在荒山野岭之中。这种花色彩夺目,香气浓郁,不但博得人们的喜爱,就是野生动物也常常立足欣赏。然而这种花具有强烈的催眠作用,人们只要用舌头舔下花瓣,马上就会入睡。野生动物吃后,立刻卧地而眠。即使是2吨多重的犀牛,只要吃了它,也会昏倒在地,呼呼大睡。
无独有偶,西班牙也生长着一种催眠花,当地人叫它勃罗特花。
勃罗特催眠花能散发出一种芳香气味,人们闻到这种气味后,便会昏昏入睡,一觉可达三个小时左右。勃罗特花的奇特本领,已被人们用来治疗疾病。西班牙当地有一家医院用盆栽种了许多催眠花,用来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症,效果非常好。
能测温的草
在瑞典南部有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管它叫天然的“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大气温度的变化反应极为灵敏。在20℃以上时,它的枝叶都斜向上方伸出;温度若降至15℃时,枝叶向下运动,直到和地面平行为止;当温度降至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则枝叶就恢复原状。
不怕火的植物
过去,人们对野火全无好感,认为它只会毁灭生物,就极力去扑灭它。但近年来许多事实证明,火和温度、阳光、水分一样,不仅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自然界天然发生的火,对许多植物、动物的生存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生态学家曾研究过野火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生态作用。在过去的300~400年中,黄石公园北部每隔20~25年就发生一次大火。但近90年来,人们主动制止了自然火灾的发生,却使黄石公园的动植物发生了变化:山杨树的数量减少,并且老年化,以幼嫩山杨为食的大角鹿也随之减少。人为地减少大角鹿也未能使山杨树增加。可是在自然火灾发生的地段,幼小的山杨树反而生长起来了。美国政府根据这一发现,建立了200万亩(约1333平方千米)的天然火灾自生自灭地段,从而稳定了山杨树和大角鹿的种群数量。
北美洲有一种最珍贵的树种,叫沼泽松,它也是最善于适应火灾的一个树种。这种高大的树有着罕见的浅色树冠,身躯伟岸挺拔,不仅生长在低洼的地方,而且也生长在干爽的山麓。它木质坚硬,红润有光,色泽非常悦目。正是这种树,似乎专等发生火灾才成长壮大呢!当它的幼苗长到几十厘米高的时候,在5~7年内就完全停止再往上长,这时,它全力发展和巩固根部。幼苗的针叶含有很多水分,而且长得很长。这些针叶紧紧聚拢在一起把未来的新枝保护在它们中间。在此阶段,火灾丝毫损害不了它,即使是烈火把潮湿的针叶全部烧净。然而当它周围的其他树木、灌木和草一下被大火吞噬而光时,它的幼苗就得以见到阳光了。大火之后,沼泽松迅猛生长,并长出一层很厚的树皮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新的火灾危害。正因为这样,现在栽植沼泽松的时候,往往故意烧一烧松树地段,为它们的生长创造最好的条件。
号称“世界爷”的红杉,也是不怕火的。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古生植物非常珍贵,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生长在北美一些国家公园里的红杉数目是屈指可数的,人们把它们作为稀世珍宝来加以保护,自然不让火灾在红杉林中发生。可是事与愿违,这种罕见的树木却不愿意繁衍子孙,而且行将绝种了。原来,在它的树冠之下,生长着许多冷杉幼树,冷杉生长过程中争夺了红杉的养分。要使现有的“世界爷”森林得以更新,就必须定期进行火烧。红杉树不怕火烧,因为它的木质犹如钢铁一般,是燃烧不起来的,而且它的纤维质树皮又厚又结实,严严地保护着它那坚实的树干。当然,大火可以把红杉的叶子和树冠烧着,可是老的叶子烧掉之后,新的叶子很快就生长出来了。
大火之后,红杉树不但因为获得了广阔的生活空间而开始迅猛向上和向周围生长,同时也给红杉树的种子清扫了地盘,因为红杉树的种子只有在没有草木、被火烧透而且深深覆盖着草木灰的土壤上才能发芽。红杉幼苗需要大量的光和热,只有在充足阳光和无“人”与它们争抢的空间中,才可能迅速生长。
如此说来,森林火灾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科学家经过详细的全面计算之后,断然肯定,害远远大于利。虽然火灾可以对某些树种的自然恢复和森林以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然而,这种个别有利后果却远不能补偿火灾给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巨大损失。森林火灾是国民经济的一大灾害,应该千方百计把森林火灾减少到最低限度。
“重口味”的植物
在盐碱地上种庄稼,常常颗粒无收。盐碱土地区的人们有一段顺口溜:“碱地白花花,一年种几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盐碱地的盐碱含量很高,一般植物无法生长,因为它们无法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可是有些野生植物在盐碱地上却生长得很好,如柽柳、胡杨、短尾灯心草、艾蒿和盐角草等,因为它们都属于耐盐植物。
耐盐植物为什么不怕盐碱呢?原来它们都有抵抗盐碱的特殊本领。
柽柳是盐碱地上时常见到的一种耐盐植物。它是一种乔木,树皮红褐色,叶子成鳞形生在纤细的小枝上,微风吹来,一丛丛柽柳飞红挂绿,别有一番景色。当我们走近柽柳时,你会发现它的茎和叶上,冒出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如果你尝一尝,马上会感到又咸又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柽柳的根在从盐碱地中吸水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盐碱,但并不在体内积累,这些盐碱由水带着,排到茎和叶的表面,水很快蒸发了,而盐碱却留在茎叶表面,形成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
胡杨也是一种耐盐植物,常和柽柳混生在一起。它也能从土壤中吸收盐碱,然后又从树皮裂口处排出体外,形成黏稠的液体,人们将这黏稠的液体叫做“胡杨泪”。“胡杨泪”里含有小苏打、食盐等盐分。当地人还常常用它来发面蒸馒头呢!
盐碱地上,生有一种盐角草,它全株绿色,叶子极小,枝叶肉质多汁。盐角草也从盐碱地里吸收大量的盐碱,但并不像柽柳、胡杨那样排出体外,而是永远储存在身体里。在盐角草茎中的细胞内有叫盐泡的结构,盐碱都存到盐泡里了。盐角草靠着一个个小盐泡,就能从盐碱地里吸收水分,不但如此,由于盐碱都被圈在盐泡中,再也无法侵害盐角草了。盐角草因为有这种本领,所以能在含盐量高达0.5%~6.5%的盐碱地上生长。像盐角草这样的耐盐植物,称为聚盐植物。
艾蒿是一种很有名的中药,针灸用的艾卷,就是用艾蒿叶制成的,它也是一种耐盐植物。为什么艾蒿能生长在盐碱地上呢?原来它的根有一种本领,能抵抗住土壤中的盐碱,使它们无法进入根中。同时,艾蒿的根细胞中含有很多溶于水的糖和酸,能使根容易从盐碱中吸收水分。艾蒿既能从盐碱地里吸收水分,又不让盐碱进入身体中,这样它就能很自在地生活在盐碱地上。像艾蒿这样拒盐碱于植株体外的植物,称为抗盐植物。
还有一类耐盐植物,像短尾灯心草,既不泌盐,也不聚盐和抗盐,而是用脱落老叶的方法,来排出盐分。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生有一条细长直立的茎,茎的基部生出一丛长长的叶,很是别致。短尾灯心草在盐碱地中吸收水分时,也吸进了很多盐,奇特之处是它把盐碱聚在叶内,等到老叶含足了盐分时,就提前干缩脱落,然后幼叶又来接替老叶的位置,从而得以不停地往外排盐。
由此看来,各种耐盐植物抵抗盐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耐盐植物抵抗盐碱的本领,绝不是在一两代中形成的,而是它们世世代代生长在盐碱土地上,在同盐碱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
能产“大米”的树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能产“大米”的树,名叫西谷椰子树,当地人称它“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