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师正,究其术。南游天台,观沧海,与有名士相娱乐,文辞传京师。玄宗遣使召见,帝尝问道,对曰:“深于道者,无如老子五千文,其余徒丧纸札耳。”复问神仙冶炼法,对曰:“此野人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开陈,皆名教事务,以微言讽天子,天子重之。群沙门嫉其见遇,而高力士素事浮屠,共短筠于帝,筠亦知天下将乱,恳求还嵩山。安禄山欲称兵,乃还茅山。而两京陷,江、淮盗贼起,因东入会稽剡中。大历十三年(778)卒。有《吴筠集》十卷,《两同书》一卷。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诗略相甲乙。
潘师正,贝州(今河北清河县)宗城人。少丧母,庐墓,以孝闻。事王远知为道士,得其术,居嵩山逍遥谷。高宗幸东都,召见,问所须,对曰:“茂松清泉,臣所须也,既不乏矣。”帝尊异之,诏即其庐作崇唐观。卒,年九十八。赠太中大夫,谥“体玄先生”。
刘道合,与潘师正同居嵩山,帝即所隐立太一观使居之。道合得赏赐辄散贫乏,无所蓄。
咸亨中,为帝作丹,剂成而卒。帝后营宫,迁道合墓,开其棺,见骸坼(开裂)若蝉蜕者。帝闻,恨曰:“为我合丹,而自服去。”然所余丹无它异。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时擢进士。开元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累迁秘书监。知章性旷达,善谈说,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天宝初,自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行,弃官徒步归隐镜湖。(又名鉴湖、长湖、庆湖。古代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他与李白、张旭、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焦遂等八人友善,时称“醉中八仙”。
《回乡偶书》为其脍炙人口的传诵名作。
秦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年八十余卒。有《秦系诗》一卷。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服仕,居江湖,日与山水渔樵为友,自称烟波钓徒。着《玄真子》十二卷,亦以自号。其居曰“玄真坊”。其里号“回轩巷”。又着《太易》十五卷。帝尝赐奴婢各一,志和让他们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
陆羽尝问:“孰为往来者?对曰: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何有往来?”
善图山水。酒酣,击鼓吹笛。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西吴记》云:“志和有渔父词,刺史颜真卿、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递相唱和。”(《词林纪事》引)
志和曾隐居苕溪。《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词,即写于此。描绘出江南水乡“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的湖光山色美景。
《新唐书》本传称其“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可见他的《渔歌子》乃借渔家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于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初庐火门山,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着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唐德宗贞元末,卒。
羽嗜茶,着《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从此天下益知饮茶矣。后人祀为茶神。
僧皎然有《寻陆鸿渐不遇》诗,描述其隐居生活。有《僧皎然诗》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斋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后诏拜左拾遗。诏方下,龟蒙卒。有《笠泽丛书》、《甫里先生集》。
陆龟蒙与皮日休是好朋友,他们身在江湖,心忧天下,二人唱和的诗在集内占很大篇幅。他的讽刺散文较着名,如《野庙碑》等。鲁迅说:“皮日休与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开元末,背生病疽,卒。有《孟浩然集》。事见《新唐书·孟浩然传》。
孟浩然的一生始终徘徊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虽隐居林下,跟当时的达官显宦如张九龄、韩朝宗都有来往,和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他的生前与死后,都是享有盛名的。他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李白有《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顾况(725-814),字逋翁,晚年又自号悲翁。苏州人。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进士,任着作郎,以作《海鸥咏》讽刺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称“华阳真逸”。有《顾况集》20卷。
他的诗着重内容,不以文辞华丽求胜。他虽然深受道家的出世求仙思想的影响,却写了很多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录诗一首。
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50,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闲往坐水旁,裴回赋诗,而曹务多废。县令禀告州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年64。有《孟东野集》十卷。贾岛《哭孟郊》诗云:“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塚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苏轼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东野诗》)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不苟同流俗,始终未能免于饿寒冻馁,如《赠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秋怀》:“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时人称为“寒酸孟夫子”。《游子吟》为其着名诗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句,常常牵动天涯游客漂泊异乡时的思母之情。
录孟郊《登科后》一诗可见其得意忘形之态。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后,其年46岁。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初为浮屠,法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
后还俗应进士考,由于出身卑微,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唐武宗年号)初,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年六十五。有《长江集》十卷。
贾岛和孟郊是穷愁苦吟的诗人,称为“郊寒岛瘦”,从来都是相提并论的,正说明二人诗歌创作上的风格是相近的。“郊寒岛瘦”一语出自宋代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韩愈有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更说明他们创作风格的近似了。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县)人。诗人和诗论家。三十三岁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知制诰。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攻占长安,僖宗奔蜀。诗人遭遇“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复”(《秋思》)的大变故。此后,几经反复,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归隐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画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意谓从量才、揣分、耄聩三方面都应退休。也可理解为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自号为“耐辱居士”。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篡位,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被弑,图闻,不食而卒,年72。
司空图由仕而隐,成为大庄园主隐士,消极避世占重要地位,因之诗歌多为山林遣兴,闲吟自适的作品。着有《司空表圣诗集》、《诗品》24则。他的《退栖》一诗中说“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流露出他当时不得意而退隐中条山的心境。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今河北满城县以南)人。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隐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tián打猎)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天宝十载(751)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安禄山遣使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呕血状,阳不支,复归青岩山。禄山反,使蔡希德(安禄山的大将)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禄山)。后安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广平郡王俶,唐肃宗长子,后封楚王,徙封成王。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
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着作郎,兼侍御史,卒。
杜光庭(850-933),唐末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杜曲镇)人。懿宗时,应进士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着道书多种。僖宗时,任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避乱入蜀。前蜀王衍任为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号东嬴子。卒年85岁。一生着述甚丰。作传奇《虬髯客传》,被人们誉为“风尘三侠”,流传甚广。有《广成集》100卷。
宋(选录17人)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
时晋末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一,遂以“同文”为名字。自是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后登第者五六十人。
同文纯质尚信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不积财,不营居室,由是深为乡里推服。所与游皆一时名士。与宗翼、张昉、滕知白(三人传记附于《宋史·戚同文传》后)为友。生平不至京师。卒年七十三。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门人追号坚素先生。
陈抟(见《追求闲适的病态隐士》一节)
种放(见《沽名钓誉的虚伪隐士》一节)
魏野(见《追求闲适的病态隐士》一节)
林逋(见《追求闲适的病态隐士》一节)
万适,字纵之,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人,自号遣玄子。六七岁即为诗。及长,喜学问,精于《道德经》。不求仕进,专以着述为务,着作颇丰。宋太宗淳化中,翰林学士韩伾荐万适、杨璞、田浩,上悉令召至阙下。万适最后至,特授慎县主簿。适素康强无疾,诏下日已病,犹勉强赴朝谢,举止山野,人皆笑之,后数日卒。
杨璞,字契玄,郑州新郑人。善歌诗,每乘牛往来郭店,自称东里遗民。尝杖策入嵩山穷绝处,构思歌诗。凡数年得百余篇。诏下,对于便殿,不愿仕进。赐以束帛,与一子出身,遣还故郡,作《归耕赋》以见志。卒,年七十八。
田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好着述,聚学徒数百人,举进士至显达者接踵,以故闻名于朝,每构思必匿深草中,绝不闻人声,俄自草中跃出,即一篇成矣。但其着述,大率迂阔。
李渎,河南洛阳人也。其父李莹,广顺(后周太祖郭威年号)进士。在祷河祠时生渎,故名渎,字河神。渎淳淡好古,博览经史。杜门不愿仕进,家世多聚书画。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所居木石幽胜。后屡召屡辞。素嗜酒。尝语诸子曰:“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卒年六十三岁。
王樵(见《追求闲适的病态隐士》一节)
石介,字守道,兖州(今属山东)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向,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丁父母忧,耕徂徕山下,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介“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由此益盛。作《庆历圣德诗》,诗中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大奸盖斥(夏)竦也。未几卒,会徐狂人孔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诬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开棺验尸。后经多官及众数百,保介已死,方免掘墓。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
介家故贫,妻子几冻馁,富弼、韩琦共分俸买田以赡养之。有《徂徕集》行于世。(见《宋史·儒林·石介传》)
高怿,字文悦。在《南山三友》中曾述及。寇准知长安时闻其名荐之,不赴。范雍建京兆府学,召怿讲授诸生,席间常数十百人。仁宗嘉其守,号安素处士。诏州县岁时礼遇之,给良田五百亩。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其先范阳人,又徙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周时为共伯封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宋史·道学·邵雍传》)“时邵雍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宋史·儒林·李之才传》)后拜共城令李之才为师,受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着书十余万言行于世。所着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集《伊川击埌集》。
后在学生侯绍曾的帮助下徙居洛阳,借住天宫寺内。时富弼、司马光、吕公着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并为市园宅(司马光等20余位贵族出资,为邵购置一座“七千余步平流水”的大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其《安乐窝》诗云:
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
拥衾侧卧高未起,帘外落花撩乱飞。
司马光以兄事雍,二人之纯德,尤为乡里所慕向。春秋时出游城中,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屡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1077),卒,年六十七。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宋史·道学·邵雍传》)
《宋史·道学·序》说:“邵雍高明英悟,程氏实推重之,旧史列之隐逸,未当,今置张载后。”
本书作者阅读《宋史》后认为,仍列《隐逸传》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