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母亲的鼓励与巴雷尼自己的坚持不懈,每日的体育锻炼最终还是弥补了由于残疾给他带来的不便。而母亲的以身作则与信任鼓励,更是深深地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悲观放弃是最无能的做法,人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自我调整,以尽快走出困境。巴雷尼的母亲是位值得尊敬的母亲,正是她的鼓励与榜样,才让身体残疾的巴雷尼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使他最终获得人生的成功。
所谓挫折,是指事情不如预期时的情境与感受。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各自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便也有不同的表现。作为孩子,他对挫折的认识、理解与承受,则需要父母及家人、老师的帮助,尤其是父母的帮助。
不可否认,挫折的存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必然。同时,挫折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有很多人都无法适应社会给予的压力。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能学到知识、收获快乐,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父母要教会孩子从小就有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以及正确处理挫折的办法
现在的孩子许多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家人当成宝一样的捧在手中,但父母不要忘记,孩子未来的路还要他自己走,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挫折之后重新站立起来。只有经过摔打历练的人生,才是能够健康成长的人生。挫折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因此,父母除了要让孩子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人生经历外,还要教会孩子应对挫折,让孩子在逆境中学会调试与适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有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都是保护者的角色。他们很少让孩子体验到挫折,他们认为,挫折对于还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太痛苦。或者说,在孩子能体验到挫折之前,他们就已经将错误抵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将来会经不起任何风雨。
肖力已经上小学6年级了,他的很多同班同学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每逢假日大家都会结伴骑车郊游。但肖力却从来都没参加过大家的活动,因为他还不会骑自行车。
有的同学已经开始笑话他,肖力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回家对妈妈说他想学骑车。但妈妈却说:“邻居家孩子学骑车都摔断胳膊了,你也想摔吗?再说,你也不用学,你要去哪里,妈妈带你去就行了。”
肖力还想说什么,但妈妈却打断了他,说只要他好好学习就行了,爸爸妈妈会帮他解决所有的困难。
面对未知的世界,孩子面临的挫折无处不在。但若像肖力的妈妈那样,帮孩子解决困难,那么孩子就会失去锻炼的机会。其实,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不但不会让他感觉痛苦,反而是有利于培养他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他的非智力因素,更有利于他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因此,父母应该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孩子意志、提高孩子对社会适应力的好方法。有挫折教育意识的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他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树立榜样。
建议二: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解决问题
独立生存是一个人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让孩子学会抵抗挫折的目的,就是要他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使他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并较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从两三岁开始就可以让他自己单独睡觉,要求他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就可以让他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再大一些,可以要求孩子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比如朋友间的小矛盾、学习上的小困难,等等。只有从小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他才可能在生活中成熟起来,提高抗挫折能力。
建议三:提高孩子对挫折的认识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挫折感的大小和情绪反应的强弱可能不同。这取决于人们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也就是对挫折的认识。所以,面对挫折,父母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他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并最终战胜挫折。否则,若是孩子不能正确认识挫折,就只可能加重他的挫折感,他的情绪反应也会更加强烈,更加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
上小学4年级的吴月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妈妈问她原因,她说她失败了。妈妈很奇怪,吴月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班里的中队长,什么失败能让她哭成这个样子呢?
于是,妈妈在吴月哭得不那么厉害的时候问她:“是什么失败了?”
“学校广播站选播音员,我没选上。”吴月抽噎着说,
妈妈听后认为,这该算是一直一帆风顺的女儿遇到的第一个小挫折,应该让她好好认清楚,让她学会应对这些挫折。
妈妈对吴月笑笑说:“原来就是这么件事啊!你最喜欢的那首歌,不是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吗?你看你现在不就是在经历风雨吗?以后你的路还长,要知道,一个人一辈子要遇到的挫折会有许多,你觉得哭能战胜这些挫折吗?”
吴月听了,渐渐止住了哭泣,默默地体味着妈妈的话。妈妈继续趁热打铁:“所以,不要惧怕它们,要把这些挫折想象成你人生道路上的小沟坎,你要相信自己,只要方法得当,你一定可以顺利跨越的!”
在妈妈的帮助下,吴月开始慢慢学着认识挫折,并且不再轻易为挫折而哭泣。
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面对不甚熟悉的失败或打击的时候,他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父母要像吴月妈妈那样,提高孩子对挫折的认识。要让他了解,挫折其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经历挫折,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建议四: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御和对待挫折的一种能力,也就是一个人能够忍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程度。可以说,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一个人保持良好适应、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进入初中3年级的张彦,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他兴趣广泛,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在为孩子高兴之余,却有些担忧。因为,张彦马上要面临中考,他的人生经历一直都很顺利,但万一他的考试出现了失误,他能正确面对这个结果吗?
于是,这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对张彦说:“我们来做个假设,若是你中考失败,你会怎么办呢?”
“我才不会失败呢!”张彦有些不服气。
妈妈笑着说:“我们只是假设,若是你真遇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呢?”
“嗯……我可能会很失望吧。”
“然后呢?”爸爸继续问他,“失望过后你又怎么办呢?”
“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张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爸爸十分郑重地说:“即使失败,你也要正视它!从小到现在,你还没有经历过失败,所以你可能不会明白如何面对。但你要记住,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失败之后你要能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然后再次站起来!你认为呢?”
“有道理!我记住了,若是我真的遭遇失败,我想我会做好心理准备的。”
的确,就像张彦一样,现在的有些孩子很少经历挫折,他们的承受能力可想而知。父母可以像张彦的父母一样,通过假设来与孩子进行讨论,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渐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金玉良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挫折是必然的,而能否抵抗得住挫折,能否在挫折之后成长却又因人而异。因此,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让他体味到失败后再努力的滋味。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经历风浪并最终战胜风浪的船,才能成功抵达目的地。
应对意外:让孩子掌握转危为安的能力
大多数走运的人都养成从最坏的结果考虑问题的习惯,谨防受到意外之灾的袭击,天天实行这个原则,严格地按此办事。
——(德国)马科斯·冈瑟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英国)洛克
一年寒假,13岁的彭鹏和4个小伙伴相约去爬山。大伙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开放式公园,公园的湖面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很多大人孩子都在上面玩耍。此时,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准备在冰面上玩一会儿再出发。
于是,5个孩子一起下了冰面,在冰面上打着滑溜。其中,一个叫白亮的男孩很快就滑到了湖中心,并回头冲着其他伙伴喊道:“快点滑啊,你看我啊!”话音没落,他就听见脚下“嘎嘎嘎”几声响,再低头一看,脚下的冰面出现了一个大口子。顿时,白亮的一条腿掉进冰水里了。
其他伙伴见状,一边大喊着:“别急,我们来帮你!”一边准备跑向湖中心。但此时,彭鹏却大吼一声:“别去!谁也别去!”同时,他冲着白亮喊:“你先把背包扔出去,然后慢慢趴下!”不知所措的白亮只能照着彭鹏说的做。紧接着,彭鹏又说:“然后,轻轻往前爬,爬到这边!”于是,白亮一点儿一点儿往前爬,直到爬到安全的对方,大家才算松了口气。
面对意外,人们最需要的是冷静。对于孩子而言,只有知道了应对的方法才有可能显出镇定。彭鹏曾有一年和父母回到东北的爷爷家过年。当时,爸爸就把一些如何应对冰雪意外的知识告诉了他。而且,一旦彭鹏准备和小伙伴们去滑雪滑冰时,爸爸都要先让他复述一遍遇到意外的应对方法。那个假期,彭鹏把关于冰面上的救助和自救方法记得滚瓜烂熟,几乎终身不忘了。因此,这次出行,彭鹏才能如此的冷静,并有能力真正帮助同伴。看来,父母对孩子平时的教育,的确能在关键时期让孩子转危为安。
另外,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在我国,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每100名死亡少年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然而,反观这些意外伤亡事件中,除了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和灾害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的。
因此,作为父母,不要等到孩子遇到意外的时候才想如何应对。而是应该在与孩子平日的接触中,就把防范意识灌输给孩子。这样,才能在意外发生时,最大程度上地减少伤害。
培养建议
建议一:经常告诉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和经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很有可能常常遇到意外。而父母就要经常性地把自己正确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可以让孩子最大程度上地避免伤害。
10岁的韩飞特别喜欢狗,见到多大的狗都想上去摸摸。一次,他和爸爸在小区遇到一只大型犬,韩飞高兴地跑向这只犬。父亲喊道:“韩飞,回来!”韩飞停下脚步,正准备和爸爸争辩,爸爸小声对儿子说:“这只狗体形太大,最好保持距离,否则会有危险。”韩飞也算听话。
事后,父亲对韩飞说:“无论以后遇到什么样大小的狗,不熟悉的狗都不要动手去摸,因为,它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出于防范有可能会咬你。而遇到大型犬,无论主人说它有多温顺,最好保持一定距离。你的靠近,对方也会害怕。只有保持距离,双方都会感到安全和自由。如果周围的人不小心被狗咬伤,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因为,得狂犬病的狗会把病菌传染给受伤的人,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
韩飞的父亲并没有阻止完孩子就了事,而是进一步告诉儿子如何对待喜欢的动物。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有高度的教育敏感度。只有父母常常把一些安全常识与经验告诉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懂得如何避免常见意外,也知道遇到类似的意外时该如何应对。
建议二:借用他人的意外教导孩子
父母可以通过身边人发生的事情,或者媒体上报道的事情来提醒孩子。让孩子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并避免同类的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个夏天的夜晚,刘女士带6岁的女儿去广场乘凉。广场四周被浅浅的水渠环绕,水渠旁有数个乘凉座椅。小女儿正在座椅前玩耍,只听“扑通”一声,刘女士回头一看,身后一个比女儿稍大的女孩掉进了水渠里,接着,一名青年男子跳进水渠把小女孩救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