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说:“用钱去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仆人提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
仆人不慌不忙地回答:“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不花钱买酒与空瓶里喝酒一类比,就出现了针锋相对的矛盾,谐趣顿生。老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时也表现了仆人的智慧。
这里不但表现出类比幽默手法,同时有返还幽默形式在内,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见,幽默的表现形式往往不单一使用,而是几种幽默形式的交叉使用。
35.不动声色引趣法
毫无疑问,幽默感是与可笑联系在一起的,越是可笑,越有幽默的效果。但你要明白,发出笑声是听众的事,而不是你这个说出幽默语言的人的事。可以说,有一条这样的规律:在你发挥幽默时越是沉不住气,越在面部表现出惊奇,流露出笑容,越是减少幽默的效果。
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有次来到一座南方城市演出,他决定在演出之前先到一家名小吃店去吃点什么。
“您是初来本市吧?”一位男服务员问他。
“啊!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姜昆说。
“您来得很巧,”男服务员继续说,“姜昆今天晚上表演精彩相声,我想您一定想去听听的喽?”
“是的。我当然要去。”姜昆说。
“您弄到位子了吗?”
“还没有。”
“票已经卖完了,您只好站着听了。”
“真讨厌!”姜昆叹口气说,“每当那个家伙说相声时,我必须老是站着。”
姜昆吃完就走了,出门时被一位女服务员认出来了,她对那位男服务员说:“刚才那是姜昆!”
“啊!”那位男服务员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这位男服务员不动声色地把刚才的事讲给其他同事听,大家一齐大笑起来。这个幽默后来在此城市无人不知,这家小吃店也是无人不晓。这里如果姜昆首先沉不住气,好出风头,承认了自己的身份,绝不会有此幽默趣事,这就说明了姜昆成为著名相声演员的原因所在。
不动声色法为什么更能引起听众的笑声呢?因为幽默的趣味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也不是单纯的智慧。它是复合的东西,其中包含着荒诞与机智、同情与隔膜之间的对比或反差。一面讲,一面笑,减少了这种反差。而发挥幽默的人显得很笨拙很迟钝的样子,无疑就增加其中的反差,自然也就增加了幽默的功能。这个规律有相当 广泛、相当普遍的适应性。
人们在日常社交场合为什么怎么努力也没有理想的幽默效果?往往是因为沉不住气,自以为是。很多人在看出对手的可笑、愚蠢时,或者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评价时,不太聪明地笑起来,或者自以为是地发火,而这一笑、一火,幽默感就被破坏得无影无踪了。
36.望文生义附会法
“望文生义”的原意是:只按照字面去牵强附会,而不探求其确切的含义,含有明显的贬义。望文生义法,即明知故错地只按照字面理解词义,得到与原解释截然不同的结果,使说话十分诙谐,充满幽默感。
有位同志主持会议,开宗明义地宣布:“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研究全厂改革大计,故应明令禁止说普通话。”
与会者不禁愕然:普通话是宪法规定的大力推广的汉民族的共同语,为什么要禁止呢?不说普通话,莫要说方言或英语不成?
望着众人迷惑不解的目光,主持人这才缓缓解释说:“所谓普通话,就是指那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四平八稳、不痛不痒、没有独到见解、缺乏实际内容的套话、空话。这种话难道不应禁止吗?所以,我提议在今天的会上,大家一定要说切实有用的话!”
听到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全场大笑,鼓掌表示赞同。
主持人巧用望文生义法,开场白极富幽默感,既点出会议的宗旨,又活跃了会场的气氛。
望文生义法是一种巧妙的幽默技巧。运用它,一要“望文”,即故作刻板地就字释义;二是“生义”,要使“望文”所生之“义”变异和与这个“文”通常的意义大相径庭,还要把“望文”而生义引向一个与原意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内容上。从而在强烈的不协调中形成幽默感。因为所有的幽默,从总体上说,都是来源于不协调。
幽默是美德和智慧的集中反映,又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现。您要想变得富有幽默感,就得重视自我培养。
37.照顾面子暗示法
何谓暗示幽默法?即对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是通过直说,而是通过种种可能进行曲说,并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曲说可理解为从各个方面侧说。
暗示幽默法广为人们喜欢,其原因在于它在多个方面对人们进行了照顾、安慰。比如面子,后面躲着自尊。如果有人在某些方面伤害了你,你用露骨的方法去刺他,不论他的面子后的自尊有没有教养,它都不允许自己被刺,那么仇恨、报复就由此产生了。
如果运用暗示幽默法来解决,首先,照顾了他的面子,而柔软曲说的话语却达到了尖锐的实质。一方面他会知难而退,另一方面,他会因照顾了他的面子反而有钦佩和感激了。
教养好的人,你常常会在他的身上发现暗示常驻。
暗示幽默法,能广泛地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解决困境,请看这则幽默:
有一对夫妇,丈夫做错了一件事,妻子不理解也就算了,还唠叨得令人生厌。于是,丈夫火气十足地说:“请别这样唠唠叨叨了好不好,不然,我要在桌上痛打十巴掌了。”
“关我屁事,打呀,打。”想到肉痛的不是她自己,妻子反而火上加油。
“但是,”丈夫道,“经过这十巴掌的锻炼,第十一巴掌打在肉上可就有些功夫了。”
妻子戛然而止。大概她领会了丈夫内心的火气,不想让脸作为丈夫练功夫的沙袋吧。
在这个幽默里,丈夫打了十巴掌,第十一个巴掌打在什么地方,就是一种暗示。这个暗示包含了如下意思:我心里很火很烦,需要理解和清静。现在我得不到这些,反而遭受另一种折磨,我有点忍无可忍了。为此,你最好住口,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功夫”一词,则承担了幽默的任务,这就是暗示幽默法。
在恋爱中,我们更可以使用暗示幽默法。
有一对情人在恋爱,一天晚饭后,他们一起出去散步,来到了青青的河滩下,看见有一头牛在默默地吃草,缓缓地移动。小伙子指着牛说:“看那头牛多好呀,悠然自得,乐不思返。”
姑娘微微一笑说:“那头牛是好,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小伙子说:“怎样才能尽如人意?”
姑娘道:“要是这头牛吃了晚饭,把碗筷统统端进厨房洗了就尽如人意了。”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显然是接受了姑娘这幽默的暗示,记起自己在未来的岳母家吃了饭便一丢碗筷的毛病,这可能会使岳母翘起嘴巴。
交际中我们照样可以使用暗示幽默法。
如果你知道一个同事在背后说了你的坏话,你可否这样对他说:“我妻子今天吃了大亏了。”
“怎的?”他必然会问。
“她在背后说了一个邻居的坏话,以为人家不知道,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结果,人家还是知道了,两个人演了一出‘全武行’,我妻子亏就亏在她的两颗门牙全是假的。”
一笑之余,那位同志准会面红耳热吧。
事事可幽默,时时可幽默,只要你努力,任何困境都可以用暗示幽默法来对待的。
38.别解词语混淆法
所谓别解词语法,指的是故意对某些词句的意思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语言交际需要,造成幽默风趣的言语特色,叫人忍俊不禁,从而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
有一年,在一个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戏也上了舞台,唯独未见鬼戏登台。一位同志脱口而出:“这叫做‘神出鬼没’。”
这位同志用的就是别解词语法。他对成语“神出鬼没”进行了别解。作为成语,“神出鬼没”中“出没无常,不可捉摸”的意思,这里却别解为“神(仙戏)出(现了),鬼(戏还)没(有上舞台)”。
再如:
一位姑娘问自己的恋人:“小张,你怎么夏天胖,冬天瘦啊?”
小伙子应声而答:“这叫热胀冷缩嘛!”一句话逗得姑娘咯咯笑个不停。
这里,小伙子对“热胀冷缩”作了别解。
词语有它固定的含义,绝大多数不能按其字面的意思来机械解释,而别解词语法却偏偏“顾名思义”,突破人们固定的思路或者说跳开常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静态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下使用就转化为动态了。动态词语的一般则变成单义,别解词语法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即明知是甲义,偏理解为乙义,有意混淆它们,以求产生幽默的效果。
别解词语法除了经常“顾名思义”、“利用多义”之外,还常利用音同音近的谐音。比如,歇后语即是用这种别解词语的手法创造成功的。当你使用这些歇后语时,也就是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别解词语法。如:
嗑瓜子嗑出臭虫来了——什么仁(人)儿都有
石头蛋子腌咸菜——一盐(言)难近(尽)
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产生在故意曲解某些词语的含义中。所以,当你使用别解词语法时,一定要让人感到你是故意曲解词语,而不是“无意”,否则,也许会让人以为你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当然,特定的语境加你的聪慧,会使你成功的。
朋友,你想使自己的谈吐风趣幽默吗?那么,你不妨用“别解词语法”。
39.词语移就妙用法
词语移就法,即把惯于描述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而产生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幽默效果。
人们如果把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词语移用来形容男性,也会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描写在日本的清朝留学生时,鲁迅说他们“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鲁迅先生让人们在笑中感悟到他内心深处对同胞的“怒其不争”的感情。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把寻常不搭配的词语巧妙地进行临时组合,从而显得妙趣横生,这是词语移就法的又一技巧。比如:
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凌峰在介绍自己时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沧桑都写在他的脸上。凌峰借词语移就法,为自己满脸皱纹作了绝妙的打趣,让观众乐不可支。
40.钝化攻击卸用法
钝化攻击幽默法,就是用适当的夸张使攻击性虚幻化,显得不刻薄,反而有亲切感。
幽默的大忌乃是敌意或对抗,幽默产生在避免冲突、卸除心理重负之时,但是这不是说一旦面临敌意和冲突,幽默就注定了自行消亡,这要看幽默的主体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帮助你从凶险的冲突、怨恨的心理、粗鲁的表情和一触即发的愤怒中解救出来。
即使你不可能改变你的攻击性,幽默极可能帮助你钝化攻击锋芒;或者说,由于恰如其分地钝化攻击的锋芒,你的心灵获得了幽默感的陶冶,你游刃有余地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意向,并避免弄僵人际关系。
这实在是需要更高一筹的智慧和更雍容更博大的胸襟。几乎每一个面对冲突的人都面临着对他的幽默感的严峻考验,而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经得起考验。
作家冯骥才访问美国时,一个非常友好的华人全家来访,双方相谈甚欢。突然,冯骥才发现客人的孩子穿着鞋子跳到了他的洁白的床单上,这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事,恰恰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冯骥才的任何表示不满的言词或表情,都可能导致双方的尴尬,这时钝化攻击性和让孩子从床上下来是同样必要的。
幽默感帮了冯骥才的大忙。他非常轻松愉快地对孩子的父母亲说:“请把你们的孩子带到地球上来。”主客双方会心一笑,问题圆满地解决了。
从语言的运用来说,冯骥才只玩了个大词小用的花样把“地板”换成了“地球”,整个意味就大不相同。地板是相对于墙壁、天花板、桌子、床铺而言,而地球则相对于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而言。冯骥才一用“地球”这个概念,就把双方的心灵空间带到了茫茫宇宙的背景之中。这时,孩子的鞋子和洁白的床单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淡化了,而孩子和地球、宇宙的关系就掩盖了一切。
在运用钝化攻击幽默法时,你首先要有原谅攻击对象的心理,不然就无法发挥你的幽默感。
有一家住户,水管漏得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身影。他懒洋洋地问住户:“大娘,现在情况怎么样啦?”
大娘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学会游泳了。”
这位大娘虽然说是太夸张了,但钝化攻击的锋芒,淡化了对修理工的不满攻击。要是大娘没有原谅修理工的心理,直接斥责,如若修理工性格不好,定会扭头而去。这里,修理工在笑的同时定有心愧之感。所以,钝化攻击幽默之法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41.偷换概念移花接木法
偷换概念法就是把概念的内涵暗暗地偷换或转移,概念被偷换得越离谱,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强烈。
因为幽默是一种情感思维方法,它与人们通常的理性思维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相同之处,人们不用细心钻研,就可以自发地掌握;而对于不同之处,许多幽默感很强的人虽已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幽默感弱的人则往往以通常的思维方式去代替幽默的思维方法,其结果自然是幽默感的消失。
幽默的思维和通常的理性思维至少有两个方面是不同的:一是在概念的使用和构成上;二是在推理的方法上。
那么,概念在幽默中有什么特殊表现呢?
通常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得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讲的、写的同一个概念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同一概念的含义变过来变过去,就是语无伦次,这是很容易发生的。
所以,逻辑学要求,说话、做文章、思考问题时概念要统一,这叫“同一律”。违反了这条规律,就是偷换概念。
由于同一概念常常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往往有许多种含义,因此常常会导致概念的含义的转移。然而,对于幽默感的形成来说,好就好在这样的概念默默地转移和偷换。
从前,有个财主特别吝啬、奸诈,长工们一年干到头不但拿不到分文工钱,反倒欠他不少债。因而再也无人肯给他干活了。财主无奈,贴出告示,愿出大价钱雇人干活。
这时,有个青年人叫倪刚的,愿意给他干活,财主答应给他一年三十块大洋的工钱,但定下两条规定: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都得吃;二是别人不干的活你都得干。如果违反一条,就扣除全年的工钱,倪刚全都答应了。
这天,正逢中秋节,财主家的祖先灵位前摆满了肉果之类的供品。倪刚从地里回来,看到满桌供品,抓起就吃。财主气坏了,要扣除他全年的工钱,可是倪刚不紧不慢地说:“老爷,你不是说别人不吃的东西我都吃吗?我看到供品在这儿放了一整天都没人吃,我才吃掉。我正是按你的吩咐做的,你凭什么扣我的工钱呢?”财主一下就被问住了,不敢克扣工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