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受惊后也会因焦虑、惊恐等心理因素引起夜间睡眠障碍,导致夜惊症。患儿常于夜间因某些情绪障碍而惊吓时,夜间会出现此现象。经常发生夜惊的患儿,往往反映孩子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状态,因此需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进行心理疏导。儿童夜惊一般不需治疗,成年后自愈,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对于惊吓引起的失眠应着重从稳定精神、情绪方面入手,应尽量避免引起精神紧张的各种刺激,对严重的可请心理医生帮助解决。
紧张容易造成失眠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如,名目繁多的考试,各种比赛的竞争,关键场合登台,重大试验的举行等,应对紧张局面需要清醒的头脑与良好的技术,紧张情绪影响正常睡眠。睡眠不好,就难以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一位高三的学生,高考前夜,怎么也睡不着,吃片安眠药也不能入睡,自己很着急,又连续服了3次,结果第二天清晨怎么也叫不醒,耽误了考试,这是对失眠症无知的严重后果,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学生因为考前睡眠过差影响成绩的较常见。总之过度的紧张极易造成失眠,睡眠差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轮班者易失眠
在现代社会中,三班及四班倒的人很多,如医院的医生、护士,工厂的工人,值班警卫,电话局的电话员,列车上的工作人员等。这些工作人员要经常上夜班,而白天则要睡眠,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失眠,尤其是年龄大些的人较常见。
人上夜班后容易出现失眠是因为人体内有一种结构可以计算时间,生物学上称之为生物钟,这种结构经现代科学证实位于视交叉上核。生物钟控制着人们的睡眠一觉醒节律。人通常习惯于白天工作,黑夜睡觉,一般人是能够适应外界的规律变化的,但如果这种变化太快,机体内代谢、激素分泌的调整和睡眠的能力不能适应这种急速变化,即可出现睡眠障碍。年轻人调节能力强一些,一般需要两周左右才能完全适应,而年龄大些的人,机体调节能力减弱,有些人适应较为困难,就会出现失眠症。
上夜班易引起失眠的另一原因,与环境有关。白天周围环境较嘈杂,家中其他人又是白班,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睡眠的质量与数量。有些长期上夜班的人,因与家人的正常生活习惯相反,而引起一些矛盾出现,或夫妻生活受到影响,精神不悦,情绪低落,也可出现失眠。
事业成功者为什么易失眠
事业成功者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而心理疾患基本上都伴有睡眠障碍。
有人对全国100多位事业成功人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83%的被调查者感觉环境中的竞争、工作中的压力很大,70%左右的被调查者有过失眠、心悸、易怒、多疑、抑郁等症状,但只有10%左右的人愿意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近90%左右的人认为只要自己学会调节,不会让工作受到影响。
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对心理咨询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其实,在西方国家,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而事业成功者由于处于社会的上层,领导着成百上千的员工,唯恐自己的形象受到影响,因此更加不愿意去就诊。
在发达国家,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事业成功者背后有两股力量在支撑,一是法律顾问,再就是心理医生”,就连美国国家总统,也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其服务。
他们的睡眠障碍和其他精神状态是如何造成的呢?主要的原因是紧张和焦虑。紧张可使人心惊肉跳、心慌、出汗、莫名其妙地恐惧,然后出现失眠。焦虑和失眠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时,事业成功者依靠坚毅的个人品质而筑起的心理防线将一次又一次接受考验。即使每一次冲击都被成功抵制,但影响会以一种潜在的方式积淀下来,时间久了失眠就会伴随而来。
心理因素与失眠密切相关
心理活动能影响躯体功能和躯体健康,这一事实已被大家所接纳。当来自各方面的应激因素,如生活的打击、学习和工作的紧张、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使人体产生一种心理生理反应,如此便可激活机体的功能,使人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社会刺激,能使机体某些功能,产生连续性偏高,导致神经递质、内分泌等系统的多方面功能异常,造成大脑或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大脑的功能调节失常,常易出现失眠及躯体的症状。因此,心理因素与失眠密切相关。
失眠和心理、精神因素的关系
心理活动能影响躯体功能和健康。情绪的变化如紧张、烦躁、压抑可影响到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之出现病理过程,在临床上叫做心身疾病。而社会环境变化可引起情绪及心理状态的改变,也可以诱发心身疾病。当来自各方面的应急因素如,生活的打击、学习和工作的紧张、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心理生理反应是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它使人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社会刺激,能使机体某些功能连续性偏高,导致神经递质、内分泌等系统的多方面功能异常,造成大脑和某些器官的功能障碍。大脑的功能调节失常,就会导致失眠。
人间的悲欢离合会影响人的心理,有可能带来不眠之夜,这样的失眠可能人人都有过。在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失眠的病人有85%的人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但人的性格不同,对心理的调节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时过境迁后就不会失眠了,有的人本来睡眠质量不高,遇到突发性的事件,心理压力更大,长期不能化解,失眠持续时间较长,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慢性失眠。
很多精神疾病,都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焦虑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等都容易伴发失眠。心理和精神障碍对人脑的长期抑制,容易破坏人脑的“睡眠装置”,影响大脑对睡眠的调节能力,容易使人失眠,成为导致失眠的主要因素。由心理、精神因素引起失眠者,占的比例最大。精神障碍是导致失眠的第一元凶。1982年美国的一次对5000多名睡眠障碍患者的调查显示,35%是精神障碍引起的。
人会在睡眠中惊醒
睡眠中惊醒又叫夜惊症,夜惊是一种以睡眠中突然惊起,表情惶恐,发声怪异,伴有心跳和呼吸加速,出汗,瞳孔散大,面色苍白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本症多见于3~5岁儿童,多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自行缓解,少数儿童超过12岁,成年人多见于脑部的占位性病变,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本病可能与大脑发育尚不成熟有关,也有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而且后一因素往往是成年人发病的直接原因。
本病特点:突然惊起,面部表情惊恐,双目圆睁,可伴有怪异声音,如野兽般的喊叫,或者破口大骂,或者高呼救命,同时可见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大汗,瞳孔散大,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发放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儿童发作后往往伴有啼哭,醒后多对发作过程有记忆。其表现往往是令旁人惊惶。
疾病和失眠
不安腿引起失眠
不安腿是指不论坐位还是卧位,于腓肠肌深部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感觉,因而可继发性地引起失眠。
这种下肢的不适感在活动时减轻,安静下来又会再现,很多病人常常是不安腿与肌痉挛同时存在,所以发作时患者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
此症在中老年妇女中比较多见。年龄增长、妊娠或睡眠不足等,都是使不安腿恶化的因素。其主要表现是下肢有极度不快感,如虫子钻入、蚂蚁爬行或是一堆蛆虫乱拱的感觉。在睡下不久症状就可强烈出现,短者数分钟,长者数小时,患者不得不踢腿或下床活动以减轻症状,但重新躺下后症状又出现,如此反复,患者整夜卧不安生,天长日久,便形成失眠。
脑血栓病人的失眠
脑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多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脑血栓形成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运动、感觉障碍,急性期可有烦躁不安,同时大部分脑血栓患者伴有高血压,也可引起头痛、头晕,影响患者睡眠。
失眠病人容易患高血压
失眠症多是由于长期外界的环境和内在的不良刺激而形成的,并在神经因素的参与下,造成了大脑皮层功能的失调。大脑神经调节功能失常,不能正常执行皮质下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使血管收缩的神经冲动占优势,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使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和外周阻力的增加,使心脏功能加强来适应机体内这一变化,因而导致血压的升高。偶尔的失眠引起一过性高血压,一般随着失眠的改善,血压可恢复正常;但长期失眠而造成的高血压,则不易恢复,应引起失眠患者的重视。
心脏病病人的失眠表现
心脏病,不一定都会引起失眠。但心脏病病人伴有失眠者的确较多,一方面是因患了心脏病,其思想负担较重而影响睡眠;另一方面心脏病本身也影响睡眠,失眠又会加重心脏病。
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心电图上常表现为窦性静止和窦房阻滞,多在夜间发病,且常在睡眠中猝死。出现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使心脏射血减少,全身血液供应不足,尤其对脑的供血不足,而导致脑缺血,影响睡眠。
心绞痛也是影响睡眠的原因之一。冠心病患者夜间心绞痛发作主要在半夜或凌晨。有人对10例心绞痛病人连续观察,指标用全睡眠时间除以睡眠时间,求出有效睡眠率。10例病人仅在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中止发作,另1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心绞痛病人的平均有效睡眠率为88%,正常人则为94%。可见,心绞痛病人的有效睡眠率明显降低。
由左心衰竭引起的心源性哮喘患者,往往在熟睡后1~2小时会突然憋醒,一种濒死性窒息感使病人极度惊恐不安。睡眠期间,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冠状血管收缩,使心肌缺血缺氧,平卧时回心血量明显增加,使心力衰竭加重;而不安定的睡眠又使交感神经系统突然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使已经衰竭的心脏难以承受而出现心源性哮喘。如此恶性循环越发加重心衰和失眠的病情。
综上所述,心脏病能影响睡眠,所以有效、合理的睡眠,应该是帮助心脏病人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
失眠不一定就是神经衰弱
失眠不一定就是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指由于长期存在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的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大约有95%以上的神经衰弱患者有失眠,严重失眠者约占23%,一般性失眠占46%。
但失眠不等于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五组症状群:
(1)头部紧张性不适:如头晕、头胀及头痛等。
(2)睡眠障碍:大多数是失眠,包括不易入睡、睡眠不深、容易惊醒或时睡时醒、早醒与醒后不能再入睡。少数表现为嗜睡多梦,睡后仍困乏。
(3)脑力劳动效率下降:脑力劳动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障碍,常常对一般的事易健忘,而对烦恼的事不易忘却。
(4)体力衰弱和疲劳感:表现为全身无力,疲劳感与劳动强度不成比例。
(5)心情烦恼:容易为小事而情绪激动,并伴有心情烦恼引起的其他躯体反应,如心慌、食欲不振等。但无广泛的焦虑和不明原因的心境低沉。
失眠是多种原因形成的、多种疾病都可具有的一个症状,所以,不能一失眠就诊断神经衰弱。思想包袱一背,反而更容易失眠。
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的鉴别
因为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都会出现长期慢性的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疲乏等表现,综合性医院常将失眠症误诊为神经衰弱。另外,神经衰弱的诊断也有扩大性倾向,主要是对失眠的病因诊断时,把神经衰弱当成了最常见的诊断,这就需要两者进行鉴别。
神经衰弱与失眠症关键的区别是前者主要表现为衰弱症状:精神容易兴奋和疲劳,脑力减退和体力疲乏,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病程多迁延,症状时轻时重,每次病情波动常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而失眠症重要的是对睡眠的过分关注,失眠症病人往往在就寝之前就开始担心自己能否入睡,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睡眠,因此很难放松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失眠者还把失眠与周围环境建立了联系,闹钟的滴答声、窗外的风声、换了一个枕头、改变床的位置都成了患者入睡更加困难、失眠更加严重的直接原因。
皮肤瘙痒可以引起失眠
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病。
它可以由皮肤病引起,例如:疥疮、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可由全身的慢性病引起,如甲亢、甲减、胆管阻塞、慢性肾炎、尿毒症、风湿病、血液病、癌症等;也可以由一些生理的原因引起,老年人、妊娠后期、更年期女性、过于频繁的洗澡或长期不洗澡者易患皮肤瘙痒。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症,在白天因忙于工作和劳动,可以分散和减少大脑对痒感的注意力。但是到了夜间,大脑接受的各种刺激减少,对瘙痒的敏感度则相对增加,患者可备感瘙痒难忍,难以入睡,甚至会彻夜难眠。相反,长期失眠引起的机体免疫力下降、神经内分泌失调等会加重皮肤病和许多全身性疾病的瘙痒症状。这样,皮肤瘙痒症与失眠之间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去除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和诱因,才可重获一夜安眠。
皮肤疼痛引起失眠
痒和疼痛是皮肤病的两大自觉症状,但疼痛是一种更加痛苦的感觉,它引起的失眠,是比较重的。
痛觉和痒觉可能由同种神经传导。有人认为,痛觉的阈下刺激或痛觉的不完全传导,可产生痒感。在临床上一定强度的各种刺激有机械的、化学的、温热的等,均可发生疼痛反应。因此,痛觉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使皮肤受伤害性刺激后产生的信号。但是疼痛剧烈会出现一系列的附带反应,失眠就是其中之一。如带状疱疹的针刺样痛、结节性红斑的灼痛,常常可使患者彻夜难眠。
中医认为,疼痛系气血壅滞、阻塞不通所致。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不管何种疼痛,长期不消除,皆可引动心火,造成心火上炎,扰乱神明,从而引起失眠症。失眠愈重,心火愈盛,神明也愈乱,而疼痛就更加有增无减了。
夜间胃部疼痛引起失眠
许多消化道疾病如返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上消化道出血等,都可表现为胃脘部的疼痛不适,从而影响睡眠,但最典型的夜间胃部疼痛为十二指肠溃疡。它的特点是:
(1)有慢性疼痛病史。
(2)周期性发作。
(3)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中央或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