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说过,他一生有两位老师,第一个就是那个曾把他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山本武信。
另一位就是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
幸之助一向重视学习。他的事业越办越大,他也就越发地感觉到知识不够。他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向身边成熟的商人学习,这首推山本武信;二是向书本学习,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挤时间看书。他读过一本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的传记,对书中所述福特的管理理论大感兴趣。在研读几遍之后,他认准福特是他的第二位老师。
幸之助的学习是要用于实践的,松下电器制作所便是他的实践场地。他见福特有一个“自动降价”的理论,便很想前来试一试。
“自动降价”理论是说,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畅销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能适时地降价,这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并使销售量得到提高。
幸之助很想用炮弹型车灯来试一试这个理论。他觉得车灯的销售已近巅峰,应当考虑主动降价了。可是炮弹型车灯的销售权在山本手里,此事不同山本商量就办不到。
结果,山本根本不同意降价。此事泡汤了。
恰好这时幸之助又设计出了一种方型车灯,他给这种车灯注册了商标,称作“国际”牌。
方型车灯各方面的性能均不在炮弹型车灯之下。幸之助决定通过“国际”牌车灯实践一下“自动降价”理论。同时他又想到在山本那里学到的“出奇制胜”,决心在推销“国际”牌车灯时使用“奇招”。
他的“奇招”就是——将1万只车灯免费撒向市场。他相信,这一定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既然要免费散发l万个车灯,相应的就得有1万个免费的电池。于是他找到电池的协作厂家,他希望两家能共同做成这件事。
电池厂老板大吃一惊:哪有这么做生意的呀?
幸之助苦口婆心地向他做解释:“假设说,我在商店买20只电池,你会不会免费赠送我一只作为奖励?当然会的。那么,如果我购买你20万只电池,是不是应当免费赠送我1万只?我现在只要求你先把这1万只拿出来,我保证让你在年底以前卖出20万只电池。如果卖不上这个数目,我将如数付款。”
20万只电池,这对电池厂老板来说太有诱惑力了,于是便答应了幸之助的条件。
有了这1万只免费电池,幸之助便组织人力向社会免费散发1万只“国际”牌车灯。当然,每人只能索取一个车灯,多要是不给的。
这样的事情从来也没有过,它一下子就成了社会上的大新闻。当1万只免费车灯还没有散完,已经有经销商登门要求订货了。
这时,幸之助适时地使用上了“自动降价”理论——每只“国际”牌车灯比炮弹型车灯便宜2分钱。
幸之助欣喜地看到“自动降价”的理论就是灵,到了年底,“国际”牌车灯的销售量不是计划的20万只,而是47万只。
也就是说,电池厂的老板也同样卖出了47万只电池。
元旦刚过,电池厂老板就风尘仆仆地从东京赶来给幸之助拜年。
“我的天,47万,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卖这么多!”电池厂老板由衷地说,“可是,你当初就那么有把握吗?你就不怕连本钱都捞不回来吗?”
幸之助告诉他:“我当然是有把握的,我对我的产品抱有信心。产品反正是要做广告的,我只不过是把做广告的钱变成1万只车灯散发出去。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广告吗?每一个白拿我的车灯的人,都是我的义务宣传员,他们说的话人们更愿意相信。这叫什么?这就是出奇制胜啊!至于那些没有领到免费车灯的人,他们就会想去买一个。这时我的车灯降价了,虽然只降了2分钱,但他们会觉得降价和免费都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所以他们愿意掏出钱来,结果我的销售额就上去了。”
电池厂老板不由得赞叹道:“你真是把生意做神了呀!”
幸之助不仅肯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他学习的诀窍就是学以致用,为我所用。美国福特汽车大王的经营理论,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大相径庭,但幸之助把老福特的理论拿了来,成功地化作自己的血肉,这种化合的催化剂就叫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