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亲到抢单,从抢购到抢车票到抢红包……老李觉得这个“抢”字相当有意思,娱乐精神朋友圈也许就是这个“抢”字最具动感!
“抢”是不是部分人偶发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老李坦言,这是一个标准意义的“抢”时代。
怎样算是“抢的时代”?满足三个条件:普遍性的、最不必抢的也在抢、最斯文的人也不顾抢相难看。
最近网上热议北大清华“抢生源”被围观,源于它成了上述三项条件全满足的符号化象征。固然,高校不是活在真空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仍然是与“时代病”保持最审慎距离的一个群体。可是,当高校中拥有最多资源的北大清华也在抢,当中国文明理想最高寄托的北大清华也要通过肢体冲突来抢,证明“抢”已经没有了底线和逻辑,成为弥漫性的社会习惯。当然,北大清华斯文扫地的抢生源事件,并不是“抢时代”到来的标志,它只是又一个醒目的注脚,昭示着这样一个时代的存在。
“抢”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你看打麻将,就有抢杠、抢胡。八十分扑克,定主(将)牌,靠的也是抢,不像西方引进来的桥牌,定主(将)比得是叫牌的高低,而不是快慢。
“抢”在今天的流行,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就是资源有限。僧多粥少,抢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资源有限是永恒的——过去体现在各种票证:粮票、布票、肉票……现在表现为各种指标:户口指标、牌照指标、职称指标……资源永恒也是普遍的——美国最好的大学也就那几所,终身教授的岗位也不是见者有份,资源永远无法满足每一个人。
“抢时代”的形成更深层的原因、规则也是总在变。老李曾经分享给小伙伴一些抢红包攻略,居然也被纷纷转发,原本很随意的带娱乐的玩意点击量出乎意料。
曾经大伙一起交流如何抢到最多的红包?老李把大伙的各种体验梳理出来还颇有见地。比如:
人品要够好,有足够多的“微信群”。这些群里个个是“土豪”,会玩微信支付,且仗义,懂得分享和娱乐。一个红包(1-200元)不等。如果手机没有捆绑银行卡、信誉卡,那就是“土八路”,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以及90后“格格不入”。可要是长期在这种朋友圈里混,想必没有多大出息。
网络要够好,发现红包到拆开,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如果网络不给力一直在转圈圈,对不起,来得晚了,红包早就被抢光了,还是赶紧换3G或者4G吧。否则,永远都抢不到“第一桶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赚钱,陪着浪费时间。游戏是这样,炒股抢点更是如此,最近还有人抢股票么?应该有,抢着卖也是一种抢。
抢的工具,终端怎样也很关键。微信打开一个网络链接,原本占用空间不大,如果一点就“死机”,到手的鸭子又飞了,岂不可惜。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支撑能力强的手机你都没有办法混网络江湖,搞社交,混人脉。因此,从除夕夜开始,如果有朋友还没有使用3G网络,没有使用微信,没有一部可以胜任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那么,不好意思,我们不是一类人。
什么东东火,什么就会很快被人利用。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以用来干坏事。安全问题自然就成了问题。
曾经,某手机安全中心截获一款名为“红包大盗”的手机木马,伪装成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窃取手机用户的银行卡号等信息,甚至能截获手机中的新到短信并控制手机向外私发短信。
“红包大盗”木马会伪造钓鱼界面诱导手机用户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并通过短信发送到木马指定的号码。
此外,该木马还能接收木马作者的短信指令控制中招手机向外发送短信。“红包大盗”木马还会拦截手机新到短信并转发至木马作者指定的号码。
“诈骗红包”的背后其实是钓鱼网站,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盗取受害者的手机号、微信账号,趁机夹带木马偷跑流量吸话费,或直接瞄准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诈骗。
老李调侃说,大多数人害人之心倒是没有,可防范之心一刻也不能放松啊,你说玩玩也会玩到那么累的境地!在抢红包时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在其中输入任何个人信息。
抢的背后也是有学问的。人对不确定的东西,容易产生恐惧;无数的人不约而同地恐惧,就容易产生恐慌。随便一个谣言,就可以造成此起彼伏地抢购盐、抢购板蓝根,彰显出社会的脆弱。
物质穷是穷,精神穷也是穷。在这样穷则思变、不穷也思变的国家,抢是比发展更硬的道理!可是,在这样一个抢字当头、不抢才怪的社会氛围,有一种精神淡去了,契约精神去哪了?
其实,有些人并不是不爱遵守契约,只是他们更爱修改契约!
抢是被迫,抢也是主动!幸运的是,绝大部分抢是遵守规则的,所以不是强盗那样地抢,而是害怕规则变得太快那样地抢。
抢,就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大伙。抢,是新时代的一种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春运时抢火车票,春节时抢红包。如果只有抢的焦虑,没有抢的狂欢,人们应该早就崩溃。我们都抢过吗?有木有一种体验,接受抢的规则,却不认同抢的前提;崇拜抢的强者,却不满抢的结果。在有时候看来“抢时代”似乎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有时却发现也是最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