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擢升上将
1943年1月的突尼斯,寒风凛冽,雨雪交加,恶劣的气候条件严重地阻碍着在前线发动攻势。在战事稍稍平歇的同时,一场后勤之战却紧锣密鼓地打响了。
在这场后勤竞赛中,德军显然拥有一些有利条件,其中包括西西里及突尼斯的优良机场,靠近战场的海港,这使他们的运输线路大大缩短。同时,艾森豪威尔却不断抱怨后勤问题。德军还有着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有有作战经验的部队,并拥有较多的坦克,这些优势,愈发激起了希特勒尽早从突尼斯向卡萨布兰卡推进的野心。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艾森豪威尔总是批评他的下属陷入事务堆里不能自拔,但他自己也不可避免地陷了进去。事无巨细,他都得亲自出马——出席各种会议,安抚法国人,接见各国记者,作出无数的战术决策,参加制订长期计划,管理整个战区,补给和增援前线,监督空战,同英国人打交道……他得了失眠症,症状不断加重。马歇尔指示有关官员,为艾森豪威尔制订了加强保健的生活制度,甚至强迫艾森豪威尔抽出时间来做喜爱的体操。
1月15日,艾森豪威尔病后还没有来得及真正恢复健康,就飞往卡萨布兰卡,与罗斯福和丘吉尔进行会晤。
飞行过程中,B—17重型轰炸机出了点故障,发动机运转极不规律,飞机像发疟疾一样在蓝天中剧烈地颠簸。透过玻璃窗,可看到黛色的山尖及丛林在身旁一掠而过,大家一片惊呼。
“怎么办?将军!还是跳伞吧!”机长脸色苍白地询问艾森豪威尔。机组人员和旅客已拿出降落伞,准备随时跳下去。
艾森豪威尔观察了一下形势,镇定地说:“再坚持一会儿。”
一座山尖呼啸着过来,眼看就要碰上飞机了。大家都惊叫着蒙上眼睛。飞机猛地一阵颤抖,拔高上去,从而避免了机毁人亡。
终于,在经历了数次惊险之后,飞机安全降落在卡萨布兰卡。
此时等待着艾森豪威尔的是两个好消息。第一个消息是,丘吉尔和罗斯福一致同意不仅让艾森豪威尔继续指挥“火炬”行动部队,而且待英国第8集团军开抵突尼斯边境后,也归艾森豪威尔指挥;第二个消息是,马歇尔建议授予他上将军衔,为的是让美国总司令能与盟国的同僚平起平坐(盟国一些同僚的军衔都比他高)。尽管按惯例,军衔应授予有战功的将军,而艾森豪威尔还没有拿下突尼斯,但罗斯福总统还是同意提升艾森豪威尔的军衔。
1943年2月11日,艾森豪威尔荣获上将军衔。对于他来说,这一晋升非常重大,要知道,四颗星的军阶在当时美军中是最高的,而且必须是参谋长才能有。在1943年,只有两个人是上将——那就是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他不禁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那时他才是一名临时任命的上校;他甚至悲观地告诉儿子约翰,他将以这个军衔退休!
尽管艾森豪威尔很高兴能够获得上将这个军衔,但他仍流露出恰如其分的谦虚。他对玛咪写道:
“身居这样高位的人,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下属可以建议、帮助、敦促和请求,可是我呢?只能作出决定。在这里,我没有上级可以请示。一件事该做还是不该做,风险总是很大的,而惩罚则是以丧失生命或者给国家造成大大小小的灾难这种形式表现出来。……总之,晋升的结果使我觉得十分自卑,因为我从未觉得我已经功成名就——或者说我的主要工作已经结束。我不过是刚刚开始,我要赢得我的战争。”
在前线,盟军慢慢赢得了这场后勤竞赛。一个原因是美国工厂的绝对产量——艾森豪威尔一次就得到赶运过来的500辆卡车;另一个原因则是盟国空军的崛起。随着飞机数量不断增加和投入前方战场,盟国空军开始从德国人手中把制空权夺过来。
在这种情形下,德国人越来越难以切断盟军的供应线,保卫他们自己的供应线。由于破译了德国人的“超级机密”——即德国人的联络密码,艾森豪威尔基本上可以掌握德国人所遇到的任何问题。他期待着阿尔尼姆和隆美尔在力量相差不大之前,很快发动一次攻势。
在北非,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什么叫做战争,什么是敌人的炮火。一次,艾森豪威尔夜间从前线视察返回途中,遇上了车祸。年轻的中士驾车走了一整夜。临近拂晓时,精疲力竭的艾森豪威尔打起盹来。连续驾车、身心极度疲劳的司机眼皮儿慢慢地垂了下来,脑袋也低了下来,只有握着方向盘的手还在本能地左拐、右拐。
突然“轰隆”一声,两个马上就进入甜美梦乡的人被剧烈的撞击声所惊醒,接着就是一阵翻天覆地的翻滚,他们的头狠狠地撞到驾驶室的顶篷上,一阵剧痛使他们彻底清醒过来。
艾森豪威尔顿时意识到什么事情发生了。
两人睁开眼睛,发现挡风玻璃已经完全破碎,眼前的景象也似乎旋转了90度——汽车无力地歪倒在排水沟里。
艾森豪威尔的第一个反应是认为遭到了敌人的炮击,但他定眼一看,附近并没有烟火,也没有闻到硝烟的气味。他慢慢爬起身来,问司机:“受没受伤?”
司机被刚才的一幕吓呆了,他刚打了一个盹,汽车就翻到沟里,而且他拉的是一名四星上将!
司机结结巴巴地说:“报告将军……没有受伤……”在放亮的天色里,艾森豪威尔能够看到小战士的惨白脸色,这显然不是受伤所致,只是惊吓而已。
“没受伤就好。”艾森豪威尔丝毫没有责备司机,“要是换了我开这么长时间的车,想必也会发生这样的事。”
将军帮着小战士把滚下沟的汽车整治好,幸好,汽车没有受到大的损坏,简单维修后仍可上路。第二天,在记者招待会上,人们看到这位总司令仍然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充满自信。有谁能想到,这位总司令头一天曾从排水沟里狼狈地爬出来呢?
2 突尼斯大捷
艾森豪威尔满怀信心地在记者招待会上发布消息。但是前线的形势远远没有这位第一次指挥战役的将军所期望的那样辉煌。
2月21日,盟军总部情报处长报告说,阿尔尼姆正从隆美尔非洲军团那里得到增援,将在短期内发动主攻。这一情报是从破译德军“超级机密”的密码获得的,并没有其他方面的证实,但英国人如此相信“超级机密”,一再坚持这一消息是正确无误的。
艾森豪威尔决定亲赴前线,对付阿尔尼姆的进攻。
这时,战局突然变得复杂起来。隆美尔的坦克部队消灭了美军一个坦克营,击溃一个炮兵营,并且孤立了美军残余部队。2月15日,隆美尔继续进攻,摧毁美军坦克98辆,半履带车57辆,大炮29门。
2月16日,非洲军团扑向另一山脉,并穿过其中的卡塞林山口。美军在这次战斗中打得很糟糕,既不能恰当地加固阵地,又在慌乱中放弃了阵地。而德国的坦克部队突然冲入卡塞林区,在那儿进行视察的艾森豪威尔差点当了俘虏。当德国的坦克已经进城了,司令官的吉普车才冲出城去。
艾森豪威尔回到阿尔及尔的别墅时,他从未像现在这样疲惫和沮丧过。他意识到,由于过分依赖“超级机密”,他犯了判断上的错误。不过,亡羊补牢,犹为晚也,艾森豪威尔有信心反败为胜。
从战术上说,隆美尔取得了胜利——他以不大的代价,使美军伤亡5000多人,摧毁了上百辆坦克和其他装备。而从战略意义上说,隆美尔却一无所获——实际上,他反而帮了艾森豪威尔一个忙:激起了战士们高昂的士气。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告说:“士兵们现在求战心切。我们全体人员,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我们的部队必须攻占指定目标,而且我们必须指示指挥官们挺身而出,领导和夺取必须取得的成果。”
4月底,艾森豪威尔巡视了前线,他所见到的战备情况、士兵士气,都令他精神抖擞,心情振奋。
4月30日,部队向前推进。士兵们艰难地一步一步向上爬,一些人在交叉火力前倒了下去,其他人仍顽强地前进。第二天上午,美军占领609高地,尽管德军疯狂地反击,但美军的战士们已恢复了自尊,信心很大,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随着609高地的攻占,战况渐渐好转,形势发生了急剧转变。这一期间,西方盟国的步兵比敌军有较大的优势,炮兵是他们的3倍,而坦克是4倍。仅在5月6、7日两天,盟国的军队就突破敌人的防御,登上海岸,占领了突尼斯市。与此同时,在北部进攻的美军占领了比塞大,意德军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艾森豪威尔在前线度过了这个战役的最后一个星期,这使他难以忘怀。每当他感到沮丧、懊恼时,他就会想到战士们浑身泥浆坚持在突尼斯寒冷的山地上,在冰冷的雨水和污泥中继续作战,他的心情就平静下来。
当时,他在美国报纸上读了一篇关于他母亲的文章,文章说,艾森豪威尔的母亲是名信奉和平主义的人,而她的儿子却成了好战的将军。读此,艾森豪威尔提笔疾书道:
“对我来说,母亲在信仰上所得到的幸福快乐,比报界所发表的任何令人生厌的文字都有意义。至于那些口口声声憎恨战争的‘和平主义者’,我怀疑他们是否像我这样子痛恨战争。和平主义者也许没有看到过战场上腐烂的尸体,没有闻到过腐烂的人肉散发出来的恶臭,没有到过挤满伤员的野战医院。我同和平主义者的区别是,我憎恨纳粹更甚于战争。我对战争的憎恨,永远比不上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每当出现战争危险时,我们每人都有责任去执行我们政府的命令。”
5月13日,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残余部队投降,突尼斯的战斗以西方盟国获胜告终。敌军在突尼斯的损失超过30万人,其中3万被击毙,2万多人受伤,约有24万多人被俘,其中有12万多人是德军士兵和军官。盟军损失在7万以上,其中1万多人阵亡。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突尼斯获得了第一次巨大的成功。由战功得来的声誉接踵而至——来自各方面的贺卡又雪片一样飞到他的司令部,他甚至被报纸评为“美国第一父亲”。
不过,艾森豪威尔并未被巨大的胜利及接踵而来的荣誉所陶醉,他在酝酿着下一次战斗。当英国政治顾问麦克米伦飞回阿尔及尔时,他激动地拉住艾森豪威尔说:
“将军,这是你的胜利果实。”
艾森豪威尔转过身来,微笑着对麦克米伦说,“我们的,你意思是说我们的。”
“我们的,我们的。”麦克米伦喃喃自语道。他的眼睛闪烁着点点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