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结果为导向
任何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理念和想法,如果不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所有都是妄谈。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如果没有结果,我们追求成效的愿望都是奢望。
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是如此。
当今市场竞争无比激烈,如果企业给客户、给市场提供的“结果”——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得不到客户的认可,那么任凭你曾是业界霸主还是龙头老大,你的结局只能是退出市场,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90年代初期,IBM信用公司推出了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项目。
其具体做法共分五步,而要完成这一流程则需要长达两周的时间。
融资的申请总是陷入漫长的等待中,销售代表和客户都不知道此项申请公文旅行到了哪个驿站,电话询问也不得而知。于是,那些没有耐心的顾客,纷纷弃IBM而去。
后来,IBM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并大刀阔斧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使这项历时漫长的审批工作,仅需4个小时即可完成,从而赢回了客户的信任,保持了市场优势。
毫无疑问,行动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客户满意才是所追求的结果。
一.重视结果,重视成效
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是企业保持优势生存,缔造常青基业的根本保障。
放弃了对结果的坚守,就是放弃了企业生存的底线。
剥去许多结果的缀衬,我们会发现,无论多么华美的装饰和形式,都不能替代结果存在的意义。
而对于员工,结果到底重不重要呢?
我曾经听到许多人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这是一种非常不实际的观点。
怀着这种所谓的“超然”的心态去做事,其结果很可能是失败。
你要知道,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可以多种多样,而对于失败却往往只有一种解释,即是一个没能实现他所设定的目标的结果,不管这些目标是什么大还是小,是崇高还是普通。也就是说,没有得到结果,就是失败。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工作结果,注重成效?
因为对企业来说,生存靠的正是结果;对于员工来说,职业成长靠的也是结果。
那些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知名企业,正是结果(产品或者服务)满足了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结果(产品或者服务),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使企业越来越强大。
而身在企业中的员工,无论怎么忙,都要以结果为导向,以忙出成效为目标,以业绩为根本。以更好的结果去获取更大的机会,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越来越成功。
而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每个员工提供的是结果,企业才有钱赚,才能够生存。
但现在,我们看到,有不少员工却把上班当成结果,以为只要—上班就可以领到工资,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如果你上班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没有产生业绩,无法带来结果,那你的工作就是毫无价值的。
如果这样说比较抽象,看看希尔顿饭店的服务生是如何做的,你就明白了:
有一次,一位出差的经理前来投宿。
服务生检查了一下计算机,发现所有的房间都已经订出,于是礼貌地说:“很抱歉,先生,我们的房间已经全部订出,但是我们附近还有几家档次不错的饭店,要不要我帮您联系看看。”
然后,就有服务生过来引领该经理到一边的雅座去喝杯咖啡,一会儿外出的服务生过来说:“我们后面的大酒店里还有几个空房,档次跟我们酒店是一样的,价格上还便宜30美元,服务也不错,您要不要现在去看看?”
那位经理高兴地说:“当然可以,谢谢!”。
之后,服务生又帮忙把经理的行李搬到后面的酒店里。
正常情况下,如果说酒店确实已经客满,服务生只需礼貌地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空房间了”就可以了。这位服务生当然也完成了酒店交给他的任务,向客户传递了有效的信息,但是这种行为不会产生很好的结果。
而希尔顿的这位服务生的行为早就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他们这么做的结果是让顾客感到了满意和惊喜,他们使客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如果我是这位客户,下次出差肯定还会选择希尔顿。
二.以结果为导向
在现代社会,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不论你在过程中做得多么出色,如果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一切都是白费。
的确,没有结果的付出只是在做无用功。
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无情,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如果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和上司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
相反,只要你有骄人的业绩,老板就会重视你、认同你,而不管你的过程是否完美、漂亮。
在今天,你是因为工作的结果而获得报酬,而不是行动的过程;你是因产出而获得报酬,而不是投入或者你工作的钟点数。
你的报酬取决于你在自己的责任领域里所取得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你要知道,你的所有行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结果。因为,没有结果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完成任务了又怎样?在处处讲求实际、讲求成果的今天,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精彩,如果没有结果,都是徒劳的。
正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所说的:“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
是的,在现代社会中,满意的结果才是你挺胸做人,傲视群雄的资本。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被“完成任务”这类完美的执行假象所迷惑,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任务,却没有任何结果,当然也没有任何成效。
你要知道,完成任务其实只是实现结果的一个过程,有时候甚至只是刚刚开始做结果,但在因果逻辑上,他的确已经完成“任务”(比如打电话),可又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这种矛盾,会导致所有环节的人都去找理由推卸责任:下属找理由对付上级,上级找理由对付老板。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企业还有希望吗?
所以,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要想忙出成效,必须时刻懂得以结果为导向。
华为在我国被誉为“狼性文化”的代表,既然是狼,就是使用狼性手段来追求结果。
“选我不选你”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据说华为驻某地的办事处主任,为了和一个大客户的领导拉上关系,平时非常留心观察对方。
那时这位领导正在学车,但练习用车很少,练车的人很多,领导要排队等上一两个月才能轮到。
这位主任知道情况后,四处托关系,在当地借了一辆崭新的轿车,趁周末的时间把车开到这位领导那里,并陪同一起练车。
当时的场地由于刚下过雪,还没有融化完,场里泥泞不堪,加上这位客户还不怎么会开,车子刚进到练习场就陷入了一个结冰的泥坑中,怎么也出不来了。
这个主任二话不说,脱了鞋袜跳到泥坑里就去推车,陪同的华为人也纷纷脱了鞋袜推车。
当时是严寒时节,这几名华为员工冒着严寒赤脚踏在冰水里,可是他们感到很欣慰,为了成功拿下这个项目,他们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像这样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的华为,可以说是并不少见。
为了能和客户搞好关系,拿到订单,华为的员工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一名华为人这样形容华为的销售策略:“华为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令员工们相信,为了市场销售的增长,大家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耻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所有企业最看重的还是一个结果,有了这个结果,企业可以在市场上生存,员工才可以在企业中生存。
所以,如果你不想一直做一名普通的员工,那么你就要努力思考怎样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任务。
重要的不是你是否圆满完成了任务,重要的是你的行为成功地创造出结果。
三.怎么样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前面我们谈了很多,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应该重视结果。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呢?
首先,看问题,要从公司角度出发。这样,做同样的工作,你的工作结果一定比其他人更到位,你的表现会更出色,因为你不仅仅是关注自身的绩效结果,而是在关注这项工作对整个公司的价值意义。
思维的高度决定价值。只有先想到了,才可能做到。
其次,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对于自己向往的结果,不要说“我想要……”,要毫不犹豫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事实上,一个毫不坚决的“想要”就已经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它让你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很有可能会无法实现;而一个坚定的“一定要”却能够大大激发你的信心,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无穷的动力。
在这种必胜信念的支持下,你自然会取得成功。
最后,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你可能听到过有人自豪地说:“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见有人说:“我自身是我失败的原因。”
只有失败者,才会在交不出结果的时候,交上一堆的理由。
请记住,扔掉借口,我们才能全力以赴。
要用执行来衡量
去企业做培训,有时候培训的地点安排在企业的工厂里。我经常发现,在很多工厂的车间、办公室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口号,有生产目标的,有节约成本的,也有提高效率的等等。但是,在培训课上与学员交流后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口号仅仅是一些贴在墙上的文字,并没有能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喊口号”与“抓落实”,作为做好工作的两个方面,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们应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一.喊口号和抓落实
要想开展好一项工作,完成好一项任务,应当说,“喊口号”和“抓落实”是一个不能少的。
一项新的工作开始,张贴一些口号标语,悬挂一些宣传横幅,提出一些希望要求,通过一些简明扼要、富有新意、提纲挈领式的“口号”的宣传发动、舆论引导,对于人们做好工作并确保工作的顺利进展可以起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疑释惑、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作用。
这样的宣传口号是必要的、正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作为做好工作的另一方面,在喊好口号、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
因为无论是多么科学的决策、多么宏伟的蓝图、多么超前的战略、多么美好的设想、多么健全的制度,如果只是喊些口号,不落实在行动上,也只能是“盘中沙”、“水中月”、“梦中花”,也只能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永远不会实现。
喊口号与抓落实,作为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只做其一,不做其二。
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有些人在安排部署工作时,出于或急于出成绩,或急于树形象,或心情浮躁,或好大喜功等种种目的,往往只注重喊一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宣传”,发一些空洞无物的“指示”,而对于工作落实的具体方法、关键措施、意见建设,往往很少费心思、动脑筋、下精力。
在“口号”上雷声大,在“落实”上雨点小,必然导致执行上的不尽人意,最终走向失败的结局。
二.执行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企业里,一名执行人员可以在执行任务之前尽量了解任务的背景。
可是,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必须坚决地执行。
关于任务,有的事情管理层可以与执行者沟通,详细地阐述背景和目的;有的不行,因为时间、任务本身的原因等,这时执行者就只需要去做而不需要知道的更多。
执行,需要我们奉献自己的激情。
如果一接到任务就想着怎样去完成它,而不去考虑这个任务是否有困难,困难有多大,你就是很多企业要找的执行型员工。
接到任务后,如果执行者首先是充满疑虑,不管疑虑大小,都会影响到你任务的完成。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管企业决策对不对,执行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旦接受了任务,你要问企业清楚可以提供给你的支持是什么。如果有的话,那更好;如果没有的话,你要自己想办法。
总之,你不管做成什么样子,都必须通过及时执行把结果反馈回来。
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任何企业的决策,都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而你的执行就是实践。所以,接到任务后你应立刻行动,彻头彻尾地去执行,去完成企业决策的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
各家便利商店和咖啡店战略大致雷同,但绩效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
关键还是在于执行!
当然,许多企业的成功也是因为战略创新。他们运用新的经营模式,创造出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但如果企业的执行能力不强,一定会被模仿者追上。
戴尔曾把他的快速制定的直销模式写成书,广为传播。可是,不少企业争相模仿,却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超过戴尔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对这一模式的执行力!
2002年,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凯文·罗林斯访华,有中国媒体就戴尔的直销模式在中国的执行情况和竞争对手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模仿等问题向他提问。
记者:直销模式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如何?
罗林斯:我们的直销模式全面在中国施行才3年,我们正在努力向消费者解释这种模式的合理性。我们在中国虽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方式,但主要还是直销。直销上并不存在适合与否的问题,更应考虑的是执行。
记者:日前联想也要开展类似的业务,你们如何看待这一做法。
罗林斯:对于联想借鉴或模仿,我们也听说了,但具体做法并不清楚。不过他们的做法正好印证了戴尔这一套在中国市场是可行的。联想的认可更有利于消费者对戴尔的认识。
记者:那这种模仿会影响到戴尔的市场吗?什么是可以模仿的?什么是不能模仿的呢?
罗林斯:有些经验是不可模仿的,很多竞争对手都曾经想模仿,这么多年就戴尔成功了,关键是我们的执行。
凯文·罗林斯的话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为什么他一直拿“执行”来说事儿呢?可见,执行的重要性。
19世纪英国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作家、全球畅销130年而不衰的《品格的力量》作者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其书中提到:成功就要知道成功的人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和这些成功的企业一样,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功者,他们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新奇的想法,而是因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一项最有效的活动——执行。
在同——起跑线上,谁能更灵活、更快速,执行得更坚决,无疑将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有许多人这么说,“成功始于想法。”
但是,只有行动才会产生效果。虽然非常棒的想法,却没有付诸行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做一件事情,如果你采取了行动,那么你就有50%成功的几率,但如果你不采取任何行动,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
生活是没有界限的,而真正的界限却是:你是继续前进,还是停滞不前,甚至放弃。问题的关键是,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都应用执行把你的目的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