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表了一通长篇议论:"李守贞是前朝宿将,此人勇猛善斗,慷慨好施,曾屡立战功。与他直接拼杀,损失会很大。况河中大城面临黄河,楼碟完好,墙体坚固,这可不能轻视。他是凭借高城而战,我们是仰面进攻。硬要攻城,就跟领着将士们去赴汤蹈火一样!我哪能那么干!勇气盛衰有时,进攻缓急有道,时机有可有否,办事有后有先。不如先设"长围"守之。必要使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而我等只须洗磨兵器,牧放战马,坐享食量,温饱有余。等城中没粮了,公私钱财全都枯竭,然后我等推进云梯冲车,逼近他们,飞传羽檄,招降他们。他们的将士,脱身逃死,就是父子也难互相保护,何况在"长围"中必成乌合之众!至于其他藩镇的叛军,赵思绾、王景崇之辈,只要分兵羁縻,牵制住他,不使来援即可。这一场大战,不值得忧虑。""长围",就是长连城。这个活儿,当初张敬达围石敬瑭玩过,没有成功;李守贞围杨光远玩过,最终围死了杨光远。现在轮到郭威来围李守贞了。
郭威开始征发各州的民夫,人数多时达到二万多人。沿河中大城之外,远远地挖长沟,筑连城,列队把河中团团围住。此举,等于在河中城外,又建起一座外城。郭威的部队按照要塞驻守,分别把守各个营门,但其实都是机动部队。郭威又对诸将说:"李守贞过去怕高祖(指刘知远),所以不敢奓刺嚣张;但他认为我等从太原崛起,事功似不显赫,心底里有轻视我等之心,所以现在趁着天子年少(指隐帝刘承祐),敢于反叛。我等正该静以制之。"于是将军旗、战鼓收起来,只沿黄河设置相当于烽火台的"火铺"传递军情,连绵几十里;又派出步卒轮番守护;还派出水军船只停泊于岸边,敌人有偷偷往来的,都被抓获。史称"守贞如坐网中矣"。
相持一个阶段后,李守贞预感形势不妙。他再一次派出了"蜡丸使者"前往周边邦国求援。郭威捕获的"蜡丸使者"先后多人,有派往蜀国的,也有派往南唐的,更有派往契丹的。李守贞根本出不去。但李守贞给夏州的蜡丸,李彝殷收到了。刘知远之后,李彝殷已经弄不清中原的子午卯酉,他不知道谁是真命天子。就准备支援李守贞,万一李守贞是个真命天子呢?但他派出大军到达陕北时,听说郭威围了城,知道李守贞前途已矣,于是撤退,返回了夏州。李守贞没有请来一处援兵。河中,已经成为孤军,如同围棋中的孤子,只能等待最后被剔除的命运。
郭威这一张大网密密麻麻,事后考察,此役深得兵法"以逸待劳"之神髓。若干年后,赵匡胤征北汉,围太原,也用了"长连城"的办法。
整军纪威震士卒
长话短说,由秋至冬,由冬至春,半年多过去了。河中城里粮草就要吃光了,饿殍越来越多。李守贞日日忧形于色,召来僧人总伦质问他怎么回事:你不是说我"必为天子"吗?有这样当天子的吗?
总伦道:"大王当为天子,人不能夺。但大王所在之地有此一难。等到灾难消磨殆尽,哪怕只剩下大王一人一骑,那时候乃是大王鹊起之时也。"李守贞想想,还认为他说的对。史上做天子的,哪个不先受一些磨难?
开春的时候,一天夜里,李守贞派遣部将王继勋挑选了能吃饱的精兵千余人,循黄河往南来袭击郭威大营。
找一僻静处过河后,王继勋在郭威这边的大堤上挖坑当作阶梯,攀援而上,进入了营栅,一边放起火来,并大声呼叫。郭威军营里一时有些慌乱,不知所措。但主将刘词神色自若,下命令道:"这都是小小盗贼,不值得惊慌。"刘词从容率众反击来寇。王继勋战不利,只得退逃。死亡七百余人。王继勋受重伤,算是捡了一条命,逃回城中。
郭威来到这里巡视,刘词出迎,在马前请罪。郭威给他重赏道:"我所担忧的就是这件事。没有兄台与河中来寇如此健斗,几乎就要被他们嗤笑。但河中寇贼的本事也就到此为止了!"郭威调查此事,"长围"如此严密,为何李守贞能派人偷袭上岸?后来知道,原来是河中先派出人来到村里卖酒给郭威的巡逻兵,有的还赊欠,不要钱白给。结果大营的巡逻兵很多人喝醉,所以王继勋偷营成功。
郭威据此下令:"诸君将士不是犒赏宴饮,不准私下喝酒!"令下,郭威的一员爱将,早上起来就喝了点酒。郭威闻听大怒道:"你在我帐下,居然带头犯军令!"立刻将其斩首示众。这种杀伐手段,看似简单,但在五代藩帅中是很少见的。那时的藩帅,自大唐安史乱后,固然可以挟制皇权,但藩镇麾下将士,也往往挟制藩权。藩镇坐大,反而渐成"权反在下"之局面。彼时,不是藩镇怕君王,而是君王怕藩镇;更不是将帅怕藩镇,而是藩镇怕将帅;甚至不是士卒怕将帅,而是将帅怕士卒--每次打仗,都要事先厚赐士卒,否则就不干,就哗变,就拥戴新主。安史之后,拥戴新主案例屡见不鲜。所以,纵容士卒将帅,演成骄兵悍将之局面。郭威立威,严格执行军法军令,有刘知远的传统,但比刘知远更公正--刘知远是滥杀,郭威是按法诛杀。这是二人威权正当性的不同处。
郭威善待士卒,但执法也严,如此,对骄纵懒散的士卒有震慑作用。围困河中的将士知道在郭威手下干活儿,得有点严肃劲儿,这位大帅似乎与以往的藩镇大员不一样,稀里马哈似乎是混不过去的。
《旧五代史》记录一个"神迹"可以概见郭威在将士中的威望之高。说郭威征讨李守贞时,大军驻扎河畔,郭威担心将士不守军纪,争着渡河,就在河边向将士训话。侍卫亲军搬来马扎,郭威还没有坐下,忽然有一大群乌鸦在头顶聒噪。郭威后退十几步,拿起弓箭来就射这一群乌鸦。还没有来得及射,发生了河岸崩塌的事故,一看,崩塌的地方就在郭威刚才待的地方--如果没有群鸦乱叫,他不后退十几步,就掉河里去啦!郭威一见,把弓箭扔掉,笑指着乌鸦说:"难道是老天爷让你们来惊动我吗?哈,如此,剿灭李守贞那就太容易啦!"史称有此事件,"三军欣然,各怀斗志矣",围城大军很高兴主帅有天助,于是人人都有了与李守贞战斗到底的决心。
符夫人的美丽与冷艳
到了农历四月,河中城粮食将要吃光,百姓饿死的有一半还多。李守贞看看援兵不至,又不想坐以待毙,于是集中起最后能吃一顿饱饭,算是"精兵"的五千多人,带着梯子和造桥器械,分五路进攻郭威大营西北角。
郭威几乎是看着李守贞率部进入预期战场的。他从容布阵,等到西北角守军与河中兵战斗展开后,郭威即刻派出部将从斜刺里拦击。似乎没有什么悬念,战斗也并不激烈。河中兵一战而溃--但已经来到"长围"里,逃到哪里都是郭威大营,于是五千人折了一半,所有的进攻器械也都丢弃,成了郭威的战利品。
又过了几天,已是炎热的夏五月。李守贞再次突围,又被打败。郭威还擒获了李守贞的将领多人。
最后,李守贞最信赖的大将王继勋等人,也率领一千多人前来投降。王继勋投降后,降兵开始不断向"长围"走来。
郭威趁李守贞部下人心离散之际,督率各军四面八方分了一百路来进攻河中。很快将河中外城攻克。
李守贞收余众退保子城。子城是大城之内的府署所在地,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城中城。
各将领要求急攻子城。郭威笑道:"鸟要是急了还会啄人呢,何况咱面对的是一支军队!等水干了捉鱼,何必这么性急!"整个五代时期,郭威大概是最冷静理性的一位军人。李守贞在府署里困守了一周,郭威如果发狠,一鼓可下,但郭威就是不着急。他要的是尽量少的牺牲。
李守贞的最后时刻是,放火烧府衙,率妻子等人自焚而死。郭威不忘记征召那位有远见的赵修己,任命他为翰林。当初后晋大将符彦卿的女儿嫁给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当时有看相者说:"此女当为天下母。"李守贞听了就高兴:"我儿媳妇都能母仪天下,况我乎!"史称"反意遂决"。等到李守贞自焚时,李崇训先杀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等人,轮到要杀符夫人时,她藏在了帐幕后面,李崇训着急忙慌的没有找到她,与父亲等人自杀而死。
后来乱兵进入李崇训府邸,新寡的年轻少妇符夫人安坐堂上,一副凛然之气,她慢慢地指点着乱兵说:"我父亲与你们郭威元帅是昆弟之交,汝曹不得无礼!"乱兵被符夫人的美丽、冷艳和威风一下子镇住,无人敢杀害这个美人,很礼貌地将她送给郭威。郭威派遣使者将她送还老友符彦卿。等到郭威养子柴荣镇守澶州时,郭威正式下聘礼,将她娶为儿媳妇。史称符夫人免予河中之难后,丈夫没有了,她的母亲想让她出家,说是可以换来本世的福报,可以延长福寿。但符夫人是一个热爱红尘生活的人。
她回答母亲说:"死生有命。谁愿意剃光了头发,光着个脚丫子,苟活在世上啊!"母度知道不能强迫她,最终没有逼她。这才成全了这个不凡不俗的女子。再后来,柴荣继任郭威为帝,本来就知道这个女子不简单,后来又听说她没有听从母命,不以出家为念,更喜欢她了,最后将符夫人立为皇后。
史称符皇后"性和惠而明决,帝甚重之",性情温和贤惠而又聪明,富有决断力,柴荣大帝甚为尊重她。李守贞儿媳妇符夫人,成为周世宗柴荣的贤内助,这是后话,表过不提。
"贼臣"赵思绾禽兽行
战后,郭威调阅李守贞的公文书信,得到朝中大臣及藩镇大员与李守贞来往密谋的书信,很多言语相当悖逆。郭威想将这些东西上奏朝廷,但他的秘书长王溥劝谏他道:"魑魅魍魉在夜里才争着出来,见到阳光自然就会消失。希望把这些书信全都烧掉,以此来安定反复无常之辈。"王溥在为郭威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郭威认为他说得有理,接受了这个意见。
赵思绾、王景崇,则在解决李守贞前后,先后得到处理。说这个赵思绾好吃人肝,曾把人捆了,活着剖开人腹,取肝,切成细丝,当着活人的面,慢慢下酒。往往是肝都切完了,吃光了,那人还没死。史称"贼臣赵思绾自倡乱至败,凡食人肝六十六"。贼臣赵思绾从开始叛乱到最终败亡,一共吃了六十六个活人的肝脏。
这货又好用酒吞吃人胆,还对人说:"吞到一千个人胆,可以胆大无敌!"他在守长安时,城中绝粮,就吃妇女、小孩,以此充当军粮。后勤部门每天都要按一定数量供给。这样,每餐犒军,就要屠杀几百人,杀猪宰羊一般。
李守贞灭亡在即时,赵思绾也计谋用尽,想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赵思绾少年时,曾到已经休闲在家的左骁卫上将军李肃处为仆人。李肃观察他面相不善,不想收纳他,对太太说:"这人眼珠乱转,说话荒诞,来日定是叛臣。不可留用。"李肃太太张氏,是当时名将张全义的女儿,很有些见识,对李肃说:"如果这样,你现在拒绝他,以后会成为你的祸患!"于是送赠给他许多钱财打发他走了。
等到赵思绾占据长安,李肃恰闲居城中。赵思绾想起往事,就多次前往李肃家中探望,向李肃叩拜,如同过去的礼节。李肃不安,又对太太说:"这人老是到咱家来,这是要玷污我的清白啊!万一将来有一天,他被剿灭,我也要跟着受通敌的连累。"说着就恨不能自杀。妻子张氏说:"如此,何不劝他归附国家!"李肃一想正是。
一天,赵思绾又来,恰好向"前辈"请教能保全自己的办法。李肃就对他说:"你与朝廷本来没有什么嫌隙,只不过当初阴差阳错,怕获罪,才有这个不奉命的举动。现在朝廷三路用兵,都还没有攻克。你如果趁现在,改弦更张,幡然改途,朝廷一想,是你率先归附,一定高兴。那样,你当然不会失掉富贵!这可比坐以待毙强多了!"赵思绾一听有道理,就派遣使者前往朝廷求降。朝廷还真就答应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华州(今甘肃宁县)留后,可以走近道直接前往就任。初秋的一天,赵思绾脱下盔甲出城,接受隐帝的诏书。围城将军郭从义派兵把守南门后,又把他接回城里。赵思绾向郭从义要他的卫队和兵甲,郭从义给了他。但赵思绾一想要到很远的华州去,需要多带些钱财,就尽量拖延时间,在长安城中开始搜敛,以至于三次改变行期。郭从义对他不免有了怀疑,同时又非常不喜欢这个残忍的家伙,就密报郭威,请求上手段。郭威当即同意。
一天,郭从义和都监、南院宣徽使王峻等人骑马入城,来到府署,召赵思绾和他的同僚饯行,乘势抓捕。随后城内开始搜捕,抓了亲党三百人,推到街市全部斩首。
"带头大哥"力平三镇
王景崇这边复杂一点,因为有后蜀孟昶的援军,但最后也顺利解决。王景崇自焚而死。
三镇平。讨伐三镇的前敌总司令郭威,一时威望大增,成了天下第一"兵强马壮"的"带头大哥"。这个"带头大哥"有多厉害?有一故实。说郭威作为枢密使,带职出讨凤翔、永兴、河中三镇,凯旋时路过洛阳。
洛阳有一留守,在朝廷也是宰辅级别的人物,此人恰好也有那么点傲气或傲骨,认为自己也是一"相",现在郭威凯旋,理应去郊外迎接,但我王守恩并不比你郭威官职低,乘个轿子还是可以的嘛。于是乘了轿子去迎。郭威老远看见一轿子,不禁大怒。但他不动声色,略打过招呼,就进城入了公馆。王守恩只好跟着进来。郭威在馆里待了很久,才派人出来传话说,正在洗澡,暂时不能见客。王守恩还不知道郭威已怒,就坐在花厅慢慢等。
跟着郭威讨伐李守贞的河中府行营都部署,也即前敌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白文珂正在郭威身旁,郭威就对他说:"这个王守恩乘轿子迎我,实在是太没有礼啦!哪里可以长久地担任洛阳留守?你,现在就去代替他。"白文珂已经是老臣,但还是不敢违背郭威的命令,只好前往留守办公室办理接任手续。都办妥了,就派一人到公馆告诉王守恩说:"白侍中受枢密命令,办理洛阳留守,手续完毕。"王守恩大吃一惊!急忙骑马回府,只见家属几百口人已经被驱逐出府,晾在通衢大道上不知所措。
话说这个王守恩也不是好鸟。他性情贪鄙,手下都是一群小人,在洛阳期间干的活,主要就是"掊敛",搜刮、聚敛。而且各种手段都用,如果立了名目敛财,不管这人是不是病痨残废,一律按照他规定的税率交钱。洛阳有两个土豪,两家人有喜庆在一起聚会,王守恩就找几个戏子,晚上到人家里去,自称"贺客",得了人家几锭银子回来。
等到他被人驱出府邸,曾经被他无理榨取物资的人,闻风而来,当场指认:这个啥啥啥柜子是我的,那个啥啥啥香炉是我的,不一而足。王守恩失势,还想撑着,但郭威知道后,当场命他偿还。其中自然也有无赖之徒勒索,弄得王守恩家财为之一空。
洛阳留守,那是部长级干部,王守恩比部长还要高一个级别,相当于副总理级别的朝官,但郭威这位"带头大哥"一发怒,居然罢了他官。此事传到隐帝那里,也是一惊,但也没有法子可想。
有意味的是,河中战役后,为了防备契丹,郭威又被隐帝调往邺镇(今河北邯郸)兼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养子柴荣兼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这样一来,郭威更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这时期,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后汉郭威麾下,而赵匡胤也在最初的青年时代漫游中来到河北。郭威征讨李守贞时,赵匡胤可能已经从军,根据种种资料编年推算,赵匡胤应该就在郭威部下。郭威调往邺镇后,赵匡胤应该也在跟随郭威。那样,郭威后来的"黄袍加身",赵匡胤应该有经历。
后汉,从刘知远到郭威,所谓的"江山社稷"开始有了沉浮动荡之相。郭威的出现,令后汉的前程,有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