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霜从瓶里倒出一粒聚气丹送进口中,便开始闭目调息。
宗门每月供给的丹药中,按对仙缘灵印的滋养,要数聚气丹功效最大,不过,冉霜身具五行灵根,修行之路异常难走,那聚气丹被冉霜服食之后,如同泥牛入海,一股灼热过后,再无半点感觉。冉霜查看识海,那五行灵印的亮度没有增加一点。
见旁人视作珍宝的丹药对自己效用不大,冉霜叹了口气,调息片刻便开始吸纳灵石。
两块灵石很快消耗殆尽,对于身具五行根的冉霜来说,一次吸纳两块灵石,所能起到的效用微乎其微。灵石化成的灵气,浓度不达到极限,便不能发挥效用,冉霜没有停手,一连吸纳了十颗灵石。
只此一次,五行灵印有了不小的改变,冉霜的丹田因受到浓郁灵元的挤压,也增扩了一分。体内充沛灵元,随着冉霜意念流转,灵元生发灵元之气,顺着经脉游走,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丹田灵元变得淡薄方才停住。
十颗灵石已经用完,为了今后着想,冉霜只得安下心来吸气吐纳。
冉霜修行十分刻苦,修炼乏了,便服食丹药。冉霜舍不得服用养神丹,如果元神没有受损,服用养神丹就是一种浪费,冉霜服用了一颗醒神丸,然后盘坐在石室苦修,直到天光从一眼石孔射入,方才察觉昨夜已经过去。
作为刚刚入门的青云宗弟子,每一天需要前往三个地方,一是讲经楼,二是道藏阁,三是修练场。讲经楼是冉霜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按惯例,拜入青云宗的新人,须前往讲经楼听道三个月。
一夜行功之后,冉霜气息平稳,脸色红润熠熠有光,走路的步调也比往日轻快得多。冉霜仍是一身褪色青袍,以他目前的修为,若将仙缘道袍穿在身上,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讲经楼建在青云山的南侧,顺着脚下青石大道,可直抵讲经楼正门。门前塑立一尊仙人石像,在仙人身后,站立着一只长颈白鹤。仙人身着宽大道袍,手持书卷,仰面虚望。白鹤体型高大,脖颈修长,非人世间所有。
相传,祖师青云子曾得遇仙缘,受到一位仙人点化,修成正果,想来这尊石像便是为那仙人所立。这是六千年前的事情,如今再没听说有谁遇见过仙人。冉霜对着仙人深施一礼,然后迈步从石像边上走过。
此时尚早,讲经楼的正门却已开启,朗朗诵读之声从里面传来:“道之无形,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道之为道,无知而无不知,无在而无不在,是以变化无穷也……”
那道文生硬,经人朗读出来,却字字平和,听在耳中,心中更多了几分明悟。冉霜驻足静听,本想还有下文,不料里面的声音却不再传来。冉霜意犹未尽,正闭目苦思,突听有人对自己低声呵斥:“你是什么人,此地是讲经授课的地方,无事不可停留。”
冉霜睁眼看时,见一位灰袍道人正对着自己冷目而视。冉霜脸上一囧,对那灰袍道人拱手行礼道:“弟子冉霜见过执事。”那灰袍执事面色一缓,道:“哦,你就是冉霜?”多了几许笑意,继而温和的道,“你是我掌门师兄的弟子,那我齐云清便是你的师叔,自家人用不着多礼。”
齐云清抬头看了看天色,而后说道:“你来得太早了些,不过,勤奋一点不能算作坏事,进来吧,让我为你引见讲经的主持。”
冉霜躬身又是一礼:“谢过师叔。”齐云清是个极为豪爽的人,见冉霜如此拘礼,不禁皱眉道:“自家人,你客气什么,瞧瞧你的样子,一点男儿性情也无,还不随我前来!”
讲经楼由五座大殿组成,中央是一处高高的讲坛。冉霜跟着灰袍道人,绕过讲坛,走进西北的一座殿堂。前方极为空阔,一排排殿柱之间摆满了软垫。不远处,一位白袍老者闭目而坐,面前放着一尊香炉,溢出袅袅檀香。
“师兄,你要见的人来了。”齐云清声音极轻,没有上前。
白袍老者缓缓张开眼睛,抬手示意:“过来坐吧。”齐云清见冉霜没有领会,忙拍了拍冉霜的肩头,好心的提醒道:“这是你的师伯宋青风,乃是本宗的二长老,不要太拘礼,快点过去。”
“是,师叔。”冉霜走向宋青风,在一块软垫上面盘坐下来。
宋青风看着冉霜,继而眯起眼睛笑道:“仙缘谷,一般人不敢接近,你能在那里滞留五年,真是不简单,仅此一点,足以配得上那件仙缘袍。冉霜,你觉得什么是天道修行?”
在仙缘谷虚,冉霜只觉得自己度了五年时光,除此之外并不觉得那里有什么妙处,此时见青风道人问自己,只得恭声回道:“炼神修身,自化天地。”
“此解尚可,”宋青风面露嘉许,点点头道,“若要论及修行,只需八字,那便是‘炼虚凝实,化实为虚’。”
冉霜心神一震,恳请道:“请师伯开解。”
宋青风微然一笑道:“修士的三魂,本是虚化之物,不独不立,即便炼化成元神,也只得寄居肉身。此番种种,皆为束缚,如牢笼,一生禁锢不得自由。冉霜,修士元神难以脱离躯壳,然而天地本是混沌,却得以两分,你道这是何故?”
冉霜更是不解,惭愧道:“弟子愚钝。”
宋青风指向地面,朗声说道:“此中原因,就在于大地的坚实。若将自身元神凝实,可得大自在,这是修士一生的追求。不过,天道之途久远,若得圆满,至少修行千年万载。修真之路漫长,先天肉身经不起岁月,因寿元耗尽而中途陨落的人不止一个。”
宋青风伸出手指,凭空画出一个圆圈,继而问道:“肉身不能长久,而天道却能永恒,为何?”
冉霜忽有所悟,忍不住问道:“天道长存不毁,莫非内含神秘之力?”
宋青风神采奕奕的说道:“或许神秘,但不是什么力量,而是一种虚无。天为阴虚,地为阳实,阴阳虚实即为天道。虚,不可见,然而真实。无,不可触及,但的确存在。‘炼虚凝实,化实为虚’即为修行之法,也是修天之道……”
宋青风对于天道奥义的感悟极为透彻,冉霜听得如痴如醉,不久之后,便知晓这所谓的虚无,就是天道中的一种道境,古修士称之为“道虚之境”,这是比大乘还要高的境界,人间修士若能踏足道虚之境,其肉身将成为不死之体,便能飞升仙界。
然,修士若想步入道虚之境,需修炼万年之久,冉霜虽执着于修行,但只是出于对天道奥义的痴迷,不要说万年,即使是千年,也令冉霜感到久远。他只觉得眼前一片茫然,他不甘心的低声问道:“人,生为而何?弟子苦思不明。”
宋青风长长叹了口气:“人道,便是天道,待走完你的修行之路,便能知道这个答案。若是到了那一天,不妨前来为我解惑。冉霜,你意志坚定,即使苦修万年也不难做到,我对你很有信心,或许你根本用不了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