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转忧为喜道:“好吧,我们现在就去吧。”
她便和宝玉出门,忽然冷面的胤禛出现了。
“无名兄弟,你来了!”宝玉惊叫道。
胤禛的眼睛里却只有黛玉,对她说道:“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啊?”
黛玉说道:“我怎么就不能来了么?自古女儿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厨房本是我应该要来的地方啊。”
胤禛说道:“你有如此美颜,若是因此伤了容颜,岂不可惜的?”
黛玉冷笑道:“红颜老便老了,老的也只是外表而已,倘若是人心老了,岂不是更大的杯具么?”
胤禛眯着眼睛,意欲拉黛玉走。
黛玉心里却不愿意走,忽然有个丫鬟正端着萝卜汤从眼前经过,她见了忙问那丫鬟道:“你这是要送到哪里去的?”
那丫鬟见问,一时脸都红了,低眉说道:“正要送到青石亭去呢!”
黛玉忙问:“这青石亭是什么地方?”
丫鬟便说:“这是宁国府门前不远的一个亭子,周围有一些成型的石雕,还是老爷前些日子见了,取的名呢。”
黛玉又看见这萝卜汤依然热气腾腾,忙担心道:“这汤的味道如何?”
早有丫鬟递了勺子,黛玉尝了一口,顿觉气味芬芳,宛若置身海边一样。
萝卜汤的味道很鲜美,还有肉香,特别令人销魂醉魄的。
黛玉慢慢的喝着,自己体会着这萝卜汤的味道,十分的满意的笑道:“这汤的味道真是可口,却不知那粥的味道如何?”
那丫鬟便说:“这粥啊都放到青石亭了,林姑娘要去哪儿才能尝得到呢。”
黛玉听了,便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你先去吧,再和我说下去,只怕灾民们又要多一会饥肠辘辘了。”
那丫鬟听言,便往青石亭去了。
胤禛见丫鬟去了,便趁机说道:“既然你要尝这粥的味道,不如咱们先到青石亭去吧。”
黛玉微微娇嗔道:“你又不是我们这屋里的人,竟发起号令来了呢!”
她刚刚说完,众人便笑了。
于是黛玉、胤禛、湘云、宝玉便往宁国府外面的青石亭来。
青石亭,由天然成形的石头雕像围成,北面有假山依傍,假山周围是水池,却也不知道是什么不能解释的原因,这水池在这冬天里也不结冰。南面便是亭子,东西有桥,桥下的水面已经结冰。
灾民现在在南面排成一排,而黛玉胤禛等人便是从青石亭的东边桥上过来的。
白粥、萝卜汤散发着腾腾热气,冬天气温太低,现在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粥送给这些赶来喝粥的灾民。
可是就在丫鬟们准备施粥之前,黛玉说道:“还不知这粥的味道如何呢?”
一个丫鬟将粥盛在了一个亮晶晶的青花瓷碗里面。
黛玉忙要端起来喝,却“啊呀”的微微一声嗔怪,说道:“好烫。”
胤禛见了,以比宝玉的眼睛还快的速度端起了那碗粥,用勺子挑起一勺,在冷风中吹了半晌,感觉到粥凉了一些,才给黛玉喂送。
黛玉吃了一口,说道:“确实好吃。”
她接着对宝玉说道:“你主持施粥吧。”
宝玉听了,便对灾民说道:“今日因多亏我的兄弟无名的提醒,又因近日天天下雪,导致有人因灾冻饿。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多亏无名兄弟提醒,多余的废话我也不说了,现在开始施粥。”
宝玉的话虽然说了,可是灾民们仍然无动于衷,每个人几乎是在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个荣国公将军的后人的富家公子的形貌,如此华冠锦气,皆不敢靠近。
原来这灾民因平日里总过惯了漂泊无边的日子,现在突然见着了一个施行善举的公子,个个都不敢相信天下有这等好人,更不相信这世上会有这等好事。
大概本因所处之世,恶霸横行,世风日下,灾民也终于明白世上本无“性善”人,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是一个骗取善良纯朴的乡民们的幌子罢了。如今见着这面如中秋之月的公子的音容笑貌,心里都疑惑这公子可能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于是灾民们仍然不敢靠近,就算他们饥肠辘辘,他们也心有阴影的不敢接近一步。
黛玉见了,便暗暗的拉了一下胤禛的衣角。
胤禛看了黛玉一眼,心里明白,便对灾民说道:“今日施粥,本是由我建议的。你们都是我从外面请来的,我若是害了你们,我无名以人格担保,此次施粥并无什么用心,只是贾宝玉公子为人宽厚,心怀慈悲,眼见众人食不果腹,特地从今晨起在这青石亭施粥,诚心所至,只为众人之基本生活保障……”
胤禛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一向冷面的四皇子的眼泪都掉了下来,但众人哪里会知道他是什么皇族人家,皆不为所动。
黛玉又推了推宝玉,宝玉问道:“要我说什么?”
黛玉便在宝玉耳边如此这般一说,宝玉会意,便说道:“今日施粥,我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吃饭呢。就是公子无名,还有宁国府上的诸位千金小姐,亦陪大家饿着肚子。你们若是不吃,我们也不会吃的。从今日起,愿与你们共度此难的。”
胤禛见宝玉说了这话,心里会意,忙跟宝玉、黛玉、湘云私下商量道:“如今灾民不肯吃这粥,只怕是有所担心。这施粥要成为一种可行的制度才好,若是只今日施粥,明日又不施了,只怕这灾民生起更多嫌疑,终把一件好事做成了恶事。你们说怎么样?”
黛玉、宝玉、湘云听了,皆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宝玉便吩咐众人拿来文房四宝,写下字据,又签上了他的名字,盖上印章,说道:“今日有字据在此,因今日太急,一时难以思虑周全,终究有不尽人心之处,故此立下字据,等些时日,必请了大家来,立个众人都同意的施粥规矩,大家说好是不好?”
一个带头的灾民便取了字据,只见上面写道:“我是宁国府二公子贾宝玉,今日立下字据,施粥于民,若因此有任何后果,皆由我宝玉一人承担。立书人:贾宝玉。”后面是宝玉刚刚落上的印章。
那个灾民也曾是个诗书仕宦之人,只因遭小人陷害,家道中落,落成灾民,见了这个字条,便对众灾民说道:“现在有白纸黑字的字据了,大家放心喝粥吧!”
灾民听了,脸上的忧愁才散去,开始排队取粥了。
黛玉、胤禛、宝玉、湘云见了,皆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忽然有贾琏跟前的一个小厮上前,拉了宝玉到了一个无人之处,跟宝玉耳语几句。宝玉听了,本来阳光般的笑容忽然冷了下来,忙叫小厮去了。
宝玉又往青石亭这边来,但见黛玉等人欢天喜地,他也不好前去打扰,只是此事事关黛玉,又关这施粥之事能否继续,虽已经是深冬,他不禁汗涔涔的。
湘云因不见了宝玉,便往这无人之处来了,果然见着了宝玉,便对宝玉说道:“还以为你哪去了呢,原来你又跑到这地方来偷着玩了呢!”
宝玉笑道:“我哪会是这样的人,只因琏哥府上的一个小厮把我叫过来的。”
湘云忙问宝玉是什么事。
宝玉却不想说,湘云又催道:“还不快快说来。”
宝玉便说道:“只怕这施粥之事要受到阻碍了呢!”
湘云问道:“如此行善积德之事,谁又会阻碍的?”
宝玉长叹一声,长叹他这个公子做的是多么的窝囊,什么时候他也不能做主。比如现在他必须敬重长者,既便是那个胡子都发白了的贾赦。
“大老爷。”宝玉长叹一声,仿佛今晚他会在怡红院里长哭一晚。
湘云听了,叹道:“大老爷有什么不满意的?我们施粥碍着大老爷哪里了?”
宝玉叹道:“快别说这么说了,众姐妹中算你心直口快的,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告到大老爷那里去,你只怕也因此受牵连呢。”
湘云还要再说,忽然黛玉从那边来了。
黛玉见宝玉、湘云二人私下说话,便淡淡一笑,说道:“难不成这里的风是热呼的,云丫头也是喜欢的么?”
湘云知这黛玉与这宝玉之情,便也笑道:“我不过才与二哥哥说一会话的,你就来了。只是如今施粥之事,大老爷怕是不同意呢。”
黛玉笑道:“大老爷如何就不同意了?”
宝玉为难道:“我也不知道,只是琏哥近前的一个小厮说与我听的。”
这黛玉听了,她心里几多愁绪,又看宝玉一张苦瓜脸,知道宝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的。如今要去求助胤禛,方是可行的法子。
她又想这胤禛是个冷面的人,焉能有什么好法子的。如此一来,她心里的愁绪更深了,似乎没有人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
她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头乱麻。
湘云见了,微微一笑,和宝玉告别,回青石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