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是孩子追求知识的资本,孩子通过每天不断的积累和巩固,使得这个资本不断地发生增值,于是孩子的学习就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最终使得孩子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如果教会孩子在少年时期如何学习,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
和孩子一块儿学习很快乐
和孩子一起学习是快乐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希望有一个伙伴,如果家长和孩子做伙伴,不但孩子开心,连家长也会从中找回童年的记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孩子的言行和爱好是在家长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特点的。和孩子一起学习,在一个知识的环境里,你会感到世界真的很美好。
确实,现在的一些家长,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养家糊口的辛苦,指责孩子泡网吧不学习,一股脑儿地把责任推给社会,而家长自己沉醉在无聊的应酬和消遣里,缺失了再学习的能力。
学习不光是学生时代的事,也不局限于你的专业领域。为父母者,更应该善于和孩子一起学习。学习什么?孩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了解国内外大事,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却不能够持之以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自古就崇尚教育,中国人以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而闻名世界,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家长却走偏了路。一些人以为给孩子找个名校,或是一掷千金,让孩子从小离家而远赴海外当个小留学生,就是对他们教育的大投入,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殊不知,这种把教育的责任推出去的做法却铸成了很多的错误和悲剧。
怎么学习?孩子也给出了答案:和他们一起学习。我们发现,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惊异,其实,很多孩子并没有在意家长的收入,而是更看重知识的力量,这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这个民族的希望。面对这些充满希望的下一代,家长们应该幡然警醒了,在浮躁和迷失中静下心来,关上电视、撤掉麻将,在温暖的灯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把你们的爱镶上知识的金边,融入孩子纯洁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地成长。
许多父母经常教育孩子”多动脑子“”好好用功“,却忽略了”以智能育智能“这一重要规律。调查发现:思维活跃、分析问题条理清楚的孩子跟他们的父母有直接关系,这些父母在谈话间明显地表现出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因此,为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父母首先应加强自我学习,并积极投入与孩子一同的智力活动中去。
所以,父母可以这样做:
(1)读书、看报。读书、看报能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在家庭中传递信息时,父母还要谈谈自己的认识。读书过程中养成画出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和记读书笔记等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上读书、看报。
(2)小型家庭智力竞赛。进行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这项活动还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弱点进行,以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背景。
(3)家庭辩论活动。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问题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兴趣的,但看法未必一样,就此开展辩论活动,各抒己见,也是项不错的活动。如果在家庭中形成讨论、辩论的风气,每个家庭成员的水平都会提高,还能矫正有些父母一人说了算的不民主作风。
(4)智力型家务劳动。所有的劳动都有明显的智力因素,如,饭,怎样做能节约时间?菜,怎样做才好吃、好看?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拖地板,怎样才能擦干净?等等。在家务劳动中引导家人开动脑筋,大脑必然得到锻炼。
(5)向孩子请教。父母应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对于有些知识,父母可以直接以孩子为老师。比如,孩子的英语学得更好了,父母可以多请教请教孩子,这样更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发现自己不能回答你的问题,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难道不比听写、默写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把孩子培养成记忆高手
一个人的记忆水平和记忆能力在不同的自信状态下会发挥出不同的水平。一定要培养孩子记忆的自信。
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认识、行动,到复杂的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几个环节。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
小楠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条件很优越,父母对这个独生子比较娇惯。他性格活泼,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细而干脆,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他能升入重点中学。但从目前的学习成绩看,距进入重点中学的差距很大。为了提高他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母亲送他来到儿童智能培训中心进行训练。
培训中心对小楠的测验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他记忆力不足。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学习上最大的困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记不住,下课后完成作业困难;阅读课文较好,但背诵课文困难,读十几遍都背不下来。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谢切诺夫曾经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的确如此,记忆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手段,离开记忆,人类的智力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常听见父母抱怨:”这孩子脑子笨,记性不好。“当然,我们不否认,记忆力,正如观察力、思考力、注意力、创造力等其他诸种智力类型一样,存在个人天赋的不同。但更重要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当了不起的记忆力,而且,只要运用得当,这种记忆力可以维持到年迈。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头脑的存储容量有限,如果记忆太多东西,就会像水从玻璃杯溢出来一样,不能再被存入脑中。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记忆力差是天生如此,不可改变。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人脑是不会出现像”由于饮食过量,再也吃不进任何东西了“那种情形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去记忆任何想要记住的事物。
总之,大脑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人人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父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记忆的责任心。记忆的奥妙在什么地方?记忆力的第一要素是记忆的责任心。
许多人都有体验,一个电话号码你不想记,你用它还得千百次地去查。为什么?你根本没想记住它,觉得不需要记,没有记忆的责任心。
但是,今天你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你非常看重的朋友,或者是非常看重的社会关系。他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当时你又没条件用笔记,只能用脑子记下来,结果你一遍就记住了。
记忆的奥秘就在这里,丢掉了这一点,奢谈记忆力的提高,那叫”不得要领“。
(2)培养孩子记忆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记忆当作有趣的事情。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不喜欢背单词,不喜欢背公式,从小就把记忆当作苦事情。其实记忆是非常有趣味的事。
对一个学龄前孩子,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如果你能帮他逐步产生记忆方面的兴趣,把记忆当作一个好玩的事情,孩子的记忆能力就必然向前发展。
让孩子喜欢记忆,在他的记忆力提高以后,还愿意炫耀和表现自己的记忆能力。找到记忆的趣味,寻找记忆的窍门,培养提高记忆力的种种兴趣,这一切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
有了记忆的兴趣,有了表现自己记忆能力的欲望,有了寻找记忆窍门的乐趣,就有了提高记忆能力的积极性。在外语学习中记忆尤其是关键,记忆力加强了,对学外语和一系列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就有了兴趣。
(3)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记住。记忆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是水平发挥的保证。记忆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在比较自信的状态下,记忆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孩子在学习舞剑,或者学习一个舞蹈,他跳得不错了,当然不可能一点毛病没有。但如果家长站在一边光指责他哪儿的动作不对,哪儿的姿势不美,他一会儿就没有自信了,甚至可能不会跳也不愿意跳了。可是如果有自信,他会跳得非常好。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段舞蹈,在同一个时期可以跳出完全不同的水平来。他在生人面前,因为拘谨、不自信,可能频频出错,可是在熟人面前就跳得非常成功。只因为有不同的自信状态。
(4)教孩子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说到那些记忆力超强的人,大家总是羡慕他们天赋超群,却很少注意到,他们拥有超强记忆的关键在于掌握了一套有效的记忆方法。
家长可以买一些专门阐述如何训练记忆能力的书,与孩子一起学习,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进行记忆训练,鼓励孩子总结经验,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孩子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一个人学习质量的关键。积极自主地学习是人一生永远需要的一种能力。
有一种表,可以自动上弦、计时。不用人工上弦就能自动计时,它有什么特殊的构造吗?原来这种表本身带有自动装置,组装有叫”转子“的旋转部件,手腕一摆动,”转子“就旋转,从而就上了弦,手表就会自动走起来。所以不需要人工上弦。
好孩子就像装了这种”自动装置“。他们不用别人督促,高举着”我要学习“的旗帜,奋斗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主动地去学习。
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能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新的问题出现后,有的人常以”没学过“”不会做“”等老师讲“为由拒绝尝试,这样就丧失了一次独立学习的机会,而有的人敢于尝试,把克服困难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不懂就去查资料、请教专家,带着问题去学习,最终拿下这个难题,这就叫主动学习。
学习并不是无条件地坐在书桌前就能学好的,也不是在别人的指使下勉强学习就能产生兴趣的。不能依靠别人的唠叨,学习时被人催促着学习,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听家长的劝告和要求,不想做老师布置的功课。只有自动自发地学习,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荣获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查尔斯·汤斯曾说:是童年积极观察和寻找的经历引发了他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童年的他,深受父亲的鼓励,经常针对百科全书上的问题自己去查。此外,他还很喜欢做游戏、猜谜,常常到野外找一些不知名的东西,并且总想发现新的东西。一次,他发现了一种鱼,并寄给了博物馆,得到了博物馆的肯定。从此以后,查尔斯·汤斯就更加喜欢自己主动学习和探索了。他最终致力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现。
让孩子各学科都均衡发展
纠正学习偏科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有一个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那么这个桶只能容纳到短木板上沿的这部分体积。
一个木桶决定它盛水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一条铁链决定它的拉伸强度的不是硬度最强的一环,而是最薄弱的一环。
观察一个人也是同样道理,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决定他成功与否的不是他最强的一面,而是他最弱的一面。
孩子如果偏科现象严重,而且不去及时纠正,过分强调他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弱势能力,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越是不喜欢的学科,越应该重视它。
试试这样帮助孩子纠正偏科。
1.让孩子怀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各门功课都学好,花开才会样样红。“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就如一栋摩天大楼的根基,只有扎实和均衡,才能有实力和基础撑起日后的万丈高楼,如果在小学偏废任何一门课程,就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2.想办法激发对”弱科“的兴趣
跟孩子一起给”弱科“的学习定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由无数个小目标构成,一开始的小目标放低一点儿,这样目标一旦实现,便能激励再接再厉的勇气,接着向下一阶段的目标努力,一步步地培养对”弱科“的兴趣。
3.坚持不懈地纠正偏科
偏科的孩子对”弱科“学习既缺乏兴趣,还有点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意志,养成勤学不懈的品质,才是矫治偏科的着力点。
鼓励孩子一定要对学习”弱科“怀有信心,努力克服和排除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坚定的毅力,否则,一遇困难就气馁,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弱科“还是学不好。
把握关键期,让孩子学好外语
该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呢?家长朋友们应该多采用自然的方式,创造语言氛围,激发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深入,人类对信息量的需求在不断加强。这种发展和变化将引发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接触和流动加强,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然而,使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进行相互交往、相互接触成为可能的首要条件,便是语言。
犹太商人被认为是掌握语言的天才,他们普遍懂得两门以上的语言,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显得自信、从容而又反应准确。为了在生意场上更深一步了解对手,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犹太人特别强调用外语思考。秉持这个想法,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很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
其实学好外语不仅是犹太人的要求,也是世界上各位有识之士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方面。
现代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0到6岁不仅是儿童学习母语的关键期,更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那么学习第二语言就要相对困难得多。赖特和拉姆齐等人对接触第二语言的6岁组和13岁组儿童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年幼组儿童中,有68%的孩子的口音被认为”酷似说本族语的人“,而在年龄较大一组中这样的儿童只占7%。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有意识地参与幼儿的双语学习。
1.自然习得法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