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59

第59章 胡朴安讲国学——文字学ABC(2)

由言语进化为文字,字音、字义的原起,已经解释在上面;那么文字的形是怎样原起的呢?我们读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见文字原始节,这里不重录),知道未造文字以前,已经有画卦、结绳的方法,据此看来,画卦便是字形最初原起了。《乾坤凿度》说:“八卦?瘙椸古文天字;?瘙椺古文地字;?瘙楁古文山字;?瘙楃古文泽字;?瘙椾古文水字;?瘙禹古文火字;?瘙椼古文风字;?瘙椻古文雷字。”这种书虽然不可信,这种理却是可信的。

文字起源于黄帝时代,庖牺画卦,虽不可叫做文字,但实在是文字的先导,并且有文字的价值。大概古人和事物接触既久,不能不画一符号以为分别;但思想简单,技艺粗浅,只能画直线,不能画曲线;只能画平行线,不能画交互线。他们看见天的现象平衡而无边际,便画“━”以为天的符号;看见地平坦而有缺陷,便画“——”以为地的符号;因而叠作平行线为“?瘙椸”“?瘙椺”,更错综起来,成为八卦,当做天、地、山、泽、水、火,风、雷的符号;更推广为一切思想事物的符号。

现在将《易经·说卦传》上所讲的符号记在下面:

?瘙椸为天;为首;为马;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马;为木果。

?瘙椺为地;为腹;为牛;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为黑。

?瘙椻为雷;为駹;为玄黄;为旉;为大涂;为长子;为苍筤竹;为萑苇;为马善呜;为铸足;为作足;为的颡;为稼反生;为健蕃鲜。

?瘙椼为风;为股;为鸡;为木;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利市三倍;为躁。

?瘙椾为水;为耳;为豕;为中男;为沟渎;为隐伏;为矫揉;为弓轮;为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为赤;为马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为舆多眚;为通;为月;为窃;为木坚多心。

?瘙禹为火;为目;为雉;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为大腹;为乾;为鼈;为蟹;为蠃;为蚌;为龟;为木科上稿。

?瘙楁为山;为手;为狗;为少男;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箩;为阍寺;为指;为鼠;为黔喙;为木坚多节。

?瘙楃为泽;为口;为羊;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为刚卤;为妾;为养。

古人既然将各种事物,附丽于八卦,可知八卦便是代替事物的符号了。不但八卦如此,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如此。据方申所辑佚象共一千四百七十有一;则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是一千四百七十一件事物的符号;或一卦一爻,代替多数事物,类是文字的假借;或几卦几爻代替一件事物,类是文字的转注。大概在文字没有发明以前,必是用卦记录事物,记录思想,不过因为分别不清楚,后来便废而不用了。

二结绳的形

《易经·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多寡。”《说文解字》叙:“伏牺(羲)画卦,神农结绳,黄帝造书契。”根据这三段话,可见结绳必在画卦以后,书契以前;和画卦一样,虽不是文字,却有文字的性质;不过画卦只有直线平行线,结绳却有曲线交互线。结绳的形,现在已不可见;刘师培说“‘一’‘二’‘三’古文作‘弌’‘弍’‘弎’即为结绳之形”。这句话虽不可确信,以意推测,或为上古习惯的遗留。大概游牧时代,以打猎为生活,得了禽兽,便将绳结在戈上,表示打猎所得禽兽的数目。因结绳记数目的习惯,进而为一切记事物的应用;《说文解字》叙所谓“结绳为治,而统其事”便是。观此可知结绳必为文字之形的原起;郑樵所记的“起一成文图”,也许是结绳的遗留。我们虽不能见结绳的形,但从文字的形上观察,或者有许多是从结绳来的。现在略举几个字在下面为例:

独体

“一”即是画卦的,或许结绳之是如此,所以《说文》解说为道。

“二”即是画卦的,或许结绳变为“二”,所以《说文》解说为地之数。

古文“囘”象一气囘转之形,屈曲其绳为,是结绳可能的事。

古文“厷”象形,屈曲其绳为,也是结绳可能的事。

合体

“二”古文“上”“下”合两画成文,是结绳可能的事。

太阳之精;围其绳为,屈其绳为,合而成文,是结绳可能的事。

敶也;围其绳为,交互其绳为十,合而成文,也是结绳可能的事。

以上这几个字,虽不是结绳,但看其形体,皆是结绳可能的事;或许即是从结绳的形变化出来的。因为从画卦产生文字,中间经过结绳的一个历程,结绳的形,应该有这样的形式,决不是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的简单。画卦、结绳、文字,都是言语的符号,结绳的符号,必比较画卦进化;与文字稍近,六书的指事,都是符号作用,或许便是结绳的蜕化,有人说:“六书应以指事为先”,亦有见地。

(第五章)甲文

一甲文的发见和名称

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河南安阳县西五里,一个小屯发见龟甲和兽骨,上面都有刻辞。这个小屯在洹水的南边,是殷商武乙的都城。《史记·项羽本纪》所谓“洹水南,殷虚者”便是。刻辞里面,殷代帝王名号很多,因此便有人断定是殷代的遗物,称为“殷虚书契”,“契”是刻的意义,即是刻文字在龟甲上。或称为“契文”,或称为“殷契”,又因为刻辞上都是贞卜的话(贞卜即是问卜),所以又称为“殷商贞卜文字”,普通称为“龟甲文”,或称为“龟甲兽骨文字”;这里称为“甲文”,是一种简称,和《说文解字》简称为《说文》一样。

二研究甲文的人

甲文出土的时候,为福山王懿荣所得,王氏死庚子之难;尽归丹徒刘鹗,刘氏墨拓数千纸,景印《铁云藏龟》一书,其书虽未有考释,然已引起世人注意。后刘氏得罪发边,所臧散失;日本考古家争相购买,日人林辅泰著一文,揭之于史学杂志;研究甲文的人,日见其多。

国内研究甲文的学者,当首推瑞安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一书,但未能洞悉奥隐。后来上虞罗振玉搜罗龟甲很多,经过他的考释,甲文便渐渐可读。继罗氏而起的,要推海宁王国维,他将甲文运用到古史上,甲文的价值,愈觉增高起来。

其他如丹徒叶玉森、天津王襄、丹徒陈邦怀、番禺商承祚等,惟叶氏所著《说契》、《研契枝谭》、《殷契钩沈》,颇有纠正罗氏的违失;其余著作,皆未能出罗、王二氏的范围。松江闻宥,研究甲文,欲为甲文整成一统系,其见颇卓,当能自成一军;但全功尚未告竣。国内研究甲文的学者尚多,这里但举著者所知的记在上面。

三甲文的真伪和价值

自甲文发见以后,信为真殷代文字的人极多;疑其假的人绝少。余杭章炳麟不信甲文,但亦未曾发表过强有力不信的理由。著者对于甲文,没有确实证据,证明甲文是假的,故不敢贸贸然断甲文是假;但著者个人的意见,以为若必定确信甲文是真的,必须经过两种考验:(甲)地质学家的考验;将龟甲入土的浅深,考验年代的远近。(乙)化学家的考验;将龟甲兽骨一一分析,考验其变化的久暂。现在没有经过这两种考验,仅仅根据文字的考证,多少总有点的可疑;我不懂地质学与化学,不能做上述二种考验的工作,对于甲文只能抱不敢信不敢疑的态度。我现在本确信甲文的人,将文字上考证所得的价值,列举在下面:

(甲)殷都邑的考证;

(乙)殷帝王的考证;

(丙)殷人名的考证;

(丁)殷地名的考证;

(戊)文字的考证;

(己)文章的考证;

(庚)礼制的考证;

(辛)卜法的考证。

上面八项,可以约为三项:(甲)历史上的价值。(乙)文章上的价值;(丙)文字上的价值。(甲)(乙)两项价值,与文字学没有关系,可不必论;在文字学上所当研究的是第三项价值,现在将第三项价值,记四条于下面:

(甲)籀文即是古文,并非别有创制和改革。例如《说文》“四”字,籀文作“亖”,甲文中的“四”字,正是作“亖”。

(乙)古象形文以象物形为主,不拘笔画繁简异同。例如:

羊——

马——

豕——

犬——

以上诸字重文,笔画繁简,皆有异同;然都肖羊马豕犬的形状。拘拘于笔画,是经过整理以后的文字。

(丙)与金文相发明。用甲文证金文,常见的字,相合的十有六七。例如毛公鼎“余”字作,盂鼎“盂”字作,和甲文相同。

(丁)纠正许书的违失。《说文》中文字,有许多不得其解的,或解而不通的,甲文可以纠正。例如“牢”字,《说文》作,从“牛”、从“冬”省;甲文上“牢”字,有诸形,都是象阑防的形状,并非从“冬”省。

甲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有这样大;其他在文章上,历史上,当然也有相当的贡献。我极希望研究甲文的学者,先在龟甲的本身上,作精密的考验,倘龟甲的本身,没有问题,则对于学术上的贡献,真是不可限量。

(第六章)古文

一金文中古文和《说文》中古文的异同

许叔重《说文解字》叙:“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今覆毛初印本和孙、鲍二本都是一千二百八十,毛刻改本是一千二百七十九。)所谓重文,即是古文,籀文,或体,三种。除或体外,古文,籀文,都可称为古文;可是将后世出土的金文来比较,大多数不相符合。如《说文》:“示”古文作;“玉”古文作;“中”古文作,籀文作;“革”古文作;“画”古文作作;“敢”古文作,籀文作,都不见于金文。金文中习见的字,如“王在”的“在”作;“若曰”的“若”作;“皇考”的“皇”作;“召伯”的“召”作;“郑子”的“邾”作;“郑伯”的“郑”作;都不见于《说文》。又如金文以为择,《说文》:“‘’引给也。”不言古文以为择字;金文以“乍”为作,《说文》:“‘乍’止也;一曰亡也。”不言古文以为作字。总之金文中的古文,与《说文》中的古文,各自不同。关于不同的原故,有两个主张:

(甲)吴大澂的主张:《说文》中的古文,是周末的文字;金文中的古文,是周初的文字。——《说文》中的古文,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古文,不是真古文。

(乙)王国维的主张:《说文》中的小篆,本出于大篆。《说文》中的古文,是战国时六国的文字,用以写六艺的。《说文》中的古文,是东土文字;金文中的古文,是西土文字。

这两个主张,究竟是不是定论,或孰是孰非,尚待研究。不过近来新出土的三体石经,都和《说文》中的古文相合;就是《说文》中的古文,和金文中的古文,也间有相同的。可见《说文》中的古文,实有两种:一种是鼎彝中的文字;一种是六艺中的文字。不过六艺中的古文多,鼎彝中的古文少;吴氏不察,说许氏不见古籀真迹,未免太过。

二古文的形义是最初的形义

《说文》中的文字,都是形由义生,义由形起,似乎都是初形初义;但是考证古文,便知《说文》中的文字,已经变更了。例如“天”字,《说文》:“颠也”,是最初的义,古人只知有颠,不知有天;天的名是从颠的意义引申出来的。《说文》“天”字的组织从“一”“大”,和“颠”的意义不合,可见不是最初的形;古文“天”作,是人形,“”就是“颠”的形,形与义便相应了。古文的形义,在文字学上,极有研究的价值;不过古文繁简不一,异形极多;各家的释文,又复纷如聚讼。吴大澂著《字说》三十二篇,关于古文的形义,很有发明。现在举其“出”“反”字说在下面,为研究古文形义者介绍。

“出”“反”字说:“古‘出’从‘止’从‘’;‘反’为‘出’之倒文,二字本相对也。古文‘止’字,象足迹形,有向左向右之异;有前行倒行之别;右为‘’即‘’。左为‘’即‘’。读若挞。向右为‘’即‘’,小篆作‘’,苦瓦切。向左为‘’,即‘’,小篆作‘’,读若黹。两足前行‘’小篆作‘’,加‘’为‘’。两足倒行为‘’,小篆作‘’,加‘’为‘’。两足相并为‘’,小篆作‘’,读若拨。两足相背为‘’,小篆当作‘’,今作‘’。以足纳屦为出,当作‘’,变文为‘’。倒‘出’为‘’,当作‘’,变文为‘’。古礼出则纳屦,反则解屦,‘’象屦在足后形。‘出’‘反’二字正相对;与‘陟’‘降’二字同。《说文解字》‘出’进也;象艸木益滋上出达也。‘反’覆也;从‘又’反形。盖文字屡变而不得解,古义之废久矣。《诗》:‘绳其祖武’,‘履帝武敏歆’;《礼记》:‘堂上接武,堂下布武’之武,疑亦从两‘止’,古文作‘’即步字,后人误释为武,与‘止’‘戈’之义绝不相合也。”

观二字,小篆变为,与初形初义,悉不相符,可见求文字最初的形义,当考诸古文;这里不过举“出”“反”二字为例,学者观吴大澂《字说》全书,当更明白。

三古文和籀文

自从《汉书·艺文志》以史籀为周宣王的大史;后来许叔重解《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法,“籀文”便公认为在古文以后、篆文以前的一种书体;二千年来,没有人否认过。近来海宁王国维著《史籀篇疏证》,始创说,史籀是书的篇名,不是书体的名;因《说文》中的籀文与殷周的古文,很多相同的,现在略记几个字在下面为例:

籀文;按盂鼎字作,从“米”在豆中,以进之;从“米”与从的意同。即从省声,又甲文与散氏盘“登”字都与籀文同。

籀文“秦”;按盄龢钟和许子簠字如此作。

籀文“邕”;按毛公鼎“雝”字作,从,与籀文字,都是象邕城池的形;篆文变为邑,遂为会意。

“亖”籀文“四”;甲文及金文中“亖”字,都是如此作,与籀文同;惟郘钟“四”作,与篆文略同。

据以上几个字看来,《说文》中的籀文,未必出自《说文》中的古文,因《说文》中的古文,与周古文相同的,反比籀文少。许叔重说:“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这句话很有疑问;王国维说,籀文不是书体名称。他的理由有两点:(甲)史籀是太史读书的意思;“籀”和读同,不是人名。(乙)史籀篇的文字,是周秦间西方的文字;没有传到东方,所以和东方文字不同。这两个理由,很有价值;第二点尤其有价值。

籀文和篆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秦国是西周的故都;秦国本身没有文化,都是西周的文化,所以文字与西周相近,没有什么变更;周朝从东迁以后,文化由陕西到河南,由河南到山东;山东尤其是文化的中心点,文化发达,文字也随着演变,东方的文字,当然与西方不同。六艺是孔子删订的,所以书写六艺的文字,都是东方文字。如此研究,古籀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了。

(第七章)篆文

一篆文和古文

论文字发达的程序,后起的字形,大都从初起的字形蜕化而来;篆文虽是秦代制造,但是因古文不变的极多。张行孚著《小篆多古籀考》一篇,证据极为详确,他举出两个例:(甲)例如“於”古文“乌”,小篆“菸”“淤”等字,都从“於”声,籀文“磬”,小篆“聲”“磬”等字,都从“殸”。这个例,便是已废为古籀,而仍见于小篆偏旁的。(乙)例如古文“瑁”,字“目”字,都是小篆。籀文“韪”,“心”字“韦”字,都是小篆。这个例,便是仍作小篆,而见于古籀偏旁的。由张氏所举两例看来,现在《说文解字》中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中,和古文相同:大约古籀和小篆相同的,李斯只录小篆;小篆和古籀不相同的,录小篆以后再录古文或籀文。但是张氏所举古文,都是《说文》中的古文;多数是六艺中的古文,和东土文字相近,和西土文字相远;似乎篆文和古文,又发生一个问题了;其实六艺中的文字,和鼎彝上的文字,虽然不同,不过是作法和体势的差异;东土文字,必是由西土文字蜕化出的。我们考证金文,便可以明了有许多文字,虽然和小篆不同,其意义仍相似;例如古文,小篆,从“行”从“辵”,意义是同的。古文,小篆,从“口”从“言”,意义是同的。其他如古文,小篆;古文的“王”,从“二”从;篆文的“王”,从“丨”贯“三”,形不相似。古文地中有火,火盛曰“王”,小篆通天地人谓之“王”;意义亦毫不同。我们虽不能据以考见古文递变为小篆的痕迹;但是,就其不同的一点,加以研究,不外是:(甲)组织的不同;(乙)笔画的差误;都可推测得出来,学者本这个方法,做有系统的研究,定可以找得出文字发达的程序。

二或体和俗体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礼貌(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礼貌(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炎黄源流歌述

    炎黄源流歌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政治改革,农民起义,民族和战,经济兴衰,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出色人物比肩接踵。作为一个中国人岂能不知中国历史?我常想: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易诵易背,有些学科的知识,因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所以容易掌握,如《濒湖脉学》、《药性赋》;农谚凭着口头传诵,使耕作要领得以流传。如果把中国历史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对于初学历史的人岂不很有帮助。
  • 风筝

    风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 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科学把我们推上天堂,还是把我们拉下地狱?无论是大思想家卢梭,还是声名赫赫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热门推荐
  • 人格分裂大佬别惹我

    人格分裂大佬别惹我

    多重人格分裂的霸道总裁VS身份不知的美食主播。就竟会不会擦出火花……
  • 神圣之上

    神圣之上

    一个现代社会小青年因为喝酒后受凉发烧吃了点退烧药以后迷迷糊糊睡过去了,等再次睁开眼睛发现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但人生总是很奇妙,高开低走的人生慢慢一步步强大
  • 逆天道祖

    逆天道祖

    天元大陆,万族林立;天才荟萃,群雄逐鹿。一个平凡的少年,意外获得逆天神珠,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踏星辰,斗苍穹,追寻武道极致,成就一代至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莫干山纪事

    莫干山纪事

    莫干山里有一间客栈,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似乎眼里皆是故事——苏苏,这辈子我们会一直到老……
  •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排除计算法训练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排除计算法训练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秦风.流云醉

    秦风.流云醉

    现下已是大秦帝国,天下一统,无限的荣耀。身为帝国最受宠爱的公主,却身陷仇恨的泥潭,万劫不复。你的恨是什么?你的仇是什么?为什么不肯向我明言?我是一无所有的白丁,却愿为你,不惜一切,只要能助你冲破樊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