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死亡日记
2008年10月4日,在山西某中学,入学不到一个月,没有任何仇怨,揣着3把利刀的16岁学生李明,连捅老师4刀,导致老师出血过多而身亡。凶手面对惨境,不以为然,语无伦次地说着自家如何有钱,他如何恨老师……
李明在题为“死亡日记”中写道:“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
专家解析
“一失足成千古恨”。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却发生了,还没有开放的花朵却凋零了。
我们要培养青少年的乐观品质,是最为积极的性格因素。应当让青少年认识到人生道路上既有光明,也有黑暗;既有顺境,又有逆境;充分相信在人生的历程中光明终将战胜黑暗,新生事物必然战胜老旧事物,对人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信心和希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对人生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正视困难和挫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奋起,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脚踏实地去追求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地创造人生。
“车辆急转弯,极易甩掉人”。处在“心理危险期”的青少年对应激事件最消极、最极端的做法就是自杀和杀人,其心理状态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先驱阶段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找不到宣泄和平衡的路径,出现抑郁、适应困难、学校恐怖和冷漠症,继而产生自杀和他杀的意念。
倾向发生阶段伴随内外环境影响,出现烦恼、敌意和攻击性,进而演化成自我惩罚、社会报复、孤独寂寞、心理变态。因精神抑郁导致食欲不振、烦躁失眠、悲观厌世、暴力倾向强化。
可逆阶段自杀和他杀的倾向继续发展,但对人生尚有留恋,徘徊犹豫。对残暴行为具有可预测性,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使不良倾向逆转。
决定阶段绝望的意念强烈,得到自我心理认同。当无助感和绝望感提升到这一阶段,可导致自杀和他杀行动的发生。
自杀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他杀是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每个自杀或他杀的人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周围至少5个人,使他们长时间难以摆脱心理阴影,而且极易产生模仿心理。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自杀不但给亲友造成伤害,还可能给大众,特别是他们的粉丝群体带来巨大的失落感,更可能对脆弱群体带来困扰,激发和加剧有些人埋藏在心中的不安情绪,强化原本已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士的寻死欲念,激发其自杀冲动,加速其将自杀念头付诸实行,引发系列模仿自杀事件。因此,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援助、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教育误区
1.纠葛纷扰。孩子屡受刺激、伤害或打击,使孩子自卑自怜,自暴自弃。
2.数罪并罚。“新账、旧账一起算”,把孩子当成“替罪羊”,往身上撒气。
3.心灰意冷。过多埋怨、指责,使不良情绪郁结不散,导致心理畸形变态。
成长故事
暗示的误导与指引
小克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驱使他想出“新点子”,令父母大伤脑筋。他曾撑着雨伞从7米高的跳台上跳入水中;工人修楼顶,他顺着吊物的绳索滑下来,两手磨起了一层血泡……最近,广播和电视反复报道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有的是跳楼,有的是跳桥,有的是喝农药,有的是上吊,还有的是开煤气……
他看了报道后说:“我就是想知道自杀是什么滋味!没事儿,就是想试一试!”
妈妈感到非常震惊,很难办,但她没有简单地向小克说教,而是想出这样一招妙计:她买了一只大公鸡,让小克帮着杀鸡,鸡脖子上流着血,惨叫着满厨房乱扑腾,弄得墙上、地上都是血。小克看到公鸡浑身抽搐、翻着白眼、痛苦不堪、满地打滚的样子,真正了解了自杀可不是好玩的!
第二天,小克来到学校,告诉老师说:“妈妈说人自杀比鸡被杀还要难受得多,我可不自杀了!”
相关链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颠倒人》:余乡殷生文屏,毕司农之妹夫也,为人玩世不恭。
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原指轻视或嘲弄当时的礼法,后指逢场作戏,不小心谨慎,凡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