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经理告诉孟斌,最先建立联系的大客户那里又有一笔大生意,让比较熟悉情况的他过去谈。孟斌在前一次接触中已经跟大客户变得很熟,认为这笔生意很容易谈成。到了对方公司,孟斌却发现这段时间什么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大客户对他比一开始还要冷漠,根本不给他见面的机会。孟斌不知所措,想尽办法弥补,终于在公司门口见到了那个大客户。大客户冷冷地对他说:“你还是另找别的客户吧,我不可能再跟你们公司合作了。你这个小伙子眼光太短浅,做成了生意就不理人了,咱们也就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下回了!”
大客户选择和孟斌的对手公司合作,并且再也没跟孟斌的公司合作过。年终结算时,孟斌总体业绩惨淡,成为了销售部门末位淘汰制度的牺牲品。
如果不能随时与已经发展起来的客户保持联系,销售人员实际上是将自己辛苦取得的成果慢慢浪费掉。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地在成交之后继续与这些客户保持联系,你的竞争对手就有机可乘。当客户产生新的需求的时候,你在前期与其建立起来的友好合作关系已经在你的漠视中几乎淡化为零,毁坏了你在客户心中的印象,你可能会处于比那些没有与之合作过的竞争对手更为不利的地位。
销售人员还应该知道,如果你不能随时与客户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那么你就无法知晓客户产生的新需求,掌握不到具体的信息,错失继续合作的机会。
因此,无论从客户的主观感受来理解,还是从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销售人员都需要好好珍惜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在成交结束之后,大多数客户只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才会主动与销售人员联系,所以销售人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创造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机会,不要抱怨没有机会,聪明的销售人员知道,很少有现成的时机,机会要靠自己主动把握和创造。
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方法,做好沟通交流,一方面做到不让客户感到厌烦,一方面又要努力拉近你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地向客户表现出你对他关心、尊敬的真实情感,为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承诺不可太满
初学做饭的人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嘱咐——先要少放盐。初学者把握不好放多少盐合适,开始时少放些盐,如果感觉菜味淡就可以再向里加盐。如果开始之时就放盐太多,一旦味咸了,就难以改淡了。为人处世也是一样,不要把话说死,留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日后方能进退自如、收敛从容。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总是轻易许下承诺,做事之前就把话说得满满的。可是世事无常、变数太多,事情圆满解决当然是皆大欢喜,万一出了意外,不仅给别人留下话柄,还会惹祸上身。聪明人在说话时懂得给自己留余地,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或者是意见做出含蓄、灵活的表态,并不果断地下结论。这样,就可以避免到最后事与愿违的尴尬和责任的承担。
“年轻人敢拼敢闯、敢作敢为”,在为客户组织的策划会议上,两个新来策划公司不久的员工李涛和赵海峰提交了一份独特的策划,这个设计很具有创新性,得到了客户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眼看自己的创意得到了客户的赞赏,两人都信心百倍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还强调说他们这个设计一定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设计部经理当即表示要李涛和赵海峰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出来,公司会特别重视的。此言一出,李涛和赵海峰欣喜若狂。作为刚进职场不久的新人,他们的策划能得到客户的重视,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这对于二人今后的事业是一种强大的助力。两人信誓旦旦地向客户保证,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设计方案出来了,得到了客户公司领导的批准,决定将这个产品投入生产,并作为该公司下一季的主打产品进行推广。然而,新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使客户公司上上下下忐忑不安。总算挨到产品上市,市场对这个产品的反映却并不好,不像李涛他们预想的那么乐观。事前对新产品过高的期望还造成了大量产品积压,直接影响了客户公司该阶段的销售业绩。
事后,当客户公司处理这个问题的责任的时候,认为是李涛和赵海峰的过失,认为他们是在有意欺骗客户对他们的信任。因为李涛和赵海峰曾信誓旦旦地保证过这个设计一定会成功,他们甚至将自己公司负责这次项目指挥和产品研发人员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最后,策划公司为了李涛和赵海峰的“海口”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他们也只能另谋他路。
李涛和赵海峰过分自信,在客户面前强调自己的设计一定能成功,把承诺说得太满,没有给自己留余地。一个产品是否能够畅销关系到多个部门的合作,成功并不取决于个人,失败也不可归因于某个人某个部门。李涛和赵海峰的承诺其实已经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控制范围,他们可以承诺自己的设计尽量不出纰漏,产品的销售情况却不为他们所决定。
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兑现承诺是讲信用的标志。在你必须做出承诺的时候,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承诺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许诺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能否兑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不切实际地去许诺。离开客观实际和条件许可,随意向客户许诺,一时好像满足了你自己和客户的心理需要,但这“慷慨”带来的苦果只能你一个人承担。习惯于把话说满,自不量力,也很容易给客户留下虚伪的印象。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尴尬都是自己的原因,其中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职场中的成功人士便不会轻易许下承诺,即使有把握,也不会把承诺说得太满,总会给意外情况留些余地。而大多数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往往因为急功近利轻易许下承诺,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余地,如果承诺不能兑现,就会失信于客户,还会阻碍自己职业的发展。
易岚是一位摄影器材推销员,这段时间,她极力想推销给摄影师杨帆一套新的器材,杨帆对此却没有多大兴趣。
这天,她又一次来到了杨帆的工作室,使尽各种方法向杨帆推荐她的产品。
杨帆说:“有一个大客户需要我们到他们的场地去拍摄,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易岚有些着急,追问道:“杨先生,我们谈的关于您引进摄影器材的问题不知您能不能定下来?”
杨帆:“我说了,我今天没时间,以后再说吧!”
易岚还是没有放弃,正好想到自己有个朋友要结婚了,就对杨帆说:“杨先生,您要是购买我们这种器材,我还可以为您提供几个大客户。我做销售这些年,也有不少合作伙伴,有两个人提到要请个专业的摄影师为自己的婚礼摄影,还有个客户说想为公司开业做录像。您买了我这套器材,我起码能给您拉3个客户,咱们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杨帆考虑了一下:“是吗?这可以谈谈。”
易岚马上说:“这事就这么定了。”
杨帆当天下午回来就和易岚签订了购买协议。拿了订单的易岚给自己的朋友打了电话,朋友说已经找好了婚礼摄影师,她就没再过问此事。至于什么公司开业的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满怀希望的杨帆等了半个月,电话也没有,客户也没来,自己上了易岚的当。杨帆打电话过去臭骂了不守信用的易岚一顿,还通知自己圈内的朋友,再也不从易岚那里买器材了。
外交辞令中少有绝对的语言,每个外交部发言人都不会为别人许下绝对的承诺,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的余地。我们不要轻率许诺,也不要把许诺说满,要给自己留一定的余地。当然,留有余地并不是给自己不做努力寻找理由,自己也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诺言。
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不可以轻率许诺,不然不仅有可能伤害了客户的利益,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自己得不偿失。
信任不能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