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欢庆的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深知:即将等到的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对他的猜忌。稍有不慎,自己就会被杀害。很显然,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清廷虽然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但依然怀疑他。于是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提出裁减湘军的要求,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不是吴三桂,无意拥军自立,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忠臣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曾国藩在奏折中虽然大声请求遣散湘军,但却只字不提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他人会怀疑他贪权恋栈;如果自己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回乡,别人也会产生猜疑。比如,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当做许多湘军将领的幕后领袖而引来朝廷猜疑。
当然,对于避免触及老板的心理底线,曾国藩是非常明白的,尽管自己有很多功劳,但他知道:“功高盖主是官场上最忌讳的。”于是曾国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收敛自己的锋芒,主动将他的政治资本——湘军裁减了,同样这也就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或许这就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中国好几代人都被曾国藩的成功影响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很多研究曾国藩成功学的人出版了数十本研究著作。曾国藩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那样的决定的,在当初那个年代,如果曾国藩拥兵自重,朝廷肯定会对他不满,肯定招来杀身之祸,特别是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大清政府就已经开始准备解决曾国藩了。因为曾国藩拥有一支朝廷不能调动而且作战能力远强于八旗军的强悍军队,当然对清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保守、多疑的清廷是不会放过曾国藩的,毕竟当年吴三桂拥兵谋反给清廷留下了阴影。如果曾国藩不先下手,而等到清廷动手,不仅湘军保不住(除非果然谋反),而且曾国藩的地位也会被推倒,结局肯定会比服毒自尽的宋江更惨。正在朝廷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大清老板的下怀,于是顺水推舟就将大部分湘军解散了。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仍然委任曾国藩为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这其实也是曾国藩的用意。因此,曾国藩的主动裁军之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让朝廷不再猜忌他,而且还为曾国藩最终保住了位极人臣的官位。事实上,“功高震主”是贤臣最害怕的,企业也一样,怎样既为企业创造财富,又让老板觉得你很忠诚,这里面有很多智慧。企业的老板一般都有些自恋,控制欲比较强,希望别人听从自己的判断,如果员工把老板的尊严损伤了,不听从、不配合,总有自己的一套小九九,总有一天老板会失去控制力的。感到“管不了你”,继而就会产生对你的愤怒,这种愤怒会让员工觉得会被炒鱿鱼。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职场人士应该怎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呢?对此,业内专家撰文指出,以下四点可以赢得职场的胜利:
首先,在面对老板的决策时,不要总持反对意见,要认识到人家才是老板,你不过是老板的下属,不是老板的上司。
其次,当自己的意见和老板不同时,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顾及老板的感受和面子。
第三,不要让自己的能力成为有二心的理由,起码要让老板看到你的忠诚。
第四,如果你觉得不愿寄人篱下,那可以自己开办公司;如果不能够自己当老板,起码要遵守在职公司里的规矩,要给老板面子。
职场中,功再高也不能盖主。
允许犯错误但绝对不能抢风头
事实上,老板也是人,不是神,也会有各种情绪,尤其是喜欢下属对他的崇拜和敬仰,看着那样的眼神,每个老板心里都会很高兴。但是,有人就不懂老板这个微妙的心理,总是喜欢抢老板的风头。
1.风头绝对不是拿来抢的
事实上,这个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中国大学生失业达到900万的今天,有些员工,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找到一个工作,或者保住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岗位,不时会出出风头。其实,这些员工,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做法十分不妥,因为他们不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老板虚怀若谷地容忍着下属犯错误,但绝对不允许别人抢了他的风头,即使在下属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之际,老板也无法容忍下属的好大喜功,对下属的功高盖主更是无法忍受。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笑话,职场中的许多东西也包含在这个笑话里。
一只老鼠被黑猫抓住,被它玩了一阵后,又被黑猫放了。
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老鼠是你辛辛苦苦抓来的,你为何要把它放了?”
“你当然不会明白,”黑猫说,“我是同老板一起到这里抓老鼠的。现在,老板什么都没有抓到,我怎么能抢老板的风头呢?”
说实话,职场跟战场差不多,稍不留神自己犯下一点错误,都会使自己的一段职业生涯发生变化,更有甚者可能会使一个人的一生发生改变。当然,此处所说的错误,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像触犯了老板的底线这样的错误,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老板都很开明,他们知道,要想企业具有创新精神,员工犯错是可以原谅的。就像上述笑话中的那只黑猫,就是一个游弋于职场的顶尖高手,因为黑猫明白,抢了老板的风头自己不会好过,但在古今中外的职场中,很多人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最终栽了大跟头,其中就包括法国财政大臣富凯。
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期的财政大臣富凯(Nicolas Fouquet)喜欢挥霍,他的生活充满着奢华的宴会、漂亮的女人,以及笙歌宴舞等奢靡事情。富凯精明干练,国王离不开他,因此在首相马萨林(Jules Mazarin)1661年去世时,他期盼继位者会是自己,他却没想到,国王竟然下令将首相的位置废掉了。这种种的迹象让富凯怀疑自己已失宠,因此为了讨国王欢心,决定策划一场空前规模的宴会。
当时欧洲的各路名流,如拉芳田、拉罗什富科、塞维尼夫人等,都参加了这场名为庆祝富凯的维克姆特别墅落成的宴会。莫里哀写了一个剧本来纪念这次盛会,并在晚宴时表演。宴会揭幕做了奢华的7道主菜,还有他们从未尝过的东方食物及其他创新的菜色,一道道佳肴伴随着富凯找专人为国王打造的音乐流泻其间。
餐毕,众嘉宾一起参观了维克姆特别墅庭院和喷泉。富凯本人陪伴年轻的国王走过几排灌木丛和花坛,观赏烟火和莫里哀的戏剧表演。宴会一直延续到深夜,宾主尽欢,人人都觉得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完美的盛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国王的侍卫就把富凯关了起来,3个月之后富凯被控窃占国家财富罪名,而且国王全部认可了他被指控的罪行。最后富凯被送进坐落在法国比利牛斯山上最与世隔绝的监牢里,他人生的最后20年都在那里度过的。
关于财政大臣富凯有这样下场的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就曾这样描写过:“当夜幕开启,富凯站在了世界最高点。等到夜晚结束,他跌落谷底。”那么财政大臣富凯到底是怎么样酿成自己的悲剧的呢?主要还是被那场盛宴害的。其实,富凯的悲剧是必然的,因为路易十四是一个十分傲慢自负的国王,他当然希望别人永远把他当做焦点,无法容许任何人比他更奢华。后来路易十四选择以吝啬节俭、并举办巴黎最单调无聊的宴会而闻名的科贝尔接任职位。科贝尔确保了从国库里取出来的每一分钱都被路易十四掌握,路易十四还用这些钱建造比富凯的城堡更富丽堂皇的宫殿,那就是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而在其中举办的宴会奢华程度远胜富凯为他举办的那场晚宴。对此,让我们审视当时的情况:那个晚上,富凯为路易十四呈现了如此壮观的表演,他想象这场盛会可以让国王觉得他忠诚与尽职,他认为这能让他重新受宠,还可以表现出他的高尚品位、宽广人脉,以及受欢迎的程度,使国王对他器重;同时,他想证明自己可以成为杰出的首相。然而,事与愿违、每一个新颖壮观的场面,每一抹富凯从宾客那儿得到的微笑,都让路易十四感觉自己的朋友和子民似乎更为富凯的魅力所倾倒,而富凯事实上只是在炫耀自己的财富与权力。富凯没想到自己尽心竭力准备的宴会,不但对不好路易十四的胃口,反而触犯了国王的虚荣心。当然,路易十四会隐瞒这一点,他只是找了个借口除掉这位令他感觉不安的大臣。富凯这些不慎的举动,让路易十四意识到不平衡,把他的虚荣心捅破了,让他怀疑自己是否优越,才使对方的下场如此之惨。因此,作为职场人士,抢老板的风头其实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富凯的无知导致了他的悲剧,可今天的职场人士同样在重复着这个错误,实在令人惋惜。
李达奎是一家连锁店的副总经理,主抓连锁店的运营工作。因对销售之道十分了解,通过3年的努力,他把其中主抓的一家门店做得有模有样,为连锁店的经营做出了贡献。因此,老板器重他,下属敬重他,使其在连锁店拥有极高威信。
在“养尊处优”中工作一段时间后,李达奎飘飘然起来,常常自抬身价,认为连锁店缺了自己不行,并总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老板曾多次暗示他注意收敛,而李达奎却认为这是老板害怕“功高盖主”而采取的压制措施,于是变得更张扬,还经常故意延误命令的执行,挑战起了老板的权威。多次劝说无效后,老板拟了一纸调动通知,将其调离了那个岗位。
确实,在现实的企业运营中,部门经理的作用很大,但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摆错自己的位置,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这就很危险了。在本案例中,正是因为李达奎对自己的位置缺乏认识,骄傲自满,甚至挑战老板的权威,导致老总不得不忍痛割爱,把他调离了那个岗位。作为企业的二号人物,应该学会多做事少居功。“揽事”与“揽权”不同,“揽事”说明此人有工作责任心,而“揽权”则体现了一个人的虚荣心。那么,如何做到呢?对此,业内专家认为:
第一,到位不越位。对于老板交办的任务,不能做得过于死板,要有开拓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并完成,但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给老板足够的面子。
第二,用权不越权。尽管高层管理班子注重集体领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二把手”能与“一把手”平起平坐。副手既要放开手脚,行应行之权,尽应尽之责,又不能超越权限,不做该由“一把手”做主的事。
第三,有功不炫耀。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部门经理的心态要平和,尤其是在荣誉功劳面前不争不抢,争抢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第四,有事不推诿。遇到麻烦事、紧急事、棘手事时,要敢于站出来,勇于承担一切职责,巧于补偏救弊,不能推卸责任,否则只会在老板心里大打折扣。
2.凡事都不要抢老板的风头
毋庸置疑,游弋于职场,有一点必须要明白,如果自己不是老板,就要对你的老板非常地尊重,哪怕你发现了老板身上有很多缺点,你也必须这样做,而且还必须谨记:“凡事都不要抢老板的风头。”只有这样,你的职场生涯才会丰富多彩,否则,你将成为老板第一个杀鸡给猴看的牺牲品。对此,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就告诫了今天的职场人士:“主子的风头千万不要去抢,所有的优势都令人嫌恶,臣子优越于君王不仅是愚蠢,而且还可能会丧命。天空中的繁星给我们上了一课:它们或许和太阳相关,而且和太阳一样闪耀,但有太阳在的地方我们绝不能出现。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地位是理所当然,也不要沉浸在任何荣誉中出不来。永远不要异想天开,以为老板喜爱你,你就可以为所欲为,被宠的属下认为有了稳固的地位,敢抢老板的风头,终至失宠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曹操雄才大略,喜欢卖弄一下自己的聪明,喜欢别人赞美自己。可是下属杨修刚愎自用,却不给老板曹操的面子,偏要戳穿“一合酥”“门中‘活’”之类的玄妙,将老板曹操的风头抢去了,数次都将老板曹操的好事破坏了。逼着老板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他。
历史就是这样的有趣,300年后又一位杨修式的人物出现了。《南史·刘显传》载:南朝梁武帝时,有寺院与农家发生田地之争,双方都跑到官府去打官司。因涉及寺院,官府无法处置,最后将案子呈到皇帝面前。梁武帝看后,在案卷上批了一个“贞”字,经办部门不明白皇帝的这个判语。有人想到满肚子学问的尚书左丞刘显,刘显果然聪明,说皇帝决定把田地判给寺院。因为“贞”的繁体字可拆为“与上人”三个字,僧人的尊称就是“上人”。其他人恍然大悟,按皇帝的批示办结此案。
这边刘显出了风头,那边梁武帝还等着群臣聆听他的拆解呢,等着展示自己满肚子的学问。他批示的“贞”字,自己觉得用得很妙,群臣“遍问莫知”“众莫能解”后反过来再请教他,多带劲儿的事。却全然不知刘显抢去了他的风头,十分生气,便免了刘显尚书左丞的官职,让他到地方“显”示能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