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惟诚可能是昨天太累了,一觉醒来,已经是吃早餐的时间。他用湿毛巾擦了一把脸,用杯子里冰凉的开水嗽了嗽扣,赶紧跑到食堂。不料,食堂还没有开饭。这时,他才想起今天是星期天,食堂只开两顿饭,便又回了宿舍。刚一进门,寒假没回家的雷宏宇给他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张十元的汇款单。他一看,是母亲寄来的,就朝邮电所走去,沿途打开母亲托人写给他的信。信中写道:
惟诚吾儿:
从去年国庆节后,我在家里给供销社的姜同志和他的八个同事办了个小食堂。起初大伙吃得很满意,只是从这个月开始,他们的粮食定量下降了,再加上蔬菜等副食品供应越来越紧张,我这个小食堂越办越难了。但是,他们说现在全国各地都一样,让我还是把小食堂办下去,他们愿跟我共度难关。你先前来信说,要在医院照顾一位做手术的同学,可能迟几天回家,妈理解你,并希望你把这个同学照顾好,等痊愈了你再回家。今天,随信寄来回家的路费,望查收。
等姚惟诚取出汇款,吃饭的时间也到了。他赶到食堂吃过饭,立即动身去了医院。
这天早晨一起床,韩雪觉得轻松多了,早餐吃稀饭泡馒头,伤口也没有疼的感觉,还能小声地说话。护士给她输上液的时候,已经九点半过了,她还不见姚惟诚来,心里就有些不安了。是赖福禄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不会的,姚惟诚是个机灵人,不会露出什么破绽。再一联想昨天他说的“爱情幼芽生长在贫瘠的土壤里”,是不是由于自己的含蓄,他嫌他们之间的爱情升温太慢?
快到十一点时,姚惟诚才出现在她的面前。
“你怎么才来,是不是你的爱情种子不应该播种在我这片戈壁荒漠里?”
“你怎么忽然提出这样一个怪题?我看,你是误解了我昨天说的那句话。我说的贫瘠土壤是指我自己而不是你。这也难怪,到现在,我还没有把我的身世告诉你。”
“什么身世,无非是你出身寒门罢了。照你这么说,那个花魁女就不应该爱上卖油郎?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看重的是人品而不是什么显赫的身世。你倒把我看成了攀龙附凤的人?”
“你的话我理解。”姚惟诚低着头,语气沉闷地说,“但是,爱情再往前跨一步,就是婚姻,就是建立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是要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上。人们不是常说两口子‘吵穷架’,而没有说‘吵富架’的。这说明两口子吵架多是由穷引起的。你同意不同意我的这个观点?”
“那么我问你,患难夫妻又作何解释呢?”
姚惟诚哑口无言了。
“你怎么不说话,是‘江郎才尽’了吧?”
“我没想到你的思想境界这么高!但是,不管你想知道也好,不想知道也好,我还是想把我的身世早点告知于你,免得有一天你责备我隐瞒历史,甚至由此引起什么意外。”
“那你就说吧,或许我能从中受益。”
“你不嫌弃就谢天谢地了,何谈什么受益。今天我就把我的悲惨身世倾诉给你,好让你早日作出正确的抉择。”
在他们谈话间,护士已把午饭送来了,她给韩雪舀了一大碗鸡蛋面片。姚惟诚抬头看了看她的床头牌,饮食已换成半流食,又惊又喜地说:“没想到这么快你可以吃半流食了!”
“这与你给我买的冰棍有关,今天早上朱主任查房时也这么说。”
“你正在输液,一只手吃饭不方便,还是我来喂你吧。”
她再没说推辞的话,就让他喂着吃。她觉得这顿饭是她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她把他的喂饭,看作是他为他们心中的爱情幼芽茁壮成长在增加营养。碗里的面片已经吃完了,剩下的面汤她故意让他喝。他已猜透了她的心思,把那半碗面汤一口气灌进胃里。这时,她要姚惟诚讲他的身世,他执意让先她睡午觉,下午再给她讲。她只好服从。
下午两点还不到,就在她病榻旁看书的姚惟诚抬头一看,液体快输完了。他找来护士,给她拔了针头,她也就睡醒了。她一看外面阳光灿烂,说“想去外面活动活动”。姚惟诚扶起她,又给她穿上了鞋,搀着她来到院中的长廊下,一起坐在木制栏杆上。
“现在,你该讲你的身世了吧。”
“等你痊愈后再讲行不行?我怕影响你的情绪,不利于康复。”
“不嘛,我就要你现在讲。”
他看见她撒娇的样子是那么的可爱,怎么能忍心拒绝呢?只好向她诉说起自己苦难的身世:
民国十七年,他的家乡遭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旱。他外祖父看着自己家的几亩薄田颗粒无收,只好带着老伴以及两个儿子和唯一的女儿,进城沿街乞讨,晚上就在一家商店的铺檐下挤在一起过夜。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饥寒交迫和疾病中挣扎了近半个月的外祖父离开了人世。又过了几天,悲痛欲绝、粒米未进的外祖母也被活活饿死。两位老人的遗体,被收尸的人相继抬走,抛进了万人坑。失去了父母的姐弟三人白天沿街乞讨,晚上相拥而泣。一天夜里,店铺老板被他们凄厉的哭声吵醒了。老板出门看到这个惨景,心也就软了。他思谋了许久,给姐弟三人指了条生活出路,征求他们的意见。他说,冯玉祥的一个部下率领的一支国民军驻防在这里,部队正在招兵,兄弟二人中的哥哥已经十七八岁,愿意卖为壮丁的话,他就领去当兵。至于姐姐嘛,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认识的一个木匠两年前丧偶,膝下有一儿一女,都已经结婚了。这个木匠正想续弦,眼下也没有合适的,姑娘如果不嫌弃的话,他可以当个月下老人。事已至此,姐弟三人也只好认命了,不过姐姐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把她的小弟弟带到她身旁,去学木匠手艺。
次日清晨,那个老板先领着她的大弟弟去卖了壮丁。下午,又把木匠领了过来。木匠一看这个高挑身材、眉清目秀的姑娘,哪里还有看不上的。他当即答应了姑娘提出的条件,并保证一辈子要善待他们。于是,这桩婚事算是谈成了。第二天,姑娘就领着他的弟弟过了门。
过门后,木匠实践了他婚前的诺言,对他的年轻续弦格外疼爱。一年后她给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三年后,又生了个儿子,但不幸夭折了。这时候她弟弟的木匠手艺也出师了,就回到乡下的老家一边种地,一边给左邻右舍做点木工活。结婚后的第八个年头,她的小儿子刚满半岁,木匠不知得了什么猛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丢下了年轻的妻子及两个儿子,便撒手人寰。
丧夫之后的她,曾下决心苦度岁月,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使亡夫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哪知一年过去后,丈夫留给她的一点积蓄已经捉襟见肘了,日子过得更穷困潦倒,以至于到了吃糠咽菜的地步,两个儿子都出现了发育不良的状况,尤其是刚过周岁的小儿子瘦得皮包骨头。面对这凄惨的处境,她整天以泪洗面。
木匠前妻生的女儿看到她的继母生活如此艰辛,就一再动员她改嫁。她思前想后,觉得带着两个孩子再嫁人,哪个男人愿背这么沉重的包袱呢?再说,把两个孩子都带过去,一旦遭到歧视,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可是不改嫁,往后的日子又怎么过呢!一时,她陷入了绝望之中。
过了几天,亡夫前妻所生子女商量后,让继母把大儿子留下来,由他同父异母的大哥抚养,还在襁褓中的小儿子让继母带走,这样,她再嫁人,不会给对方带去过重的负担。
一个多月后,邻居一位老银匠来到家中给她介绍个对象。他介绍的这个男人姓郑,年龄三十出头。郑先生老家在河北省冀中平原,抗日战争爆发后家乡沦陷,日本鬼子在那里烧杀掳掠,他的妻子在日本鬼子烧房子时反锁在屋内,被大火吞没。郑先生怀着悲愤的心情,告别双亲,跟着一位朋友逃难来到这里,在他的银匠铺旁边摆了个小百货摊,生意还算可以。老银匠还说,郑先生读过私塾,知书达理,还会写一笔好字,凡是要办红白喜事的,店铺开张的,乔迁之喜的,都请郑先生去写对联。老银匠介绍完郑先生的情况后说:“他曾几次托给我找个合适的女人,我这才想起给你介绍的事,如果你有这个心思的话,不妨去见个面如何?”
她和老银匠相识多年了,知道他乐善好施,便回答道:“你先不要对那个人说,今天你把我领到他那里,我假装着买双袜子什么的,看看这个人怎么样,然后再说下一步的事。”
老银匠就按她说的,把她领到郑先生的百货摊前。她一看那个人确实是慈眉善目,一表人才,说话也很随和,便给老银匠使了一个眼色,就买了双袜子后离开了。
她走后,老银匠就过去问郑先生:“刚才到你这里买袜子的那个女人怎么样?她丈夫去世一年多了,现在为生活所迫,想再找一个男人,你要是看上的话,我给你们搭个桥。”
“我刚才没有特别注意,不过给我的初步印象还是不错的。劳驾你,明天早上把她领到我这里来,我和她直接面谈好吗?”
第二天早上,老银匠就把她领了过来。她有点害羞,不敢抬头。可是郑先生还是把她看清楚了。他心想,能找到这样一个饱经磨难的漂亮女人,是苍天对我这个天涯沦落者的怜悯。接着,他来了个自我介绍:“鄙人姓郑,名如之,河北保定府尹村人,今年整三十岁,老家父母均年过半百,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现在我不知他们在日本鬼子铁蹄蹂躏下是死是活,我只身一人流落至此,身边也没有一个亲人。”
老银匠一看他们二人都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功德圆满的善事,就走过来直截了当地问他们二人同意不同意?郑先生说是他“没意见,就看这位大妹子是否同意。”而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微微笑了笑,脸和脖子像是被红颜色染过。
“我看你们二人都同意这门婚事,我这个大媒人也算是没有白当。不过我是个帮忙要帮到底的人,今天,我要把该说的话要说到前头。这位大妹子和郑先生同样都是天涯沦落人。十年前我们这个地方闹灾荒,她与两个弟弟跟随父母进城逃难,不久父母双亡,她嫁给了一个丧偶的木匠,结婚九年,丈夫得了猛病去世了。她要带一个刚慢周岁的小男孩过来,郑先生要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对待,并要把他抚养成人。而郑先生是逃亡到这里来的,举目无亲,大妹子要是愿意的话,过门后要对他多一些关心和体贴,让这位外乡人切切实实地感到家庭的温暖。不知你俩同意不同意?”
郑先生说:“请你老放心,我一定办到。”而她没有说什么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在老银匠的操办下,仅仅过了半个月,郑先生包了一桌席,同她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席终人散,已是掌灯时分,郑先生就把他们母子二人接回他租住的两间平房内。郑先生在灯下一个劲地看她,而她依然低着头,两只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合适。
还是郑先生先打破了拘谨的气氛:“恕我粗心大意,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娘家姓姚,我没有大名。”
“那以后我怎么称呼你呢?这么办,我给你起个名字好吗?”
她又是点头。
“你就叫姚庆芳吧。孩子不管姓什么,我都会当作亲骨肉对待,这一点请你放心。”
“那你以后就叫我庆芳,我就称呼你郑先生,孩子姓什么由你来决定。不过我要告诉你,以后我们再生下孩子,你可要一碗水端平。”
“我们不可能再有孩子了。在老家我结婚那么长的时间,我那已经死去的媳妇一直没有怀孕。后来找了一位知名郎中给我俩把了把脉,说我的媳妇不怀孕,病在我身上。这样也好,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你刚才问我孩子姓什么,依我看,让孩子跟着你姓姚好吗?”
“我听你的。”
郑先生看了看睡得正香的孩子,思索了片刻,便脱口而出:“《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我想孩子就叫姚惟诚,意思是让他长大以后,于公于私都要做一个最诚实的人。”
“老银匠开始给我介绍你的时候说过,你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要不然怎么会给孩子起了这么好的名字。今天嫁给你,我也心满意足了。”
“庆芳,”郑先生第一次这样称呼他的新婚妻子,“我们虽然是萍水相逢,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慢慢地了解我的为人。以后,我把生意做红火了,钱挣的多了,你再不会受苦受累,孩子由我供他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
这天晚上,这一对陌路相逢的夫妻好象才开始谈恋爱,彼此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直到第一遍鸡叫,他们才同床共眠。
姚惟诚讲到这里,侧过脸看了看韩雪,她已经泪水盈眶。
“你哭什么?”他问她。
“这还用问吗?听了你们母子二人的这段悲惨经历,谁能无动于衷?但我不明白,你有一个历经磨难的母亲,又有一个知书达理的继父,这是你成长的一片沃土,怎么能说它贫瘠呢?”
“你哪里知道更悲惨的日子还在后面?算了,再不能往下讲,你要是哭成泪人,就不利于康复。”
“不行,你今天给我讲完。”
“那你得给我保证不再哭。”
她拿手绢擦尽了眼泪,小声地说了句“我不哭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