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回到宋朝后,有人问他是怎么逃回来的,他说是杀死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逃回来的。臣僚们随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孙傅,何粟、司马朴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为什么只有秦桧能回来?从燕山府到楚州二千八百里地,要跋山涉水,经过很多关卡,难道就没有碰上盘查询问,能杀死监守人员,畅通无阻地回来?就算是跟着金将挞懒军队南下,金人有意放纵他,也会把他的家眷及侍从作为人质扣留,怎么还会让王氏与他一起回来呢?这些质疑只有他的密友、宰相范宗尹和李回为他辩解,并竭力举荐他,说秦桧忠于赵家皇朝。但是众人的疑团并没有因为秦桧的一番辩解而消除。
《金史》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金宣宗贞祐二年的时候,中书舍人孙大鼎上书追述秦桧被女真贵族放纵南归的事情,金太宗天会八年,大臣们在黑龙江柳林集会,担心宋朝复兴。宋朝臣赵鼎、张浚志在复仇,宋将韩世忠、吴阶知于兵事。这样既不可威取,又要看到结仇已深,势难使南宋人民屈服,还是先暗中将他放回的好。在《金国南迁录》中记载:金国大臣考虑南宋复仇的事情,建议将秦桧放纵回国。鲁王说:“只有放宋臣先回,才能使他‘顺我’。”忠献王粘罕说:“这件事在我心里已酝酿三年了。只有一个秦桧人可用,我喜欢这个人。‘置之军前,试之以事’,表面上虽然拒绝,而内心中经常能‘委曲顺从’,秦桧始终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今天如果能够将放他回南宋,他一定会由此受到重用,并为我们效力。”就这样金人决定放秦桧南归。结果不出粘罕所料,秦桧回到临安就力主和议,窃取了相位,专权擅国,残杀抗金将领,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也使南宋一步步地无力抵抗金军的打击。
秦桧回到南宋以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个“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的人组成的,如果照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就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女真贵族,而且许多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的统治,就等于南宋自毁长城,自己解除武装,放弃对金的武力抵抗。秦桧送给赵构的第二个“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上一份致女真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忠朴过人”,高兴得连觉也睡不着了,说“又得一佳士也”。秦桧因为得到赵构的赏识,就迅速爬上了宰相的宝座,手中又有了很大的权力。
虽然秦桧的两件“礼物”让赵构感到暂时的兴奋,但很快他就又开始担心地“睡不着”。他不得不考虑,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自己是北方人,该到哪里去呢?秦桧又说,有“二策”,即以河北人归还金国,中原人送给刘豫(他是南宋初年金统治者扶植的傀儡),在秦桧当宰相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二策”就会轰动天下。而赵构却说,自己并没有听到什么震撼性的消息。大臣綦祟礼把赵构的这些意思通告朝廷内外。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秦桧的奸邪面目了。秦桧的主张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赵构出于自身利害的考虑,又慑于抗战派和人民抗金、反对议和的形势,不得不罢免了秦桧宰相的职务。后来证实,金朝使节到南宋,要求全部送还北方人,正与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一致。这就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正是秦桧与金人合谋的结果,秦桧的叛国面目更清楚地被暴露在世人面前。
秦桧丢了官,失了权之后,他求和投降的政策,一时半会就没法实现了,只好忍受着暂时的挫折,静观宋金政治风云的变幻,伺机东山再起。机会果然来了,过了没有多久,粘罕去世,挞懒得势。赵构又起用秦桧为相。吏部大臣晏敦复忧虑地说秦桧是“奸人相”。但因挞懒是秦桧的老主子,这个老主子是主张用诱降议和的策略来诱使赵构上当的。这样,秦桧和挞懒内外勾结,南宋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宋金形势在不断地向有利于秦桧推行的乞和求降政策的方向发展,于是秦桧认为时机已到,在宋金谈判前夕,以女真贵族代理人的威势,一次又一次地对赵构进行反复的试探和考察,增强赵构求和的信心,坚定赵构投降的立场,为南宋的灭亡进一步埋下了伏笔。
南宋大臣在朝见赵构之后,只有秦桧留下面奏,这里记载了一段绝妙的对话,秦桧说:“臣僚们对议和畏首畏尾,首尾两端,这就不能够决断大事。如果陛下决心想讲和,请专与我讨论,不要允许群臣干预。”
赵构说:“我只委派你主持。”
秦桧说:“我恐怕有不方便的地方,希望陛下可以认真考虑三天,然后容许我向您另作报告。”
三天过后,秦桧又留在赵构身边奏事,这时赵构已经坚定了讲和的决心,但秦桧认为还没有达到火候,他说:“我恐怕别的方面还有不方便,想请陛下再认真考虑三天,容我向您另作报告。”
赵构说:“好吧!”
又是三天过去了,秦桧就像以前一样,独自留在赵构身边奏事。他清楚地知道赵构确实是决心要讲和了,于是拿出早已草拟好的向金求和书,但却声称不允许别的大臣来干预。
从秦桧和赵构的这一段对话中,不难看出,秦桧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狡猾而坚定的投降派,下了决心要为金人卖命。
绍兴九年的时候,秦桧不顾赵鼎,胡铨、韩世忠、张浚、王庶、岳飞、李纲等大臣和将领反对议和的上书,签订了第一个宋金和约。赵构怕事,装病躲进宫中,由秦桧代行皇帝职权,跪拜在金使面前,签字画押。第一个宋金之盟签订之后,秦桧在朝廷中的身价提高了,赵构对他也更加宠信了,宋金之间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就开始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了。
在宋金签订第一个和约不到一年的时候,金统治集团内部就发生了政变,对南宋主张诱降讲和的挞懒被杀死,宗弼(兀术)上台。从绍兴十年起,金撕毁宋金和约,以宗弼当统帅,挥军直取河南,陕西。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刘琦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给金兵以沉重的打击,也打出了一个大好的抗金局面。金兵将校纷纷准备投降,甚至素以狡悍著称的金帅乌陵思谋也控制不了部下,只能下令待岳家军到就投降。金将军韩常想以五万骑兵内附。岳飞迎着胜利的形势,非常高兴,对部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正待不日渡河,而秦桧却想把淮河以北土地送给金朝,就命令岳飞退兵。岳飞给朝廷的报告说:“金人锐气丧失,气节败坏,把装备粮草全部丢弃,疾走渡河。而我军将士听命效劳,所向披靡。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打退金兵。秦桧深知岳飞抗金意志很坚定,不是轻易可以说服的,于是就先撤张俊、杨沂中的军队,而后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严令迅速退兵。赵构、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用木牌朱漆黄金字,使者举牌疾驰而过,车马行人见之,都得让路,一天要走五百里。用它传送最紧急的军令诏令),紧催撤军,岳飞愤慨惋惜地哭着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下令忍痛退兵。百姓拦住将士们的马痛哭,岳飞也悲从中来,不住哭泣。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南宋投降派是实权派。他们既担心抗金战争的顺利发展会激起女真贵族的不满,再来攻打宋朝,也忧虑岳家军的迅速壮大,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地位。因此,全然不顾抓住击败金军的最佳时机,强迫命令岳飞从抗金前线撤回。
绍兴十一年四月,秦桧怕那些有威望的重要将领不好管理,就想方设法收了他们的兵权,以扫除不利于他投降活动的障碍。于是密奏召回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入朝“论功行赏”。三将到临安后,韩世忠、张俊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枢密使、枢密副使都是负责军国要政的)。看着三个人是升了官职,其实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进一步扫清了其投降卖国的障碍。
秦桧解除三名大将的兵权,自毁长城的消息被宗弼知道后,就趁此时机一再对南宋进行军事威胁。他通知赵构说,各路大军水陆并进,南下问罪,示意如肯顺降,须以淮水为界,把淮水以北土地和人民割让给金国。同时,金朝派人指使秦桧,一定要杀死抗金战争中最出力的将领岳飞,宋金才可以议和,否则就不议和。秦桧按照金人的授意,兴起岳飞之狱。他派谏官万俟楔收集伪证,组织狱词,罗织罪名。秦桧又串通张俊收买、勾结岳家军重要将领张宪部将王贵、王俊等人,秉承秦桧意旨,诬告张宪欲据襄阳为变,图谋恢复岳飞的兵权。张宪遂被捕入狱,然后岳飞,岳云父子也被送往大理寺进行调查。岳飞被捕后,秦桧加紧了投降活动。十一月,宗弼派萧毅到临安,提出“划淮为界,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割唐、邓二州”为议和条件。这就是宋金历史上的第二个和约,史称“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签订后,秦桧按照女真贵族的指示,变本加厉地迫害岳飞等人。岳飞被捕已经有两个月了,可“罪状”还没编造好,所以也没办法处罚。一天,秦桧独居书室,吃了柑子,用手指划柑皮,若有所思。秦桧的妻子王氏是个阴险的女人,看见秦桧的动作就讪笑着说:“老汉怎么一直没有决断呢!捉虎容易,放虎难哪!”秦桧听懂了王氏的意思,写一张小纸片送狱吏。岳飞当天就被害死在狱中,过了不久,岳云、张宪被杀于市,这一天正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岳飞曾经多次上书反对和议,并且要求赵构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些都与秦桧的投降政策相违背,所以秦桧很恨岳飞,总想杀掉他。岳飞被捕后,有正义感的臣民都愤愤不平。岳飞快要被害的时候,韩世忠十分气愤,质问秦桧岳飞父子究竟犯了多大罪,事实如何,有什么证据?秦桧说:“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时韩世忠已罢枢密使之职,他满腔愤恨,但又无能为力,只得骑驴载酒绕西湖了。岳飞被害后,家属被流放到岭南,被株连者或坐牢或流放,或死于狱中。相反,那些跟着秦桧一起陷害岳飞的人,都受到了秦桧的提拔。
秦桧除了陷害岳飞、岳云等岳家军的将领外,也没有放过南宋其他的忠臣良将,变着手法地去迫害他们。
秦桧害人的第一种手段就是在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张浚要求辞去右相的职位。宋高宗赵构问他:“谁可代替你呢?”张浚不说。赵构又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阴险狡诈。”赵构说:“那就用赵鼎。”赵鼎接替了张浚的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迫害,被安置在岭南,赵鼎感谢张浚当初的举荐之恩,就约了同事一起去解救他。于是就与大臣张守面奏赵构,每人都千言万语为张浚求情,唯独秦桧一言不发。原来赵鼎、张浚很合得来,张浚任宰相的时候,向皇上竭力引荐过赵鼎。他们曾讨论过人才问题,张浚那时还激动地谈秦桧“善良”。赵鼎说:“此人得志,我们就手足无措了,”但张浚却不以为然,还引荐过秦桧。但后来知道他做事阴险,不光明正大,就不再推荐他了,秦桧因此怀恨张浚。就用挑拨手法对赵鼎说:“皇上想召用你,而张浚拖延扣留,现在你反而还去救他。”秦桧的话激怒了赵鼎,反而使赵鼎去排挤张浚。以前在枢密院,赵鼎只听张浚的指使,素来讨厌秦桧,经他这一拨弄,赵鼎反而对他深信不疑。但最后,张浚和赵鼎都被秦桧所排挤。赵鼎与张浚晚年在福州相遇,无意中谈到了当年的这段往事,才知道两人原来都是被秦桧给出卖的。
秦桧害人的第二种手段是话虽说得不多,但却很恶毒,甚至一句话都能够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说的,秦桧阴险如悬崖陷阱,深危莫测。群臣讨论政事,还没有据理力辩,他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了。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言稍微触犯了秦桧,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作大臣的礼法。”赵构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在陷害忠良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的这一招。
秦桧害人的第三种手段是一意孤行,排除异己,一定要把反对者置于死地,他才感到痛快。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愿斩秦桧以谢天下。马上就受到秦桧的打击,把他贬往昭州“编管”。他因去妻临产,想稍晚几天再走,结果秦桧派人叫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桧还觉得对胡铨处理过轻,不足以“惩一警百”,使反对议和的人从此俯首帖耳再也不敢说反对的话,就迫使赵构发了一道诏令,说胡铨上书是放肆称凶,倡导犯上之风,告诫朝廷内外,不得效法。大臣陈刚中支持胡铨上书,秦桧大怒,把他弄到赣州安远县。安远县地处边远山区,条件极差,瘴气很盛,当地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意思说,到安远是一去不复返了,必然死在那里。陈刚中果然死在安远。邵隆在商州十年,披荆斩棘地进行治理,招回流散出走的人,大力发展生产,多次打败金兵。正值“绍兴和议”签订,把商州割与金国,邵隆很不满意。后来任命他主管金州,他曾出兵金统治区。秦桧因此对他怀恨在心,就找机会害他。调他去主管叙州,但仍不解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杀害了他。故将解潜罢官闲居,因不同意和议,被流放南安而死。大臣白锷说秦桧办事荒谬反常,就被刺配万安军。可以这样说,翻开《宋史·秦桧传》,满篇记载的几乎都是秦桧害人的血淋淋事实,手段的残忍让人怵目惊心。
秦桧害人的第四种手段是屡兴大狱,株连无辜,迫害与他意见不同的人。晚年时候,秦桧变得更加凶残。绍兴二十二年,又兴起王庶二子、叶三省、杨炜、袁敏求四大狱。诬陷他们有“诽谤罪”。绍兴二十五年,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口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结果被人告诉了秦桧。有人又告赵鼎的儿子赵汾同赵令衿饮宴后厚赠礼物,“必有奸谋”,就送赵令衿入狱。秦桧在他的“一德格天阁”里写上赵鼎、李光、胡铨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快。”此时赵鼎已死,恨不能处置,就想捕杀他的儿子赵汾,秦桧特别恨张浚,将他编管水州,指使其死党张柄坐镇潭州,与郡丞汪召锡共同监视。秦桧甚至要赵汾捏造事实,诬陷自己与张浚、李光、胡铨“谋大逆”,这次株连贤士五十三人。兴起这个大狱的时候,秦桧已经是奄奄一息,没有几天的活头了,但他还不忘去陷害别人,可见其心狠。
秦桧还大兴文字狱。大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军。沈长卿曾与李光反对议和,又与芮烨同写一首《牡丹诗》,其中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的句子,被告后也遭贬谪。
秦桧株连无辜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岳飞被害时,株连坐牢者六人,审讯岳飞的大理寺丞认为岳飞无罪,也都被贬黜,上书为岳飞喊冤的,也都在被捕后杀死在狱中。赵鼎被贬谪后,他的门生弟子,僚属都被以各种各样虚构的罪名遭到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