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地皇三年的腊月,似乎比往年的冬天更加寒冷。连一点生机也没有的荒凉大地上,又覆盖上一层残酷的严霜。饱受乱世之苦的人们,大都蜷缩在茅草棚里,默默地等待着命运之神的安排。
但是,寒冷对于为命运而战的人们则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真正的军人,要战胜顽强的对方,哪管它残冬酷暑。眼下,在通衢的驿道上,就行进着几支大军。
棘阳通往宛城的驿道上,连战连捷的义军将士,斗志高昂,步履矫健地向前挺进着。
宛城通往棘阳的驿道上,由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立赐做主将,直接向汉军扑来。
甄阜、梁立赐为汉兵的连战连捷而感到分外震惊,倾尽南阳之兵近十万人马,押运着足够的辎重粮草,离开宛城,扑向棘阳,誓将义军一口吞下,方解王莽对他们的通天大怒之恨。
由于战场上的不利形势困扰着王莽,他整日急得心急火燎,坐立不安,特使谕诏痛骂甄阜、梁立赐道:“我堂堂的新朝将军,如此无能。不就是几个小小的叛乱贼子吗?这才几年,竟然发展到不可收拾了,真是泥鳅变龙了,世道大乱了呀!我就不相信,大新朝的天下,能让几个小叛贼子翻天!”
而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外,纳言将军严尤、宗秩将军陈茂怀揣着新朝皇帝的剿贼谕旨,催发十万新军,也奉命正向南阳进发,以做甄阜、梁立赐的储备力量。严尤、陈茂大有荡平南阳,一举歼灭刘氏叛贼的雄心壮志,二人并肩有说有笑地行进在通往南阳的驿道。
棘阳与宛城相距在三百里以上,这一带由于连年灾荒,沿途几乎寸草不生,狂风刮起处,黄沙迷漫天,一派人间地狱般的凄凉景象。
就在这条人烟稀少的驿道上,两头急进着的庞大队伍,他们将不期而遇在不毛之地的小长安这块黄土岗上,将在这里进行一场殊死的拼杀。
连日的行进,新军和汉军正在步步逼近。
王莽雄心勃勃地又拿出了当年攻打绿林山的毒招,可是,那两次都让他大失所望,损兵折将了二十万人马。这次,他按太师王舜的主张,特派心腹严尤和陈茂,要他们与南阳守军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立赐采用两面夹击,务必全歼汉军,绝不允许叛贼继续兴风作浪。
此时,汉军的士气空前高涨,正浩浩荡荡地快速向前挺进。
自从三军合兵后,汉军屡战屡胜士气大震,加之新野宗族子弟和阴识所率乡勇加入,兵力日益强盛。在此基础上,汉兵后面的眷属队伍中,巾帼不让须眉,特别是刘寅的妹妹刘元、刘伯姬,她们也不甘落后,和男兵们一道跨马出征,成了单调军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刚满十八岁的刘伯姬,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只见她身着戎装,戴一顶凤翅银盔,身披柳叶镀银铠甲,内衬白绫绣蟒战袍,不仔细看,俨然一派俊俏男儿打扮,她骑着一匹桃花马,英姿飒爽,抬头挺胸,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和女儿同坐在旁边车中的刘元,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呀!三妹真是才貌双全,女中豪杰啊!如若哪个男子娶了你去,必是他前世修来的福分哪!”
刘伯姬尚属清纯女子,虽然时常跟着哥哥们一起练习武艺,人情世态却并没有接触多少,被二姐如此说笑,霎时脸颊绯红,扭头剜了她一眼,别有情趣地说:
“哟!瞧二姐您说的,小妹我哪里比得上二姐您呀!有二姐夫这位大英雄相伴身边,这才是夫随妇福满屋,真让人羡慕不已!”
刘元却并不在意,继续含笑逗说:“你还别说,小妹确实长大了,心事也多了,情味也浓了。心中是否有如意郎君?不妨说出来,母亲既然把你的事托付给了三弟,让三弟出面,他一定会帮你如愿以偿的,这也算是了却咱娘的遗愿。三妹,你说是不是啊?”
刘伯姬听二姐说到正经家事上,遂由原来的害羞而转变为严肃,一本正经地说:“算了吧,二姐。三哥都已经二十八了呀!他连他自己的事情都心里没谱,八字还没一撇,他哪还有精力来管我呢!我现在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只愿三哥能先成家立业,我便可毫无牵挂地解决自己的事情了。”
“三弟是三弟,你是你。”刘元听到妹妹这话,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傻妹妹,咱们女子和他们男人不同,你没听人说吗,女子大了不容留,留来留去结冤仇。这房檐下也不是避雨的,娘家又不是养女的。人家男人呀!可就不一样了——”
“有啥不一样,女人咋了?女人也是爹妈生的,他难道还敢把我赶出家门不成?”伯姬是刘家最小的一个女儿,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且倍受哥哥姐姐们的疼爱,她才不管你房檐不房檐,避雨不避雨。只要她说不嫁,谁也奈何不了她。
刘元已是出了闺门的人了,便深有体会地说:“本来这家就是人家的家,咱们女的本来就是外姓人,也就无所谓留不留避不避了。即使是不赶,咱也得自拿主意,要不——”
刘元原本不想说得太透了,以免伯姬害臊,但想想她也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还是说明白了好,便又接着说道:“你三哥虽说都二十八了,但好男儿建功立业在先,娶妻妾生儿育女在后,大可不必操心婚姻大事。而咱们女子则不同,婚姻好比是女子的第二回投胎,这次投胎投得好了,一辈子都顺当,要是投不好啊,那就有苦头吃了,而且再没有出头之日了,三妹且不可轻视啊!还有一句话最真切,就是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三妹,你可要当真哪!再说了,这女嫁男,可不是像集上买东西,挑拣得多了不好。”
女人的心都是同病相怜,坐在前面一辆车子上的刘寅夫人潘氏,听她姐妹俩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遂揭开厚厚的棉布帘子,也饶有兴味地探出头来,用大嫂身份的口气关心道:“元妹所言极是,三妹若是真为你三哥考虑,就应尽力帮他们打败新军,匡复汉室,可现在咱们这非战非眷,只在军后做累赘,唉,我总觉得心里不大安稳。还不如给你大哥说说,把咱们几个先安置在随便哪个荒村中都行,也别拖累人家了。”
不等潘氏说完,刘伯姬便催马上前,与大嫂同车并行,笑着安慰大嫂说:“嫂子,什么时候学会发牢骚了?莫非是——要是女人嫁人都受男人们的气,那我——我可宁愿一辈子不嫁人。要是我大哥这两天没来看嫂子惹你生气,那我这就马上找他去,问问他还是不是个——”
“瞎说个啥你!”潘氏打断三妹的话,满脸认真地说,“他们男人枪对枪刀对刀地冲锋陷阵,可我们,帮不了忙还会给他们增添乱子。”
刘伯姬也一脸严肃地说:“嫂子说得倒也是实情,不过这些都不用嫂子操心,我听大哥说了,等打下宛城后,咱们就有了安身之处,也不必再让眷属随军奔波了。可这话又说回来,真要能打败新军,即使我们拼死在沙场上,也绝不拖累大哥他们,也算是巾帼英雄壮烈无畏,也让那些——”
大嫂有意岔开话题说:“瞎说啥呀你,仗还没打就说丧气话!咱们女人搀和,本来就不吉利,你这又死呀死的,晦气,晦气。”
“我才不信那个邪!”刘伯姬打断大嫂的话,望了一眼整齐向前进发的队伍,刚进入清阳境内,忽然发现一流星探马飞驰到刘寅面前,勒马拱手,高声禀报:
“禀柱天都大将军,前方不远处,发现新军向我袭来。”
“多少人马?”
“粗略看上去,人数不少,应该有十万之众!”
“继续打探,随时禀报!”
“是!”探马调转马头飞驰而去。
那探马刚走去不远,又一探马飞报:“柱天都大将军,前队大夫南阳太守甄阜和属正梁立赐率十万新军,正向我军挑战,就在前方二十里的小长安。”
“再探。”
“遵命!”
刘寅望着探马飞逝的背影,在脑际中快速地盘算着如何迎战。
站在刘寅身旁的刘秀,望着沉默不语的大哥脸上神情一凛,他唯恐大哥死打硬拼的脾气一上来,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急忙抢着提醒说:
“大哥,人数过倍则避之,人数相当则击之,兵法上讲得明明白白。据当前形势看,甄阜、梁立赐远道而来,必有戒备。何况新军十万,而我军还不足六万,即便我军也有十万,能不能轻易取胜还得考虑。何况敌众我寡,力量如此悬殊,且又有眷属在后,是万万拼不得的,是不是暂且避其锋芒?”
刘寅依旧沉默不语地思索着对策,同时,他也想听听其他将士们,对如何击败迎面而来的十万大军,有什么建议和良策。
紧挨刘秀身边的刘稷,向来是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的脾气。自打那次独身闯虎穴赢得湖阳全胜后,一直不把新军放在眼里,心想,既然迎面碰上了,就不能错过迎头痛击的机会,便急不可待地抢过刘秀的话头说道:“文叔言过了,兵法上也说过:‘战贵在气,气盛则战胜,气败则战败。’可见,这人数对比,并不是胜负的唯一标准。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不就经常以少击多吗?还有,绿林山上,双王渠帅七八千人歼灭新军二十万大军,我们上次攻占长聚,不也是七八千人击败他一万之众吗?再者说来,新军惯于虚张声势,他们扬言十万人马,实则不会超过八九万。而且咱们当前士气正旺盛,大家渴望一战,以发泄蓄积起来的精力,只怕这一躲避,只会消沉大家的士气。如果就此一鼓作气干他一家伙,即使我们不能勇获全胜,但也可以以一当十,全力给新军一个下马威,挫一挫他们的锐气!让他们小觑不得我汉军。”
刘寅一听说“打仗”两个字,手心里早就痒痒了,早就想令旗一挥冲上前去,痛痛快快地杀他个人仰马翻。只不过因为自己是主帅,不便大呼小叫地随便挥动令旗。现在,刘稷引用兵法来驳刘秀,他似乎立刻找到了拼杀的依据,当即表示同意刘稷的说法,笑呵呵地对大家说:
“稷贤弟言之有理,想必甄阜、梁立赐是想以十万大军来震慑我们,要我们乖乖地打退堂鼓,哼,这绝对办不到!据我所知,甄阜、梁立赐集南阳之兵,总共不到十万人,号称十万之众,以此来威慑我军心罢了。他能倾巢出动?城还守不守?所以,我们切不可轻敌,但也不可惧敌。何况,梁立赐、甄阜虐杀李通全家六十四口人命,我军将士无不恨之入骨。如今正是我汉军子弟报仇雪恨的最佳时机,他们是猪羊走进了屠户家门,一步步地来寻死路,岂可错过良机!”
刘寅还嫌不够肯切,遂面向众将大声问道:“甄阜、梁立赐二贼就在眼前,大家看怎么办?”
主帅这样说话,大家自然无话可说,有许多人立刻响应,众将士发出雷鸣般的怒吼声:
“誓死杀贼,为李氏全家报仇雪恨!”
“对,气可鼓不可泄,下令吧主帅!”
刘秀虽然甚是焦急,但也被将士们的激昂之情深深感染。特别是提起李通全家,他心里如刀割般的难受,便也随声附和,振臂举刀,发誓要手刃甄阜、梁立赐,为李通全家报仇。
刘寅稳坐马上,见没人反驳,决议一定,吩咐二弟刘仲、大妹夫田牧在后队保护好眷属。
然后,刘寅满怀信心地将手中长矛一举,高声吼叫:“弟兄们,撒气的时候到了,走,兵发小长安,与甄阜、梁立赐决一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