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涤华先生在《类书流别》一书之“存佚”一章中,对从曹魏到清朝的历代类书进行了统计。我们在这裏将在张先生《唐代类书存佚表》(《唐代类书存佚表》,这一名称为笔者所加,以方便指称张涤华《类书流别》“存佚第六”章中的唐代部分。)的基础之上,就唐代类书部分进行一些增补。
本附录将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的增补,第二部分将附录张先生的《唐代类书存佚表》,和台湾王三庆先生对隋唐五代类书的统计。
张先生“存佚”表的体例是在各部类书後,撮要抄录历代目录著作对该书卷数、编者、书名等的著录情况,最後再注明该书现在的存佚。我们的补表将仿效张先生这一体例。
《唐代类书存佚表》补
《要录》两《唐志》,六十卷。(《宋志》有《搢绅要录》二卷)[佚]
《书图泉海》两《唐志》,七十卷,张氏撰。(《通志》同)[佚]
《检事书》两《唐志》,一百六十卷。(《通志》有《检事书目》一百六十卷)[佚]
《帝王要览》两《唐志》,二十卷。(《通志》同)[佚]
《东殿新书》《新唐志》,二百卷,许敬宗、李义府奉诏于武德内殿修撰。其书自《史记》至《晋书》,删其繁辞。龙朔元年上,高宗制序。(《通志》同)[佚]
《王氏千门》《新唐志》,四十卷,王洛宾撰。(《崇文总目》同。《宋志》不著撰人,其餘同)[佚]
《类林》《新唐志》,十卷,于立政撰。(《崇文总目》同。作者“于立政”,《中兴馆阁书目》、《宋志》並误作“于政立”。)[佚]
《古今诗人秀句》《新唐志》(卷六十,页1626、1623)文史类录元兢《古今诗人秀句》二卷,总集类又录元思敬《诗人秀句》二卷。元兢即元思敬。此书可能为摘句类书。[佚]
《事鉴》《新唐志》,五十卷,郭道规撰。(《通志》、《宋志》同)[佚]
《穿杨集》《新唐志》,四卷,马幼昌撰。(《崇文总目》、《宋志》同)[佚]
《十三家帖》《新唐志》,卷亡,盛均撰。[佚]
《瀛类》《新唐志》,十卷,韦稔撰。(《通志》同)[佚]
《应用类对》《新唐志》,十卷,韦稔撰。(《通志》同。《宋志》,《应用类对》一名《笔语类对》)[佚]
《韻对》《新唐志》,十卷,高测撰。(《通志》、《宋志》同)[佚]
《修文海》《新唐志》,十七卷,王博古撰。(《通志》、《宋志》同)[佚]
《锦绣谷》《新唐志》,五卷,孙翰撰。(《崇文总目》、《宋志》同。《通志》,锦绣谷乃孙翰所居山名)[佚]
《麟角抄》《崇文总目》,十二卷,不题撰人。(《通志》、《宋志》同)[佚]
《事鉴》《崇文总目》,五十卷,郭道规撰。(《通志》,《宋志》同)[佚]
《蒙求》《崇文总目》,三卷,李瀚撰。(《郡斋读书志》同。《宋志》“瀚”作“翰”)[佚]
《续蒙求》《崇文总目》,三卷,王殷范撰。(《宋志》同。《通志》“王殷范”作“王范”,“殷”字避讳删去。《新唐志》归入杂家)[佚]
《唐蒙求》《崇文总目》,三卷,白廷翰撰。(《宋志》作“丘延翰”撰。《新唐志》归入杂家类)[佚]
《系蒙》《崇文总目》,十卷,李伉撰。(《宋志》作“《系蒙求》”。《新唐志》杂家类有“李伉《系蒙》二卷”)[佚]
《王氏属对》《崇文总目》,十卷,不题撰人。[佚]
《经史事对》《崇文总目》,十卷,不题撰人。(《宋志》作三十卷)[佚]
《文鉴》《崇文总目》,五卷。(《宋志》有“沈寥子《文鉴》四十卷”)[佚]
《内范要略》《崇文总目》,十卷,武则天撰。[佚]
《白氏传家记》《崇文总目》,二十卷,不题撰人。(《宋志》“传家”作“家传”)[佚]
《王论家要》《崇文总目》,四卷,不题撰人。[佚]
《玉屑》《崇文总目》,二卷,不题撰人。(《通志》、《宋志》同。《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五卷)[佚]
《广略新书》《崇文总目》,三卷,不题撰人。(《通志》同。《宋志》题“杨名”撰,注云“广”一作“唐”)[佚]
《雕玉集》《崇文总目》,二十卷,不题撰人。(《通志》同。《宋志》题作《雕玉集类》)[佚]
《碎金钞》《崇文总目》,十卷,不题撰人。(《通志》同)[佚]
《绣囊》《崇文总目》,五卷,不题撰人。[佚]
《儒林碎宝》《崇文总目》,二卷,不题撰人。(《通志》同)[佚]
《羊头山记》《崇文总目》,十卷,徐叔晹撰。(《通志》同。《宋志》“晹”作“阳”)[佚]
《书判幽烛》《崇文总目》,四十卷,不题撰人。(《宋志》同)[佚]
《轺书事类》《崇文总目》,三卷,不题撰人。(《宋志》“轺书”作“轺车”)[佚]
《春秋要类》《崇文总目》,五卷,不题撰人。(《宋志》有《左传类要》,五卷,不题撰人)[佚]
《春秋义鉴》《崇文总目》,三十卷,郭翔撰。(《宋志》同。《新唐志》归入经部春秋类)[佚]
《搢绅集》《崇文总目》,三卷,不题撰人。(《宋志》有《搢绅要录》二卷)[佚]
《龙筋凤髓判》《中兴馆阁书目》,十卷,张鷟撰。(《宋志》同。《新唐志》、《崇文总目》记作张文成撰,收入别集类。文成,鷟字也。今本四卷)[佚]
《稽瑞》《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刘赓撰。(《崇文总目》、《通志》归入史部传记类,《中兴馆阁书目》也有著录)[佚]
《童子洽闻记》《郡斋读书志》,三卷,不题撰人。注云:“或题《童子洽闻记》,云唐许塾撰。”(《崇文总目》、《宋志》有《童子洽闻》一卷,均不题撰人。)[佚]
《杂纂》《直斋书录解题》,一卷,李商隐撰。(《文献通考》、《宋志》同。《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志》均归入小说类)[存]
《采箱子》《遂初堂书目》,卷数、作者不详。[佚]
《分门节要》《遂初堂书目》,卷数、作者不详。[佚]
《珊瑚木》《通志》,六卷,不题撰人。[佚]
《累玉集》《通志》,十卷,李钦元撰。(《宋志》“元”作“玄”)[佚]
《珠玉钞》《通志》,一卷,张九龄撰。(《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同)[佚]
《文飞应韶》《宋志》,十五卷,颜休撰。[佚]
《古今语要》《宋志》,十二卷,乔舜封撰。[佚]
《集类》《宋志》,三十卷,薛高立撰。[佚]
《边崖类聚》《宋志》,三十二卷,不题撰人。[佚]
《类事》《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励忠节》《宋志》,四卷,魏玄成撰。魏徵字玄成。[佚]
《励忠节抄》《宋志》,十卷,王伯璵撰。[残]
《五经资政》《宋志》,二十卷,周佑之撰。[佚]
《经典政要》《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经史要览》《宋志》,三十卷,尹弘远。[佚]
《章句类纂》《宋志》,十四卷,不题撰人。[佚]
《检志》《宋志》,三卷,李知实一作“宝”撰。(《新唐志》杂家类有“李知保《检志》三卷”,注云“代宗信州司仓参军”)[佚]
《理枢》《宋志》,七卷,李慎微撰。注云:“微”一作“徽”。[佚]
《广蒙书》《宋志》,十卷,邹顺撰。[佚]
《群书系蒙》《宋志》,三卷,刘渐撰。[佚]
《九经对语》《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九经简要》《宋志》,十卷,钱承志撰。[佚]
《经史事对》《宋志》,三十卷,不题撰人。[佚]
《子史语类拾遗》《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经语协韻》《宋志》,二十卷,黄彬撰。[佚]
《语类》《宋志》,五卷,朱淡撰。[佚]
《十议典录》《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文场纂要》《宋志》,二卷,段景撰。[佚]
《文场秀句》《宋志》,一卷,不题撰人。(《新唐志》、《通志》总集类记录有“王起《文场秀句》一卷”,这是同名的另外一本书)[佚]
《雕金集》《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蒋氏宝车》(一作“库”)《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琼林采实》《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丛髓》《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文髓》《宋志》,一卷,卢重华撰。[佚]
《劲弩子》《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玉苑丽》《宋志》,五卷,不题撰人。[佚]
《迭辞》《宋志》,二卷,段景撰。[佚]
《玉英》《宋志》,二卷,不题撰人。[佚]
《金匮》《宋志》,二卷,不题撰人。[佚]
《常修半臂》《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紫香囊》《宋志》,二十卷,不题撰人。[佚]
《穷神记》《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事解》《宋志》,七卷,李齐庄撰。[佚]
《康国集》《宋志》,四卷,李大华撰。[佚]
《家藏高抬贵手录》《宋志》,四卷,李贵臣撰。[佚]
《分史衡鉴》《宋志》,十卷,徐德言撰。[佚]
《古今精义》《宋志》,十五卷,薛洪撰。(《新唐志》归入杂家)[佚]
《笔藏论》《宋志》,三卷,不题撰人。[佚]
《治乱集》《宋志》,三卷,苏源撰。(《新唐志》归入杂家)[佚]
《治道要言》《宋志》,十卷,不题撰人。[佚]
《九经类议一作义》《宋志》,二十卷,刘济撰。[佚]
《广略》《宋志》,六卷,黎翘撰。[佚]
《古文类纂》《宋志》,十卷,雷寿之撰。[佚]
《汉臣蒙求》《宋志》,二十卷,不题撰人。[佚]
不见于史志著录的敦煌类书
(以下有关敦煌类书的条目摘编自《敦煌类书》、《敦煌学大辞典》。)
《杂抄》又名《珠玉抄》、《益智文》、《随身宝》等,作者不详,全一卷。
《事森》作者不详,今存两卷。
《籯金》民间惯用小类书。伯二五三七署“小室山处士李若立撰”,李氏约中唐时人,事迹不详。
《语对》古小类书。书原名已佚,今名为现代学者所拟。撰写年代在唐神龙至景云年间(705-711)。
《古贤集》作者不详。流行于晚唐五代,创作年代或在中唐。
《新集文词九经抄》唐通俗性类书。作者不详。一卷。
《文词教林》童蒙修身读物。具有小类书性质。两卷,今存上卷,作者不详。
另有书名无法确定的敦煌类书二十餘种。
宗教类类书
道教
《道教义枢》《道藏》,十卷,道士孟安排撰。
《上清道类事相》《道藏》,四卷,王悬河撰。
《三洞珠囊》《道藏》,十卷,王悬河撰。(《宋志》三十卷,归入神仙类)
佛教
《法苑珠林》《大正藏》,一百卷,释道世撰。(《宋志》归入释氏类。《新唐志》道家类有“《法苑珠林集》一百卷”,不题撰人)
《诸经要集》《大正藏》,二十卷,释道世撰。
《法门名义集》《大正藏》,一卷,李师政撰。
《南海寄归内法传》《大正藏》,四卷,释义净撰。
按:不计算书名无法确定的敦煌类书,在张涤华先生的存佚表之外,共补唐代类书一百一十三种。为什么我能作这样大量的增补呢?
首先,我的类书范围与张先生不同,我的范围比他大。《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有十门:类事门、典故门、博物门、典制门、姓名类、稗编门、同異门、鉴戒门、蒙求门、常识门。张涤华祇以其中类事、典故两门算类书,其餘都应该沙汰。本书祇把十门中的典制、姓名二门划出去,其餘八门都算类书。另外我还引入了一般类书研究者没有注意到的宗教类类书。
其次,我比张先生更多地掌握了有关敦煌类书的材料。今天的敦煌类书研究,较之六十年前张先生所处的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敦煌类书大多产生在五代以前,有些不见于史志目录记载,有的则可以在史志中找到。不见于史志的,若产生于唐代,我就把它们列入我的统计裏。见于史志的,就将它们纳入史志记载的传统类书中,不重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