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没有脚,就不能行走;如果我们没有眼睛,就看不见;同样,如果没有信仰,我们就无法相信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神秘事物。
信仰是上帝的礼物,它借着祈祷而茁壮,如同希望与爱一样。
没有祈祷,就不会有坚强的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实施爱。
这是内在生命的三个主要美德。
——仁爱传教修女会卡特里修女的讲话
仁爱传教修女会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性组织,仅在印度,它就有170多所学校、收容中心、孩童之家和麻风病疗养院。但是,这个拥有神奇高效率的机构,其全部的行政工作,却只由两名修女和一台破旧的打字机来完成。
这就不得不使那些大型机构的主管们由衷地惊叹,并羡慕不已了。
当然,这与德兰姆姆神奇的个人魅力有关。她卓绝的组织才能,以及她非凡的洞察力,都足以促成这种神奇的效果产生。但其中真正的秘诀却是:对上帝近乎天真的信靠和依赖。姆姆说:“你必须把自己完全交给他,绝对信赖他。如此,所有的疑虑都将被驱散,你会充满信心。”姆姆还说:“他照顾我们。如果他授意完成某事,他就会提供方法。如果他不提供方法,那就表示他无意完成此事。”最后姆姆说:“请耶稣无须征询你的想法,而径直驱使你。”
毫无疑问,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而这种独一无二的经营管理理念,无论如何,都是那些大主管们学不来的。有一回,有个记者在采访姆姆时提了一个问题:“你会为钱发愁吗?”
姆姆耸耸肩,轻松地笑道:“我从来不为钱发愁,但上帝却把钱源源不绝地送来了。我们为他工作,他供应我们。如果他不供给,就表明这工作不是他想做的。”
“上帝自会照管”。这几乎是德兰姆姆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她解释道:“上帝曾给了我们一个大承诺,说我们在他眼中比花朵、飞鸟和野草更重要。如果他连乌鸦和野花野草都肯眷顾,又怎么会不照管我们呢?”
耶稣曾对他的门徒说:“不要为生命思虑吃什么,也不要为身体思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贵于食物,身体贵于衣服。你们看看乌鸦,它们不播种,也不收割,也不积蓄粮食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们。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看看百合花是怎样生长的,它不劳作,也不纺织,可是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在最荣华的时候所披戴的,也不如这些花中的一朵呢。田间的野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投进炉里,天父尚且这样装饰,何况你们呢!”(《马太福音6:25-30》)
在姆姆看来,既然上帝已经承诺照管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该全然地相信他的承诺,相信他时时刻刻的临在,不要有丝毫的疑虑,就像一个弱小的婴儿相信父母的话语一样。
实际上,在德兰姆姆奇妙的一生里,这种极度纯真的信靠,不断被证实是可信的,它并非一种天真而虚妄的臆想,而是看得见的事实。也就是说,她们不只是相信上帝的临在,而且通过祈祷,她们也确确实实看见了上帝的临在。上帝不仅是她们的指引者、领导者,而且也是她们的供应者。
让我们在我们的人生里,也学习着培育这种信任吧,无论是对上帝的信任,还是对人的信任。信任会使我们活在一种美妙的状态里——轻松,自由,简单。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能够信任绝对是一种幸福。事实上,信任也是一种施予,你越信任,你的收获就越是丰美。
还是讲几个小故事吧。
有一回,加尔各答修会的大米用完了,而这些米是用来分给每天来这里寻求救济的4000多个饥民的。那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早晨。有些人无奈地两眼望天,还有些人则开始骚动。年轻的修女们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就这样没有结果地等下去,局面势必难以收拾。
但是,到9点多钟的时候,突然有两辆大货车轰隆隆地开进了修会的院子。
那货车上装的是什么呢?面包,满满的两货车面包。
原来,这些面包本来是要送往各个学校的,但那天早晨学校突然宣布停课,于是食品公司就把面包转送给了仁爱传教修女会。
事后,德兰姆姆得意地说:“你们看见了吧,上帝是乐于帮助我们的,他绝不会抛弃我们。如果我们信任他,他甚至不惜让学校停课一天。”
粮食和金钱短缺是仁爱传教修女会经常面临的难题,有些新来的修女不免忧心忡忡。但姆姆总是教导她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深厚而稳固的信靠。姆姆说:“主说过,不用为明天烦恼,不用担心,到了明天,主自然会给我们,让我们把一切都交给主带领吧。”到了第二天,果然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对此,即便是姆姆身边的一些修女,也常常觉得不可思议。
有一回,仁爱传教修女会准备在亚格拉开办一所弃婴院,负责人给德兰姆姆打来电话,说需要5万卢比的开办费。当时姆姆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姆姆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原来是一家报社打来的,对方告诉她,菲律宾总统要授予她麦格赛赛奖,而奖金正好是5万卢比。
一天夜里,修会里临时来了一个见习生,但会院里已经没有多余的被子了。姆姆准备拆开自己的被褥,取出一半棉花给女孩用。这时,突然有个英国人打来电话,说他马上就要离开印度,他想把他的卧具全部送给修会。
而白博特神父则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因为对德兰修女的事业感到兴趣,我就去加尔各答拜访她。在参观她的工作之际,我决定去圣母院做弥撒。刚走到大门口,一位姊妹就迎上前来说:‘感谢主,你来了,神父,请进。’我很诧异,因为我并没穿神父的袍服。我问她:‘你怎么知道我是神父?’她回答道:‘往常为我们住持弥撒的神父今天来不了了,所以我们祈求主差遣另一位神父来这里。’”
还有一个小故事,前面已经讲过。当姆姆正在为修建麻风病康复中心的经费发愁时,教皇保罗六世恰好就来访问印度了。他把一辆豪华轿车送给姆姆,姆姆卖掉轿车所得的钱正好可以修建一个康复中心。
在德兰姆姆奇妙的一生里,虽然奇迹从来没有离她而去过,但姆姆并不只是依赖奇迹的出现。如果真的到了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她还是会上街乞食。她并不认为那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世间的保证是不可靠的,但她也不会除了依靠上帝什么也不做。
这个庞大的慈善机构每日所需的开销是巨大的,因此,德兰姆姆欢迎来自各界的捐款。但她从不接受某个机构的长期捐助。她说:“长期的捐助就是保险,但我却想依靠上帝的安排。”基于同样的理由,她也不接受政府的补助。如果那样,这个简单的组织就有可能演变得很臃肿,而她辛苦培养出来的修女,就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仁爱了。因为她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应对政府的审批。
曾经有人问姆姆:“像仁爱传教修女会这样一个遍及世界各地的庞大组织,有没有变成管理处和行政机构的危险?”姆姆坦率地回答:“我时常想到这种危险,但我希望我们能够避免。”
事实上,在天主教的修会里,的确有一些修会发展到后来就违背了最初的理想。因此,德兰姆姆早就为此准备好了应对措施。她在会宪中规定:“所有的修女,包括总会长在内,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服务于穷人。并且规定,不论在哪里,决不接受任何的款待,即便只是一杯可口可乐。”
而对于某些不得不接受的礼物——无论是衣物,还是食物,或金钱,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小东西,比如纸袋、橡皮筋什么的,修女们最终都会把它们送出去。她们不留存任何物品,任何经她们的手收回来的东西,最后都要经她们的手再送出去。就像祈祷一样,她们凭借祈祷从上帝那里获得美善与力量,但她们并不留存。她们获得的目的,就是为了馈送。
一切都必须分享。因为一切都来自上帝。没有与人分享的爱是没有意义的,同样,未曾与人分享的物质也是没有意义的。德兰姆姆有一个奇特的运算逻辑,听起来似乎很荒唐,但事实上合乎自然:我们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东西就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她们越是给予,她们反而越是丰富有余。无论是金钱、食物,还是仁爱与信赖。就像,她们不断地施爱予人,但她们心中的爱,却不会因为施与而匮乏,相反,只会越来越丰盛。
这就是说,爱的美果,不只是结在接受者的枝上,同时也充盈地结在给予者的枝上。
上帝自会照管,还意味着,一切来自于上帝,最后都要归于上帝。因此,修女们从不留存任何东西,包括上帝的爱。也没有任何的预期——爱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唯一的目的地。“如果你预期回报,那就不是爱。”她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