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5800000007

第7章 堕落与自赎:士大夫沉浮史(上)(1)

作为古代国家的基础力量,士大夫竟然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一个社会存在。为什么会这样?是这个群体本身过于芜杂,还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极大的动荡与整合,使得本来面目与基本特点已经完全模糊?是因为我们已经对历史过于隔膜,还是历史从未将这个群体的真面目呈现出来?

“士大夫”是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官僚,还是学者?是“知识分子”,还是特权阶层?古今的很多思想家都在对这个概念进行论证,而每个人的说法都多少有些出入。

我们今天提起古人,往往会以“士大夫”作为其类概念,而这一概念,似乎已经渐渐取代了“地主阶级政治家”、“奴隶主阶级哲学家”、“小生产者的代表”或“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之类的名词。既然如此,士大夫是什么,就更应该是读史者关注的问题了。

西方学者曾经有过一个概括,认为士大夫就是兼具官僚和学者两种社会身份的人。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些隐居起来不出仕为官的人,恐怕就不能算是士大夫了。可是,如汉代的严子陵、东晋的陶渊明,却依然是我们口中的“士大夫”。

士大夫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按照一般的理解,但凡是古代有文化修养、有政治主张的人,均可称为士大夫,而衡量一个古人是否为士大夫,这两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比如玄奘,虽然有文化修养,但没有政治主张,因此不能称之为士大夫;再比如李自成,虽然有政治主张,但没有文化修养,而且也不大重视有文化的人提出的建议,因此也不算是士大夫。

可是,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能称之为士大夫呢?比如说,秦桧,有文化修养,也有政治主张,可是我们一般不会说他是南宋时期的士大夫;再比如黄巢,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也组织过反唐武装,好像也没有人说他是士大夫。是不是除了文化修养和政治主张之外,一个人是不是士大夫还有另外的标准?

有人认为,坚持儒家的道德理想和治国主张,才算是士大夫。可是,那只能用来概括汉代以后的历史现象,那是儒学独尊之后出现的意识形态,又怎么能用来作为士大夫的评判标准呢?

作为古代国家的基础力量,士大夫竟然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一个社会存在。为什么会这样?

是这个群体本身过于芜杂,还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极大的动荡与整合,使得本来面目与基本特点已经完全模糊?

是因为我们已经对历史过于隔膜,还是历史从未将这个群体的真面目呈现出来?

显然,这是个过于伤神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按照历史的蛛丝马迹探寻下去,可能我们对传统就会一无所知。

儒与侠的混合体

谁是士大夫?士大夫又是谁?

这是个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的问题。

按照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文献的记载,“士大夫”这个名词,从构词法来讲,来源于“士”和“大夫”。这两个词,代表了先秦时代的两个社会阶层,是“诸侯、卿、大夫、士”这一政治序列中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一经组合,意义便已大不相同。

“士大夫”一词的本意,应是“士人”。而关于“士”是什么,也是上古史领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士”就是“事”,也就是说,士就是从事一定工作的人。那么,士究竟应该从事什么工作?是不是有一定的事情可做,就是“士”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士”和“农”、“兵”等具有明确社会属性的人群是否存在交集?

换言之,士究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明确的概念,还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复杂性的概说?

也许,只有回到历史之中,我们才能把握它的真相。

谁在把士人理想化

谁最喜欢讨论士人的理想?

是儒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再传弟子们。

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对“士”的期望,那就是以实现“道”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孔子所说的“道”,自然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礼乐文明的基本原则。

孔子的弟子曾子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孔子和曾子的语境里,士是一个可以赋予道德责任感的阶层,它本身并不是高高在上、绝世而独立的。孔子自己就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到了战国时代的儒家大师孟子那里,“士”就变成了完美的社会精英形象,而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流砥柱。

以下就是孟子谈到“士”的时候所说的名言:

“贵德而尊士”。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在孟子的语境里,士人是社会的脊梁,是道义的承担者,是智慧的掌握者,更是治国安邦的践行者。如果用一句现代的学术语言来概括,士人就是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权力话语”的掌控者。

孔子、曾子时代的士,如何变成了孟子眼中的完人?甚至没有百亩之田这样的“恒产”,也能忧国忧民,四处奔走?

有时历史总是为我们设置一些陷阱,如果按照思维定式走下去,很可能就会误入歧途。我们一般会想到是孔子、曾子的生活时代和孟子不同:孔子和曾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贵族体制依然能够维持,因此上层贵族如卿、大夫是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到了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分化,骨干力量变成了“士”。

是否真的可以这样解释?

其实不是的。因为在孔、曾与孟子之间,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学说,恰恰也体现了重士人的观念。

这个人,就是被孟子称为“无父”、“禽兽”的墨子。

在今本的《墨子》一书中,将“士”视为国家栋梁、统治基础的言论出现过很多次,而将“士”与“君子”、“士”与“大夫”并用,出现“士君子”、“士大夫”的词组,也是墨子的发明。只要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墨子重视“士”的思想渊源。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以上两条,出自《墨子?亲士》。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以上两条,出自《墨子?尚贤上》。

“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以上一条,出自《墨子?尚贤下》。

上面的这几条墨子言论,和孟子的思想极其相近,而和孔子、曾子的说法却有一段距离。当然,有人认为墨子早年曾接受儒家的教育,因而思想中有儒家的成分,但其言论中不像孔子而像孟子的地方,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孔子、曾子时代并不明确的对士人的期许,经过墨子的改造,形成了“士人阶层中心论”,而这种理论散布极广,连对墨子之学深恶痛绝的孟子也要拿来改头换面使用一下。

那么,墨子为什么要对士人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呢?孟子又为什么借用墨子的学说呢?这一段历史公案,应当如何理清?

乱法与犯禁

在对士人的重视方面,究竟孟子和墨子之间有何因缘?

有一位睿智的思想家,将儒家和墨家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韩非子。在他的著作《韩非子》中,《显学》篇开宗明义,认为“世之显学,儒、墨也。”

而在著名的《五蠹》篇中,他则提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

儒和侠,是韩非子眼中的“蛀虫”,这未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韩非子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儒学和墨学是战国时代的显学,这很大程度上与儒家、墨家的弟子人数有关。而儒家与墨家的弟子,往往以什么身份出现呢?

就像韩非子所说的,儒家弟子的形象,往往是“以文学取”的“诸先生”;墨家弟子的特点,则是“以私剑养”的“群侠”。他们人数众多,而且互相之间能够交流信息、密切联系,这两个群体的成员,构成了战国时代“士”的主体。

在法家看来,儒家和墨家一样,都是败坏国家律法、动摇国法王章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社会团体,并且以这种社会团体为载体,将他们所信奉的学说和精神强行推广。

从这个角度来看,墨子和孟子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学派的信徒——“士”不但才能过人,而且还是道德标兵。从思维逻辑上来看,他们都是先预设自己学派的学说是绝对正确的,然后得出一个推论:信奉本派学说的人——“士”,无论在才学上还是道德上,也是高人一等的——尽管这些“士”有时并不是出身于贵族。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墨子和孟子才会如此充满热情地鼓吹“士”的作用。

可是,还有很多人因此而批评韩非子,说他对儒、侠的批判会带来对思想的钳制、对自由的限制和对理想的污蔑。韩非子是不是那样心理阴暗的人?从现有的各种记载里,我们看不出,相反,谋害了韩非子的李斯,反而是个心理十分阴暗,而且善于运用各种政治手腕的人。假使韩非子真的像批评他的人所说的那样凶狠、狡猾、冷酷,恐怕死在秦国监狱的就会是李斯而不是他了。

有点口吃的韩非子,擅长理性思维,而且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归纳出一些基本的线索。他对于儒和侠的批评,其实不无道理。

儒家信奉的是什么?是仁政,是王道。仁政和王道怎样实现呢?他们强调的,是内心的修炼,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墨家信奉的是什么?是兼爱,是非攻,是天下大同的理想。他们怎样实现兼爱和非攻呢?就是以暴制暴,搞集体生活,创立一个严格的组织。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儒家讲仁,但是只讲求个人的修养,而不搞制度建设,很容易使理想成为一纸空文。修养是让人慢慢体会行善的意义,而制度则是以硬性规定来杜绝人做坏事。人是体会到行善的意义容易,还是被规定不做坏事容易?显然是后者。

墨家讲爱,但是这爱建立在以暴制暴的基础上,谁能保证墨家信徒最后不会爱上这“制暴”的暴力吗?《水浒传》中的李逵,就是最好的代表。而他们的大同、兼爱,靠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督促,这个组织的首脑人物却拥有极大的权力,谁能够保证他以后不变成一个专制而残暴的“老大哥”吗?

很显然,儒家和墨家到处宣传他们的理想和主张,看上去十分美好,可是最后呢?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时划出的火柴所产生的幻境一样,除了给人们些许的安慰之外,并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至少在韩非子生活的时代是如此。

也许,在相信了他们的学说、主张之后,人们在面对依然残酷的现实时,会感到更加难以忍受。这就是理想主义者制造的天国给人间的居民所带来的灾难。

这才是儒与侠能够制造“社会动荡”的真实原因,韩非子真正要表达的也应该是这个意思。而儒和侠违法乱纪,聚众闹事或酗酒斗殴、妨碍公务或政治欺诈的事情与此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可见,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对士人的赞美与讴歌——主要是出自墨子和孟子的,都不过是一种对同好者的过誉之词而已。

孟子之后的士人,有些着实可怕。据说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著名的“辩士”田巴,他号称“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是当一位叫做鲁仲连的年轻人以时事作为话题与他辩论时,他不但哑口无言,而且羞愧难当。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韩非子那样痛恨“乱法”之儒和“犯禁”之侠了。

但是,墨子和孟子所赞美的、那些理想化的儒和侠,又是为什么变成了韩非子所痛恨的那种样子?

先天不足的士人精神

墨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他们为“士”描绘出的理想图景,为什么就变成了韩非子口中的“蛀虫”?

可以说,这两位思想家言行上的不一致,导致了士人精神的先天不足。而这两位思想家自己制造出的言行悖论,不但他们自己解决不了,也成为后代的一个难题。

墨子讲的是什么?是兼爱,是大同,是反对战争、互敬互爱。但是,真的发生了战争、倾轧,他会如何做?

他的做法,是带着弟子们去游说,游说时并不是靠空洞的伦理教条,而是靠自己掌握的武装作为筹码。最为典型的,就是游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那一幕。

据说,著名的巧匠公输盘(也就是“木匠的祖师”鲁班)为楚国设计出了攻城武器云梯,楚国打算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之后,从齐国出发,十天十夜便到达了楚国都城,和公输盘会面。他先用辩才难倒了公输盘,然后又与楚王会面,要求放弃对宋国的进攻。

楚王自然不愿意,尽管墨子又是比喻又是说理,楚王还是不肯放弃进攻的计划。墨子这时便放弃说教,直接说,我有破你云梯的办法,你要攻打宋国,我就帮宋国防御,你肯定要大败。

于是,他和公输盘就当场模拟演示了一下,果然技高一筹。

公输盘表示,他知道击败墨子防御术的办法。墨子将话挑明:“我知道你的办法,那就是杀了我嘛!你觉得杀了我,宋国不知道防御你的办法,自然就会胜利了,其实不然。我的弟子禽滑等三百人已经准备好了我刚才演示的防御工具,在宋国的城楼上等着楚军的光临呢。就算杀了我,那些会守城的人你也杀不光。”

这是十分强硬的回答,也是理直气壮的威胁。楚王见状,只能答应放弃进攻宋国的计划。

墨子的行为逻辑就是这样:要禁止暴力,就要有更强大的暴力来约束它;要避免战争,就要有更恐怖的战备威胁它;要非攻,就要主动出击。

由此,墨子的言行就形成了悖论:如果说为了禁止别人使用暴力而用自己的暴力作为惩戒工具,那么是谁赋予了你惩戒别人使用暴力的权力?你使用暴力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又应该如何定性?

当然,墨家弟子可以说,我们是正义力量,我们反对的、惩戒的、打击的,是邪恶力量。可是,这种为自己标榜的说法,总是会引起后人的困惑与怀疑——为什么你们说自己是正义的?你们说过,正义就是兼爱、非攻,但是你们自己还要攻,这合适吗?

比起墨子来,孟子的处境可能要更加尴尬。

孟子讲的是什么?是仁政,是王道。可是,孟子讲的仁政和王道,和孔子所讲的是不一样的。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他们都能重建礼乐文明,明确等级秩序,尊奉周天子,守诸侯本分,他顶看不起为某一家诸侯称霸而劳碌奔波的大臣,因为那会有损于周天子的权威。

孟子呢?他也在周游列国,不过是在和各国国君宣讲行仁政的好处,那就是能够以德服人,拥有更多的归附民众。而他所讲的王道,也就是以仁政作为正道,而不是穷兵黩武的霸道。

如果真的要恢复仁政和王道,那就不应将自己的理论依托于那些穷兵黩武的霸主,比如梁惠王、齐宣王,而应该去辅佐周天子。可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怎么样?儒家大师孟子,一生奔波于列国,游说诸国君主,希望他们实行仁政。如果按照孔子的出发点和底线来衡量,这不是舍本逐末、与虎谋皮吗?

同类推荐
  • 帝宋

    帝宋

    这是最美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糕的年代。苏渊终于如偿所愿地像那些巨大流量小说IP里的人物一样,携带着系统穿越了!只是让苏渊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穿越到了徽宗当政、奸臣辈出的北宋大观二年!金人虎视眈眈,大辽侧目窥之,西夏动荡不已,蒙古闭眼酣睡。呵呵,如今的局势,系统竟然发布了一个主线任务:帝宋。让大宋摆脱衰弱之势,改变时间线,使其不再经历靖康之耻的屈辱;还有欧洲、非洲、美洲等等这些地方,只要是在这普天之下,那就皆为宋土!苏渊破口大骂道:你倒是让我魂穿到赵佶身上啊,魂穿到一个瓦子里的说书少年上是什么鬼???苏渊真的想盘一盘系统......
  • 从母系氏族开始

    从母系氏族开始

    第一个任务,进入原始社会,创建并引导文明的发展。第二个世界,红楼梦世界,收下钗玉凤春,改变金陵十二钗的命运。
  • 绝代公子

    绝代公子

    他不缺红颜知己,但他从不滥情。他没有盖世才学,却被世人敬仰。他风流却不下流,他就是——绝代公子!
  • 燕公子

    燕公子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然,出身卑鄙,何以为公子?背井离乡,何以为公子?异世灵魂,何以为公子?燕公子,公子之称,冠以国号,林修自问:何德何能?
  •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故事,通过通俗简短的叙述,将历史人物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毒舌小作精

    毒舌小作精

    勾结魔族残害同胞、滥杀无辜屠村灭城、包庇罪犯杀人越货……一觉醒来已经是七年后的虞棠满脸无辜:我说我死在七年前,你们信吗?一朝穿越,虞棠从千金变成了公主,无脑好色还残暴,名声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虞棠收拾烂摊子快累到吐血,无语扶额:这个世界太疯狂。
  • 冷雪陌

    冷雪陌

    我是冷府大小姐,而受到比一个打杂丫鬟还要差的生活。但一场梦使我遇到了她
  • 神枫帝

    神枫帝

    万亿位面,只准有一名帝王,那便是我!本座不死,尔等,终究只是臣子!那么你就去死吧
  • 冰与火之神权王座

    冰与火之神权王座

    权游同人文他是七国最大的骗子他是七里受人尊敬的教皇他是七国里动乱的幕后黑手(新人作品,作者自知比不上马丁的一根腿毛,文笔上略有不足,请轻喷。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少年之仙灵纪

    少年之仙灵纪

    在这个钢铁森林包围的世界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那是一个属于修真者的世界。一张仙灵榜,记载了自古以来那些震惊修真世界的修士。平凡的少年林羽凡偶然踏上了修真之路,且看少年历尽艰险,承受磨难,最终傲立苍穹!
  • 考信录

    考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他的仙路

    他的仙路

    原本循序渐进的修仙,但经历绝望,不想再绝望。可是没人能说准,结果如何没人知道,但是必须努力否则将一直绝望
  • 星河战争前传

    星河战争前传

    地球纪元二十四世纪,宇宙文明冲突,原有神权统治陨落,星河战争爆发。一个普通的天文系大学生,临时加入了SSMO(supersoldiermysteriousorganization)超级战士神秘组织,捍卫地球,保护家园。
  • 滑稽教

    滑稽教

    “Deathblesseseveryoneburiedhere.”(死亡祝福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主角强制进入的是虚拟世界?“小家伙,你用本尊的名字召唤本尊,你是有什么事情非要要告诉我吗?”主角为什么可以这么欧?“Welcomehome.”(欢迎回家。)嗯?回家?主角怀疑人生系列————————分割线性格多变的主角与他创的滑稽教的故事故事主线与支线交替进行,番外故事与其隔开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主角他总是那么欧,他可能是充钱了?主线↓前期沙雕(划掉)正经,后期烧脑(划掉)智障。我不知道我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群人,我只知道我在赌一死,遇一神。——淫神——————————滑稽教(书交流群):566381657
  • 最强成就系统

    最强成就系统

    高中“学渣”谢宇偶然间得到最强成就系统,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一条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