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每个人都不知道下一刻谁将登台,都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虽然在后人写就的史书中,这些事件一环扣一环,但仔细看去,它们就像一堆被打乱了次序的拼图,没准里面还少了几块。
未雨绸缪的“地下工作”
李世民总是想不出如何才能扳倒太子李建成,于是打算采取迂回政策,想要以洛阳为中心,建立自己在长安之外的根据地。可以说,控制了洛阳、河北、山东和江南这些在人口、文化、经济方面最重要的区域就都是囊中之物了,就完全可以与关中分庭抗礼,甚至和长安政权对抗了。
李世民觉得,一旦自己在和李建成的太子之争中失败,至少还可以回到洛阳,保持独立性,而不是在长安坐以待毙。于是,他作了一番安排,先是派亲信温大雅镇守洛阳,对洛阳的基层行政进行控制,然后又派张亮率领一千余人到洛阳,命令他们私下结纳当地的“山东豪杰”。
此外,张亮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练兵。他带去了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用来控制洛阳及其周边地区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如果在当地进行招募,以这千余人为基础,通过训练,就能迅速拉起一支队伍来。
正是因为张亮结交山东豪杰的行为,让李元吉抓住了把柄。李元吉告发张亮,说他有“不轨”行为,也就是在政治上搞小动作、搞阴谋。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显然李元吉是要顺藤摸瓜,进而铲除李世民。张亮被收押之后,什么都不说,在李世民的积极营救下,他被无罪释放了。
张亮虽然已经被释放,但是他去拜访、结纳山东豪杰的工作却不能继续开展了。因此,洛阳的经营工作就只能落在另一个人的头上。
这个人,就是在洛阳镇守的武将屈突通。
攻占洛阳、平定王世充之后,屈突通就被委派到洛阳镇守。洛阳是战略要地,必须要忠于职守的人负责镇守才能令皇帝放心。屈突通完全符合这个条件,但是李渊没有料到,屈突通会被李世民争取过去,成为李世民安插在洛阳的桥头堡。
李世民结纳屈突通,应该是兄弟之争进入胶着状态以后的事情。这样一来,屈突通在暗处,而李世民先后派到洛阳的温大雅、张亮在明处,将洛阳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
当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进入白热化状态后,根据史书记载,李渊曾经动过派李世民去镇守洛阳的念头,李世民的部属们听说这个消息,欢呼雀跃,都想马上去洛阳。他们之所以如此高兴,原因就是洛阳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到了那儿,不但比在长安安全,而且管制会比长安松得多。
但是,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阻挠之下,李世民镇守洛阳的计划落空了,这下子李世民不但失去了从洛阳谋求更多政治资本的机会,更是暴露了自己的意图——以洛阳为据点来对抗李建成的野心。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屈突通并没有暴露,他依旧镇守着洛阳,也就意味着洛阳的大门随时向李世民开放,即便他在长安斗争失败,只要一息尚存,就可以奔向洛阳,开辟第二战场。
在武德九年各派人士都蠢蠢欲动的时刻,屈突通却没有任何明显的举动。这位隋朝的老臣以蛰伏的姿态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李世民的洛阳基地。
谁来推倒多米诺骨牌
谁也不会想到,加速了兄弟之争最后爆发的,是一个偶发的、笼罩着神秘主义色彩的怪异现象。
到了武德九年,这场内耗式的争斗已经进入僵持期,双方摩擦不断,互相之间的诽谤现象也层出不穷,但都没有给对方致命一击的行动。
眼看着这场兄弟之争进入胶着状态,偏偏出现了一个偶发事件,打破了斗争的平衡,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个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人,就是太史令傅奕。
十分凑巧,这次的天象真的和不久之后的玄武门之变有一种出奇的巧合,而太史令傅奕又十分精确地推测出了将要发生的事件。对我们来说,这可能过于怪异,但对当时的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他们相信“天意”的存在。
傅奕非常具有职业操守和政治敏感性。武德九年六月,出现了两次“太白经天”的情况。第二次“太白经天”的天象出现之后,傅奕根据占星学的方法,结合当时的政治现实,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当时秦王和太子的争斗不分胜负,李世民没有占到上风,李渊也站在李建成一边,丝毫看不出李世民会做皇帝的迹象——正因为看不出迹象,所以傅奕的占星结论才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是他发现了即将发生但局势尚未明朗的事件,这对国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预警。于是,傅奕马上写了一道密奏,向李渊汇报他的占星结果。
傅奕的密奏内容,现在我们看到的,就只有“太白见秦分,秦王当为天子”这个结论,但密奏原文肯定并非如此简单。
天象变化本来就充满细节,而且“太白经天”的天象在这一年六月初一已经出现过一次,现在又出现了,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两次这样的情况?傅奕也应该对李渊解释一下,但这些内容却从历史记录中消失了,不能不令人怀疑——无论“太白见秦分”还是“秦王当有天下”,都是一种中性的说法,而与此相关的其他天象和傅奕对此的解释,才是对李世民究竟以何种方式成为天下之主的性质判断。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以坦诚相见的态度对傅奕说:“你在六月的天文密奏,差点要了我的命,但是只要天象有异常,你就应该像那次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千万不要有什么负担,也别把那件事放在心上。”
这句话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也恰恰说明傅奕当日所上的密状内容肯定是不利于李世民的。
傅奕的密状,引起了李渊的高度重视,要知道,李渊一直是支持太子李建成的,而傅奕却根据天象的启示,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不由得李渊不怀疑李世民的行动。李渊的反应是,马上召见李世民,将傅奕的密状扔给他看,并且质问他为什么上天会有这样的启示。
在敏感时期,如果回答不好,李世民马上会被废为庶人,甚至关押、处死,李世民所能做的,只有顾左右而言他,用李渊最感兴趣的话题——李建成与李元吉淫乱后宫——来分散李渊的注意力,让这位老人家为尊严而暂时忘记了傅奕的示警信息,也给了李世民短暂的喘息机会。
李渊的怀疑,让李世民有了紧迫感,他决定孤注一掷,使用非常手段结束与李建成之间的争斗。在合法斗争领域与李建成僵持了那么久,在太白星的召唤下,李世民终于按捺不住,图穷匕见了。
道袍下的窘相
在李世民准备先发制人之前,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诽谤,其手下最为重要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被李渊下令驱逐。
现在要起兵,李世民非要找回房、杜二人出谋划策才能放心。武德九年六月初二,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两天前,李世民委托内兄长孙无忌去请房、杜回府。结果房、杜二人为了让李世民表明态度,没有回来,还说:“皇上的敕旨已经说了,让我们不能再做大王您的属下,如果今天我们跟着长孙无忌回去,按照国家的法律,是要被处死的,我们不敢按照您的命令行事。”
这下子,李世民被将了一军,他当时头脑混乱,觉得房、杜二人可能已经不再为自己卖命了,便找来尉迟敬德,将自己的佩刀解下,对敬德说:“你去看看,房玄龄和杜如晦是不是背叛了我,如果他们没有回到我身边来的意思,就用这把刀杀掉他们!”
于是,敬德和长孙无忌来到了房、杜二人的寓所,告诉他们:“大王已经下了决心要干掉太子和齐王,你们快跟我们回去好好商议行动计划吧!我们四个人不能一起走,那样太显眼了。”就这样,房玄龄和杜如晦化装成了道士,和长孙无忌一起回到了李世民的府邸,尉迟敬德则从另外一条路回府。
这里的一个细节比较有趣:房玄龄和杜如晦非要化装成道士,才能回到李世民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制定计划。可见当时李世民及其手下已经窘迫到了何等的地步!
现在,他们要为李世民出主意,还要偷偷摸摸、乔装改扮,这说明李世民在李渊和李建成的联合压迫之下,已经再无退路,唯有奋起一击,才有翻身的可能。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谋士的乔装改扮,就能戳穿李世民在登基之后编造的各种谎言——比如李渊要立他做太子,李渊素来喜欢他而不喜欢李建成等等。在历史面前,有时候一件作为道具的衣服也会暴露真相,任凭你怎么篡改纸上的文字都没用。
沙场外的决战
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并非永远按部就班地平稳发展,它总是别出心裁地将重要任务交给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使他们得以在万众瞩目下亮相。在包厢中狙击林肯总统的演员蒲斯、据说向列宁发射了有毒子弹的盲女卡普林,都承担了和他们身份不相符的历史责任。
这种个人身份与其在历史中承担的责任不相符的情况,姑且可称为“历史的失重”。
这种现象说明,决战时刻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往往并不是战场上的人与物。战场之外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被引爆的暗雷
在玄武门之变中,一颗被安置了两年的定时炸弹终于被引爆,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次扭转乾坤的人物是常何。
那么,常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答案是:内应。
常何的命运在玄武门之变前一直不好,他曾经加入瓦岗军,后来又跟随李密投降唐朝,李密反叛之时,他也跟随李密一起出逃。因为有了跟随李密出逃的污点,他的官职被降低,此后虽然曾先后跟随李世民、李建成出征,但他的地位一直没有提升。
据碑文记载,武德七年,李世民曾经秘密会见常何,并且赐给他钱财,将他安插在玄武门,负责守卫宫门,还给了他一些钱财,命他物色、招纳愿意为李世民效忠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