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五年当年,唐高祖授予李道宗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总管之职。此时,梁师都割据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勾结突厥人,让其弟梁洛仁带着几万突厥兵包围了李道宗所在的灵州,李道宗镇定自若,先是据城固守,然后伺隙进攻,杀得突厥兵溃不成军,唐军扩大战果,很快将突厥兵赶出五原故地,向北开疆拓土上千里。
唐高祖武德八年,突厥南下寇边,与李道宗在灵州激战,没能讨到丝毫便宜,后来,突厥向大唐请和。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爆发了,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秦王李世民所杀,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成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成了唐太宗。唐太宗对文武全才的堂弟李道宗一向视为铁哥们,自然加官进爵,征为鸿胪卿,历左领军、大理卿。
新皇帝立志要扫平突厥,李道宗又被授予灵州都督,在前线保卫大唐的安宁。这一年,唐军进攻割据夏州的梁师都,城中粮尽又没有突厥兵的支援,梁洛仁杀了梁师都,出城向唐军投降。贞观三年,李道宗被封为大同道行军总管,与通汉道行军总管李勣、金河道行军总管柴绍、恒安道行军总管卫孝杰、畅武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一起,受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的节制,率兵十余万,直击东突厥。
李靖发动奇袭,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人,俘获突厥男女十几万,颉利可汗逃往灵州西北的沙钵罗部落,想要投奔吐谷浑。李道宗率唐军进逼沙钵罗,强迫其酋长交出颉利可汗,颉利可汗逃走了,藏匿于荒山野岭,又被沙钵罗骑兵抓回。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军包围了沙钵罗的营帐,沙钵罗部落被迫投降,颉利可汗被押送长安,漠南为之一空,东突厥汗国灭亡了,此后北方边境平静了数十年。李道宗“以功赐实封六百户,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五年,灵州斛薛部举兵反唐,为李道宗所败。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威胁河西走廊的畅通,李世民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吐谷浑问题。他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李道宗为副,分别担任集石道行军总管和鄯善道行军总管。此外,还有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
吐谷浑听闻唐朝大兵压境,主动退到嶂山(今甘肃旧宁夏府),距离唐军已然数千里。诸将商议准备回师,李道宗坚持要追击吐谷浑军,得到了李靖的首肯。李道宗率领偏师昼夜兼程,急行十日,终于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追上了吐谷浑军。吐谷浑军据险苦战,进行顽抗,李道宗派出千余骑兵绕袭其后,“贼表里受敌,一时奔溃”。
唐军气势如虹,在李靖的调度之下,两路出击,李靖与李大亮从北路,在曼头山(今青海共和西南)、牛心堆(今青海西宁西南)、赤水源(今青海兴海东南)大破吐谷浑军,俘虏多名吐谷浑贵族。李道宗、侯君集从南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驰行两千里,越过破逻真谷(今青海都兰东南),饮冰卧雪,穷追吐谷浑的慕容伏允可汗,终于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慕容伏允,唐军俘获甚众,慕容伏允向西逃窜,企图投奔于阗,却逃不出唐军布下的天罗地网。
唐军穷追猛打,追至沙漠地带,无水可饮,将士们喝马血维持体能,很快追上了慕容伏允,斩首数千人,慕容伏允仓皇逃脱,却无处可去,绝望之下上吊自杀。李道宗率领南路唐军一路高歌奋进,长驱直入,先后转战于星宿川(今青海星宿海)、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皆大克获”,李靖率领北路唐军赶来会师,双方在柏海合兵一处。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顺杀掉了吐谷浑的天柱王,举兵投降,被封为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了唐朝的附庸国,西北边境平定了,吐谷浑再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贞观十一年,定制诸王为世封刺史,又定制勋臣为世封刺史,二者兼而有之的李道宗改封为江夏郡王,授鄂州刺史,当时享有同等待遇的只有功业显赫的河间郡王李孝恭。贞观十二年,李道宗迁礼部尚书,不久,坐赃下狱,唐太宗很生气,后果却不严重,唐太宗对侍臣们说,“道宗俸禄很高,宴赐不少,家中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让人叹息。人心无厌,唯当以理制之”,李道宗被罢免官职,削其封邑,以王就第。
唐太宗是个重情的人,与堂弟一向脾气投缘,是看到了就心里舒坦的老朋友,虽然当着群臣的面不得不做些表面文章,但是,唐太宗对这位堂弟从来是爱惜有加,仅仅一年时间,李道宗又成了茂州都督,还没成行,就封为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李道宗再拜为礼部尚书,又成了一位大官,
贞观十五年,他被任命为文成公主的送亲大使。可能是李道宗英俊挺拔,气质高贵,完全能够代表大唐皇室的光辉形象,因此被唐太宗认定为送亲的最佳人选,成就了唐蕃之间的一桩和亲美事。送亲回国不久,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陈国公侯君集跟随太子李承乾企图谋反弑君,被唐太宗依法处死。当年,侯君集平灭高昌国,志得意满,凯旋之际,李道宗侍宴,对唐太宗直言相告,“见其恃有微功,深怀矜伐,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唐太宗当时并不相信,然而,事实摆在了面前,唐太宗不得不夸奖堂弟的识人之明,感谢他对朝廷的赤诚和坦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出兵征讨高丽,李道宗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六万进逼辽东,张亮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率江、淮、岭、峡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今属山东)渡海进逼平壤,水陆并进,高丽岌岌可危。
在此之前,李道宗曾率领上百骑兵,到辽东勘察地形,临行前,他告诉唐太宗,“臣请二十日行,留十日览观山川,得还见天子”,李道宗完成任务后,发现退路被高丽军切断,就率部从小路行走,如期赶回来面见大唐皇帝,皇帝衷心称赞,“贲、育之勇何以过”,当即赏赐黄金五十斤、绢千匹。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直指高丽。李勣和李道宗猛攻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历时十余天,终于攻克,俘虏二万人,获粮食十余万石,“以其城置盖州”。张亮攻占了卑沙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俘男女八千人。李勣和李道宗的大军乘胜前进,直至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外,高丽步骑四万人赶来援救,一场恶战开始了。
因为众寡悬殊,旁人建议李道宗在深沟高垒进行坚守,李道宗慨然言道,“贼赴急远来,兵实疲顿,恃众轻我,一战必摧。昔耿弇不以贼遗君父,我既职在前军,当须清道以待舆驾”。率领四千骑兵迎战高丽军,起初形势不利,唐军败退,李道宗奋起迎敌,带领几十名骑兵在敌军中左冲右突,杀进杀出,李勣也领兵相助,唐军斩首千余级,大败高丽军。唐太宗的御驾来到了前线,他对堂弟的勇猛十分欣赏,当即赏赐他奴婢四十人,予以嘉奖。七天后,唐军攻占辽东城,斩首万余人,俘获万余高丽兵,俘获男女四万人,以其城置辽州。唐军一路推进,很快就到达了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外,攻坚战打响了。安市城的百姓听说李勣上奏唐太宗,要求在攻破安市城后坑杀全城百姓,都拼死帮助高丽军守城,双方斗智斗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李道宗在安市城东南筑起土山,逼近城墙,城中守军也加高城墙,与唐军对抗。李勣进攻安市城西面,冲车猛撞城墙垛,抛石车抛出阵阵石雨,城墙垛撞开了缺口,城中立即用木栅栏填补,严防死守,寸步不退。唐军攻城六十余日,竟然不得而入。李道宗在阵前脚部受伤,唐太宗十分担心,亲自为堂弟针灸,赐以御膳。
此时,唐军堆起的土山高度已超过城墙,足以俯视城内,眼看破城在即,双方的争夺到了关键时刻。李道宗让果毅都尉傅伏爱驻守土山顶,随时观察军情,不料傅伏爱擅离职守,更不巧的是土山突然坍塌,压坏了城墙,高丽兵趁势冲出,占领了土山,挖掘沟堑,重新布置防御工事。
唐军连攻三天,未能拿下,傅伏爱被斩首示众,为自己的失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李道宗是他的顶头上司,自然难辞其咎,他光着脚板,到唐太宗面前请罪。对于曾经同生共死的堂弟,唐太宗不忍重责,他告诉李道宗,“汝罪当死,但朕以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用孟明,且有破盖牟、辽东之功,故特赦汝耳”。
此时辽东已近深秋,气候寒冷,这里到了最冷的冬季,继续与高丽人作战,于唐军不利,唐太宗决定撤兵回朝,其实,此行唐军已经收获颇丰,一年时间,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城归入了大唐的版图,唐军斩首四万人,俘获高丽人口七万多户,自身仅仅损失了两千人。李道宗先为前军,后为殿后,功劳不言而喻。
唐太宗曾对臣子言道,“当今名将,唯有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李勣、李道宗比较持重,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薛万彻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唐军东征高丽,薛延陀部落却在背后捣乱,惹得唐太宗十分恼火,贞观二十年,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道安抚大使,与其他几路唐军一起讨伐薛延陀。薛延陀的多弥可汗见势不妙,逃到阿史德时健部落,却被回纥兵围攻,多弥可汗被杀,群龙无首,薛延陀余部尚有七万之众,于是拥立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可汗向大唐朝廷上疏请和,要求驻留在郁督军山(今蒙古共和国境内杭爱山东支)北麓,唐太宗表示同意,派李勣和崔敦礼前往安抚。李勣发现伊特勿失可汗并非真心归附,而是暗中图谋不轨,就和李道宗一起,在郁督军山北痛击薛延陀,斩首五千余级,俘虏薛延陀男女三万余人。
李道宗径过沙漠,追击薛延陀,与数万余众激战,斩首千余级,追出了两百里,灭薛延陀之战取得了完胜,咄摩支被带回京城献俘。大唐的国土空前辽阔,大唐的威名播于四方,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余部落相继归附大唐,唐太宗各因其地,置为州府,由燕然都护统辖。“天可汗”视华夷为一体,四海之内一片升平景象。
薛仁贵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名礼,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过人,是一个做将军的好胚子,在他的家乡山西河津县修仁村,就流传着薛仁贵“汾河湾射燕”的传说,燕子都逃不过薛仁贵的弓箭,所以不敢偷吃乡亲们田里的麦子。“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风山于东峙”,相传此窑就是薛仁贵夫妻住过的寒窑,戏曲中有名的《投军别窑》的唱段就发生在这里,史书上记载薛仁贵娶妻柳氏,以务农为生,他曾打算为父母迁葬,妻子出言劝说,先建功立业,荣显家门,再为父母迁葬不迟。薛仁贵于是应募从军,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
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薛仁贵成为张士贵的部下。历史上的张士贵是虢州卢氏人(今河南卢氏),他本名忽峍,善骑射,隋大业末年,曾聚众为盗,呼啸山林,被称为“忽峍贼”,后来被唐高祖招安,成为大唐名将,唐太宗曾如此称赞他,“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张士贵于显庆初年去世,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小说中描写张士贵屡次假冒薛仁贵的战功,实属子虚乌有,冤枉古人。
薛仁贵使用的方天画戟,很可能是他的家传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薛安都,“安都勤王之略,义阙于籓屏,以地外奔,罪同于三叛”,因为在宫廷斗争中站错了队伍,在南朝无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传到薛仁贵这一代,已然完全没落,但远祖的荣光和勇悍,使薛仁贵文武双修、体魄强健,在战斗中很快脱颖而出,进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直指高丽。唐军到了安地,一位郎将被高丽军队团团围住,情势危急,薛仁贵飞马上前,立斩敌将,将人头悬挂于马鞍上,一举震慑敌军。更精彩的举动随之而来,为了突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薛仁贵一身白袍,格外醒目,他手握画戟,“腰鞬张弓”,冲入敌群,所向披靡。唐军四面合围,势不可当,高丽军队溃散奔逃,折兵两万。唐太宗很快被这个天神般的青年人吸住了眼球,赶紧打听此人姓甚名谁。薛仁贵见到了大唐天子,当场被授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负责守卫玄武门,转眼间,他就从士兵变成了将军,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
小说中描写他被张士贵欺压多年,无处申冤,纯粹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情。唐代崇尚军功,赏赐丰厚,薛仁贵一下子得到了两匹马、四十匹绢、十名奴隶。班师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诉薛仁贵,“我的旧将都老了,难以担当镇守边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轻将领,但没有见到像你这样出众的。我得到辽东并不欣喜,得到你这样的勇士才真正让我高兴”,唐太宗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依旧让他守卫玄武门。
契苾何力,铁勒人,祖与父都为可汗。“契苾”是他所属部落的名称,而“何力”则是他的名字。契苾部落在迁入内地之前,主要活动在阿尔泰山及天山一带。契苾何力九岁那年父亲去世,贞观六年,他与母亲率领本部一千余众内属,唐太宗将他们安置在甘凉二州(今甘肃张掖、武威一带),并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他很快就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和过人的军事才能。
贞观九年,唐朝派契苾何力与李大亮、薛万钧、薛万彻等人至赤水川讨伐吐谷浑。薛万钧兄弟率军冒进,突入敌人阵地,被吐谷浑包围,士卒战死十之七八,契苾何力则率军奋勇突击,打退敌军将薛氏兄弟营救出来。其后,薛氏兄弟又因怯敌而不敢再率军进攻,契苾何力则当机立断,挑选精兵一千余名,突袭吐谷浑王帐,俘获了吐谷浑王后,并获骆驼、马、牛、羊二十余万头(只),取得重大胜利。
但当唐太宗派人犒劳军队并为唐军庆功时,薛氏兄弟却想要独揽大功,而诽谤契苾何力,何力气愤难忍,欲拔刀动武,经众将劝解而罢。大军回师后,太宗了解了这一情况,非常生气,决定剥夺薛万钧的官职而授予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此时表现得非常大度,不愿计较前嫌,他急忙向太宗叩头说:“因为我而解除薛万钧的官职,会使人说陛下是重夷轻汉,这样一来,诬告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有人不知真相,会认为汉族将领都是懦弱而且诬陷之人,这对国家不利。”据理而不受。
太宗于是诏命他为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并将临洮公主嫁给他。征高昌时,任命他为行军副大总管。
贞观十六年,契苾何力回凉州看望他的母亲。一些首领反叛,胁迫他的母亲和弟弟一同归附铁勒部之一的薛延陀,何力极力劝阻。众人不但不听,反而将何力绑至薛延陀处,何力誓死不屈,大骂薛延陀可汗,拔刀面向东方大呼:“岂有大唐烈士受辱番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当即割下自己左耳,以示对大唐的忠心。唐太宗闻听此事,感动地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同薛延陀进行谈判,以给薛延陀下嫁公主为条件,要求薛延陀安全交回契苾何力。何力还朝后,授左骁卫大将军。后来征龟兹为昆丘道行军副大总管,平西突厥为弓月道行军大总管。太宗亲征高丽,他为前军总管,攻城时被长矛刺中,伤势严重,太宗亲自为他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