蔻门太太一直以自己是美国南方人而自豪。美国的南方人很像中国的北方人,豪爽单纯善良,不爱转弯抹角。南北战争把南方打败之后,南方人并没有失去自尊和自豪的天性,只是保持一定程度的沉默而已。南方的建筑依旧宽大舒畅,住房的天花板高出几个英寸。南方的很多土地闲置着,政府不收地产税。南方人热衷于乡村音乐和舞蹈,男的带宽边皮帽,女的穿中统牛皮靴,一边跳舞一边拍手呼叫,场面非常热闹。很多北方人,特别是住在大城市里的,对南方佬不屑一顾,认为南方的教育水平低,保守,狭窄,不合潮流。但是,城市里冷落的人际关系和斤斤计较的吝啬心理,常常被南方人当做笑话来说。蔻门太太出生在乔治亚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被父母宠爱,不像大城市里的女孩子被迫独立,离家出走,在青少年时期非常彷徨。嫁给蔻门先生时,她在联邦政府工作。蔻门是空军飞行员。后来曾经在越南战争多次中弹,蔻门太太经历了生死离别的考验。这种考验也是建立在深受丈夫和公婆宠爱的基础上的,平时在丈夫面前像个孩子,一旦大难当前,她就像母亲一样挑起生活的重担。
蔻门太太到过很多国家,有的是因为随军,有的是出国旅游,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泰国,菲律宾,俄罗斯,中东伊斯兰国家以及欧洲各国。对她来说,欧洲与美国区别不大,没有多少新鲜感,中国非常神秘,不仅是历史文化神秘,还包括社会体制。她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国家与西方如此不同。读了很多书,并没有解答她的问题,要不是发现新搬来的邻居是个中国女作家,她也不会萌生去中国的愿望。后来一旦看到了中国之行的希望,她紧紧抓住不放,直到成行,而且一住就是一个半月。她悄悄地离开美国,回来之后,周围的朋友大吃一惊,不停地问她相同的问题:你单身一人去中国,不害怕吗?
蔻门太太害怕吗?说来话长。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看中国的视野不同。保守派集中的南方,对于美国政府都存有戒心,何况对中央集权的泱泱大国?在蔻门太太的眼里,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很快,毕竟不是民主国家,心理距离很远。她记得去俄国时,在彼得堡看到警察林立,必须一步不离地跟着旅游团,没有行走自由,只能看风景,不能和当地人对话,好像一直被控制、被监视着,非常不舒服。她去中国,要看真相,要和老百姓交朋友,不跟旅游团。她对丈夫说,我曾经对长篇小说和电影《东方列车》着迷,现在我要上车了,一个人去。女作家到哪里我到哪里,她去多久我去多久,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必须支持我。蔻门先生满口答应。从这天开始,夫妻俩共同把目标对准中国,作了六个多月的准备。
三月的德州春暖花开,高高的棕榈树随风摇曳,洒下满地金灿灿的光辉。蔻门太太和我站在高尔夫球场旁边聊天。苍天和大地,好像证人一般,看着我点头答应与她同行。蔻门太太心花怒放,满面笑容,驾着高尔夫球车回家,感到手心里湿漉漉的,好像紧紧捏着一把到中国去的钥匙一样。但是,晚上躺在床上,心里并不踏实,因为女作家只在德州过冬天,四月初就飞回北方去了。一个月中,她要女作家教授中文,说自己退休以后一直在成人学校义务给新移民教授英文,语言感觉很好。她把网络上拷贝下来的拼音字母一张一张印出来,结果只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对话,诸如“你好”,“谢谢”,“再见”。之后,再也没有学下去。她用谷歌翻译工具把重要的消息由英文翻成中文,E-mail传给女作家和她在中国大陆的亲属,这种翻译词不达意,看得他们啼笑皆非。
日历翻了一天又一天,蔻门太太整天泡在网上,查看中国资料。北京和上海是她查询的重点,名胜古迹,日常生活,文化特色,一个都不肯放过。以北京为例,不仅长城、颐和园、紫禁城成为必看之地,连八大胡同也被列入行程之一。中国人如何拜祖宗,如何做茶艺,如何举手投足,吃饭喝水,连马路拥挤,厕所里没有手纸都记录下来。她临走前没有忘记去超市买了一个个小包装的手巾纸,以便救急。有本书专门介绍中国习俗,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她记得滚瓜烂熟。没想到,中国变化太快,很多记录都成为明日黄花。例如,书上说,中国人早上喝粥,她并不喜欢汤汤水水,除了咖啡和美酒。但是,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万一大家都喝,她也准备一饮而下。结果,几乎没有看到早上喝粥的中国人。书上说,中国人讲究“礼轻情义重”,就把自己用毛线钩织的小礼品带到中国去。女作家对她说,千万不要送这种东西,没人要的。她不相信。
蔻门太太和我是萍水相逢的邻居,六个月的等待,她担心天有不测风云,就想早点把机票订好,让生米煮成熟饭。订票期间正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旅游旺季,蔻门太太听说很多外国人得不到去中国看奥运的签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说,我们九月初到中国,奥运已经过去了,不用担心。蔻门太太还是早早地把护照寄到休斯敦,一直到签证到手,心中的石头才落地。眼看着临行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老天爷却在她起飞之前发狂飙。气象预报说,飓风即将席卷休斯敦。蔻门太太马上改了机票,对丈夫说,我得提前三天走,宁可飞过休斯敦以后在转机城市住几天酒店,也不能让飓风耽误了我的航程。果然在蔻门太太离开休斯敦两天之后,飓风让很多飞机待在机场动弹不得。
中国到了。此刻,67岁的蔻门太太,坐在轮椅上,稀疏的头发和发福的体态,浓妆艳抹,舒舒服服地被人推着,顺利通过海关,提前出了上海浦东机场。她的一个肩关节动过手术,曾经心脏动脉堵塞,开刀搭了桥。飞机上前后左右孩子们哭闹,印度人气味浓重,天上地上,多次转机和等候,已经折腾了二十多个小时。她记不清楚当时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怎么会一分钟都没有等待,直接上了酒店的汽车,让我们接机的在机场四处寻找,过了子夜还没有回家。当她在机场附近的酒店下榻时,竟然心安理得地一觉睡到天亮。蔻门先生后来解释说,事先预定了酒店,是为了让太太消除旅途疲劳,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是,蔻门太太为何在来来回回的电子邮件中一字不提?也许,在她出机场时,面对一张张陌生的中国面孔的包围,确实胆战心惊,恐惧万分?只信任那家接受美国信用卡的高级酒店?酒店服务员用英文接待她,让她感到宾至如归。第二天,服务员打电话给我,这时,蔻门太太才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在电话里请求原谅。
生米煮成了熟饭,必须接待她,但是坚决不去酒店接。蔻门太太无可奈何,只好请酒店叫来出租车。她一定要出租司机和我通一次电话才肯上路,恐怕这是她一生为美国联邦政府工作积累的经验,只要我有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她就安全了。这是她在中国六个星期中,仅有的一次,自己坐出租汽车。她对中国忧心忡忡,由此可见一斑。车到我的上海住所,蔻门太太环顾四周。那是西藏中路中山南二路附近的一个生活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大门小门都有保安。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很多垃圾桶没有盖子,地上散落着白色的塑料袋和纸盒子。高层建筑的外墙很脏,窗户外面晾着的衣服像彩旗飘扬。但是,走进楼内,一切都变得很干净,地上像镜子一样明亮,电梯是现代化的,走廊宽敞,好像两个世界。本来,蔻门太太是准备住在这里的,但是,中国人的硬床睡得她腰酸背痛,要不是在酒店睡了一夜,恐怕要吃安眠药了。她不明白六个月的搜寻,为什么没有一篇文章告诉她,东西方的床是不一样的。
第二天一早,我带她去了附近的蓬莱公园。公园很小,亭台楼阁,绿荫覆盖,满视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没有一个闲着,都在锻炼身体。气功,太极拳,舞剑,各种体操和舞蹈,乐得她眉开眼笑。几个老年人手握大毛笔,弯腰蘸水,在水泥地上表演书法。她在书上读到过,如今目睹,不禁叹为观止。一群妇女在跳扇子舞,红扇绿扇东倒西歪,好像鲜花的海洋,看得她目瞪口呆。她借了把扇子,兴致勃勃地跟着跳,乐不可支。但是,她只去了两次,脚腿痛得不能坚持。她在美国几乎不走路,除了开车买菜去超市,生活用品大多从网上定购。唯一的锻炼就是在自家后院的游泳池里,借着水的浮力做体操,一星期做两次。
从小坐汽车长大的蔻门太太到了中国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走路。怎么可能不走路去了解中国呢?尽管她搬进了最靠近我家的四星级酒店,楼下有饭店,隔壁是连锁超市。出门是公车站,地铁站就在附近。但是,南京路步行街要去吧,“新天地”要去吧,逛外滩能不走路吗?走就走吧,走一段坐一会儿。走累了,就叫出租车回去,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