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37000000018

第18章 第五辑 文学的阅读资源(3)

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当然,如果不怕简单化,我想或许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时机,二是接受者的取舍(一定意义上二者相辅相成)。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略萨都是在八十年代初中期进入中国读者视阈的。当时任何作品都是动辄几十万册的印数,而我们的阅读心理也仅次于生理饥渴。可惜这样的好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几个算是先入为主,占尽了天时。这是时运。从接受者的角度看,情况就不同了。中国读者的审美和阅读传统常在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和探赜索隐、细致入微两极摇摆(或者我们前面说到的“宏大”和“小我”)。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尔克斯和略萨是一个极端,博尔赫斯是另一个极端,正好满足了我们的嗜好。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科塔萨尔之类的中间因素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实际上一种文学的崛起是需要团队的。这好比金字塔,基础愈大,塔尖才可能愈高。萨拉马戈、阿连德等其他成名较晚的西葡语作家,在中国更是错过了良机。在目前这个多元世界中,哪位外国作家想要达到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那样的影响,恐怕是无有可能了。

阎:人有命运,作品其实也是有命运的。一个好的作家写出好的作品,也许还需要这个作品有好的命运,生逢其时。俄罗斯作家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齐名之作,其问世时间,比上两部还早,可在中国,命运就大不相同了。

众议,在这一章节,最后问你一个有趣的问题:马尔克斯在中国和世界上似乎有口皆碑,可不少拉美同代作家,好像并不那么推崇他。比如略萨,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谈到博尔赫斯,却很少谈及马尔克斯。这是为什么?

陈:这同样是个难题。在你之前,学界也曾有人问及类似问题。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一位前辈说过,翻译要无我,创作要有我。这是从王国维那里引申过来的。这确实很有道理。有时我甚至想把创作“要有我”变成创作“要唯我”(只要不是唯我独尊)。具体到拉美文坛,情况比较复杂。应该说奋斗时期,即“文学爆炸”时期,拉美作家曾经空前团结。除了博尔赫斯等个别作家,绝大多数拉美作家有过一个很长的彼此尊重、互相勉励的阶段。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有几个出名了,而且名气大得不得了,比如马尔克斯。所谓高处不胜寒,无论自己还是别人的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人相轻;或者,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同享乐的情况不仅中国有,全世界都有。至于略萨和马尔克斯的关系,却是可以写一本书、拍一部电影的。他们曾经情同手足,后来又太亲而疏成了冤家对头。导致他们反目成仇的原因可能很多,有人说是因为略萨怀疑马尔克斯横刀夺爱,爱上了胡莉娅姨妈。但最重要的,在我看来,还是成名以后二人在文学理念和政治观点上的巨大差异开始彰显。马尔克斯在政治上一直偏左,并与卡斯特罗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略萨却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右转,还一度代表秘鲁右翼政党竞选过总统。适值“意识形态淡化”(其实是跨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消解了以苏联为代表的另一种意识形态),略萨便开始创作带有明显小布尔乔亚情调的作品,并大谈博尔赫斯。近来他们的关系发生了些许变化。除了略萨的创作有回归倾向外,征兆之一是去年为庆祝马尔克斯八十寿诞推出的《百年孤独》四十周年纪念版收入了略萨的评论。

三、翻译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振翅的一翼

陈众议阎连科

阎:无论如何,翻译作品已经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一大资源。我个人对翻译家充满了感激之情。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我们今天文学的繁荣。现在我们谈谈翻译的情况。你能评估一下现在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翻译盛衰情况吗?翻译是更丰富了,还是更狭隘了?原因是什么?

陈:这个话题在翻译界和出版界说得很热闹。我想你已经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文学翻译确实奠定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半壁江山。鲁迅曾经别求新声于异邦,他希望文学青年少看甚至不看中国文学。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多半脱胎于外国文学,甚至是翻译出身的。到了当代,外国文学再一次成了中国文学的一大资源。这是由众所周知的社会政治原因造成的。很遗憾,但没有办法。因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译盛况的应运而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当时的情况是:我们面对经过几十年积淀的外国文学成就,随手拿来的便是精品。现在不同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跨国资本的扩张,我们和世界几乎同步行走。这就会导致“身在此山”、缺乏距离的盲目。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最近十来年的文学翻译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缺乏系统性。过去我们有外文所牵头的“三套丛书”,该丛书集结了冯至、巴金、钱锺书、朱光潜、季羡林等一大批编委。而今却是出版社各自为政,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做法所在皆是。二是缺乏经典意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引进的并非都是一流的,有时甚至是不入流的。但你翻开一看,甚至都无须翻开,就会赫然看到一大堆溢美之词。三是翻译质量堪忧。文学翻译队伍,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出版难、稿酬低、学术地位差等等)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阎:我常常激愤地感到,市场就是垃圾。我们把现在翻译作品低劣归咎于市场,可面对市场,我们又无能为力,似乎只能随波逐流。但是,静心地去想这些问题,似乎情况不全是这样。我以为,还有一种情况:是知识分子的主动放弃。比如说,当年冯至、巴金、钱锺书、朱光潜等选编和主持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我们有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这些翻译家又都是学者或作家。就是到了你们这一代翻译家时,也依然是集学者和翻译于一身的人。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你在饭桌上随便碰到一个人,他可能就是翻译家。他可能就翻译了好几本书。而你到书店专门去找,反而很难找到那些既是学者又是翻译家的翻译作品了。那些是学者又是翻译家的人都往哪里去了?说一句最不恰当的话,毛主席说:我们的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事情就是这样,市场经济确实挤压了翻译这个领域,但许多知识分子的主动放弃,也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吧。由你们主持的“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丛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这是一套很好的丛书。倘使这套丛书在选编上能够再站得高一点,选什么、不选什么,再要求严一些,只精选世界各国那些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这套书是可以有相当的影响和销量的。可惜那套丛书中入选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那些作家的上乘之作。从这件事情看,许多工作是需要那些有责任、有良知、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去做的。我们因为热爱文学,就渴望文学的纯粹和繁荣。就渴望知识分子必须有理想,有责任。如果没有理想和责任,就觉得他们丧失了起码存在的必要性。回到翻译这个话题上,我真的希望搞外国文学的有所担当。在市场经济这堆垃圾里,你放弃你就可能成为垃圾;你承担,你就有可能让垃圾开出鲜花,在垃圾上开出鲜花。必须意识到,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振翅的一翼。如果丢掉了这一翼,文学就别想飞向高远。

陈:你说得极是。这会让我等很多外国文学工作者感到惭愧的。但这里有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具体到“世界文学论坛”那套丛书,我想作两个说明,一是除了外文所,最重要的参与者是上海的一家文化公司。这家公司是由爱好文学而且一直身体力行地从事文学翻译的朱书民先生创办的。二是这里有个版权问题。很多作家的版权被肢解了,我们拿不到。这是出版业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阎:除了上述的情况,如版权、经费和市场的因素,翻译中最困难的是什么?现在,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总给人一种不尽如人意的感觉,也包括那些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家作品。尤其是语言,叫人拿起来就想放下。试想,博尔赫斯的作品,如果不是在翻译语言上的成功,他几乎在中国就难有读者的存在,你对此有什么解释?

陈:你的话的确是一针见血。这是个怪圈。版权问题、出版问题、稿酬问题、市场问题、学术评价问题使许多优秀的翻译家离开了翻译队伍,反过来翻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又难免加剧前面说到的那些问题。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恐怕还要假以时日。

阎:我最不理解的是,一部小说可以有两个或三个译者来共同翻译。最多的有时候一部作品居然会有是四五个人来合作翻译。翻译既然是二度创作,创作怎么能够如此合作呢?总之,我是看到一本书上有两个译者,马上就会失去阅读的胃口。

陈:多人翻译同一部小说显然是反文学的。文学翻译和创作要说有什么相似之处,除了都是文学,主要恐怕在于二者都是充满个性的劳动。要译好一个作品,除了较好地掌握两种语言,起码还要对其作者进行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探究。越是伟大的作家就越发个性鲜明。别说是语不达意,反过来说,如果张三李四的作品翻译成中文都是一种风格,那肯定也是一种失败。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多年前我陪同几个南美作家访问西安,当时各地正在热演《叶塞尼娅》、《冷酷的心》等一批墨西哥电影,有人听说那些作家来自拉美,就议论说,他们说话不像叶塞尼娅或莫尼卡或魔鬼胡安。如果文学翻译也是电影厂那两三个配音演员的声音,岂不可笑?因此一个好译者未必适合译所有作品。这是另一个问题。比方说,我就不敢译那些最先锋的网络小说,因为我不熟悉那套术语。至于几个人合译一部小说,那肯定是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为了赶进度,就是学生作业。

阎:话题倒过来说,中国文学向外翻译时也可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外译内、内译外不对等的议论。作为一个作家,你的任务就是把小说写到最好,没必要太过关心翻译的事情。但说实话,中国文学在国外确实没太高的地位,你以为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中国文学确实水准没有达到那个地步?还是诸如翻译之类的其他原因?

陈:原因很多,应该几者兼而有之吧。首先文化是分主次的,这是事实。用马克思的话说,资本国际垄断时代也是强势文化的国际化时代。资本永远不是简单运动的,它必定带有文化染色体。举几个例子,十六、十七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当时有个意大利宫廷司仪说,你可以不会上帝的语言,但必须学会西班牙语。之后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化,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法语,但它必得是十九世纪的共同语言。这就像现在的英语。记得林纾1898年翻译第一部外国小说(《茶花女》)的时候,几乎是用文言文改写的。当时就是这样一个水平,因为尚未有多少人了解法国文化。后来就不同了,虽然赶了个晚集,但我们很快了解了法国的每一座城市,甚至巴黎的每一个角落。如今,我们累计有了几十个《茶花女》的译本。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郁达夫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郁达夫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风沙漫笔

    风沙漫笔

    徐刚作品集,内容包括:黄土高原、大地史书、黄河兰州、夕照敦煌、西行路上左公柳、古浪褶皱、八步沙之梦、再访民勤、明月有约、消失的古城、新疆古道、大漠之水、寻找艾丁湖、废墟与坎儿井等。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诗人十四个

    诗人十四个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作者整合知人论世的学术方法和现代心理学的分析语言,在继承经典笺注释义的基础上进行解读,旨在发掘古典诗词对于人生真正问题的助益性,激发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深切的生命体验。
  • 大茗地

    大茗地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为一部诗歌作品集。本书按内容划分为“大茗地”“大溪地”“大雪地”等3辑,诗人以生活化、家庭化的细节和意象,记录了眼中的风景、乡土、生活、爱情等,并将之与浙东历史文化相联系。诗歌内涵健康、纯净、朴素,诗歌精神真挚、智慧、高蹈,诗歌方向自由、内敛、知性。
热门推荐
  • 如果你骗我

    如果你骗我

    故意去找寻快乐,往往找不到,反而带来空虚和烦恼。但有时在有意无意之间,愉快的事情却不速之客,突然到来,令人捉摸不透。做一件好事,完成一件有贡献的工作之后的满足感,却会使人自然乐的其中...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 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是成都学者型女作家骆平的最新力作——《与世隔绝》,该作品讲述了映秀镇一家不起眼的旅舍在5·12大地震发生后成为孤岛,在长达7天的“封锁”中,聚集在这家旅舍中的各色人等之间发生的故事。
  • 腹黑掌柜追妻记

    腹黑掌柜追妻记

    乱世终,鸟尽弓藏,而民间多了些高人。白姑娘决心改行,摸进一间客栈,立志做算账最快的小二。白姑娘兢兢业业,但掌柜给的工钱少得可怜。白姑娘在长身体,饿得很难过,于是:“掌柜……我想走了。”原本以为掌柜会“啊有何困难你说,别走”这样,结果掌柜:“哦。”那她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啊。
  • 三世轮回终成神

    三世轮回终成神

    战神,武圣,魔尊,三世轮回一段缘,缘起、缘灭,终圆满。
  • 遗忘之都

    遗忘之都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段历史。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过去。在那历史的长河中,谁能看到河底的暗流涌动呢?
  • 穿越民国当大佬

    穿越民国当大佬

    荒诞的故事,一曲悲欢离合,一场硝烟战争……阴差阳错的穿越,民国的风月故事,霸王称雄,旧上海灯红酒绿,繁华奢华,舞台广大。一曲夜上海,让人迷醉红尘。大佬,最总属于厮杀的强者,王中之王。拼杀,明争暗斗无法避免。保全自己,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传说之下之你最好的朋友

    传说之下之你最好的朋友

    【自设Au*2】(UnderTheStarrySky/星空传说)(UnderTheOrange/橙子传说)【发糖/刀预警!】【星空传说】(日常向)身为王子的艾斯利尔在那一天的金色花田中,遇见了属于他的那片星空。一切都从那时开始了……“你好,我是查拉,一个人类。”【橙子传说】(至少我觉得是糖)虹光希望自己从未对她说过那个愿望,但是一切都…不…还有机会。只要拥有足够的灵魂,星空就会复苏……“保持微笑…阿兹…不要再做一个爱哭鬼了……你可是一位神明了啊……”
  • 江湖生活实录

    江湖生活实录

    晓生江湖发文称今年江湖大考成绩喜人,四大门派八大世家都招收到了优秀的弟子!那年夏天,白楼以七侠镇第一的好名次考进了衡山派,正式开始了他没羞没臊的江湖生活......
  • 天堂4创世录

    天堂4创世录

    《天堂四部曲》之四。在自己的世界里中二的男孩姜明,与“闯进”他世界的女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