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法兴觉得,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人可以让眼前这个从来不会喝醉的男人醉的七荤八素还流了泪。
那个人就是秦淮。
而在戴法兴的印象中,陛下一共喝醉了两次,这两次他此次都在身边伺候着,而每一次,劝到最后,他自己都禁不住挥袖拭泪。
陛下第一次喝醉的那日,他一直跟在他身边,他说不去玉烛殿,要待在东宫,然后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突然坐在了地上。戴法兴自然是急着上去扶他,一边还劝他,“陛下莫再喝了,伤身子。”可是他不依,他非要坐在地上,其实那是第一次,戴法兴觉得这个人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一个为情所困的普通人。
他这个模样是何原因?自然是因为上午萧大人来了趟书房,告知他,秦淮在返回途中坠落山谷了。于是他不禁沉闷了一下午,还开始不停地自斟自酌。最后就成这副德行了。他踉跄的起身,走了几步,又颓然坐下,这个时候是大暑,天气热得很,他最后安静了下来,却开始说话了,其实戴法兴做这个中书舍郎也有一段时日了,他知道陛下的性子不怎么喜欢说话,所以酒后也没有屁话一大堆,只说了两句,却让戴法兴觉得眼角湿润,他第一句说的很仓促,“四年期限到了,我已应诺退了位。”戴法兴知道,这话是说给某个人听的。他当初虽然疑惑过陛下退位很有可能是因为她,但是从陛下口中说出,他又觉得有些微愣。他为她连江山如今都不要了。第二句是过了很久才说的,他说,‘我好不容易等到头了,你却出了这般的事。’这句话说的很慢很慢,戴法兴听着只觉得心里难受。四年,其实不是一眨眼就过去的。
而后,没想到秦淮竟然出现在了宫中,那日在玉烛殿殿外,那席灰色长衫将她忖的有些许清瘦,他如今才知晓,这个小子竟是女儿身。虽然惊讶了一番,却远不过看到陛下脸上那种恍惚而欣喜的神情而震惊。
之后秦淮便住进了东宫,陛下那段时日便叫自己不再跟着他,他时常待在东宫,知道有一日,戴法兴经过东宫的时候,看到了慌张跑出来的宫女。他自是觉得不对劲,忙问:“怎么了!如此慌张!”那宫女哆嗦的说,姑娘晕倒了,“快去找陛下。”然后他自己忙跑去通知太医。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很紧张,总觉得秦淮要是有点什么,陛下一定会很生气。
而那一次,陛下和戴法兴都震惊了,因为太医说秦淮有了身孕。戴法兴觉得自然这件事是欣喜的,但是他却在陛下脸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他盯着静静睡在床榻上的秦淮,眼里的那种患得患失的情愫让戴法兴觉得心头一震,他轻声想问陛下为什么,没想到因为这么一问,陛下生气了。
殷贵妃走的时候,陛下去看她了,她的葬礼办的很盛大,戴法兴随着陛下一起陪着殷贵妃下葬,然后陛下遣退了所有士兵和宫女,留下他陪着他。这是戴法兴第二次陪着陛下喝酒了,这一次,陛下他哭了。戴法兴一开始以为陛下是心痛殷贵妃,因为毕竟他们两个要好了许久,只不过自己却并不喜欢殷贵妃,所以无动于衷。
后来陛下终于开口说话了,这次他说了很多话,他说,“寡觉得很开心,她有了寡的孩子,可是她一旦杀了我,便必然不会独活。我死是活该,她与我们的骨肉我却绝不想让她们有事。我不敢告诉她,生怕她觉得压力更大,我总觉得我玷污了她,那个骨肉并不应该活下来。”说到后面,他连自诩都免去了,他说的悲切之极,让戴法兴闻而流泪了。他是从来没见陛下流露那么多情意,原来他是那么爱她,爱到骨子里去了。
戴法兴陪着陛下在皇陵待了好几日,陛下这段日子痛定思痛,他看着也觉得难受,舍不得,是真的舍不得。
后来陛下得知秦淮被太后给关进了大牢,便急急的赶了过去,他这几日茶不饮饭不思,如今又这么马不停蹄的赶去,戴法兴自是不放心陛下的身子,便跟了过去,没想到刚进大牢,里面的官吏早已被陛下遣走,里面传来扑通一声,似是什么重物倒地的声音,戴法兴心中暗觉不妙,连连大步赶了过去,一过去便看见胸口插着一把刀,浑身是血的陛下,还有那边已昏了过去的秦淮。他吓傻了,忙大叫“陛下!陛下!”然后对着身后冲进来的禁军说道:“快传太医!快传太医!”那一刻,戴法兴真的以为,陛下就会这么去了。他仿佛还看见那个醉倒在陵墓边的陛下,口中嚷嚷,他舍不得她,舍不得。
秦淮是派人送到了离金陵有一段距离的南兖州。让那里的一个老嬷嬷养着。他叮嘱她千万不要让秦淮出什么事。
陛下伤了心脉,又入了大牢的寒气,还好身子骨硬朗,本照着太医所说,一年半载就会好了。但是陛下****阴郁,太子又时不时的在朝堂上犯事,弄得陛下时常生气,后来陛下一个人喝闷酒,戴法兴去看他的时候,他手中拿着当初捅在他心口的那把短刀,在手中拿捏着,眼中恍恍然而沉迷。
其实也不知道是谁,在那之后的第二年,送来了一样东西。那东西是一个木盒子,还夹着一封信。当初若是戴法兴自己去看了那封信而不是将它转交给陛下看的话,陛下也就不会当场吐血昏死了过去。
那封信戴法兴一直收着,这信上其实只写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如果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戴法兴却觉得,这封信烫的握不住。所以后来便连同那个木盒子一起派人埋在了被封已久的太子府边上。
他总觉得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太累了,所以累的他们俩都想早点离开这个人世。
大明七年,秦淮在金陵自尽了。
大明八年,宋帝刘骏崩于玉烛殿。享年三十有五。后人封其为宋孝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