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900000008

第8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上 (7)

《阴阳应象大论》说:“人体有五脏, 化生五脏之气,而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喜怒等情志,可以伤气,寒暑等邪气,可以伤形,突然大怒,可伤阴气,突然大喜,可伤阳气。若气机逆乱上行,充满经脉,可致形气相失。喜怒不节,寒暑过度,则生命不能强固。”

《玉機真臓論》曰:“脾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强[3]。” (重强:王冰注:“重,謂臓氣重迭。强,謂氣不和順”。脾弱胃强,氣不和順。)

《玉机真脏论》说:“脾脉太过则使人四肢不能举动;脾脉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又《通評虚實論》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又,《通评虚实论》说:“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是因为肠道痞塞,脉道阻滞所致。”

《調經論》曰:“形有餘則腹脹,涇溲[4](涇溲:大小便。)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调经论》说:“形(脾)有余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脾)不足则四肢不能运动。”

又,《氣交變大論》曰:“歲土[1](歲土:歲運濕土當令。)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2]、(清厥:兩足逆冷。)意不樂,體重煩冤[3],(煩冤:煩躁鬱悶。)甚則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4],(瘈:手足抽動。)腳下痛,飲發[5],(飲發:痰飲發作。)中滿食減,四肢不舉。”

又,《气交变大论》说:“土运太过之年,雨湿流行,土胜肾水受邪民病腹痛,四肢清冷厥逆,精神不快,身体沉重,心中烦闷不畅,严重的肌肉萎缩,下肢痿弱不能运动,手足易抽动,脚下痛,痰饮病发,中焦胀满,饮食减少,四肢不能举动。”

又云,“歲土不及,風乃大行,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6],(繇復:吴崑注:“動搖反復也”。)肌肉目閏酸[7],(肌肉目閏酸:肌肉動掣痠痛。)善怒。”

又说,“土运不及之年,土虚木胜,风气流行,可出现吐泻交作,身体沉重,腹痛,筋骨反复摇动,肌肉动掣酸痛,善怒等。”

又云,“鹹病寒中,復則收政[8](復則收政:秋季主事的節令稱作收獲的政令。因爲“歲土不及”,導致“風乃大行”,爲了報復木氣過旺,則金氣嚴峻。)嚴峻,胸脇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黄[9],(蟲食甘黄:蟲食,蟲積侵蝕;甘黄,肌膚乾瘦萎黄。)氣客於脾,民食少失味。”

又说,“人们都患中寒之病。土虚则金气来复,秋金收气严峻,出现胸胁暴痛,牵引及小腹,易叹息,虫积,肌肤干瘦萎黄,邪气客犯脾土,民病食少而无味。”

又云,“土不及,四維有埃,潤澤之化不行,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10]。(春有鳴條鼓拆之政:鳴條,春風和暢吹拂柳條; 鼓拆,發動開裂,指萬物從種子鼓裂萌芽。全句指春令中微風吹拂柳條,萬物生發的景象。)四維發振拉飄騰[11](振拉飄騰:形容大風損折之力與動蕩之勢。)之變,則秋有肅殺霖淫[12](霖淫:淫雨不斷的意思。)之復,其眚[13](眚:狊犺ě狀犵音“省”,灾害。)四維,其臟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又说,“土运不及的,如果四季有埃云,润泽的正常生化之气不行。春天原有的风声和畅,万物生发的景象,由于木气来乘,变为大风流行损折而动荡, 秋天则有金气来复,出现肃杀之令流行,淫雨绵绵,四方发生灾害,在人体则病生于脾,其病变内居心腹,外在于肌肉四肢。”

《五常政大論》:“土平曰備化[1],(備化:張介賓注:“土含萬物,無所不備,土生萬物,無所不化”。)不及曰卑監[2]。(卑監:土生萬物,故其位尊,今土氣不及則位卑,其臨視的職能有失。監, 臨下也,有觀察的意思。)”又云:“其動瘍涌[3](瘍涌:瘡瘍癰疽涌生。)分潰癰腫,其發濡滯[4],(濡滯:指濕氣滯而不暢。濡,濕的意思。)其病留滿否塞,從木化[5]也,(木化:歲土不及,木勝土,故從木生化。)其病飧泄。”又云:“土太過曰敦阜[6],(敦阜:王冰注:“敦,厚也。阜,高也。土餘,故高而厚”。)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其經足太陰陽明。”又曰:“其病腹滿,四肢不舉,邪傷脾也。”

《五常政大论》说:“土运平气,叫做‘备化’;土运不及,叫做‘卑监’。”又说, “对人体可见疮疡痈疽涌生,痈肿溃破, 发生湿浊停滞而脘腹痞塞胀满,土虚木乘而见泄泻完谷不化。”又说,“土运太过,叫做‘敦阜’,在五味与甘、咸、酸相应,其气象主长夏,其经脉主足太阴和足阳明。”又说:“病变见腹满,四肢不能抬举,是湿邪伤脾的缘故。”

《經脈别論》云:“太陰臟搏[1](太陰臓搏:太陰經脈搏動有力。)者,用心省真[2],(省真:細心省察是否有真臓脈至。)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腧[3],(下腧:指足經下部的腧穴。如足太陰脾腧太白穴,足陽明胃俞陷穀穴。)補陽瀉陰。”

《经脉别论》说:“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省察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都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病在足太阴脾,宜取足经下部的腧穴,用补阳泻阴的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 泻足太阴之太白穴。”

《臟氣法時論》云:“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4],(戊己:天干屬土日。)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又云:“病在脾,癒在秋,秋不癒,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 癒在庚辛[5],(庚辛:天干屬金日。)庚辛不癒,加於甲乙[6],(甲乙:天干屬木日。)甲乙不死,持於丙丁[7],(丙丁:天干屬火日。)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8],(日昳慧:日昳,日頭偏西,下午一至三時以下。慧,清醒,精神好。)日出甚,下晡[9](下晡:日落時辰。)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又云:“脾病者,身重、善饑、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虚則腹滿、腸鳴, 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为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脾胃的旺日为戊己。脾恶湿,湿邪伤脾,宜急食苦以燥湿。”又说:“脾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稳定不变,到长夏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食温热性食物及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庚辛日不愈,到甲乙日加重,如果甲乙日不死,到了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到了戊己日病即好转。脾病的人,午后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时便安静了。脾欲缓和,宜急食甘味以缓中,用苦味泻泄,以甘缓补中。”又说:“脾病可出现身体沉重、善饥、肌肉萎削、下肢弛缓不收、行则抽动、脚下痛;脾虚则腹胀满、肠鸣、泄泻完谷不化,取治于太阴脾、阳明胃、少阴肾的营血。”

《經脈别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 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爲常也。”

《经脉别论》说:“谷食入胃,其所化生的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由肝将精微之气布散于筋脉。谷食入胃,其所化生的部分精微之气,输注入心,再由心将精气布散到血脉;血气流行经脉之中,而到达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后,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肝心脾肾四脏,气血阴阳归于平衡,具体表现在寸口的脉搏变化上,作为判断疾病死生的依据。水饮入胃以后,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到脾,经过脾的转输,上归于肺,肺气主通行调节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转输于五脏经脉,其运行与四时变易及五脏阴阳变化相合,测度其变化规律,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六節臟象論》:“有太過、不及。太過者,薄[1](薄:迫,這里是反侮的意思。)所不勝,乘所勝也。不及者,至而不至,是爲不及,所勝妄行,所生受病,所不勝者乘之也。”

《六节脏象论》说:“岁运有太过和不及,太过的反侮其所不胜的,乘所胜的;不及的,季节到而气候未到,为不足之年,所胜之气失去制约而妄行,对人体来说所生之脏受邪得病,所不胜之脏气乘侮本脏。”

仲景云:人受氣於水穀以養神,水穀盡而神去,故云安穀則昌,絶穀則亡。水[1](水:指精氣。)去則榮散,穀消則衛亡,榮散衛亡,神無所依。又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穀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乃行,得盡天年。

张仲景说:人体禀受水谷之精气以滋养神,如果水谷精气竭尽则神失养而亡,所以说得谷气则康泰,谷气竭绝则死亡。营气以精气为本源,如精气竭则营气散耗;卫气以谷气为基础,谷气竭则卫气消亡。营卫之气消亡,神无所依附。又说,精气入于经脉,经变化而形成血,谷气入于胃,经胃气推动,脉气才能运行不息。所以血不能不滋养,卫气的温煦也不可缺少,营卫气血和畅,可望尽终天年。

同类推荐
  • 增广贤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增广贤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性。本书收录了《增广贤文》的原文,逐句作解注释,并加以典型事例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贤文的真谛。
  • 淮南子

    淮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孙子兵法(第六卷)

    孙子兵法(第六卷)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丰富,逻辑缜密严谨。全书分为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本书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 礼记全鉴(典藏诵读版)

    礼记全鉴(典藏诵读版)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以及变迁,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繁多,涉及哲学、历史、道德、祭祀、文艺、习俗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警句,精辟而意义深刻,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对《礼记》进行了解译,对艰深晦涩的文字注音、解释,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并应用。读者也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聆听配乐朗诵章节。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热门推荐
  • 崛起于虚拟网游世界

    崛起于虚拟网游世界

    他,本是一个平凡的小子,却因一款名叫《第二世界》的游戏,而变得不再平凡。游戏里肆意纵横,横扫八荒;现实里扮猪吃虎,我自为王。
  • 愿与卿共余生

    愿与卿共余生

    “因为很多情侣都是表达不到位才遗憾分手的。”“原来是不想有遗憾啊!”林镜有些失望的语气。“不是,是我们不能分手!”
  • 所谓悲伤何为悲伤

    所谓悲伤何为悲伤

    我们每个人都想被甜甜的爱情包围,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甜甜的爱情,所谓爱情不过是两个特别懒的人碰到一起,然后习惯依赖对方,又刚好不愿意换别人;可悲伤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了,他们羡慕着被上天眷顾的人,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人们都在悲伤啊,可人们终究不知何为悲伤……
  • 溺于你的爱意

    溺于你的爱意

    初中时,平平无奇的司劭从来没想过会遇到一个男生,惊艳了岁月来到她的身边沈从全来校的第一天就被那个小透明打扰,后来就是一辈子[无夸张]
  • 魔乱西游

    魔乱西游

    意外身亡得系统,醒时石猴破石出。天地大劫乱象至,我有系统我怕谁。偶遇石猴拜仙师,求师被拒圣人现。女娲憎恨巫妖事,传功异数保妖族。石猴出师阴谋至,七大妖圣反天庭。猴王反目气运伤,群妖慌乱心以冷。整合妖族收二州,千万妖兵威震天。破坏西游夺功德,功德降临分众妖。十大妖王二护法,大罗金仙二准圣。重聚气运东皇钟,我为妖皇我独尊。
  • 蝶落愿梦

    蝶落愿梦

    一人是亡国帝君,一人是夜烁国继承人,阴差阳错的相遇,阴差阳错的相识,阴差阳错的相爱,究竟是否是一场孽缘?“看着你的一生,从此平凡而过,我多么希望摆脱肩上的蝴蝶……”“我多么希望,我经历的一切,这是一场梦……”〔处女座鸭~~如果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评论指出哟!〕『公告公告:更新的会比较慢咩,毕竟是学生党,多多包涵呀::>_<::』
  • 玄武历世

    玄武历世

    自出生就是个人尽皆知的废物?只能生活在白家的羽翼下?敢找我挑衅,那就看看,是谁更狠。在这个用武力说服一切的混元世界上,突然蹦出了个武元尊者,却又突然陨灭了?是新生还是陨灭?前世他信错了人?那就再来一世找他拿命。安安稳稳?来人间渡劫的玄武却在半路被小鬼抓回地府,得知真相的玄武重回人间,地府一游到底是救赎还是另外的阴谋。这场来自地府的阴谋,向你邀请……
  • 台湾纪事

    台湾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泥殊路

    云泥殊路

    两个生长不同家庭女孩的人生写照,体现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生差距。
  • 轮回破梦

    轮回破梦

    一梦几千秋,一晃若千载。破立虚空者,转瞬为帝。烟花冷,人世分;转世帝,恩怨消;续前缘,坠轮回;怎奈何,几度缘起又缘灭;生死桎梏,奈何为人?淡青烟,人两双;断桥边,意难留;彼岸花,艳混沌;奈何,奈何,今生无缘又来渡;生死相随,怎有往昔?殇者雪花随风去,千载轮回有是秋。看破轮回者,百世永存。怎奈何,想要永存又岂是那般容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PS:本文简介部分节选自中国古代诗词,但是作者忘记名字了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