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斜阳挣扎着照射进尹雪诺的屋里,她再次回到自己的寝宫之时,感慨万千,虽然那些摆设依旧,可是尹雪诺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德满已经长大了,红织不必再为德满操心,皇上封了你为二品夫人,并且赐了一所宅子给你,你就带着丽君回去吧。”尹雪诺今日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同样的话了,因为就在昨天启裕恒对有功的人封赏,其中便封赏了为了太子档暗器的薛承,又想到薛承夫妇从太子小的时候就被招入宫中侍候太子和尹雪诺,皇上不免对他们一家深感愧疚,加上薛承一死,启裕恒便觉得自己不该再拴住红织一家,便赐予薛承遗孀红织为二品夫人,赐京城宅院一所,并且每年都有俸禄。
可是红织并不领情,她说:“奴婢已经习惯宫中的生活多年,习惯了有太子有皇后娘娘有嘉善的生活,若是让我带着丽君出宫,恐怕我会更加伤心。”
“本宫不是要赶你们出宫,你现在已经是二品夫人,不要再自称奴婢了,其实本宫一直没有把你当下人看待。”
“红织何尝不知,红织知道皇后娘娘一直对红织一家颇为照顾,此次薛承的死也是为了保护太子,他死的值得,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就要赶红织出宫,红织不肯。”
看着红织坚定的眸子,尹雪诺想了想,红织若是真的出了宫,最失落的恐怕还是自己,尹雪诺点头答应红织留下。
红织道:“太子已经十二岁了,如今皇上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红织恐怕他……”
“你想说什么?”就在昨日回宫的路上,尹雪诺便感觉到红织有话要对自己说,只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其实尹雪诺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只差被红织捅破窗户纸。
“皇上的身体已经风雨飘摇,虽然德满已经成为太子,可是红织怕有人会从中作梗,太子宅心仁厚,皇后又不太笼络王公权贵,这朝堂和后宫又不一样,若是有人出来反对,恐怕在皇上之后会出乱子。按照现在的形式来看,皇后娘娘应该为了太子顺利即位而有所动作。”红织所说也是尹雪诺所想,德满的善良真的很容易被人利用,而且尹雪诺想到那些傀儡皇帝不正是因为太过善良所致么?
尹雪诺点点头:“只是后宫不得干政,本宫作为后宫之主又怎能僭越,德满虽然已经十二岁,但是什么都没经历过着实让本宫担心。”
红织点头道:“其实上天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看着红织略有深意的眼神,尹雪诺跟红织异口同声道:“文泰?!”
“没错,奴婢看得出来文泰仰慕皇后娘娘,而且他机智过人,皇上又因为他救驾有功封赏了他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笼络的便是此人。”
尹雪诺哪里会忘记当初文泰临走时与自己拉着的手,文泰手心的温度现在尹雪诺依然能感受到,他是第二个让尹雪诺心动的人,只是尹雪诺已经三十有余,而文泰只才二十出头,虽然在古代女大男小的事常有,但是尹雪诺耳边想到一句话:老牛吃嫩草,就只能让她浅尝辄止。
如今的启裕恒只是一副空架子,他什么都给不了她,而尹雪诺启裕恒之前对待尹雪诺和德满的过错,已经在尹雪诺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心,一旦破碎便无法修补,此时的文泰犹如一只萤火虫飞进了尹雪诺那黑暗的内心,顿时照亮了她整个世界。
“皇上,臣的提议可否接纳?”文泰在大殿之上,此时众位官员议论纷纷,他们没想到文泰成为丞相之后的第一本奏章居然是要把罗追的尸体完好的送回吐蕃。
启裕恒没有说话,因为罗追,他差点送命,大启子民都想把罗追的尸体找出来鞭尸,而此时的文泰居然说要把罗追的尸体送还回去,这难免有些示弱的表现,而且一旦这么做大启的子民会怎么想?
“皇上,只有把罗追的尸首送还给吐蕃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容人之量。”
“容人之量?恐怕是文大人刚刚做了丞相,对这国与国的政事还不甚了解吧?我们大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军民更是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而且就在十年前我们和挫败了吐蕃十万大军,现在他们还没回复生产就开始觊觎我们大启的土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大启没有兴兵讨伐便是给足了他们面子,如今还要将谋害皇上的凶手送还回去?真是可笑,请众位文武说说看,有没有人同意文丞相这么做的?”反驳文泰的人义愤填膺,十分愤慨,他的坚决反对也让众位文武时不时的发出对此奏章的疑虑。
“皇上,此次将罗追尸首送还还有一个警示的目的,更能证明我们大启根本不把一个小小的罗追放在眼里,相信他们的国王见到罗追的尸首只能心生畏惧。”文泰还未说完,方才的大臣便又驳斥道:“畏惧?要是有畏惧十万大军的尸体还不够他们畏惧的么?文大人为何如此维护吐蕃,维护罗追?难道……”
“放肆。文大人可是手刃罗追的人,更是将罗追计划全盘毁灭的人,他是大启的功臣是救主的功臣,本宫相信文大人这样做自然是有他这样做的理由的。”随着一道声音从门口掷地有声的传来,大家望着门口的尹雪诺都惊呆了。
后宫嫔妃不得干政,更不得上朝,尹雪诺如今不但走进朝堂,而且还参与政事讨论,已经触及了后宫的规矩,现在启裕恒一声令下,尹雪诺便很有可能后位不保。
可是启裕恒没有说话,众位官员也没有说话,反而跪地叩拜尹雪诺。
只见尹雪诺手中拿着一只玉如意,这只玉如意便是太皇太后留下来的,关于玉如意还是有一个传说的,四十多年前,吐蕃和西域联合起来攻打大启,当时大启岌岌可危,农民赋税很重,当时的太上皇在朝堂之上寻求解决妙法,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好的建议,后来太上皇大为恼火,竟打了想不出办法的官员。
而此时太皇太后却上了朝廷,提出了怎样攻打吐蕃和西域的办法,这个办法果然是智者之见,让大家茅塞顿开。
可是太皇太后却触犯的宫规,太上皇并不想处罚于太皇太后,反而赐了一只玉如意给她,并且同意太皇太后手捧玉如意上朝堂议事。
当然,太皇太后明白这只是太上皇的一时信任,若是自己真的手捧玉如意上朝议事,那么自己早晚会被指后宫干政之野心,太皇太后见好就收,把玉如意供奉了起来。
所以这只玉如意代表的是一种允诺和威仪,凡是拿这只玉如意的人不论男女官否,都可以进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