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昔者晋献公①欲假②道于虞③以伐虢④。荀息⑤曰:“君其以垂棘之璧⑥与屈产之乘⑦赂虞公,求假道焉,必假⑧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⑨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币。若受我币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忧。”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子奇(11)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12)。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13)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14)处三年,兴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15)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16)亦益长矣。”(《十过》)
注释
①晋献公:名诡诸,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公元前676年至前651年在位。晋的地域相当于今天山西省大部地区。
②假:借。
③虞:诸侯国名,姬姓,位于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在晋的南侧。
④虢(ɡuó国):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省地域。公元前655年被晋所灭,在晋的南侧。
⑤荀息:人名,晋国的大夫。
⑥垂棘之璧:垂棘,晋国地名,产美玉。璧,美玉。
⑦屈产之乘:屈产,晋国地名,产骏马。乘,古人用的坐车,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这里指的是马。
⑧币:丝织品。这里作供送人用的礼物解。
⑨厩(jiù就):马棚。
⑩宫子奇:人名,虞国的大夫。
(11)辅:车轮外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车辐的承载力。
(12)势:形势,关系。
(13)反:通“返”。
(14)说:通“悦”,快乐。
(15)齿:牙齿,年龄。马的牙齿随年岁而更换,看马的牙齿就可知道马的岁数。
故事大意
以前,晋献公想利用虞国的路,过境去攻打虢国。有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策:“你可以利用我国垂棘的宝玉和屈产的骏马,作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请求他答应借道给我国一用,相信他是会答应我们的。”晋献公说:“垂棘的宝玉,是我先王的宝,屈产的马是我最喜欢的坐骑,假如我送与了这些礼品,对方不借道给我们怎么办?”荀息说:“对方若不肯借道给我们,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品。若对方接受了我们的礼品,就必然会借道给我国。这如同把我原存之于内府的宝物暂时存到外府,把我的原存放在我内厩的马存放到外厩去。君王不必为此发愁。”晋献公说:“好。”并让荀息去办。荀息把垂棘的玉、屈产的马送到虞国那里,请求虞国借道。虞公贪图玉与马,准备答应晋献公的请求。这时虞的大臣宫子奇出来劝阻虞公:“不能答应晋的要求,虢国对虞国来说,犹如车与辅的关系,不可分割,辅依靠车,车也依靠辅。若借道给晋国,让晋去攻打虢,则虢早晨亡,而我虞也必定在晚上亡了。”虞公不纳宫子奇的劝谏,固执地把道借给了晋国。荀息率兵通过虞的国土攻克了虢国。过了三年,晋又兴兵攻克了虞国。当荀息牵着存放在虞国屈产的马、拿着垂棘的玉送回给晋献公时,晋献公高兴地说:“好啊,宝玉依然如此,不过骏马却长了三岁。”
读后感
本故事取材于《十过》中的第二个“过”:“顾小利”。韩非讲这个“过”时,也举了一个历史故事做说明,即本故事的内容。
本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有启示价值。可从两个方面去讨论问题:从晋献公方面讨论问题;从虞公方面去讨论问题。
先从晋献公方面讨论问题。抛开战争的性质不说,就一般战争而论,晋献公的战争谋划是对头的,用了诡,用了诈,用了骗术,用珍贵的玉与马作诱饵,勾引虞公上钩,使虞愿意把虞的国土作为道借给晋用,让晋发兵过这个道伐虢,使战争获胜,虢亡,最终又灭了虞。这里,大臣荀息的谋与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聪明,有头脑,其功尤大。
从虞公方面去分析问题。虞公有两大致命错误:一是“顾小利”,贪图区区便宜,一块玉,一匹马,就把虞公弄得晕头转向,忘了国家利益,忘了朋友利益。这实际是出卖了朋友,做了损人不利己的事,自己也落得个国破的下场。关于这,韩非是这样评价的:“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二是不听忠言。大臣宫子奇是有谏言的,劝谏虞公不能把道借给晋,说明借道的错误所在,后果极其不好,并用车与辅的关系去说明问题,十分贴切,十分恳切,但虞公不听,利令智昏,结果犯了大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忌主观,忌片面,要全面地看,要联系地看,左左右右地看,前前后后地看,还要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比如宫子奇的意见,这样才不至于犯失策、失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