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王登为中牟令①,上言于襄主②曰:“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已③者,其身甚修④,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主曰:“子见之,我将为中大夫⑤。”相室⑥谏曰:“中大夫,晋重列⑦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⑧!”襄主曰:“我取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绝无已也⑨。”王登一日而见二中大夫,予之田宅。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⑩者,邑之半。(《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王登为中牟令:王登,人名。中牟,晋国地名,在今河北省邢台东南。令,县一级的行政长官。句意是,王登是中牟县的行政长官。
②襄主:即赵襄主,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的卿,握有实权。因为在当时,家臣称卿大夫为主,所以又称赵襄子为赵襄主。参见本书故事26注①。
③中章、胥已:两个人的人名。
④修:美好。
⑤中大夫:当时的一种官名,侍从官,其职责议论政事,发表政事见解,供君主考虑采纳。
⑥相室:这里指家臣中的头目。
⑦重列:重要的官位列目。
⑧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您恐怕只耳闻其名而未目睹其实吧。
⑨是耳目人绝无已也:是这样的话,那么耳闻、目看就会变成没完没了的了。
⑩文学:先秦时期,人们把文、史、哲等一些内容称之为文学。
故事大意
王登是中牟县的县令,他向赵襄主进言:“中牟有两位读书人,一位叫中章,一位叫胥已,他俩品德高尚,学问渊博,何不起用他们?”赵襄主说:“那就请你把他们请来,我让他们作中大夫的官。”赵襄主的家臣头目规劝说:“中大夫是晋国重要的官职,他们俩无功就享受这么高的待遇,不符合晋国用人规矩,你只是听到某些对他们评价的话而已,并没有亲自看一看。”赵襄主说:“我起用王登是用我的耳目考察了的,现在王登看中了这两位,是经过王登的耳目考察了的,假如我再对这两人作耳与目的考察,那么,耳与目的考察就会没完没了无止境。”王登就让两位新的中大夫候选人在同一天时间里,见到了赵襄主。赵襄主赐给了他们土地与住宅。这样一来,中牟县的老百姓们就纷纷抛弃土地而去追随文学了,在中牟,有上述行为的人竟多达全县的一半人。
读后感
赵襄主用人做法十分不当。对事关国内重要官员的使用,既不用“目”看一看,又不用“耳”听一听,不做任何考察,就轻易任用,并给地给宅。赵襄主还有一套理论,实际是谬论,说被我任用的那两个人,已经是被我所信任的王登“耳”过“目”过。既然该两人已被我的亲信“耳”过“目”过,我就没有必要再亲自“耳”“目”了,不然就会出现没完没了的“耳”与“目”。
赵襄主在用人问题上的错误主要有二:一、用人怎么可以不经过考察,特别是重要官员的任用。有所谓用人的“能职相称原则”一说,是说被用者有什么能,就给予什么职的任用。还有所谓“论功行赏”一说,是说功是能转化而来的,不知其功,不知其能,怎么可以随便给职呢!不考察他人的德、才、能,轻易给人以职、以责、以权,是不对的。二、用人怎能轻易地相信他人的话。假如这个“他人”或品德有问题,或水平有问题,或其他有问题,讲的话是不真的呢?是不实的呢?是不准的呢?你岂不被蒙蔽了,你岂不滥用人了,岂不犯了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