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后不久,和我患难与共45年的老伴续云仙因长期患病,于1995年 11月25日,离开了我和她抚养长大的儿女。老伴走后,我独居一人,常常陷入沉思,越发怀念往事。我从小离家参加革命后,与家乡失去了联系。在此期间,父亲到处打听我的下落,直到1949年3月,我回西平村看望故乡以后,他听村里有人看到我带着两个战士骑马回过老家的消息,高兴了好几天。此后,父亲又焦急起来。在那动荡的战争年代,儿子是死是活一直牵挂着父亲的心,从此谁也不敢在父亲面前提到我。
1949年4月25日,太原解放,教书的父亲同旧职人员一起被关押在上马街看守所。突然间,父亲听到看守所的工作人员叫他名字,并说“有人来看你”。父亲看到一个解放军军官向他走来,既紧张又害怕,不知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工作人员说:“你儿子来看你了。”父亲真是不敢相信,十几年不知死活的儿子,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面前,顿时老泪纵横,慢慢地从脑海里隐现出我小时候的模样。工作人员告诉我,父亲是新政府留用人员,我对父亲说:“跟我回家吧!”父亲悲喜交加,带着心神不定的心情走出了看守所。邻居们看到父亲与两个穿解放军服装的人走到南华门东二条5号家门口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知道是儿子接父亲回家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太原解放后,部队进驻津郊杨柳青,父亲和后母带着两个妹妹看我。我的团政委接待了他们,并希望老人给我介绍对象。老人说:“现在时兴自由恋爱,让他自己在部队找一个合适的。”政委说:“他是个很正派的青年,自己找不下。”当时,父亲也观察到我对部队院子的女孩子目不斜视,更不交流,自己解决终身大事确实困难。后来,父亲在太原通过老乡挑选了两个姑娘,并把照片寄到部队,我退回了另一张,留下了那张护校毕业的女孩照片。她,就是我的老伴续云仙。1950年,组织上批准我们结婚。突然部队奉命赴朝作战,我俩从此失去了联系。
1951年6月,抗美援朝回国后数月,父亲知道我平安无恙,一颗焦急的心才落地。他与我大妹带上准备好的衣服、被褥、嫁妆把云仙送到部队,在部队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从此我有了家。45年来,我平时关照家里和孩子并不多,主要靠她管理这个家。她离开我先走一步,使我备感怀念。
续云仙去世后,我的起居、作息和正常生活出现了一些困难。1996年 3月,我与武新春组成新的家庭。
“往事如烟多忘却,愿留真情存人间。”戎马一生,就用这两句话,结束我的回忆与思考吧。
父亲离休后,我们多次劝他写回忆录,他总是说自己一生没作太大贡献。后来我找到我的战友靳双鹏,请他帮忙,他是爸爸的老部下,已从固原军分区副司令的岗位上退下来。此后,只要爸爸身体和精神允许的话,他就与爸爸聊天,听爸爸讲过去的事情。这本书是他从爸爸的脑海中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慢慢地回忆和搜集出来的。
草稿出来后交给我修改,可我就是静不下心来,小时候的事情在脑子里翻腾着,还时常把我带入梦中。小的时候爸爸总是非常忙,老是搬家,又把我送到外地上全托小学。在寒暑假能见上爸爸一面,那是我最大的奢望了。以后我当了兵,我们又都不能常回家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的那把军号,几十年来一直放在爸爸的卧室里,锈色斑驳。记得小时候,爸爸回家高兴的时候,拿起军号给我们吹两声,我们又好奇又觉得好玩。等我有了儿子,爸爸又让我的儿子学着吹。后来我才理解,
当年爸爸刚参加革命时就是司号员,他是在军号声中成长的,有着深深的军号情结。在我的建议下,爸爸同意把回忆录定为《军号声的回荡》。遗憾的是,回忆录还没来得及修改,敬爱的爸爸就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的时间是2008年10月23日凌晨。他没来得及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只有那把血色斑驳的军号依然静立在他的卧室,像是给我们后人述说一个老战士的人生。爸爸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族解放的宏伟事业之中,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的洗礼,又经过和平时期执政的严峻考验。从少年时代,备尝中国贫困苦难风雨的那刻起,就把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70年来,他从八路军的一个普通士兵到宁夏军区司令员,可以说,从士兵到将军的每一个职位,都留下了他艰苦而又卓著的业绩。每一天,他都仿佛在吹响高亢的号角;每一步,都留下他深深的脚印。在他的行行足迹中,践行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至今还有人在叨念他的“浩然正气”。离休后,他的军人本色仍不减当年,更加想念自己的首长、战友和部属,仍关心着贺兰山里官兵们的生活和训练,关心部队如何发扬“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爸爸生前,我和两个妹妹新英、新萍都很怕他,他太威严、太严格,公家配给他的车,我们谁都不敢坐。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妹妹回家拿了他一棵白菜,都受到批评教育,生怕我们吃老子的本,滋生优越感,搞特殊化。爸爸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但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军号声的回荡》就是最丰厚、最宝贵的遗产。现在,那把军号放在了我的家,安放在了爸爸的遗像前。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将接过革命前辈的冲锋号角,声声不息,永远激荡,代代前行。
经过双鹏同志两年多来的真诚帮助和精心整理,这本回忆录终于付梓,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劳动。吴有文、魏兆庆、秦永华帮着回忆和修改,我的老首长孙生玉同志具体帮助和指导,同时还有宁夏军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珍惜这份情谊,珍惜这本书,并对所有参与帮助整理、修改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9年10月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