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5300000055

第55章 父亲“变形记”

这里,我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我上大学的前一年,也就是1959年5月28日,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父亲重进提篮桥监狱,此后他再也没调往外地。

1960年底近春节时,我和母亲去看望他。

上海提篮桥监狱位于苏州河北岸的黄浦江畔,在长阳路147号,始建于1901年,启用于1903年,后经陆续扩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曾经号称“远东第一监狱”。

大门口有两个持枪站岗的士兵,面容严肃。我心里很害怕,退后几步伸着脑袋往里面看,我看到大门里面还有大门,一层一层阴森森的。站岗的人对我们厉声说:“不是这里!到后门去。”

我们赶快转身走到后门。后门排队的人很多很多,男的,女的,年纪大的,年纪轻的,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是老伯伯、老太太,每人手里不是拿着包就是提着篮子。

排着队的人都会发到一个号码牌,监狱里的警察按照号码牌到牢房里叫犯人,这些犯人

按照家属的号码排好队。排着队的家属转过一个弄堂来到一个大礼堂。大礼堂前放着一个很长很长的桌子,犯人要从监狱里面绕过来,才能接见。长桌上用粉笔写着号码:一号,二号,三号……犯人根据自己的号码对号站立,与来看望的家属见面。

这时,从里面出来很多警察,他们大声吆喝着,像赶鸭子似的把犯人赶出来。我看到了第一批犯人。

他们穿着清一色的黑衣服,头发都剃得精光,跌跌撞撞还没跨进大礼堂的小门口就开始东张西望,找自己的亲人。等在外面的家属一见里面的人出来,有的叫爸爸,有的叫儿子,也有叫丈夫名字的,声音喧闹而凄惨。

经过这么繁琐的程序,接见的时间却只有五分钟。隔着长台子,刚一见面,双方只是呆望着,不知说什么话。静默了片刻,有的家属哭了起来,有的犯人也哭了起来,这哭声好像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顿时,爆发出全场的一片号啕大哭。

这样一来讲话声音听不见,有人就喊叫起来,你叫得响,我叫得比你更响,整个场面哭闹吵叫,十分嘈杂。

五分钟时间只是很短的一瞬间,没多久,哨子“嘟”的一吹,表示时间到了,警察开始赶人。这时接见犯人的大礼堂里,又掀起了一片哭声……犯人们把家属带来的东西接过来。刚刚还在痛哭的犯人,一转头就把家里带的食品从包里取出朝嘴里塞,这些人也许是饿极了,于是满堂的哭声突然刹住。

等到第二批时,父亲出来了。我们看到父亲已经瘦得脱形了。只见他慢慢地有气无力地向我们叫喊声的方向走来,他的脚步似乎在打飘,人好像风一吹就会跌倒的样子,他穿的上衣和长裤空荡荡地在干瘪如柴的躯体外晃动着。

父亲的两只眼睛,一向是炯炯有神的,可是此刻我所见到的父亲,两眼已深深地凹进面骨里去。他隔着长桌对母亲说:“要当心身体,小孩子一定要读书,要好好培养他们!”

母亲此刻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四周的哭声此起彼伏,有人当场昏倒在地。我被对面长长一排干瘦如柴,面色如鬼的犯人惊呆了。我不敢想象那又黑又深的提篮桥监狱里,到底是个什么去处?

我听不清父亲说的话,我向父亲大声叫出来的话,也被周围的大哭声覆盖了,连我自己的耳朵也听不见。我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告诉父亲,我要他撑着走出牢狱,我要他活着回到家里,我要告诉父亲,自他入狱后,我们已经懂事了,我们会活下去的!可此时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忽然,我心里一亮,向父亲大声地喊道:“爸爸,你放心,你要保重,精神第一,全靠精神。”

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每当我们挨饿向母亲要吃的时,母亲就皱着眉头说:“没有东西吃,只有靠精神活下去!”

“靠精神活下去!”这就是我们一家的口号。

此刻,面对父亲,我只能向他高声地喊出:“要坚持,精神是第一的!”

我用双手的手掌放到双耳的边缘,在一片喧闹的哭喊声中,尽力听父亲讲话,父亲对我说:“你要好好读书,不要惹你母亲生气,你是老大要照顾好弟妹。”我的眼泪掉了下来。

警哨又响了,五分钟的接见时间到了,一排犯人开始被推搡着回狱室。父亲也匆匆忙忙地跟在犯人的队伍里,他们个个是一步三回头,回头泪直流。

父亲忽然从帽子里拿出一张条子,他将这张条子隔着桌子向我们丢来。这个动作被警察发现了,警察把条子从桌上拾起,就冲到父亲面前,一个耳光打在父亲脸上,父亲被这一记耳光打得蹲倒在地,他一手捂着脸,一边强作笑脸对打他耳光的警察解释着什么……

父亲写的这张条子,我们没拿到,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那一巴掌虽然打在父亲的脸上,可他当时装出的一脸笑容,像一把尖刀刺痛着我的心。

我站在那里发呆了。

我低着头陪着母亲,离开了那里。背后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哭声,那是又一批犯人与他们的家属见面了。走出监狱,站在长阳路上,回望高楼,那里有一排排的铁窗,黑洞洞的……我不由地感到一种难言的恐惧。同样是人为什么我们一家那么艰难?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幸?!

当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我也因为几句“不合时宜”的议论和家庭出身问题被关进这座监狱!

1959年—1961年,父亲一直关在提篮桥监狱里。1961年冬,母亲给我来信,告诉我父亲又一次保外就医。

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

父亲这次回来,与1956年冬回来时完全换了一个人。

那次回来,他精神很好,挺着胸,人很高大,身体看上去还健康,而这时他已撑不住了。寒假回家,晚上脱衣睡觉时,我看见父亲两条腿像两根很细的棍子,浑身皮包骨头,他的眼睛也凹下去了,给人的感觉好像已经活不长了。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就是在大学里,在社会上,药也奇缺。因为,全国无数人都在生病。

父亲告诉我们,他的心脏病、肺气肿都加重了,药品在监狱里是没有的。

他说:“死在监狱里,毕竟对政府、对家属子女都是名声不好,所以保外就医。”

我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说的是小说的主人公一天早上从床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家人之间已冷酷无情。那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

我的父亲从提篮桥监狱出来后,尽管瘦得不像人,但毕竟是人,没有变成甲虫。但令人可怕的是,他的心的确遭遇了“变形”!

父亲的心理状态与第一次保外就医回来时有了天壤之别,他从一个慷慨激昂的人变成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人,几乎失去了人的理性。他虽然回到家里,但他把我们都看作外人,只顾自己的生存,连妻子、儿女都成了他算计的对象。

过去他常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可是这次回来他常说:“除我之外,皆是敌人!”

他在家,既不看书,也不看报。走在马路上,总是低着头,在地上寻找可以吃的东西。回到家里,他把口袋里捡来的东西掏出来,原来是许多香烟头,他把这些香烟头里的烟丝抽出来,再用薄纸将烟丝卷起来,然后独自坐在屋里点燃了抽。

母亲上班,我们上学时,他偷吃家里的口粮。吃了不算数,为了防止自己的偷窃行为被我们发现,他还在面粉里加水,用秤称好分给我们吃。

二妹发现父亲分给她的面粉分量不缺,但很潮湿,怀疑他加了水,就把可疑的情况告诉母亲,母亲回家一看很伤心。

不久又出现新情况,父亲原本在家负责买菜,谁知道在买菜时,又做小动作,偷偷从全家菜钱里克扣几个钱,背着我们在街上买早点吃。每天晚上,我们饿着肚子上床,他倒蒙在被子里,嚼山芋干。

家里出了异己分子,不知他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儿女太残忍了。

1962年1月寒假,我从南京回家。母亲告诉我这个情况,后来我注意观察到底有没有这么回事,看上去他表面对我们很客气,但他一个人在家时,还是这样做。

我批评他说:“你这样,我们一家人更要挨饿了。”

我们同父亲的感情就这样出现裂痕。

父亲在我们逐渐懂事的年岁里,一直在外面劳动改造,由于他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的前途。我们都是靠母亲带大的,母亲为了我们兄妹五人常常受饥挨饿。如今,他回来后,在大饥荒的年代里,非但不关心我们,还偷吃仅能维持我们生命的基本口粮,我们几个子女不得不为生存对父亲的自私行为群起而攻之。

父亲把脸一板说:“怎么样?你们干什么,你们是不是也要审判我?”

听到“审判”两字,我们就不说他了,因为我们想他被打成反革命,已被审判过了,做儿女的怎么能再审判他呢,尽管不再说他,但都对他有看法。

以后我才渐渐明白,这是一种人格的扭曲,是在一种非正常非人道的物质与精神的压抑下,所产生的人格变异。

我当着面问父亲:“你上次出监,向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父亲回答说:“‘吾日暮途穷,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我看到家里如此困难,不愿意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寒假没结束就提前回到南京。

母亲来信告诉我,父亲天天偷吃家里的粮食,全家人忍无可忍,为了保护孩子不至于饿死,母亲采取非常“革命”的手段:

将父亲的铺盖一卷,从阁楼上甩下,把他轰出了家门。

饮食业公司安排我父亲住进复兴东路大夫坊转角上的一家老虎灶的盆汤间里。从此父亲离开了家庭,真正地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因为犯人在保外就医期间,监狱是不管生活费和医疗费的,他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只得靠捡垃圾为生。

为了活命,他开始终年累月在老城厢附近大街小巷围着几个垃圾筒转,那年他六十三岁。

此后,他靠捡垃圾为生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二年,一直活到七十五岁。1973年4月18日夜间,他心脏病突发去世,我赶回上海曾向小东门派出所民警要他的骨灰,回答是历史反革命不留骨灰……那年头连刘少奇的骨灰都不给,何况我等默默无名的小百姓?

同类推荐
  •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本丛书以长篇小说和散文为主。入选作品均为中国当今实力派作家优秀之作,目前已出版蒋子龙《世间闲话》、刘亮程《天边尘土》、关仁山《权力交锋》、欧阳黔森《非爱时间》、荆歌《慌乱》等。像《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的浪漫,《复活的词语》的博识,《生命打开的窗口》的沉痛,《客都》的大文化视野,《脸》的民间文化辨析……都写得各有特色。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建东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论语原解

    论语原解

    《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 莫言对话新录

    莫言对话新录

    “如果写小说是过大年,那么写散文是我的春天,对谈就像在秋日”,在小说之外,著名作家莫言为我们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茶人三部曲(全册)

    茶人三部曲(全册)

    《茶人三部曲》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为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精选集,本书稿所收入的篇目大多广为流传,包括历来都被作为白话美文典范收入各类语文教材的一些篇目,例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在语言运用上颇下功夫,朴实中见其生动,再加上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来,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本书共分四辑:揽胜记游的“屐痕处处”、抒情忆人的“荷塘月色”、感悟觉世的“雅俗共赏”、指摘时弊的“生命的价格”。除了朱自清为读者熟知的一些写景抒情或回忆故人的名篇外,还收入了朱自清相对不太为人所知的一些关注社会生活、针砭时弊、富有哲理的篇目,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散文大家、民主战士的风骨。
热门推荐
  • 道丸

    道丸

    身患诅咒的家族,被抛弃的皇族弃子。窥视命运的天命师。在这一层层诡异的面纱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天大秘密。
  • 流墨

    流墨

    “你前面”“你为什么不早说”“”“你为什么都不说话,我不凶”“殿下…”“你一个上神为什么就老是跟着我呢”“你父皇命令的”
  • 江海寄余生

    江海寄余生

    【第四组】这是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人在某个古代时空如何生存下去的故事。想对读者朋友们说:我会尽力讲述一个尽量真实的故事,刻画出一些人与人之间接近真实的感情。一些额外说明:YY:介个,在起点,都不是来找不痛快的,轻度。TJ:(斩钉截铁滴)否。11:11的定义我一直不太清楚,也不知道会不会写,先看吧,尽量避免。床戏:……
  • 超越人力: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超越人力: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你愿意当我的伙伴嘛

    你愿意当我的伙伴嘛

    这是一部奇幻短篇小说主人公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与不平凡的奇幻“伙伴”一起放浪不羁爱自由°з°
  • 快穿套餐:买一送一的男配

    快穿套餐:买一送一的男配

    悲催替写大学生林瑾儿为何无故穿越?穿越后怎么除了知道自己在穿越,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系统君又是傲娇腹黑的家伙!等等,好像某个角落里经常有个男人在低声呐喊:“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让我做一次男主角!我这么帅!”
  • 夺回我们的世间

    夺回我们的世间

    诸神黄昏之后北欧众神纷纷陨落,千万载后神王奥丁重生归来,此时的世界已不再为他们所掌管,在重新取得统治权的路上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其余神的阻挠还有那更深更远不可名状的恐怖。
  • 青春是用来享受的

    青春是用来享受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多姿多彩的。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不管是充满激情还是孤独。不管怎样,青春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我们享受的!
  • 史上最苦之暗恋(暗恋难为之二)

    史上最苦之暗恋(暗恋难为之二)

    [花雨授权]小时候,她处处对他好,可是,他只觉得她烦,可是,他怎么可以说也不说一声就跑到国外去!不过,在她见不着他的八年间,她学聪明了!结果,再见面,他竟然跟她求婚!?他竟说,结婚只是一场戏!?
  • 娱乐造梦师

    娱乐造梦师

    年轻的时候总是热血一动;以为在学校拍过似是而非的微电影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导演;以为自己扛过了摄影机自己就是一个掌机的摄影师;以为自己跑过了几天的龙套就是一个娱乐巨星。张木也是这样以为的,但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大嘴巴。直到他发现了... “其实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当演员!” 看着面前的摄像机,张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