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38300000006

第6章 学界精英(3)

孙立群:不敢,不敢(笑)。历史,有独创见解太难了,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一小步,就很不错了。因为历史研究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除了运用传统文献资料外,还需借助某些考古新发现,如墓葬、碑文、遗址等。不看原始的东西,很难有新发现。何况本人是以教书为主,只能在自己有兴趣和比较擅长的一些“点”上作些挖掘,侧重研究一下魏晋南北朝的仕人和文化团体,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江左名士等。

三进三出,《百家讲坛》经受历练

老杜:可以说,您通过《百家讲坛》传播了相关历史知识,也使您成为观众熟悉的公众人物。您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是怎样走上《百家讲坛》的?

孙立群:我走上《百家讲坛》,应该说是在2006年春天。当时,《百家讲坛》到南大“海选”,历史学院推荐了几位教师“应试”。编导让我们每人随意讲十五分钟,我先说了一段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编导说,孙老师,您再讲个故事吧!我就讲了一个东晋初年司马睿称帝的故事,颇有趣味。编导又说,孙老师,您再说一段!我当时就有了郭德纲返场的感觉了(笑)。中午吃饭时,《百家讲坛》总策划谢如光、编导孟庆吉通知我:过几天请您到北京试录吧!

老杜:第一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您有何感受,与在大学讲课有何不同?

孙立群:正式一录就砸锅了(笑)。录完一下台编导就连连摇头——孙老师,您这是学术报告!这下我发觉,《百家讲坛》与在大学讲课完全不是一码事!它要求有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还得设置悬念,以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就像我们常说的:“看戏看轴子,听书听扣子。”我尽量按他们要求的去做,再讲,仍不成功,嫌我讲的东西“枝蔓太多”。第三次,制片人万卫让编导把枝蔓都删除了,这才算过了关。所以万卫曾说:“孙老师在我们这儿三进三出,不是一下成功的!”我对这档节目的评价就是俩字儿——挑剔,无论你怎么精心怎么谨慎,只要一开口就有人挑你的毛病,比如上海的《咬文嚼字》将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的错字,一个一个地“咬”,听说马上就要“咬”我了(笑)。

老杜:《百家讲坛》是用通俗化的语言阐述历史观念,讲述历史故事,但也有人批评它是“用历史娱乐大众”,您对此怎么看?

孙立群: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见解。我觉得作为大众传媒,要让节目有收视率,让大众喜欢,难免会有些幽默和搞笑的成分;但《百家讲坛》从根本上说,还是严肃正规地传播历史知识。只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手法后,播出效果会更好。比如我在《百家讲坛》主讲时,导演总在楼上喊:“孙老师,抖一个,甩一个(包袱)!”好像我们天津人,天生就懂相声似的(笑)!

老杜:不过我倒听说,有人评价您的讲课风格有点马三立的味道——小火,慢热,耐听。

孙立群:咱们的水平与马三立大师怎能同日而语?我只是喜欢把故事交代清楚,铺平,不敢说垫稳,最后抖出包袱。可能因为平时爱听老爷子的相声,多少受了一点影响而已。曾有记者问我,现在易中天、阎崇年都挺火,你打算学谁呀?我笑了:我就是我,谁也不能学!

老杜:您在讲述历史时坚持“三不说”原则——不戏说,不歪说,不臆说,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孙立群:不戏说,《百家讲坛》不是故事会,是在故事中传达历史知识学术信息,不能像电视剧那样天马行空;不歪说,不能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以误导;不臆说,不能主观臆断,将自己的观点当成定论,最好用商榷的口吻。

学术争论,千古之谜有待破解

老杜:我注意到,您主讲的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和李斯,以及范蠡和西施,都属于历史上有争议、未定论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例如您有关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的观点便遭致批评和质疑。您的根据可靠吗,对您的批评有无道理?

孙立群:央视做节目显然也顾及历史的神秘性、争议性和对受众的吸引力。吕不韦与秦始皇的关系,讲之前我就预料可能会引起争议,所以录节目时耍了个小心眼儿(笑),未谈我个人观点,而是客观陈述了史学界所持的三种不同认识。一下台编导就拦住我:这不行,还要有您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往火坑里推我吗(笑)?不得已,又补录了一段。播完,网上评论铺天盖地,有人“上纲”说我是“伪科学”。但我是坦然的。我的根据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无论从《史记》的记载,还是从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吕不韦与秦始皇的复杂微妙关系,都可证明二人不是一般君臣关系,而是父子关系。对历史上一些未解之谜产生争论是正常的——儿子是谁的,当代人有时都搞不清,都要做DNA,何况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笑)!

老杜:范蠡足智多谋,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后却全身而退,与绝代佳人西施隐身江湖,这些都有史实依据吗?

孙立群:范蠡在正史上有记载,这是没有疑问的;范蠡与西施的关系,只有诸子(如《墨子》《庄子》)中有所涉及。我想,西施可能会有一个生活原型,一个漂亮的江南少女,被送往吴国伺候夫差,本是很平常的事,经过后人的加工演绎,就变成一个国色天香,忍辱负重,又与范蠡有些瓜葛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了。南京大学一位中文系教师还嫌我讲得不够,认为如果用爱情心理学讲述范蠡与西施的关系就会更精彩。学中文的与学历史的不同,他们更善于想象和敷衍,我觉得《百家讲坛》中讲得最好的还是学中文的多,于丹、王立群,讲得都比我这个学历史的生动且有色彩。

本本分分,不把自己当成“角儿”

老杜:有人说,《百家讲坛》是一个“造星工厂”,从中走出不少学术明星,您是如何看待学者“明星化”的?

孙立群:我总感觉明星是文艺界的一种称谓,与我们大学老师不搭界。充其量是,通过《百家讲坛》,认识你的人多了,你的学识得到了社会认同,这当然是好事,但千万别把自己当成“角儿”。从根本上说,我还是一个大学老师,本本分分讲自己的专业课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社会活动尽量少参加,做人尽量低调一些。当然,学校安排的活动我义不容辞,比如汶川一批中学生来南大参观,让我讲了一小时课,我不仅要好好讲而且深感荣幸,为灾区办点事也是我的愿望!

)第五节 蒙曼:我对成名没感觉

有人说,央视《百家讲坛》是一个“造星工厂”,在讲坛上亮相的教授学者很容易成为学术明星。其中最新最年轻的一位,是被誉为“小于丹”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她主讲的《武则天》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了一个在历史上争论不休又确有作为的女皇形象……

2008年3月,蒙曼应邀做客“今晚大讲坛”,老杜在她下榻的酒店与她进行了一番交谈。

眼前这位被有些媒体描绘成长着“小眼睛,龅牙齿,狐狸脸”的小女子,不但思维机敏,口齿伶俐,且待人接物平易谦和,甚至带有几分纯真,完全没有成名后忘乎所以的感觉。

因憧憬“理想女性”而迷上武则天

老杜:蒙老师,你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武则天》,以及在书店热销的《蒙曼说唐——武则天》,使你从一个普通大学教师迅速成为被大众熟悉和认知的学术明星。请问,你是从何时开始对历史对武则天产生兴趣的?

蒙曼:你知道,我的父母都是学文科的,家中的藏书偏重于文史类,所以我从小接触的都是这方面的书籍。儿时的阅读习惯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当然,系统地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是进入大学之后。一次,我在大学图书馆偶然翻阅《资治通鉴》,被历史老师发现,感到很奇怪:当时历史并不“热”,这个小女生竟然喜欢这种大部头的历史书!于是当即鼓励了我几句。小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投入更多热情(笑)。于是我就从隋唐开始读史。然后读唐史研究生,后来又读博士生,研究唐前期政治史。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初唐最重要的三位皇帝,武则天是必然要关注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我与武则天结缘的开始。

对武则天的兴趣还缘于我对“理想女性”的追求和憧憬。很早就听说过武则天的故事,但每一代人都对她有不同的理解和评判。我们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常常被说成“最后一代有理想的人”(笑),我又多少有点女权主义,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崇拜所谓“女强人”。当时正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觉得她仿佛就是世界妇女的典范。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唯一符合我对“理想女性”认定的就属武则天了。所以我对武则天始终有一种近乎盲目的欣赏。

老杜:不知你对武则天的理解和诠释,有哪些新的角度新的发现?或者说,你对武则天的研究与其他史学家或历史教师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蒙曼:真正从学术角度研究武则天后我才发现,史书中的武则天与人们想象或印象中的武则天不是一回事儿。应该说,武则天研究是唐史研究中比较成熟的一个专项,一千多年来史学家和史学爱好者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到了现代,又有陈寅恪先生的权威研究成果,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全面而丰满的武则天,使后人已无法从整体上跨越他的高度。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局部和细节上的挖掘和变通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武则天,只是我所理解和认识的武则天,以及讲述方法上的一种新尝试、新角度。真正的创新和超越,还有待于考古新发现,如乾陵的挖掘。武则天身上当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历史都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从还原历史到揭示历史人物成功秘籍

老杜:正如你所说的,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武则天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这使我想起“文革”结束后,批判江青想当“女皇”的野心时,武则天曾是一个反面典型。那么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你讲武则天是想告诉观众些什么呢?

蒙曼:最初让我上《百家讲坛》讲武则天时,我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唐朝,真实的武则天。我们正在走上强国之路,很多人在此过程中,对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很是迷恋,例如盛唐时期。所谓“梦回唐朝”,“梦回”的是怎样一个唐朝?我们不能给人一个虚假的坐标。对武则天亦然。武则天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我们必须抛开某些思想禁锢和历史局限,尽可能还原她历史的本来面目。

还原以后,武则天还能告诉今天的观众些什么东西呢?我觉得,首先,一个上升时期的唐代在武则天手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唐代历史带来了什么?还有,当一个女性离开家庭后,在国家管理方面能有多大作为?也就是如何定性中国古代妇女的历史地位问题。我想,武则天代表了中国古代妇女中具有叛逆精神的一群:她们敢于冲破封建传统文化给女性构建的空茧,在广阔的社会空间里任意驰骋施展才能。这些看来反传统的妇女,恰恰诞生于传统文化中。这意味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有弹性有足够宽容度的;它可以允许一些“出位”之思、“出位”之举。武则天的历史作为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武则天身上还有一些非常可贵的素质。比如她有明确的目标,有清醒的头脑,知道为实现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其次她有超强的行动力(执行力),勇于实践;第三她还有一种既属于女性,又属于政治家的素质——韧性。所以,我们今天讲武则天,也是与大家探索一个在历史上有经典意义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秘籍。

电视助推“历史热”普及工作有意义

老杜:从央视《百家讲坛》受关注的程度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出现国学热,人们渴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在教科书和历史典籍(通常都比较枯燥乏味艰涩难懂)中学不到的、更加生动鲜活的历史知识。你认为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普及工作意义何在?

蒙曼:毫无疑问,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是传统文化,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媒体则肩负着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使命。其中电视因其广阔的覆盖面而作用更大,更有正面意义。

中国为何会出现国学热?这里有一个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背景。衣食足,才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社会向上发展时,才会更深地触动我们民族的根。所以我始终认为老百姓对“学术明星”的兴趣,主要不是源自明星本身,而是来源于他们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些主讲人也表现出超强的个人魅力,比如您写过的易中天,除了《三国》的魅力外,肯定还有他个人的魅力。

从传播手段上说,过去一般是课本体系或专业体系,直接着眼于学生和专业人士,基本没有普及功能,缺乏有效传播载体。而现在无论是《百家讲坛》,还是大量出版的通俗历史读物,像《明朝那些事儿》,以及我刚刚出版的《女皇之路——武则天》等等,都属于面向中等文化层次的学术普及读物。它不追求学术前沿,又不肤浅;它不以历史为专业,却能培养起大众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老杜:你认为在大学讲课和在《百家讲坛》的讲座有何不同?

蒙曼:主要是根据听课对象的不同知识结构和文化差异,来决定不同的讲授方法。如给一般大学生讲课和给博士生讲课,就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而在《百家讲坛》中,则更注重细节性和通俗性。在大学课堂上你可以说“众所周知”如何如何,在《百家讲坛》上就不可以。当你觉得有些历史知识与历史概念一般观众接受起来有困难时,就要采取形象和比附的手法,甚至套用一些现代时髦语言,“以熟讲生”,帮助人们加深理解。

主业仍是教书对成名没有感觉

老杜:谈谈你自己吧,你的性格、兴趣、爱好……

蒙曼:我是一个直率的人,希望做人要诚实。在爱好方面,我们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爱读书。此外,我喜欢户外运动,如旅游、爬山;不喜欢一些需要技巧的运动,如滑冰、跳舞。我可以唱歌,但五音虽全,却缺乏技巧(笑)。

老杜:你对成功有思想准备吗?成名后,你的生活是否被打乱,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没有?

蒙曼:没有,没有。首先我没觉得自己多有名,也没有被过多打扰,像您说的易中天老师成名后的烦恼,我还没遇到。当时让我上《百家讲坛》就上了,没太想以后的事情;讲完之后也没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还是这样安于现状,生活在此处而非彼处(笑)。我一直认为自己与名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大学上课,一周上四节课,带研究生,搞科研,录节目,有时间再出去走一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每个地方都有值得看的东西(如天津五大道),都能开阔眼界和思路。另一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天我与各位老师一起交谈,也能增长见识。总之,我的主业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师。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我愿意做历史文化普及工作,这也是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果让我在二者之间选择的话,我肯定在任何时候都会选择教书!

对“小于丹”之说我和于丹都无所谓

老杜:你对被誉为“小于丹”有何看法?

蒙曼:是不是“小于丹”,其实对我、对于丹都无所谓。于丹是名人,我是陌生人,让“熟”的带一带“不熟”的而已。我相信最喜欢这么称呼我的是你们媒体(笑)。

老杜:有道理。最后问一下,你的父母对你成名一定感到高兴吧?

蒙曼:父母永远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笑)。但他们看到有些媒体对我的不实报道和评论,会很着急,心理承受力不如我。如果我在街上被人认出,妈妈总是忧心忡忡,觉得从此不安全了(笑)。

同类推荐
  • 左手温暖右手

    左手温暖右手

    本书内容涉及心情、爱情、婚恋、亲情、友情、职场,奋斗、幸福等八个有关生命的主题,八个改变生活的关键词。书中汇聚了心灵智慧的精华,每一个故事,每一种心情,每一份体会,都能为你带来新的人生感悟。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新方向,让你不会向困难低头;当遇见挫折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右手代表着有希望,让你不会为挫败担忧……当生活缺少温情时,请用你的左手温暖右手,让勇气和力量陪伴在你左右。相信本书能够为你的生活打开一扇幸福之门,令你的心头留存一份永恒的温暖!
  •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本书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认识办事的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不花钱的良方妙策,从而提高办事能力与效率,在现实中办好事,成大事。
  • 有一点

    有一点

    几何派哲理漫画,符号体心灵简史。它是人类故事史上最渺小的主角:纸上一点多余的墨迹。它却梦想成为天上的星光……有一点好笑、有一点心酸、有一点共鸣、有一点感动……小小一点,却能触动你内心无数点……
  • 犹太人成功兵法2

    犹太人成功兵法2

    本书围绕犹太商人的推销细节,以犹太人的经典论述和事例为依据,解答了犹太商人之所以能在商界称雄的原因。
  • 非常口才

    非常口才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纵观古今中外,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际交往的频繁和扩大,口才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翻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口才的效应无与伦比。历史上,毛遂自荐,救赵于危;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辞,止楚攻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天下三足鼎立的策略基础,“舌战群儒”更是力挽狂澜的宏论雄辩,无不是靠着卓绝的口才取胜。当代社会,口才的效应同样突出,口才的应用无处不在。少年时代,孩子与家长沟通,在学校里谈笑自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好的口才可以让自己脱颖而出、引人注目;长大后求职、面试、升迁、创业无不需要好口才的相助。
热门推荐
  • 勿忘时光勿忘我

    勿忘时光勿忘我

    勿忘我,相思之草,不变的心,永远的回忆。人生如一个整圆,起于此,念于此,结束于此。冷漠忧伤的高冷帅哥恋上甜美单纯女主,初恋重遇、神秘坏小子...高中时代浪漫恋曲。不能提及的地方,又隐藏着怎样的过去?如果未曾相遇,是不是不会有所羁绊?回首青春甜蜜恋曲,甜蜜爱恋升级恩怨虐恋。若有一天,一边是爱人,一边是亲人;一边是正义,一边是黑暗,又该如何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忧郁至于

    忧郁至于

    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依稀记得是高二开始动笔写的,未考虑这一切出于何种目的?然而也不曾觉得这是愚蠢的,它重于任何一种青春念想。期间,以《爱的肩膀,你的窗栏》随意在其他网站发表过,经过几年砥砺(暂且也算是砥砺呢),察觉到我在叨念中错失了何止一点呢,我甚至于在逐渐淡忘令自己常常逃避的青春和人们,羞于往昔在身上发生的所有。出乎意料的是还记得他们的每一个角度的表情和他们不为人所知的感情!对于他们,存在是确实的,他们像曾接触过的人,愉悦时,选择时,无奈时,忧郁时,困惑时,绝望时,如此,长久游走在现实和虚拟间。他们试图躲避声势浩大的或是细微的伤害。可并不顽强,并不坚毅,他们都承载忍受着。创作这个故事初始至当今,精神仍旧处于软绵绵的状态,我不希望他们那么坚硬,遗憾的是我仍在探索,毕竟我对他们的理解不算牢固!期待着,也希冀你们也能期待着!
  • 穿越北宋之小人物

    穿越北宋之小人物

    楚玉心里苦啊,人家穿越就是簪缨世族,富贵之家,高床软枕。她穿越到一个被卖到乡下的小姑娘身上,家徒四壁。想法设法的寻找回家之路,却是波折不断……此文没有男主。
  • 我的师妹是穿越者

    我的师妹是穿越者

    我是小孩子!不准欺负我!师妹,莫要顽皮了!不然师兄真要打你屁股了!你敢!你敢打我一下,我就到仙界找师父告状!我还有大秘密!我还有大底牌!嗯……
  • 说好的以前以后

    说好的以前以后

    一纸辛酸泪,满口荒唐言。当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谁能逃脱既定的剧情?
  • 第268路公交车

    第268路公交车

    一个关于失忆的后遗症,一个狗血的剧情,一个烂大街的题材
  • 两小无猜活泼青梅冷竹马

    两小无猜活泼青梅冷竹马

    场景一:初见,莫浅浅还是个小婴儿,1年后,开口第一个叫的竟然是宁逸轩!这令莫爸心碎不已,唉,这好白菜从小就让猪拱了,桑心。场景二:莫浅浅端着一位“有毒”的咖啡放到宁逸轩面前,内心狂笑:加了芥末,胡椒,辣椒酱的咖啡我看你还能忍住。高冷男神抿了一口,咬牙切齿地将某个小淘气抓回来,狠狠教训一顿。场景三:在高冷男神将浅浅骗到手之后,浅浅生了个小包子,简直就是缩小版宁逸轩,于是某天有了以下对话:小包子:你不可以跟我抢妈咪,坏爸爸。宁逸轩:你要不是你妈生的,我早把你扔山里去了。小包子:.........这是亲爸吗?
  • 静默太阳系

    静默太阳系

    23世纪初,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狠狠地撞击在了太平洋东岸,这直接导致地球地质板块大移位,海啸、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各国为了争夺地球上仅存的资源,爆发了资源争夺战,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然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于是世界各地人民开始反抗政府,战争最终演变为人类大战,这导致世界人口从一百五十亿锐减至十亿。自称人类的精英的一部分人迁徙火星,抛弃了留在地球上的人们…活在这样一个地球上的陈靖该何去何从?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