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不要盲目创业,立足自身、客观分析、发挥优势的原因所在。如果毕业之前,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涉足过创业,或者是一些学生的家人、朋友能提供一定的创业支持,他们毕业以后还是可以去尝试创业的。但更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创业条件,拥有的只是一份创业热情或面临就业困境,这样的学生还是慎重选择一出校门就创业这条路。
政府扶持、财政贷款、学校培训……各种社会服务,只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个基础,对于广大大学毕业生而言,更重要的是选好行当和突破口。纵观目前大学生创业,所思所想,绝大多数聚焦于热门领域,热衷于创办高科技企业。其实,这无疑又是千军万马过另一条“独木桥”,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所学的专业优势,选择好创业突破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广大高校毕业生也不要盲目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创业者要想成功,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充分的准备。
李开复也说过:“对于创业者而言,团队、经验、执行力和点子,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仅有好的点子而缺乏前面三点,创业成功的几率就很小很小。”因此,他给大学生的忠告是:应该先就业再创业,这点我很赞同。在不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时,一定不要盲目,最好不要一毕业就创业,而应该选择一个向往的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参与创业,在工作中积累起必要的资源和经验,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再去创业,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对李开复这段话的最好解释。
成都“第一研究生面馆”开张自古君子远庖厨。成都市有一所高校食品科学系6名研究生声称自筹资金20万元,在成都着名景观——-琴台故径边上开起了“六味面馆”。开业前两个月,6个人分头到成都大街小巷的面店去“明察暗访”。“两个月,我们看了几百家铺子,吃了一千多碗面。”我们觉得成都的快餐吃的最多的还是面。
他们有一项秘诀,就是南北结合天下无敌据调查,目前成都市场上大大小小的面馆不下数万家,这“六味面馆有什么出奇制胜的法宝?”挂名店长周黎黎快人快语道出,他们计划形成6大系列,30多种特色面点,还要不定期推出“秘密武器”。
“谋士”潘晓亚一说到秘密武器急忙把嘴捂上,“说漏了!说漏了!”忙不迭地做个鬼脸。
河北人王立晖虽然自称是吃面长大的,却对成都小吃佩服得五体投地:“北方的面讲究筋口好,有嚼头;南方的面在汤底上追求独特口味。我们要是把这些特点结合起来,就是天下无敌了。”看来,这“六味面馆”的秘诀就是“南北结合”!
第一家店还未开张,六位股东已经把目光放到了5年之后,一说到今后的打算,他们六位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开分店啦!今年先把第一家店搞好,积累经验,再谈发展。我们准备两年内在成都开20家连锁店,到时候跟肯德基、麦当劳较量较量。
而目前,由于面馆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和经营欠佳的状况,投资人已准备公开转让。这家当初在成都号称“第一研究生面馆”的餐馆仅仅经营了4个多月,就不得不草草收场。
原本想以“研究生”之名来制造广告轰动效应,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人预料。“研究生面馆”开业不久,6名研究生就一个个被学校领导找去谈话,要他们在学业和面馆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退出,要么退学。
其实,这六个研究生的点子还是很好的,只是就像李开复说过的那样,光有点子的话,创业的成功几率仍然很小很小。
广大大学毕业生朋友们,如果想要创业的话,一定要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到位,切记不可盲目跟风创业,这样你会很受打击的。
4.投资前景广阔,未来发展趋势所在
一般投资人在投资之前都要考虑到这项投资的前景,而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行为则更是注重这点。前景固然重要,但是它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我想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选择创业的人都是想着自己创业项目有着广阔的“钱景”,而不真的是前景。而选择前景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钱景”这个目标,只是因为大学生是精英人才,所以自然在一些投资创业的项目方式上有所不同。大学毕业生们更习惯于去思考着科技的力量,所以很自然的一些想法都是相当有前景的,但是在没有足够资金以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下,创业太超前了并不能达到大家所需的“钱景”。既然如此,那么你就真的大可不必在意什么所谓的“前景”,朝着成功的方向坚持走去就行。
小王从小品学兼优,从不让父母操心,自己也没有遇到过挫折,就这么一路的走向大学生活。因此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信,相信只要自己努力,那么就一定不会有办不到的事,一定不会失败。
大学期间,他的这些性格没有一丝改变,这令得他在学校的一些科技活动中非常不受欢迎,被同学们认为是没有团队配合能力的人。
对此他并不在意,依然保持着对自己的信心,认为除了自己外那些同学们的意见都是错误的。
他时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做促销员、超市导购员等等。这些社会实践给他带来一些额外收入的同时也让他自认为认清了社会的现状。他越来越感觉像现在这样和以前一样的按部就班在大学里学习纯粹就是浪费时间,耽误自己的青春,毒害自己的前途。他不甘于自己的人生这么平庸。
整天看着学校里那些谈恋爱的同学、那些沉迷于网游的同学、还有只知死学的同学,小王直发出感叹:“尔等都是燕雀,我乃鸿鹄,岂可与尔等一般!”
他把比尔盖茨作为自己的偶像,尤其是那段休学创业更是让他佩服万分,认为自己应该像他那样才算成功。
于是他就整天琢磨着怎样才能赚大钱,但是他的琢磨并不是空想,而是在不断的进行创业设想的规划以及考察,可以说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过他自己长时间的实践以及考察中,他发现了一个商机。目前全国各地各种档次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随之而来的配套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其中有一些和楼宇有关的防火防盗产业开始时兴,但是在他家所在的那个小城镇中,却并没有发现一家这种类型的公司,这给了他一个机会,他认为如果能在这方面投资的话,初期投入成本不高而且中间利润丰厚,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具体实地考察后,他下定决心休学开始自己创业生涯。
最终,他的坚持说服了父母,靠着家里还算不错的积蓄,他正式休学在家,开始准备他的创业。就这样,几周之后,在他生活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中,一家全新的“楼宇防火安全公司”正式成立。
作为小城镇上第一家这方面的公司,小王创业的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懂询问和质疑,但是小王凭借着他的勤奋、低姿态、好态度,很好的给那些不明所以的人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
很快,公司就步入了正轨,一切都在按照小王的设想发展。
可以说小王初期的创业非常成功,靠着他优质的服务以及非常好的服务态度,迅速获得了那个小城镇居民的认可。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将自己的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公司已经走上正规,业务状态不错,盈利丰厚。而他和他的楼宇防火安全公司也开始在他的那个小城镇声名远播,城镇中所有认识和不认识却听说过小王的人都直夸他,恨不得把他捧在天上,许多人都发出“生子当如小王的感慨”,少年扬名,将他比作当年的孙仲谋。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造成了小王的自信心爆棚,再加上他原有的自信心,他更加认为自己应该天生就是做大事的人,所以他对于他这些年成绩感到开心的同时,又不甚满意,总是想着自己能有更大的成就。
他开始琢磨起了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赚更多的钱,首先经过脑海的就是“创新”二字。他认为作为一名投资决策者,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果紧抓住昔日的辉煌不放,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则无异于自杀。拒绝创新投资的直接结果就是产品老化,使企业自身竞争力下降,为竞争对手打开缺口。所以他决定要进行创新投资。
小王在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靠着他较好的专业课基础,他苦思冥想,设想出了一个目前市场上没有的东西,想要通过自己的研发,在成功后可以申请专利,然后自己公司或卖给其他公司将其应用到楼宇中去,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效益。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他父亲表示反对意见,他拿市场上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盲目创新导致企业失败的例子说明,表示目前小王的资金并不足以进行创新投资,认为小王还是应该先搞好目前的工作,是效益稳步上升,等这些产业再多些之后再考虑创新投资的事。
只是这时侯小王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的自信已经到了不相信自己会失败的时候了。
就这样,小王凭着自己这几年赚到的将近上千万的家底,然后找了几个这方面的教授,开始投钱进行这项创新任务。
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也能猜出一二,不到一年的时间小王资金链断裂,项目也搁浅了,而他的那家“楼宇防火安全公司”从此一蹶不振,被小镇中在这不到一年间新兴的几家公司挤出了圈子,年轻的小王承受不住压力几乎都想要自我了断。
这是一个深刻的例子,这已经是有了一定初期创业资金的人了,在发展前景这里仍然遇到了失败,如果是没赚到钱的大学毕业生,还这样整天想着自己构想的前景而不注意事实,那么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5.自己一个人太难,一定要找人合伙
前面的4个分析让大家明白了很多,在这个许多大学生创业的潮流之中,真正的想取得成功真的不容易,一个想要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所要面临的问题真的非常艰难。
这样,许多大学生都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以便来帮助他们的创业道路,许多人都想到了找合伙人。
他们的想法就是,有人合伙一起的话,刚开始每个人所需负担的资金将减少,遇到问题能商量对策的人会多些,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样可以发挥团队的优势,来弥补在创业过程中一个人所不好解决的一些问题。
可是实际上,由于心理、环境适应、社会经验等方面原因,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和人合伙之后,面临的问题反而很可能会更多。
大学毕业生小张的教育软件店在经过不到1年的惨淡经营后终以倒闭告终,目前的小张尚有10万元的欠款不能偿还,处于人生的低谷。小张的店规模较小,加上投资人总共才3人,其竞争压力也不大,那么为什么他的这家店会倒闭呢?让我们回顾一下小张的教育软件店的发展过程。
5月,毕业前夕打算自主创业的小张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市场,一圈下来之后,发现教育软件在青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投资不大,易于操作,之后经过与同学小刘(后来的合伙人)简短的策划后,小张从其亲属处弄到5万元资金,小刘也融资2万元。
7月份,刚刚毕业的小张与小刘在岛城一繁华路段租了一处30平米的店面,教育软件店迫不及待地开张营业。开张后,小张的亲属也就是那位主要出资人做起店里的财务主管,平常一切开支都由其掌握,小张和小刘分别为经理、副经理兼售货员。店刚开张的时候,由于教育软件在当时仅有几家店铺经营,一度效益不错,用小张自己的话说“那时我们真正尝到了创业的快乐。”
3个月后,小张和小刘觉得小店已经步入正轨,慢慢地变得懒惰起来,店里的收入也跟着开始下滑。掌控资金命脉的出资人一看生意出现滑落的趋势便有心撤资,收入往往不入账。一段时间后,小刘对小张的亲属产生不满,最终决定从店里抽身。小刘的撤出,致使小张的亲属认为店已经无法支持,随即也取回自己的5万元撤身而去。这家教育软件店最终成为一个空壳,名存实亡。在两个“大股东”先后撤资的情况下,小张独自苦撑几个月之后,不得不宣布破产。小张不无感慨地说:“店的倒闭究其原因是合伙人不同心协力,合伙的生意就是难做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合伙创业失败的例子。
其实,合伙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因为创业当初是有很多主观能动性,只要你抓住一个机会,自信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就会成功。我们说生一个孩子没有问题,但是生下来你要对他进行长期培养、长期教育涉及的方面就比较多,有些家长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才学会做家长的。在创业初期,是以每个人绩优资源来确定合伙当中的角色和职能。在这之后,企业上了正轨,需要相应的制度和合伙人提供配套职能,这是很多合伙人不具备的,往往在这阶段,就产生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状态。所谓守业难,还难在合伙人能不能为了企业发展而调节自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