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章
【原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别人代自己做事)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释义】提笔亦能把文章写成。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多的时候,就熟读诗、辞、赋、论数十万言,写起文章来又快又好,语言清新流畅,知道的人无不惊讶他的文思敏捷。
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他对曹植的才华十分惊喜。有一次,他故意问曹植:“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找别人帮你写的呀?”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说:“父亲大人,儿能出口成论,下笔成章,干嘛要请别人帮忙?父亲如不信,就请当面试我一试。”
不久,曹操在邺下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曹操有心要试试几个儿子的文采,就叫他们都登台游览一番,然后要每人以铜雀台为题,当场写一篇辞赋给他看。曹植拿起笔就写,思如行云,辞如流霞,一会儿功夫就交给了曹操。曹操读罢赞赏不已,更加宠爱曹植,一度很想立他做太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植虽然很有文学才华,但性情孤傲,不修边幅,喜欢饮酒,不如哥哥曹丕稳重、成熟、有城府。曹操通过长期观察,最后认定曹植在政治上不如曹丕精明能干,决定由曹丕做继承人。后来曹丕做了魏文帝。
曹丕即位后,曹植备受曹丕的猜忌和排挤,在提心吊胆和落落寡欢中活到41岁,郁郁而终。他留下的《白马篇》、《送应氏》、《赠白马王彪》、《洛神赋》等作品,都是当时和后世广为流传的名篇。
先发制人
【原文】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发:开始行动;制:制服。原指打仗时抢先发动进攻的一方处于主动地位,便于制服对方。原来泛指抢先行动,争取主动以制服对方。
秦朝末年,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起义风暴横扫全国,秦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一些贵族宗室和地方官吏,也趁机起兵反秦。
会稽太守殷通也想反戈一击,但觉得单靠自己势单力薄,便把在吴中一带颇有威望的社会名流项梁请去商量。
殷通说:“现在长江中游两岸都造反了,这是老天爷要灭掉秦朝,时机不可错过。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我想趁早宣布起义,请你和桓楚两人带兵,意下如何?”
殷通没想到项梁的野心比他更大。项梁觉得殷通无能,成不了气候,哪里肯当他的下属!但是他掩饰住内心的意图,不动声色地说:“很好。但是桓楚逃亡在外地,只有我的侄儿项羽知道他的下落,让我带他来一起商量。”殷通当即高兴地同意了。
不一会,项梁把项羽带来了。进屋后,项梁向项羽使个眼色,武艺超群的项羽立刻拔出佩剑,杀了殷通。叔侄俩取出殷通的太守官印。喝令殷通官府里的衙役投降。有不服从命令的,当即被项羽连斩数十人。其余的人见项羽勇猛难当,便全部归顺。
项梁宣布自己继任会稽太守,收编了郡下属县的兵丁,招募了大批江东子弟。他组织起一支8000多人的军队,宣读了反秦声明,渡江西进,去打天下了。
殷通想“先发制人”,不料却落了个人头落地、命丧黄泉的下场。
相敬如宾
【原文】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nou)(古时锄草的农具),其妻馌(ye)之(给在地里耕作的人送饭)。敬,相待如宾。《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相:互相;宾:客人。形容夫妻之间互相敬重,就像对待宾客一样。
春秋时代,晋国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今山西河津东北),遇见一人正在田间锄草,他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双手捧献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住,祝祷后进食,妇人侍立一旁等他吃完,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胥臣十分赞赏,认为夫妻之间尚能如此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何况对待别人。他深信此人必是有德之士,上前请教姓名,才知原来是前朝旧臣郤芮的儿子郤缺。郤芮原先因功封在冀地,被人称作冀芮,后犯谋逆罪被杀,他的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耕种为生,但人们仍习惯称他为冀缺。
胥臣完成使命回国,这时晋国两位贤臣狐偃、狐毛相继去世,晋文公好似失去了左右手,闷闷不乐。胥臣便向文公推荐郤缺,担保他才德兼备,如能起用,一定不比狐毛、狐偃差。文公却认为,罪臣的儿子不能重用。胥臣进言道:
“古代尧、舜是贤君,可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君都是不肖。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不成,被舜处死,可是禹却把洪水治平,舜便传位给禹,使他成为一代圣君。可见贤与不肖并不父子相传,主公何必计旧恶而抛弃有用之才呢?”
晋文公被说服了,拜胥臣为下军元帅,任命郤缺做他的助手,为下军大夫。不久文公去世,襄公继位,晋国在国丧期间遭外族侵犯,郤缺迎战有勇有谋,立下退敌头功。晋襄公嘉奖郤缺,升任他为卿大夫,重新把冀地封赏给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原文】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项庄:项羽手下的武将;沛公:刘邦。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未露出真实的意图而实际上却是另有所图。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攻占了秦朝的都城咸阳,秦王子婴率领仆人,拿着玉玺投降,秦王朝被彻底推翻。
刘邦攻占咸阳以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他们都希望刘邦留下来做关中王。刘邦自己也有这种想法,就派了一支军队去守住函谷关,阻止项羽他们入关。
项羽得知刘邦想派兵守关,十分气愤,就率领军队攻下了函谷关,驻扎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讨伐刘邦。
当时,项羽是各路诸侯的领袖,力量十分强大,刘邦根本不是对手。刘邦非常害怕,就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亲自到鸿门去向项羽解释赔罪。
项羽完全相信了刘邦的解释,并设下鸿门宴招待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知道刘邦是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强劲对手,坚决主张除掉刘邦。在酒席上,他多次向项羽示意,要项羽下令动手。可是项羽不想杀刘邦,对范增的暗示不加理睬。
范增没有办法,就去找到项庄,让他到酒席上以舞剑助兴为借口,乘机杀死刘邦。
项庄到酒席上敬完酒后,就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供娱乐的。请让我来舞剑助兴吧!”说完,就拔出剑舞了起来。他舞着舞着,慢慢地向刘邦靠近。
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是张良的好朋友,心是向着刘邦的,他看出了项庄舞剑的真实意图是想杀刘邦,赶紧也拔出剑来与项庄对舞,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住刘邦。
张良见形势不妙,连忙溜出来找到刘邦带来的武将樊哙,要他赶快去保护刘邦。樊哙一听说刘邦有危险,马上冲了进去,站在刘邦的身后。他面对项羽,头发直立,怒目圆睁,样子十分威武。项羽很欣赏他的豪爽英武,就赏了酒肉让他吃喝。
后来,刘邦看势头不对,就借上厕所的机会上马逃走了,项庄要借舞剑之机杀死刘邦的意图未能实现。刘邦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萧规曹随
【原文】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聩。《解嘲》汉·扬雄
【释义】原义是说曹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规,没有更改。比喻照着前人已定的规则做事。
萧何跟随刘邦起义反秦,忠心耿耿地为刘邦筹集粮草、招募士兵、搜集敌方情报、消灭异己,为建立汉朝江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建立汉朝后被刘邦任命为相国。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萧何得病去世,由曹参担任相国之职。曹参上任以后,完全按照萧何当相国时制定的政策和法规办事,一点儿也没修改。
汉惠帝见曹参安于现状,没有一点贡献,觉得他是个无所作为的人,所以心里很不高兴。
有一天,汉惠帝私下里对曹参的儿子说道:
“你回家以后,假装很随便的样子问你父亲:‘大行皇帝刚刚去世,现在皇上又十分年轻。现在父亲大人身居相位,却毫无建树。这样怎么能够为天下做出贡献呢?’但是你不要告诉他是我说的。”
曹参的儿子也在朝廷里作官,官职是中大夫。听了汉惠帝的话,曹参的儿子赶快说道:“我一定照皇上说的做!”
当天晚上,曹参的儿子就按照汉惠帝教给他的话去问他父亲,结果却被曹参打了二百板子。曹参还一边打一边骂:
“给我滚回去好好侍候皇上,这种天下大事也是你所能议论的!”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汉惠帝责备曹参说道:
“你为什么要打你的儿子?那是我教他问你的。”
曹参赶快脱帽谢罪,然后问汉惠帝道:
“陛下您觉得自己和大行皇帝相比,谁更英武?”
汉惠帝回答说道:
“我哪里敢和父皇相提并论!”
曹参又问:
“那么陛下觉得臣和萧何相比,谁更能干?”
汉惠帝说道:
“你好像比不上萧何。”
曹参说道:
“陛下说得很对。大行皇帝和萧何当初平定天下,把一切法令制度都规划好了,现在我们只要照着办就行了。”
汉惠帝听了以后,才恍然大悟说道:
“对!对!对!我明白了。”
小心翼翼
【原文】维此文王,小心翼翼《诗·大雅·大明》
【释义】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5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母的严格要求,贾黄中15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
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太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宋太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还召见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30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300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笑里藏刀
【原文】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旧唐书·李义府传》
【释义】形容人表面上和善,内心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