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医对皮肤病的认识 (4)
【处方】伸筋草30g,透骨草15g,艾叶30g,刘寄奴15g,桑枝30g,肉桂15g,苏木10g,穿山甲15g,红花10g。
【制法】将上药碾碎装纱布袋内。
【用法】以桑枝架水锅上蒸后热溻患部,或煮水浸泡患部,隔日1次。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消瘀,散寒解凝,软坚止痛。
【主治】皮痹(硬皮病)、炸筋腿(下肢静脉曲张)、无名肿(象皮肿)。
【宜忌】急性炎症及破溃成疮者慎用。
四、痤疮
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又名粉刺、面疱,俗名青春疙瘩。因其是发于青年男女面部的小疙瘩,并可挤出白色粉浆而名。
证属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者,治宜清热宣肺;证属厚味太过、胃火上蒸者,治宜清胃散火;证属经血不调,郁滞化热者,治宜清热化滞。
以上诸症,皆可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敷。
伴发粉刺聚疖者,外用黑醋化毒膏使脓出,再涂化毒散膏,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伴发粉刺聚瘤者,外用黑醋膏或新拔膏;对皮脂囊肿者先点上白降丹,使破口或麻醉后切口,纳入红血药捻,渐提出囊中腐物再外敷紫色疽疮膏化腐生肌。愈后按一般痤疮治疗。
颠倒散
【处方】大黄120g,硫黄120g。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末。
【用法】用凉开水或鲜萝卜汁调搽,亦可用鲜芦荟汁蘸药外用。
【功效】破瘀活血,清除油垢。
【主治】肺风粉刺(痤疮)、酒渣鼻。
【宜忌】慎勿入口与目。
黑醋化毒膏
【处方】黑醋膏95g,化毒散(市售)5g。
【制法】混匀即成。
【用法】直接涂于皮损上。
【功效】解毒消炎,软坚消肿。
【主治】疖痈初起未破者。
【宜忌】此药见风易干,见金属易变质,故宜瓷罐密闭贮存,对醋不能耐受的皮肤及急性皮炎等慎用。
黑醋膏
【处方】镇江黑醋1000ml,五倍子300g。
【制法】用文火蒸熬醋至450ml,加入五倍子面搅匀离火冷凝即成。
【用法】涂皮损上以厚布敷贴,换药前以水洗去。
【功效】软坚消肿。
【主治】巨痕症(瘢痕疙瘩)、疗痈初起红肿坚硬未破者。
【宜忌】此药见风易干,见金属易变质,故宜瓷罐密闭贮存,对醋不能耐受的皮肤及急性皮炎等慎用。
新拔膏
【处方】鲜羊蹄根梗叶60g,鲜凤仙花30g,羊踯躅花30g,大枫子皮仁60g,透骨草30g,马前子30g,苦杏仁、银杏仁、蜂房、苦参子、白及面各30g,百部、皂角刺各60g,穿山甲、川乌、草乌、全蝎、斑蝥、藤黄面、轻粉各15g,金头蜈蚣15条(全用),硇砂面9g。
【制法】先将香油4kg,生桐油1kg倾入铜锅(或铁锅)内,浸群药3昼夜,然后将锅放在文火上,使药炸熬至深黄色离火过滤。再用武火熬炼至滴水成珠,将油秤过,然后加入樟丹、官粉、松香至热度已不高成为糊状时,兑入药面类搅匀,收炼成膏。将膏药置于冷水盆内以去火毒。
药油内所加入之樟丹、官粉及药面类的比例不同而制成不同的成品:
①新拔膏棍:冬季每0.5kg药油加樟丹300g,药面90g,松香60g。
②脱色拔膏棍:每千克药油加官粉420g,樟丹60g,药面60g,松香60g。
③脱色稀释新拔膏:每千克药油加樟丹30g,官粉210g,药面30g,松香60g。
【用法】将药膏熔化后摊在布片或厚纸上,外贴患处,或用拔膏棍热滴法,即将药棍一端烧熔后滴于患处,再用布片贴之。稀拔膏用法同一般药膏。上药间隔一般新拔膏棍及脱色新拔膏棍每5~7天换1次,脱色新拔膏每天或一两天换1次。
【功效】止痒杀虫,拔毒提脓,破瘀软坚。
【主治】鸡眼、胼胝、木刺瘊(寻常疣)、扁疣(扁平疣)、巨痕症(瘢痕疙瘩)、顽湿聚结(结节性痒疹)、黧黑(汗斑等)、顽癣(神经性皮炎)等。
【宜忌】急性炎症、津水渗液及对本药不耐受者慎用。
白降丹
【处方】朱砂6g,雄黄6g,水银30g,硼砂15g,火硝45g,食盐45g,白矾45g,皂矾45g。
【制法】先将朱砂、硼砂、雄黄研细,入食盐、白矾、火硝、皂矾、水银研匀,用阳城罐一个放微炭火上,徐徐把药入罐,化尽,微火逼干,再用一阳城罐合上,用盐泥纸固,炭火烧炼,刮下研细备用。
【用法】水调少许涂点疮头,或加入红升丹内,或单独研细捻成药捻。
【功效】腐蚀坚皮,化腐提毒,提拔瘘管。
【主治】鸡眼、木刺瘊(寻常疣)、疮久成瘘者。
【宜忌】药性猛烈,少用薄涂,汞过敏者禁用。
红血药捻
【处方】京红粉15g,利马锥15g,轻粉15g,血竭5g,乳香6g,蟾酥适量。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用棉纸捻成药捻。
【用法】按需要长度剪成小段,用镊子夹持插入疮口内,留约0.5cm。
【功效】解毒杀虫,化腐排脓,活血定痛。
【主治】阴证或半阴半阳证、痈疖等脓腐未脱者。
【宜忌】见到新鲜肉芽及对汞过敏者禁用。
紫色疽疮膏
【处方】轻粉9g,红粉9g,琥珀面9g,乳香面9g,血竭9g,冰片0.9g,石决明粉0.9g,蜂蜡30g,香油120g。
【制法】先将香油倒入锅内,放在火上见数开后离火,再将前5种药粉入油内,溶匀以后,再入蜂蜡使其完全熔化,到冷却时兑入冰片、石决明面搅匀成膏。贮存备用。
【用法】直接涂于疮面或皮损面上。
【功效】化腐生肌,煨脓长肉,润化坚皮。
【主治】鼠疮(淋巴结结核)、臁疮(下腿溃疡)、白疕风(银屑病)、顽疮(慢性溃疡)、疣症(扁平疣)、手足胼胝等。
【宜忌】勿用于现发湿热性(急性炎症性)皮损面、新鲜肉芽面。此药膏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大面积皮损面应用,应注意药物吸收,防止中毒。
五、白癜风
白癜风中医称为白驳风,为色素脱失白斑,并无痒痛,影响美容的皮肤病。
病机总因内虚外邪相结,风邪搏于皮肤,以致气血失和,色素脱失。治疗则以滋阴养血、活血疏风为主。
外用补骨脂酊外搽,或用茄蒂蘸三黄粉外搽。其他偏方甚多,如25%栀子酊外搽,芝麻花童便外搽等;也有用梅花针刺白斑局部者,仅供参考。
补骨脂酊
【处方】补骨脂180g,75%乙醇360ml。
【制法】将补骨脂碾碎置乙醇内,浸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用棉球蘸药涂皮损处,可摩擦5~15分钟。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白驳风(白癜风)、疣症(扁平疣)。
【禁忌】现发性湿疡(急性湿疹)、湿毒疡(过敏性皮炎类疾患)及对本药不耐受者。
三黄粉
【处方】雄黄、硫黄、密陀僧、朱砂各6g,雌黄、白附子各15g,白及9g,麝香、冰片各0.9g。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将麝香、朱砂、冰片等药后兑入,研匀后装瓶,密封收贮。
【用法】此药多单独使用,以生姜、茄蒂蘸药外搽。
【功效】和营血、生毛发、消斑痣。
【主治】白驳风(白癜风)以茄蒂或茄皮蘸药外用;油风脱发(圆形脱发)以生姜蘸药外用;黛黑(面部色素沉着)以牛乳或蜂蜜水调药外用。
【宜忌】肉芽溃疡疮面禁用,此药慎勿入口。
六、脱发
脱发一症临床常见,总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气血不能养发所致,常见者有由内伤七情外受邪风所致的油风脱发(斑秃),有因湿热上蒸浸及发根所致的发蛀脱发(脂溢性脱发),有禀赋素弱或气血虚弱所致的虚性脱发(营养性脱发),还有因各种局部及全身疾病(如秃疮、蝼蛄串、红斑狼疮等)所致的损伤毛发后的脱发(症状脱发)等。这里主要介绍前三种脱发。
(一)斑秃
斑秃中医名油风脱发,俗称鬼剃头。往往不知不觉头发突然成片脱落而得名。
多因忧思惊惧或血热受风,突然成片脱发,一般呈圆形,头皮光亮,触之松软,无炎症现象,有的眉、腋、****亦同时脱落,甚至全部头发、毛发、毳毛也脱光(全秃),患者多伴有头晕神衰症状,有的脱发前感头皮发痒或蚁行感。
病机为风邪袭肤,受惊动风,风盛血燥毛发失养,发枯而脱。治宜养血祛风,活血生发。如《外科正宗》曰:“油风是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枯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外科证治全书》认为“由血燥有风所致,夫发为血余,肾主发,脾主血,发落宜补脾肾”。
内治同时,可外用川椒酊、生姜蘸三黄粉外搽,或用梅花针刺疗法等。
川椒酊
【处方】川椒120g,75%乙醇360ml。
【制法】浸7昼夜,去渣用酒。
【用法】外涂头部脱发处,每天1~2次。
【功效】止痒,活血,生发。
【主治】油风脱发(斑秃)、发蛀脱发(脂溢性脱发)。
(二)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中医名发蛀脱发或蛀发癣。为顶部明显的稀疏脱发,多发生在头皮出油或多糠屑的成年人。
病机为阴虚热盛,蕴湿积热,湿热上蒸,发根不固稀疏脱落。
患者多体实面赤,脂性皮肤,头皮糠屑或出油黏腻,发根细弱,不固而脱,如木根水浸而枯,头发稀疏,以前头及顶部明显,常伴头皮瘙痒。治宜清热祛湿。
内治同时,可外用3%枯矾百部酊外搽,可以皮屑粉代皂洗头,或用皂角刺、侧柏叶、桑叶煎水洗头以除脂护发。
百部酊
【处方】百部80g,75%乙醇360ml。
【制法】将百部碾碎置乙醇内,浸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用棉棒或毛刷蘸涂。
【功效】解毒杀虫,疏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阴虱、癣症(神经性皮炎)等。
【宜忌】急性炎症红肿焮痛及对本药不耐受者禁用。
(三)营养性脱发
营养性脱发即中医辨证的虚证脱发,多因禀赋素弱或气血虚亏所造成的发落。
病机为禀赋素弱,久病产后肾气不足,气血虚弱,发失所养焦枯而脱。
临床症见面白肢瘦,发枯失泽,稀疏脱落,全头皆然,脉细舌淡。治宜滋补肝肾。
内治同时,可外用川椒酊或冬虫夏草酊。
冬虫夏草酊
【处方】冬虫夏草30g,白酒120ml。
【制法】浸7日。
【用法】外搽头皮,以助长发。
七、神经性皮炎
癣症属神经性皮炎类皮肤病。一般常见于颈部的单纯性苔藓样损害,厚如牛领之皮者称“牛皮癣”。生于腘窝、肘窝部的神经性皮炎中医叫“四弯风”,和慢性湿疹的苔藓化损害是不分的。中医的“癣症”又因不同的形态、厚度分为干癣、湿癣、风癣、松皮癣、刀癣、桃花癣等名称。但其临床症状多不和神经性皮炎相吻合,此处所讲的只是和神经性皮炎相吻合的中医证治。
临床见症,好发于颈、腰骶、四肢,多对称,初起瘙痒、散在小丘疹,渐渐融合成片,如正常皮色或微红,久则增厚苔藓化,伴有抓痕及血痂,色素沉着。患者多有失眠、烦躁、神经衰弱等症,脉弦滑或缓、舌苔薄白或白腻。本症经治可愈,但倾向于复发。
(一)风湿蕴肤型
皮损粗糙肥厚,苔藓化,淫痒无度,缠绵难愈,多为局限性损害,脉弦缓苔白腻。治宜祛风利湿、润肤止痒。
内治同时,可局部外用5%~10%黑糊,或止痒药膏、癣症熏方也有较好的疗效。有用醋浸鸡蛋方外搽取效者,可供参考。神经性皮炎患者忌烫洗及辛辣性食物。
止痒药膏
【处方】止痒药粉30g,去湿药膏或凡士林270g。
【制法】上药混匀即成。
【用法】将药膏薄薄地涂搽皮损处。
【功效】止痒杀虫,收干除湿。
【主治】顽湿疡(慢性湿疹)、粟疮(痒疹)、干癣(神经性皮炎)、瘾疹(皮肤瘙痒症)、脚蚓症(落屑性足癣)等瘙痒性皮肤病。
【宜忌】止痒药有一定刺激作用,对现发湿热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禁用。
止痒药粉
【处方】老松香、官粉、枯矾、炉甘石各30g,乳香60g,轻粉、密陀僧各15g,冰片6g。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末。
【用法】此药粉装入布袋外扑皮损,或以油调外用,亦可配成5%~20%软膏外用。
【功效】去湿收干,杀虫止痒。
【主治】湿疡(湿疹)、癣症(神经性皮炎)、瘾疹(皮肤瘙痒症)。
【宜忌】本药有一定刺激性,对现发湿热性(急性炎症)皮肤病、疮面、黏膜病损慎用。
醋浸鸡蛋方
【处方】鸡蛋7个,黑醋1000ml。
【制法】将鸡蛋放黑醋内浸泡1周后,取出除去蛋壳,搅成糊状外用。
【用法】涂搽皮损。
【功效】杀虫止痒,软化坚皮。
【主治】癣症(神经性皮炎)、顽湿疡(慢性湿疹)、松皮癣(皮肤淀粉样变)、白疕风(银屑病)等。
【宜忌】现发湿热性渗出性皮肤病及夏季炎热季节勿用。
(二)血虚风盛型
皮损干燥轻度脱屑、苔藓化成片、散发躯干、四肢、痒甚,多搔痕血痂,多为继发性损害,脉弦细、苔薄白。治宜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内治同时,局部治疗同风湿蕴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