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几乎已是早晨八点钟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已变成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能享受人生。”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市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那里已是一片荒芜。二人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从前叫做广岛的地方。
这也许仅仅是一个故事,人们常说,人生如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更多的也是个人体会。很遗憾的是,有些事于有些人而言,明了的时候已是太迟。忘我的奔波本没有错的,只是错过了很多的人生风景之后,就已经再没有回头的机会。快纵然是生命使然,慢未尝不是。
生活,要奋斗也要享受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回答:“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回答:“我既要承受生活给我的磨难,也要享受生活赐给我的幸福。”上帝给前两个人打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做第三种人。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要么是第一种人,希望有丰厚的物质基础,每天就是美美地享受,最好什么都不用操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恨不得像古代国王一样有一大群奴才小心地伺候着。要么就是第二种人,总是抱怨生活,觉得自己来这个世界是为了受苦受难。
其实,人活一世,不是奔波受累,也不是坐享其成,人生应是既有奋斗也有享受。应该是忙里不忘休闲,工作之余不忘品味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也不忘领取上帝的恩赐。
但是据调查显示,几乎有三分之二的职场人士,下班后不懂得放松,许多人以为在饭店饮酒取乐,醉生梦死便是放松。可在酒场上的君子们哪一个不是“有备”而来的呢?要么是为了打通关系,要么是为了饭后的红章或签字。这不仅不能缓解心头的压力,反而把身体累垮了。
别忘了,人生不是像程序一样有条不紊,人生更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也不必怀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绝。
如果你想奔跑,希望你能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那样——“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于是我就跑了起来。”无论道路多长,都跑得兴高采烈;无论多少人追随,都跑得心无旁骛;有一天不跑了,就转身而去,也不需管身后有多少人唧唧喳喳。
追求之余要休闲
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有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块礁石上垂钓。无论运气怎么样,钓多钓少,两小时的时间一到,便收起钓具,扬长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动引起了商人的好奇。商人忍不住问:“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钓上一天?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载而归了!”
“钓更多的鱼用来干什么?”老者平淡地反问。
“可以卖钱呀!”商人觉得老者傻得可爱。
“得了钱用来干什么?”老者仍平淡地问。
“你可以买一张网,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商人迫不及待地说。
“卖更多的钱来干什么?”老者还是那副无所谓的神态。
“买一条渔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鱼,再赚更多的钱。”商人认为有必要给老者订一个规划。
“赚了钱再干什么?”老者仍显出那副无所谓的样子。
“组织一支船队,赚更多的钱。”商人心里直笑老者的愚钝不化。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老者已准备收竿了。
“开一家远洋公司,不光捕鱼,而且运货,浩浩荡荡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赚更多的钱。”商人眉飞色舞地描述道。
“赚了更多的钱还干什么?”老者的口吻已经明显地带着嘲弄的意味。
商人被这位老者激怒了,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问者。“你不赚钱又干什么?”
老人笑了:“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戚朋友,优哉游哉,更多的钱于我何用?”说话间,已打点行装远去。
老者以一种悠闲的心态在海滩上垂钓,观朝霞,赏日落,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啊!喧嚣的都市,繁忙的工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无休止的追求固然无错,但失去了悠闲的心境,又怎能体会人生的乐趣呢?
悠闲是生命本体的一种自然状态。在那种状态里,躯体和灵魂似乎一起消融、扩散、虚化、安详、舒适,像山间的小溪舒缓地流淌,像天空的白云悠悠徜徉。
悠闲无法刻意去创造,而要靠心去感受。工作之余,偕三五知己一起去公园散步,有的人可以忘情无极,不知身躯和灵魂之所在,不知不觉地堕入了悠闲的境界;而也有些人虽然一心想悠闲起来,但几点几分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的念头不时冒了出来,挥之不去,他是无论如何也悠闲不起来的。所以,悠闲是一种心灵境界。
悠闲需要空闲的时间。渔夫在江上打鱼,他必须用所获去换回今天的柴米,小船即使穿越垂柳林,泊芬芳花坞,他也无法进入悠闲状态;游艇在湖面滑行,信风由帆,游客指点烟波,杂念不生,无忧无虑,自然领略到悠闲的情趣。
悠闲是一种无为。无为不是静止,更不是死寂,而是一种令生命优雅流畅生机盎然的状态。因为无为而有为,可以去听音乐,去观舞,去品茶;可以去养花,去划船,去旅行,去把赤足泡在山涧里心旷神怡地听啾啾的鸟鸣,去把头枕在茵茵草地上奇思妙想地任情绪的河流缓缓流动……
给自己一点品味生命的时间
人生的旅途,倘若时刻匆匆忙忙,便错过了沿途美丽的风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境。请慢下你的脚步细细品味,因为时光短暂,生命之乐不会太持久。
一个20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急匆匆地走在路上,对路边的景色与过往行人全然不顾。
一个人拦住了他,问:“小伙子,你为何行色匆匆啊?”小伙子头也不回,飞快地向前跑着,只泛泛地甩了一句:“别拦我,我在寻求幸福。”
转眼20年过去了,小伙子已变成了中年人,他依然在路上疾驰。
那个人又拦住他:“喂,伙计,你在忙什么呀?”
“别拦我,我在寻求幸福。”
又是20年过去了,这个中年人已成了一个面色憔悴、老眼昏花的老头,还在路上挣扎着向前挪。
那个人再次拦住他:“老头子,还在寻找你的幸福吗?”
“是啊。”
当老头回答完别人的问话,猛地惊醒,一行眼泪掉了下来。原来一直问他问题的那个人,就是幸福之神啊,他寻找了一辈子,可幸福之神实际上就在他旁边。
日常生活当中,没见过一个超高速运转的车会停得住;没见过一个绷得过紧的琴弦不易断;没见过一个发条永远上得十足的表会走得久;也没见过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不生病。
最近看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华人在美国奋斗了很多年,经过艰苦的打拼,终于用自己的血汗钱买了一幢豪宅,可他没有时间打理,就雇了一名佣人,而他仍旧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赚钱,佣人住在他的豪宅里,每天享受着美食,在花园里散步,在他的健身房里锻炼,在他的游泳池里游泳,他在拼命赚钱,佣人替他享受劳动成果。
这个小故事给人很大启迪和思考,尤其是人到中年,就像爬山到了半山腰,该回过头来回望一下我们走过的路了,生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去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秘密就在于你有没有给自己时间。我们常说生活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讲究创造与欣赏的,它需要你花时间和心思在其中。生活应该是精致而美丽的,它充满乐趣和美好的体验。
追求速度的现代人被时间的巨轮追赶得喘不过气来,但同时又认定忙碌才能带来充实的人生。因此不敢怠慢每一分每一秒,忙工作忙赚钱,连度假也是争分夺秒,生命的乐趣就在一连串的赶、追、跑中被自己无情地剥夺了。
不要成为生活的奴隶,填饱肚子之余,别忘了心灵也需要营养。人不能只靠面包生活,你的心灵需要比面包更有营养的东西,你有多久没有唱歌?没有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没有读书了?
不妨问问自己:我可曾凝视花朵的坠落?我可曾注意过在秋千上嬉戏的小孩?我可曾聆听细雨落地飞溅的声音?我可曾追逐过飞来飞去的蝴蝶?我可曾凝视着“落日渐黄昏”?我是否每天忙忙碌碌,慌慌张张,当我的朋友问声“你好吗”,他们是否听到了回答?当忙碌了一天后,我是否躺在床上还想着明天的种种琐事呢?我是否曾因无暇联系而使一段珍贵的友谊无奈凋零?
当你匆匆往某处赶时,你就错过了在路上的乐趣;当你生活中满是焦虑和急促时,日子便像未开封的礼物,就这样被你丢掉……生活不是速度的竞赛,让我们放慢生活的舞步,在曲终人散前,仔细聆听——这生命之乐。
给自己一点品味生命的时间,在音乐、艺术、文学和大自然的世界里松懈紧张的情绪,保持一颗鲜活的心,别拿忙碌当借口。多听多看多关怀生命,即使是阴霾的雨天,也会出现欢乐的歌声。
留一段安静的时光给自己
印度有一家跨国大公司,它的业务遍及许多领域,而且在每个领域的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据说其老板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每当公司遇到重大情况,他就召集经理层的决策人员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谁也不许说话、做任何动作,甚至也不可以喝水,每个人闭上眼睛静心1小时,然后开会,对公司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决策。
这位老板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为每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排除冲动、盲目和草率,在理性的指引下才有正确的决定。他的做法在印度很有代表性,被称为“迪阳”,有点像中国的“禅”。
而研究证明,“静心冥想”确实会让人感觉舒畅、心情平和。还能改善脑结构,实实在在地健脑。
很多人都误认为,复杂的思考就是一种冥想。其实,冥想是一种意境艺术,是专注于自身的呼吸和意识,感知生命每一瞬间的变化的方向。在专注于一呼一吸的同时,记住自身最理想的状态,让自己沉浸在抛开万物的真空状态,找到心灵的平衡。
静心是一种状态,你只是很宁静,没有思想要去集中精神,没有主题要去沉思,没有问题需要去冥想,其他的一切东西都消失了。有时候,头脑也会成为一种障碍。你越是集中精神,越是沉思,就越无法走出固有的模式。而对于“迪阳”来说,它只是意味着宁静,完全的宁静、安和。冥想会让人完全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深切感受心灵深处的平和和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