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噙着泪水,诚惶诚恐地说:“教皇陛下,我的主人,我已经认识到我的错误,这次特来向您忏悔,请求您的宽恕和慈爱。”
“啊,教皇?”格列高利冷笑一声,“你还认我是教皇?你不是写信给我,命令我滚蛋吗?”
“不,不,我已经撤销了冒犯您的法令,并且写了保证书。”亨利四世着急地说,赶紧双手递给教皇几张纸。
格列高利七世并不满意,他严厉地训斥亨利四世,历数他的种种罪行。亨利四世一一点头认罪。
看到曾经趾高气扬的国王如今可怜到如此地步,红衣主教、大主教和一些贵族,就纷纷提出请求要赦免亨利四世。
最后,格列高利七世终于松口气说:“看来,你的悔过是真诚的。我已经说过,上帝是永远忍耐和宽恕的。为了他的慈爱,我将允许你重新回到教会的怀抱。不过,我不能立即恢复你国王的权力。您必须在上帝面前立下誓词,并且由在场人员作出保证。”
亨利四世当即照办,并宣誓遵照教皇的旨意痛改前非。
亨利四世在获得教皇赦免后,带着随从离开卡诺莎城堡。后来,“卡诺莎之行”便成为屈辱投降的同义词。
然而卡诺莎之行的屈辱并没有挽回亨利四世的权力和安宁。当他回到德意志时,反对势力已宣布他被废黜,新的国王已经选出,并竭尽全力争取教皇的支持。亨利四世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他则立即组织武装讨伐。
1080年,教皇以亨利四世没遵守誓言,擅自违背他的命令为借口,第二次革去了他的教籍并废黜他的王位。
这时的亨利四世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腰杆也硬了起来,他立即还以颜色,暗中指使效忠于他的宗教会议,再次通过了废黜教皇的决议。
稍后,亨利四世就领军击垮了反对派扶植的新国王,把政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是洗刷耻辱的时候了。亨利四世派兵直取意大利,去讨伐教皇,终于在1084年攻陷了罗马城。教皇吓得仓皇出逃,跑到了意大利的南部。
同年,罗马教廷被迫为亨利四世加冕,从此,他自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亨利四世虽然暂时取得了对教皇斗争的胜利,但他的人生并没有一个太好的结果。他是被自己的儿子亨利五世逼下王位的,而亨利五世的合谋者,就是罗马教皇以及德意志的那些权势极大的诸侯。
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教皇与国王争权夺势的斗争从未停息。这种斗争对欧洲的社会政治生活影响极大。
阿维农之囚
1308~1377年,罗马教廷自罗马迁于法国边境小城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历史学家把罗马教廷的这段尴尬日子,戏称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欧政坛上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此教皇一蹶不振,罗马教廷日益衰落。
14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王权日益加强,开展了反对罗马教皇权力的斗争,法王腓力四世因捐税同罗马教廷发生严重冲突。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死后,在法国国王压力下,选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贝尔脱朗特歌为罗马教皇,即克莱门特五世。在同教皇的权力斗争中,腓力四世大获全胜。1308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往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控制。
1377年起,教廷才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皇对立。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教皇们的“丰功伟绩”
11世纪时,罗马教廷企图扩张自己的势力,不仅要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还梦想夺取伊斯兰控制的巴勒斯坦。教廷的这种想法正和贪婪的西欧封建主、大商人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性远征,美其名曰“十字军东征”。
1095年冬,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召开宗教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的主教、封建领主、平民几千人。教皇煽动教众“圣城耶路撒冷是耶稣基督诞生的地方,他的陵墓也在那里,但邪恶的异教徒占领了圣城,是奇耻大辱,主恳求你们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他还鼓吹“东方国家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蜜和乳,连穷人也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狂热的教众高呼“拯救圣地”、“到耶路撒冷去”。
当时西欧遭遇多年灾荒,农奴、手工业者生活非常困苦。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也梦想着到富庶的东方大捞一把。他们在胸前绣上红十字,表明要走上“主的道路”,为“拯救圣地”而东征。
幻想到东方过上富足生活的贫困农民,是第一批东征战士,饥饿和贫穷使他们失去了理性。这些人衣衫褴褛,拿着棍棒、锄镰做武器,带着妻子儿女,奔赴梦想中的天堂。他们一路上不断受到当地人的袭击,又没有足够的粮食,走到集合地点君士坦丁堡时,已死亡了三万多人。
封建领主率领的骑士队伍更加庞大,奴仆们背负着武器铠甲追随着主人。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给沿途的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097年春,十字军渡过黑海海峡,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先后攻克了尼西亚、安条克。1099年,十字军包围了耶路撒冷。驻守这里的只有1000多名军人,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他们奋力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经过40多天苦战,十字军于7月15日攻陷耶路撒冷。
让我们看看十字军是怎样“解放圣地”、“拯救异教徒”的吧。他们无情地屠杀见到的所有居民,不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孩子;他们洗劫伊斯兰教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劫掠寺里一切值钱的物品;他们逐门逐户闯进住宅,谁先进入谁就获得占有那户住宅的权利,为了防止居民把金银珠宝吞到肚子里,他们骇人听闻地剖开死人的肚肠。血腥的屠杀把耶路撒冷变成了恐怖和仇恨之城,疯狂地掠夺使入侵者个个成了富翁。
为了巩固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十字军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及三个附属国,加强掠夺和镇压。当地人民激烈反抗,使十字军统治者丧魂落魄,不得安宁。随后,西欧封建主又发动了第二次东征,但以失败而告终。
1187年,土耳其人先后征服了西亚广大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耶路撒冷,击溃了第三次东侵的十字军。
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埃及。教皇要求东罗马帝国征集士兵参战,并将东正教从属于罗马教廷,遭到了拒绝。教皇非常愤怒,与他分庭抗礼的东正教早已是自己一大心病,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们。
海上运输能力最强大的威尼斯本来就不愿意进攻埃及——他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东罗马帝国却剥夺了威尼斯商人在当地经商的权力,拔掉东罗马才是最大的目标。于是,威尼斯和十字军达成秘密协议,进攻东罗马帝国,英诺森三世批准了他们的计划。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1204年4月,十字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如狼似虎的十字军对这座历史名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掠夺。藏书丰富的君士坦丁堡图书馆在火海中化为灰烬;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祭器、雕刻艺术品也被砸毁、打烂。许多居民在十字军的烧杀抢掠中丧生,劫后余生的人永远生活在恐怖的回忆中。同样信仰基督教的东罗马也惨遭厄运,十字军彻底剥下了“圣战”的外衣。
十字军在东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把东正教会置于罗马教廷的统治之下。威尼斯人也获得了大片领土和许多战利品。
为掩饰十字军东征不断失败的内幕,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散布奇谈怪论,说什么无罪的儿童比有罪的成年人更能得到上帝的保佑,他们可以奇迹般地夺回圣地。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煽动下,3万多名儿童参军。他们大多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在法国马赛集合后,被送上木船渡海“东征”,结果,有的船遇风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也有2万儿童受骗参军。他们好不容易翻越阿尔卑斯山,就饿死了一大半,剩下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卖不少。“儿童十字军”坑害了五六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英诺森三世还是第一个利用十字军在天主教内部窝里反的教皇。被称为“清洁派”或是“阿比尔派”的派系在法国东南一隅发展势头一直良好,他们信奉不同于罗马的天主教信条。英诺森三世不能容忍清洁派的存在,一直希望将他们根除。他在号召开展针对清洁派的圣战时吼道“杀死异教徒”,并许下了和攻打穆斯林时一样的诺言。在教皇的鼓励下,迫不及待的将士们立刻投入了那场荒唐的大屠杀之中。
教皇军团摧毁了贝济耶城之后,把当时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写信汇报给教皇:“陛下,今天我们一共杀了两万多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都没放过。”英诺森三世不但没有认为如此血腥的屠杀是一种耻辱,反而为之欢欣鼓舞,并让他们继续努力。在布拉姆城,他们割掉了所有清洁派教徒的鼻子,并挖出了这些人的眼睛。他们留下了其中一个人的一只眼睛没有挖,为的是让他领着其余满身是血的教徒走到卡巴莱城去警告那里的居民。
下一个遭殃的城市是米内尔瓦,140位清洁派领导人被拉到城外的草地,那里为他们堆起了巨型火葬台。当时一位忠于教皇的编年史官记载道:“根本用不着我们的人把他们扔进去,相反,他们在自身的邪恶中执迷不悟,自愿走了进去。”从此,烧死异教徒的习惯流传了下去。
英诺森三世杀掉的天主教徒比历史上最野蛮的罗马皇帝杀掉的还多,但他一点儿也没觉得这有多讽刺,看到这个结果他反而感到很愉快。英诺森三世曾给一名效忠于他的骑士写道:“人们为了上帝仁慈的功绩歌颂并感谢他,同时还有那么多忠于正统信仰的人,前仆后继地协助上帝对抗他最有害的敌人。”
此后的教皇又组织了几次十字军东征,但响应者越来越少,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十字军在东方的占领地相继丧失。1291年十字军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被埃及人攻克。历时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
圣殿骑士团
骑士团,是十字军东侵后,西欧天主教会与封建主为保卫其在东方侵占的领地而组织的宗教性封建军事团体,或称僧侣骑士团,直属教皇,不受各级教会机构、世俗政权的管辖和干预。圣殿骑士团、医护骑士团与条顿骑士团是当时的三大骑士团。稍后,还有几个较小的宗教骑士团在同异教徒斗争的名义下先后出现,主要在西班牙、葡萄牙和东欧等地活动。
圣殿骑士团在12世纪中叶以后,已成为十字军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重要的常备军事力量。它们在东方设立总部,掠夺财富土地,占据城堡;在西欧各国设有分支机构,收受封建主和教会的捐赠,拥有大量地产、房宅和财物,享受教皇所赐特权,财势显赫。圣殿骑士团在西欧利用其经济力量与超国家的特权地位,经商谋利,尤以经营金融事业著称。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的占领地全部丧失,但圣殿骑士团在西欧,尤其在法国仍有巨大势力。法国的圣殿骑士团在政治上是不受政府控制的国中之国,在经济上是国王腓力四世的债主,在法王与教皇的冲突中支持后者。腓力四世为加强王权,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以渎神、图谋不轨的罪名,强迫罗马教皇同意打压他们。大批骑士经严刑审讯,或被处火刑,或被长期监禁。1312年,教皇克雷芒五世(1305—1314年在位)正式解散圣殿骑士团,其财产由国王与教会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