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争斗过程解读为是唐太宗着了二郎神的鬼魂,是基于上述二郎神来历的重要依据。因为二郎神姓李,唐太宗也姓李,都是二郎,唐太宗是叛逆者,二郎神也是叛逆者。在这个意义上说,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二郎神就是同一个形象。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著这本《也说西游》小书,是在基本构思后,经在老年大学演讲、研讨,又经邀请顾问、专家、特邀编审和编审论证,提意见,修改,几经周折才最后审定的。有的问题尽管提得不够系列,却有很好很深的见解,对修订起了重要作用。应该说这本书如果有点价值的话,倾注了大家的心血,是集体力量的集中体现。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感谢!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编审的,有我在职时的全体班子成员,还有一些下属单位负责人和职工。通过这次编审,再次表现出我们的团队精神,使我深受感动,倍感温暖,倍加珍惜我们之间的工作情谊和个人友谊。对此我再次表示感谢!
还应特别提到的是,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下的三晋出版社编辑老师,为本书出版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他的修订弥补了本书很多的不足和错误,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侯荃
2012年6月10日
概述注解:
①吴承恩在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并序中,提倡“明告戒,振纪纲”,上务经国,下求宁民,神明在躬,天日可对的“王道之功”。在寿师相存斋徐公六十序中,宣扬“渴贤与善”、“求才用人”的辅相之道,宣传“溯道脉,振儒风”,盼望“唐虞三代之盛,复见于今日”。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卷二。
②明史卷十七世宗本纪:“太仆卿杨最谏服丹药予杖死”,“员外刘魁谏营雷殿,予杖下狱”。
③杨继盛上书检举严嵩的十大罪、五奸,列举如:我太祖高皇帝下诏罢掉中书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理日常政务,殿阁之臣,只是备顾问,看奏章,草拟诏制,因此载到《祖训》中有这样的话“建言设立丞相者,本人凌迟,全家处死”。等到严嵩担任辅臣,俨然以丞相自居,挟一人之仅,侵百司之事,凡属五府六部题奏、回复,必须首先当面请求严嵩而后才敢起稿。严嵩值班的房子,百官奔走如市场,府部堂司,严嵩指使的人络绎不绝,偶尔有一次稍微违背了严嵩的意图,大祸会立即出现。等到办事失误,又嫁罪于人。这说明,严嵩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权,而无丞相之责。他破坏了祖宗已定的规章制度,这是他的第一大罪状。权力是人君用来统御天下的工具,不可一日下移。严嵩以草拟诏旨自任,遂自作威福。用一人,即先对人家说:“是我推荐的”,罚一人,则又在众人中宣布说:“此人得罪于我,因此才报复他”。群臣感激严嵩,超过感激陛下;畏惧严嵩,也甚于畏惧陛下。窃夺君上的大权,这是他的第二大罪状。人臣做了好事则归功于国君,做了错事则归于自己。如今陛下即使做了一件好事,严嵩必定让其子严世蕃对人们散布说:“皇上本来没有此意,是我建议才办成的”,甚至将皇上圣谕以及严嵩所进的揭帖刻版发行,起名为《嘉靖疏义》,企图使天下后世认为陛下所做的好事,全部出于他而后已。掩盖皇上的治功,这是他的第三大罪状。陛下命令严嵩起草票本本来是取君逸臣劳的本义,严嵩凭什么而令其子严世蕃代替他起草票本,又凭什么约集赵文华等诸位义子集体起草票本?奏疏刚刚送给皇上,就满朝纷然,等颁下诏旨,则若合符契。比如锦衣卫经历沈炼检举严嵩的奏疏,发给大学士李本草拟诏旨,李本即向世蕃询问,世蕃则同赵文华一起草拟上报皇上,这是人所共知的。严嵩是以臣的身份而掌握国君之权,严世蕃又以儿子的身份而夺取父亲的权柄,北京城里有大丞相、小丞相的童谣。纵奸子篡夺大权,这是他的第四大罪状。边防军事废坏,都是导因于功罪赏罚不明。严嵩为辅臣,企图令其孙冒功于两广,因此安排其表侄欧阳必进为总督,朋比为奸,结党营私。将其长孙严效忠假冒的征蛮之功同朝廷递送捷报,于是让严效忠升任镇抚。效忠因病离职,又由严鹄世袭代替,加授为锦衣千户。严效忠、严鹄都是严世蕃豢养的乳臭小儿。冒领朝廷军功,这是他的第五大罪状。
仇鸾总兵甘肃,因贪污暴虐被处以革职处分,严世蕃竟接受仇鸾的重贿,推荐为大将,后来知道陛下怀疑仇鸾,又互相诽谤以掩盖最初劣迹。这说明勾结北方敌人的是仇鸾,而受贿引用仇鸾的是严嵩和世蕃。推荐不肖者应蒙显戮,援引悖逆的奸臣,这是他的第六大罪状。俺答侵犯内地深入劫掠,兵法上说应击其惰归。但严嵩却说:“京边不同势,败于边可掩,败于京不能,且俺答饱自退耳。”主张放纵敌人,因此丁汝夔传令不战。等到汝夔临刑,然后才知道被严嵩欺骗。贻误了国家的军机,这是他的第七大罪状。刑部朗中徐学诗因为检举严嵩,严世蕃被革职为民,后来又在考察京官之时,罢免其兄中书舍人徐应丰。户科给事中厉汝进因检举严嵩、严世蕃被降职为典史,又在考察外官之时,逼吏部取消汝进的任官资格。考察官吏是国家的巨典,陛下掌握它可以激励天下人心,严嵩却窃取这一权力用来中伤天下的善类。搞乱黜免提拔官吏的大柄,这是他的第八大罪状。五府、六部的权力都受到严嵩的阻挠破坏,而吏部、兵部尤其是大利所在,将官既然纳贿于严嵩,不得不剥削于军士;行政部门纳贿于严嵩,不得不滥取于百姓。陛下虽然屡次加以抚恤,哪里足以抵挡严嵩的残虐之害呢?我担心天下的祸患不在塞外而在域内。失天下之人心,这是他的第九大罪状。先朝风俗淳厚,自从刘谨篡夺朝廷大权,才开始发生一些变化。至严嵩为辅臣,守法度的人被看做固执,尚巧滑的人被看做通材,坚守气节的人被当做矫激,善于奔走的人被视为练达。风俗之坏,没有比目前更严重的了。坏天下之风俗,这是他的第十大罪状。
严嵩有十大罪,罪迹昭著,人们耳闻目睹,然而以陛下之神圣竟然像不知道一样,这是因为他有五种奸邪的手段以济其十恶。严嵩侦知陛下意向的途径,莫过于陛下左右侍从。他用丰厚的礼物贿赂他们,陛下的爱憎,严嵩都预先了解,从而可以任其搞些逢迎之巧。因此陛下的左右人员都变成了严嵩的间谍,这是第一奸。通政司是接受臣民意见的官员,严嵩让义子赵文华出任,凡是奏疏送到,必定有副本送给严嵩、严世蕃先看过然后再上送皇上,发现问题可以预先弥缝。因此陛下的纳言,变成了严嵩的鹰犬,这是第二奸。严嵩既然内外周密,他畏惧的是厂、卫的侦缉探访。严嵩则令世蕃笼络厂、卫,缔结姻亲。陛下可以试看追问一下严嵩所娶的是谁家的女儿?立刻就能发现问题。这说明,陛下的爪牙已变成严嵩的瓜葛,这是他的第三奸。厂、卫既已结亲,所畏惧的就是科道言论了。严嵩在初选进士时,非亲知不得参与中书行的选拔,知县推官非行贿不得进入给事中,御史之列。因此陛下的耳目,都变成了严嵩的奴隶,这是他的第四奸。科道虽然进入其牢笼,然则部臣如徐学诗一类人也是很可畏的,严嵩又让其子世蕃将各部有才望的人都网罗门下,各位官员稍微流露出一些不满,严嵩就早日斥逐。这样陛下的臣士,大多变成严嵩的心腹,这是他的第五奸。严嵩的十罪就赖此五奸来帮助,五奸一破则十罪立即被发现,陛下为何不忍心去掉这一贼臣,难道就忍心百万苍生的涂炭吗?
④据明史记载张居正死于1582年。恰好与吴承恩同年逝世。
⑤二郎搜山的图歌,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
参考文献
[1]田晓娜,《四库全书》精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9月第1版
[2]司马光,《资治通鉴》,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90年5月第1版
[3]本书编写组,《白话二十四史》,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4]蔡东藩,《唐史演义》,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1982年8月第1版
[5]鸠摩罗什法师原译,琼那·诺布旺典编著《图解金刚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6]李山,《三教九流大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7]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9]陈明,管众(注评)《增补万全玉匣记注评》,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10月第1版
[10]邵伟华,《周易预测学讲义》,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