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是明朝建州三卫之一的建州左卫的都督。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祖父、父亲被李成梁误杀。努尔哈赤接受委任,管理部落。李成梁觉得对不住这个年轻人,就给了他许多好处,其中包括: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都督敕书一道,并把他爷爷和父亲的尸体送给他。
当时,张居正正以俯瞰天下的姿态活跃在大明帝国的舞台上。被张居正看重的李成梁发誓一定要干出成绩来。因此,李成梁经过实地考察,并认真分析了辽东地区的复杂情况之后,向朝廷上书,建议修建六堡,以防止女真部落偷袭。张居正欣然同意了李成梁的建议,并勉励了李成梁几句。
于是明朝开始修筑宽甸六堡。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堡修成后,李成梁又以此开市,和少数民族做生意,这样做,既缓和了当时明朝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又给辽东军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修建宽甸六堡其实就是在边境上重新修建了一道长城。这也正是李成梁的愚蠢之处,这就像是一道大墙,完全阻挡住了明帝国与墙另一面的努尔哈赤。这样,墙对面的努尔哈赤无论是今天偷狗还是明天抢羊,大明王朝都不知道了。
于是,一个有趣的局面出现了:正当李成梁在大墙这边高枕无忧,把小算盘打得劈啪作响的时候,大墙外边的邻居努尔哈赤却正忙着厉兵秣马,疯狂地发展。
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帮助不仅如此。当时他为了维持辽东地区的太平,坚持“谁露头就打谁,谁强大就灭谁”的战略方针,蒙古如此,叶赫部如此,哈达部也如此。然而他的这个方针,却不适用于努尔哈赤。
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部落逐渐强大,并统一了建州女真。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李成梁却视而不见。这种举动简直就是选择性失明。
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被人弹劾,被迫退休。努尔哈赤对继任的李如松(李成梁之子)也是很服帖。但是几年后,李如松率数骑在辽东遭土著设伏,死掉了。这下,努尔哈赤开始不安分了。
事实证明,除了李成梁父子,没人能镇住努尔哈赤。于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退休了十年的李成梁又被拉回了辽东。这一年,李成梁七十五岁,在辽东又镇守了八年。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宽甸六堡已经有了住户六万多。而正是这一年,李成梁又废除了六堡,因为他看到了努尔哈赤的崛起。他跟朝廷说,这个家伙太厉害了,六堡是孤地,很难防守,不如撤了它。
万历皇帝一向把李成梁当自己人看,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李成梁的请求。于是宽甸六堡被撤,六万多户人家从那里撤进了辽东。
六堡一撤,就好比把城门打开,放敌人进来一样。六堡的放弃,使大明王朝丧失了抵挡努尔哈赤进攻的前沿哨所。
接下来,李成梁建议朝廷封努尔哈赤官职,让努尔哈赤在众少数民族中有了正式的威望。接着,这位当时已近八十、快要死掉的老人,为了弥补四十岁前的穷困岁月,疯狂地在辽东敛财。钱财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辽东人民那里来,他用尽最后的生命把辽东人民逼得生活贫困,导致民怨沸腾。
等继任者杨镐来到辽东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的辽东平原,还有一群面黄肌瘦、斗志全无的士兵。即使后来袁崇焕苦心经营了新的防御阵线,但人力、物力、财力都被榨干的辽东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可能李成梁在主观上并没有背叛朝廷的意图,他也不会料到满人日后会做大做强,并逐鹿中原。在他的纵容下,昔日温顺的小绵羊长成了凶猛的虎狼,这时再想随意驱赶,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李成梁是大明帝国的功臣,也是为埋葬大明帝国留下伏笔的罪臣。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为大明筑起了一条长城,又亲手悄悄地开了一条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酷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韩信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总结。李成梁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玄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干不完的,能干完也不能让它完,想要功成名就,反反复复地做一件事就足够了。只要“飞鸟”和“狡兔”还在,“良弓”和“走狗”就会一直吃香下去。尽管李成梁这么做有他自己很充分的理由,但最终吃亏受损的却是明朝廷和百姓,所以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批判,用今天的话叫做“磨洋工”,是很可耻的。有效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一个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让李成梁们(员工)放心地工作,积极地为公司的长远目标着想,而不用担心哪天事情做成了,自己却下岗了。
§§§第十七节 冲冠一怒为红颜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日益壮大,朝廷疲于应付,京城乱作一团,崇祯帝日夜惴惴不安。文武大臣自然要为皇上排忧解难,但他们不从江山社稷上去着手改变,而是极力献媚于皇上。崇祯的外戚嘉定伯周奎想给皇帝寻找一位绝色佳人,来排解其忧虑之心,于是就命崇祯帝宠爱的田妃的哥哥田畹到江南寻找美女。
田畹接到命令后很快来到江南地带,他这个人做别的事情没有本事,但对于“寻花问柳”的事情却游刃有余。一日,微风习习、阳光明媚,田畹散步于秦淮河畔,听见远处歌舫中琴声突起,婉转动听,犹如天籁之音。走进歌舫,只见一女子殊色秀容,色艺超群。询问老鸨后,田畹得知其名为陈圆圆,于是重金赎其身带回京城。得到陈圆圆后,田畹迷醉于她的美色,不舍得献给皇帝,就占为己有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的起义军逼近京师,崇祯帝急招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加封他为平西伯,命令他保卫京师。田畹非常惧怕农民起义军,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便有心讨好吴三桂,于是设宴为他送行。酒宴上自然少不了歌舞助兴,恰好这时陈圆圆是歌队的领舞,吴三桂只看了一眼便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歌舞结束后,他就留陈圆圆入席,陪自己喝酒。田畹尴尬地陪坐一旁,只得屡屡敬酒。酒过三巡,说起流寇猖獗的事情,田畹便把全家性命托他保护。吴三桂醉眼紧闭,然后慢慢睁开说:“如果你能把陈圆圆送给我,我可以首先保护你家室的安全,决不让你家人少一根毫毛,怎么样?”田畹听说他要陈圆圆,心中有些不舍。吴三桂见田畹不乐意,也不多说废话,直接抱起陈圆圆就走,并甩给田畹一句话:“我必须要把她带走,你家人的安全包在我身上。”说完就起身告别。田畹纵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不久吴三桂就率军赶往山海关,而当时规定军中不能带姬妾,加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留在京城,吴三桂就将陈圆圆留在府第。等吴三桂到达山海关时,有消息传来,北京城已经被起义军攻下,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崇祯皇帝上吊了。吴三桂仰望苍天,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留守在山海关,静观时局的变化。此时大多数明军都投了李自成,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随了大流。李自成见吴三桂镇守着山海关,于是多次派使者劝降。左思右想之下,吴三桂最终决定向李自成投降。
几天后,吴三桂率军抵达永平(今河北卢龙县)西沙河驿时,突然又调转了马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吴三桂的部下送来了密报。事实上,早在三月,李自成部下的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人便开始了对明朝在京官员进行拷问、追赃等行动,自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中。当吴三桂听说自己的家产被充公,父亲又被拷打,心爱的陈圆圆也被李自成部下掳走,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我身为一个堂堂大将军,七尺男儿,竟然连自己的家室都保护不了,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随后他发了毒誓:“我与李自成势不两立!”随即他便斩杀了劝降的大顺来使,再次屯守山海关。
很快,吴三桂便向满人伸出了橄榄枝,希望满人入关,帮他干掉李自成。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又回到山海关并且杀掉了自己的部下后,非常生气,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直奔山海关,去攻打吴三桂。
最开始,由于吴三桂的军队势单力薄,伤亡惨重。不料此时突然起了大风,与吴三桂约定好了的清军趁机掩杀过来,李自成大败,狼狈逃回北京。望着自己的残兵败将,李自成盛怒之下,将吴三桂的全家上下三十八口人全部斩首,次日逃向西安。吴三桂听说李自成杀了自己全家老小,悲恨交加,他怀着杀父夺妻之恨,决心灭掉李自成,于是不分昼夜地追杀农民军,一直追到了山西境内。
关于陈圆圆,后来吴三桂是否找到了她,并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只知道满人自入关以后,就再也没有走过。他们多年以来一直想入主中原却不能得逞,想不到吴三桂却主动开了山海关的大门,将他们迎了进来。吴三桂“仕明叛明,联闯破闯”,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女人。正如《圆圆曲》中所写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酷评】
“红颜祸水”是书写历史的男人们为他们的同道中人想出来的一个借口。随便翻开历史书,失败的男人背后,都有个可恨的女人。其实,找借口并不是历史书作者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做事都喜欢找借口。然而,成功人士却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找借口。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生活理念。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应该行使自己追求美好生活、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做一个敬业、负责和诚实的人。而这样做的回报是可观的:过上一种真正的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你的内心将会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成功和幸福,而不仅仅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
§§§第十八节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在清朝的所有大臣中,和是最贪婪的一个,因此和就成了贪官的代名词。有的历史学家说,嘉庆一生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扳倒了大贪官和。
和出身卑微,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博学多才,会几个民族的语言。为官后由于他精明能干,为政清廉,又通过在云南办案和山东查账等政治业绩,逐渐在朝廷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且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宠信。和是个溜须拍马的高手,又懂得为官之道,因此乾隆对他百般信赖,让他身兼多职,并且把固伦和孝格格嫁给了他的儿子丰绅殷德。这样和不但大权在握,又成了皇亲国戚,一时间炙手可热,无人可比。和的贪欲,也随着权力的增大而不断膨胀,他开始不停地贪污受贿。
当时一个皇子见乾隆有一颗鹌鹑蛋大小的夜明珠,觉得十分稀奇,就借过来把玩,但是不小心摔破了。这个皇子害怕皇上怪罪,于是就跑到和的府上求助。和转身回到自己的室内,拿出了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馈赠给皇子,最后转给乾隆。就此一件事,和的富有可见一斑了。
嘉庆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对和的行为感到愤然,尤其对和的敛财、结党等行为十分地痛恨。做了皇帝后,由于太上皇乾隆当权,对和宠信有加,所以他对和只能冷眼相对,但却无可奈何,但是惩治和的计划早已成竹在胸了。
嘉庆在做见习皇帝的时候,常注意和和其他大臣的谈话,每次和都极言称赞太上皇。嘉庆对他恨得牙齿都痒痒,大骂道:“和这个狗奴才,实在可恨,竟然敢如此地蔑视朕,不给他点厉害看看,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一天,嘉庆在宫殿里召见和,故意压低声音问他:“和爱卿,太上皇对你好吗?”和急忙顿首回答说:“太上皇的恩典对奴才有再生之德,可谓天高地厚,微臣没齿难忘,死也报答不了。”嘉庆又接着问:“那么朕对你怎么样?”和又急忙回答:“皇上对奴才的恩情虽然不同于太上皇,但也是恩重如山,奴才愿誓死以报。”嘉庆听完冷笑一声,说:“好个誓死以报!”接着他又问:“和爱卿,你觉得太上皇和朕谁更好啊?”和这才明白了意思,急忙说:“奴才卑微,不敢乱下评价。”嘉庆厉声说:“你必须回答。”和无奈,低着头说:“太上皇有知人之明,陛下有容人之量。”嘉庆听完哈哈大笑:“好一个容人之量,你候着吧。”和知道大事不妙,出去的时候两腿打颤,棉衣都湿了大半截。
乾隆驾崩后,嘉庆假造了一份遗诏,然后派人把和召进乾隆寝宫。和见太上皇驾崩,立刻跪地大哭。嘉庆陪着掉了会儿眼泪,便问和:“和爱卿节哀,太上皇一生对你如何?”和哽咽道:“太上皇的恩情,我永世难忘啊。”于是嘉庆慢慢说道:“太上皇一直宠信你,他归天的时候,遗诏让你殉葬。你以前说过要誓死报答太上皇的,你应该还记得吧?太上皇对你恩重如山,你为他殉葬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你今天的死,只不过是小小的报答,死了也没什么遗憾啊!”然后嘉庆就把那份假遗诏拿给和看。和吓得浑身哆嗦,瘫倒在地上,泪如雨下。接着他就上前抱着嘉庆的腿痛哭,哀求说:“皇上啊,我家里还有老母亲啊,奴才死了,我的母亲就没人照理了啊,我死不足惜,可是我的母亲该怎么办呢?求皇上开恩啊!”嘉庆冷笑着说:“过去说的话还响在耳边,你就忘记了。你今天的表现,太让太上皇失望了!”说完,嘉庆踢开和,自己出去了。
嘉庆刚刚亲政六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和下手了。他派人对和进行全面的清查,查清了和一生的所有恶劣行迹,并定下了二十多条罪状,条条都是死罪。满朝文武大臣都奏请将和凌迟处死。嘉庆认为和罪有应得,但考虑到他是太上皇的宠臣,现在太上皇尸骨未寒,这样残酷地惩治和恐惹非议,于是就决定仿照雍正杀年羹尧的先例,赐和自行了断。
和死后,嘉庆下令抄家,才发现和真是清朝的超级大蛀虫,简直富可敌国:房屋三千间,银铺四十二家,当铺七十五家,赤金六万两,玉如意一千两百柄,绸缎纱罗共一万四千三百匹,西洋钟四百六十座……其家产总价值在十亿两白银左右,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总和。真的不知道这位宰相是怎样积攒如此多财富的。和敛财二十载,一朝全部入宫中,正可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贪污之王”和的故事发生在康乾盛世的末期。专制体制下,盛世维持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嘉庆虽然吃饱了,但清朝此时却已经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和珅跌倒后,大清国的国运也急转直下,再也没有过大的起色。
【酷评】
和无疑是嘉庆皇帝的保险柜,之所以这么多年才取出钱财来,是因为嘉庆之前没有拿到“乾隆驾崩”这串钥匙。和用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过多的钱财绝对是身外之物,不义之财如流水,来得快,去得往往也快,很可能还会顺便捎上自己的性命。欲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没有欲望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但是,欲望如果不加以节制,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后果。节制过分的欲望,是任何想有所成就的人的不二选择。
§§§第十九节 清朝有个节俭帝叫道光
在中国历史上,勤俭节约的皇帝数不胜数,例如隋文帝、唐太宗等,但是能够把节俭当做一种癖好的皇帝却找不出第二位,而道光皇帝就是独一无二的节俭之王,他的节俭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