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三:给孩子创造玩的条件和空间
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除了学习之外,要让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环境,去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多和邻居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宽阔的胸怀。
建议四:用游戏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同时,做游戏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活动。孩子常常在各种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活动和生活,凭借想象扮演多种角色。孩子会把自己关于生活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与见解通过游戏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让孩子把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和我们分享,也让我们参与其中,感受孩子想象出来的一番新天地。这样,孩子会充满成就感。
轻松教子 小妙招
孩子乱写、乱画怎么办
一般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里干净、雪白的墙上用各种颜色的笔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对此很多家长都很头疼。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创作,是一种想象力的发挥,是孩子潜意识中的梦想、潜质的体现,这其中很可能就隐藏着孩子的未来。所以,父母不要怕干净的墙变脏,不要阻止孩子。家长可以在墙上贴上纸,等画满了换下来,再贴上新的纸,还可以经常换纸的颜色和质地,让孩子有种新鲜的感觉,再把换下来的画保存好,等孩子大一点再给他们看,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记忆。
§§§48.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才会拥有平和的心态
孩子生命的美好来自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感谢所有人的关怀,感谢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感谢身边的世界……孩子的生命会因为感恩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也自然成了家中的“小太阳”,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容易使孩子产生理所当然的心理,进而使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其实,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当孩子的内心拥有了感恩之后,孩子的生活就会少很多怨天尤人的不满与抱怨,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变化和事情。而这种感恩的生活态度,也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帮助和机遇,从而拥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从小事教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不仅是对大恩大惠要有感激之情,更是要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因为很多时候,感恩不只是我们对待他人的行动,也是我们对待他人的一种态度。晓晓妈妈看到电视上一家外国人之间总是说着“谢谢”“我爱你”“谢谢你的帮忙”之类的话,很受启发。觉得应该让晓晓也有这种感谢、感恩的意识,这样可以让晓晓更懂得爱。
于是,晓晓妈妈对晓晓说:“是不是觉得在生活中常常得到他人的帮助呢?”晓晓则说:“不知道。我看过的书上倒是有,很多人受到了他人的知遇之恩,前途就变得一片大好了。还有更多的人受到过他人的救命之恩。”
晓晓妈妈一听晓晓的话,就觉得真是太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了。于是,晓晓妈妈对晓晓说:“既然这样,从今天开始,把你认为对你有过帮助的人和事,需要感恩,值得感激的事,都记下来。”然后,晓晓妈妈又对晓晓说:“并不是只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才是值得感激的。”
于是,晓晓在这晚睡觉的时候想了好多好多。这样一想就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是在感受着“恩惠”。所以,晓晓爬起来写了第一篇日记:“晚上,妈妈做了很有营养的饭菜,是想让我有一个好身体。感谢妈妈。下午自习课,我去办公室,老师给我讲了一道题,我明白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花坛,里面有很多花,很香,让我有一个好心情……”
第二天晓晓在吃完早饭后,要上学时,把这篇日记放在了妈妈的公文包上。
晓晓妈妈要上班时,看见了晓晓的日记,会心地笑了,因为晓晓妈妈知道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了。
在生活中,往往都是一些小事情让人们感动不已,只要孩子心存感恩,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和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我们要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对生活麻木、漠不关心,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专家有以下建议:
建议一:告诉孩子“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
虽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可是有耕耘,并不代表一定会有收获;而不耕耘,那么肯定是不会有收获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一样,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所以要学会感恩,就要忘记“应该”这个词。要让孩子学会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说“谢谢”,不论这件事是好的还是坏的,拥有感恩的心态,孩子就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财富。
建议二:感恩要从小事做起
生活中最多的就是小事,让孩子学会感恩,从小事做起是让孩子感受帮助、回馈帮助的最好方式。比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这都是很好的感恩行为,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快乐和满足。
建议三:对孩子的感恩行为要给予鼓励
孩子的感恩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感激,而应该是一种将自己的感激推而广之的情感,主动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捐给灾区,都是感恩的行为。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及时的鼓励。
轻松教子 小妙招
以感恩文化熏陶孩子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良好品德。汉语中有“投桃报李”“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词语。让孩子了解其中的故事和意义,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乌鸦反哺”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爱与关怀。
§§§49.每个孩子都代表一个世界——让孩子多和伙伴在一起
儒家经典《礼记》中说:“独学而不友,则孤陋而寡闻。”
孩子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喜欢聚在一起行动。孩子在群体中学会爱、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负责、学会理解,在群体中使自己有一种归属感。他们向往拥有一个能让自己放松并感到自豪的群体。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只有同龄人才能创造出自由竞争和平等合作的发挥本领的机会。自尊而不蛮横,体贴周到而不卑躬屈膝,也只有在同龄人中方能培养。”多和小伙伴在一起,孩子可以在交流的过程得到很多信息,也能激发出孩子的很多想法,从而让孩子快速成长,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儿童行为分析发现:从孩子6岁起,“伙伴”的影响力将逐渐超过家长。这种“不教而教”的利用伙伴的力量来影响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教育孩子,使孩子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能力、学会与人相处。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干涉孩子交友的自由。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多和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就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伙伴们的长处、素质和能力。一位教育家也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而伙伴的影响就正说明了孩子之间这种无声教育的重要性。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教会孩子如何结识新朋友
世界级哲学大师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学生哈里·苏利万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对孩子性格发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孩子的性格发育与人际关系好坏是相一致的,而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
一户新邻居搬了过来,琼斯太太注意到他们家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于是,就对儿子约翰说:“宝贝,你要有新朋友了,为什么不出去和他们打个招呼,然后带他们到周围转转,帮他们尽快地熟悉这里的环境呢?”约翰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出去了。但他只是站在家门口看着那两个孩子和大人一起忙忙碌碌地整理东西,几次鼓起勇气,但最终都没能开口。
最后,约翰回到了家里,很遗憾地对妈妈说:“我很想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我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搭话。”约翰妈妈立刻意识到,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和陌生人建立友谊。但是约翰妈妈认为告知孩子怎么做和鼓励他要有勇气,是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约翰妈妈认为自己需要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一个示范。
于是,约翰妈妈来到了新邻居的院门口,热情地对新邻居说:“我一会儿要去买菜,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市场啊……”就这样,约翰妈妈就和新邻居一家熟络了起来,而约翰也和那对双胞胎开始了交往。
晚上吃饭的时候,约翰对妈妈说:“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约翰妈妈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孩子和陌生人建立友谊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只是给孩子打气并不能使孩子果断地迈出那一步。而约翰妈妈的做法,消除了约翰心里的犹豫,让孩子知道交朋友其实挺容易的。
对于孩子如何和伙伴相处,专家建议如下:
建议一:让孩子多和小伙伴在一起
孩子到三岁时就想交朋友,只要见到小孩,和小伙伴一起玩,就会觉得很高兴,其实这是孩子社会性的萌芽。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会受到“儿童教育儿童”的影响,他们会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和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不断的交往中,孩子会认识到任性、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是无法和小伙伴友好地相处的。必须遵守交往中的“法则”,才不会被排挤,才是受欢迎的。正是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孩子逐渐从“自我”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也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建议二:让孩子懂得分享
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而对于孩子来说,就算交换的是苹果,也会在交换的过程中获得友谊。
孩子之间多交流,是在丰富彼此的生活,可以让朋友和自己获得更多成长。而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交流,才能集众人之所长,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更好地把握机会。
建议三:热情地对待孩子的伙伴
家长应该热情地对待孩子的伙伴,让孩子们感觉到我们的友好。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对孩子的朋友要当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孩子会在家长的尊重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也会得到小朋友、小伙伴的认可和接纳。”
我们对待孩子伙伴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孩子跟伙伴在一起有些吵,会把家里弄乱,家长也不要表现出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否则会影响孩子们的交往。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有些行为,因为孩子多是无意的,不要去伤害孩子,要对孩子宽容一点。
建议四:在孩子的小世界中锻炼孩子的人际关系和性格
孩子在和小伙伴合作的时候,能体现出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控制能力。多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不但能锻炼孩子在合作中的团体意识,还能锻炼孩子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开朗活泼,从而受到更多小朋友的喜爱和欢迎。
轻松教子 小妙招
让孩子在集体中游刃有余
指导孩子识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通过他人的态度、表情、言行举止,让孩子学会获悉、辨别、评价别人的情绪,这就是在理解他人的感受,使孩子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进行换位思考,懂得关心朋友,这也是孩子与他人沟通并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前提。
教会孩子宽容待人。人无完人,当孩子发现身边的朋友、小伙伴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时,我们要让孩子多去发现和关注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并进行学习。
让孩子成为吸引小伙伴的良师益友。任何人都喜欢和真诚善良、活泼开朗、兴趣广泛的人交朋友,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了这些品质,就会吸引很多小朋友。
§§§50.从小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自信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说:“自信乃成功之第一秘诀。”
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总是无法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在还没有进行努力和尝试之前,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而教育专家指出,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目标定得过高,不断遭受挫折的打击;二是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一位名人曾说:“处于现今这个时代,如果说‘做不到’,你将经常站在失败的一边。”
在孩子不自信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试着想些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对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信心。将力量和信心集中在想要取得成功的事情上,就一定会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而有希望就说明有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就意味着孩子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自信,那么他肯定会取得不小的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
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最好的,当遇到挫折或者不好的情绪时,我们要告诉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优秀,追求到成功的梦想。
陶陶长得有点黑有点矮,因此同学给陶陶起了很多绰号,什么“小黑”“黑黑”“小矮人”“蜡笔小新”等,还说陶陶太普通了,不可能成为好学生。这使得自尊心很强、一直在努力的陶陶心里很不好受。陶陶的成绩开始下滑,还不想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