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主张教育要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让孩子死读书,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活教育也是细节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教育孩子的素材。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的培养,从每一件小事开始,注重培养孩子获取成功所需要的素质。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既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力争上游的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看小孩3岁时的行为,就能知道他长大后的脾气秉性;看孩子7岁时的处事,就能知道他一生的性格。可见儿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对一切都有很强的感受能力,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兴趣,模仿能力极强,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孩子的记忆力也很强,对看过、听过的事物都有很深的印象,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张载就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端正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说,孩子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10岁至20岁则进入对父母的轻视期。因此,孩子10岁之前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给孩子布置一个好环境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好的发展,所以就给孩子穿好的、吃好的,让孩子学各种特长班,以为这样就是在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但有时也会事与愿违。
冉冉妈妈看到很多家庭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钱,却没有看到应有的效果。经过深思,冉冉妈妈认为,孩子的良好未来不是用钱铺出来的,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更重要。
于是,冉冉妈妈把很多以前看的书和最近在看的书都整理出来,摆在客厅的沙发旁、茶几旁、电视旁,自己的房间和冉冉的房间也都放了一些书,还在冉冉的房间挂了很多毛笔字的条幅和绘画作品。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冉冉已经上初一了。冉冉的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是前三名,而且知识面很广,这和冉冉爱看书有很大的关系。冉冉还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他们班办的报总是全校最有特色、最新颖的,因为冉冉在妈妈布置的环境下从小耳濡目染,书法和绘画都是自学的,而且还写得相当不错。冉冉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无论是寒暑假,还是节假日,冉冉总是和妈妈一起去孤儿院或敬老院。
冉冉妈妈的做法很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想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就要营造怎样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一定会出现父母想要的效果。
关于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专家有以下建议:
建议一:家庭环境中的无声影响最重要
给孩子买一个书架,让孩子知道家里有书,从而可以在玩耍的时候看到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也要爱看书,也要有阅读习惯,这样家里摆着的书才会动起来,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看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父母爱看书,孩子就会产生探索的冲动,这样,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就真正地走进了书的世界。归根结底一句话,父母的无声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建议二: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场所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
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强的,受到怎样的熏陶,就会成长为怎样的个性。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且是孩子长时间接触的一个环境,所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轻松教子 小妙招
抓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岁是孩子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4岁是孩子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8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孩子掌握数的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5岁半是孩子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6岁是孩子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7岁是孩子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是孩子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9岁是孩子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46.从小事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尽快解除孩子的依赖情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有的孩子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干,甚至连整理书包都是家长代劳。这是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缺乏自立意识的表现。而这并不是爱孩子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终归要长大。而自立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对于一些事情,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亲自去实践、去努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快速成长。
美国的家庭教育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美国的家长就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粉刷房间,以及参加一些义务劳动。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的庭院锄草、给别人送报,来赚取零花钱。
而做事严谨的德国人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的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如,在孩子1周岁大时,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还会引导他们做一些更难的事情。而德国法律则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例如给全家人擦皮鞋之类的事情。
这就是外国关于孩子自立的培养,都是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这样就会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靠的是自己,从而学会自立和自强。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
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可以从让孩子做家务开始,来让孩子体会到责任的存在。
从欣欣三岁的时候起,欣欣妈妈就让欣欣自己洗袜子、洗手绢、叠衣服。欣欣也很听话,都按妈妈说的做了,但欣欣毕竟是一个只有三岁大的孩子,这些还根本做不好。可这些做父母的一聚到一起,欣欣妈妈还是会很自豪地说:“什么都做不好,她洗过的袜子、手绢我还得重洗,叠过的衣服我还得重叠……可是孩子却做得津津有味,从小就让孩子学着做,可以培养孩子自立、自理的意识,这样长大以后,才会自如地应付生活。要做的事情多了,也不会觉得这些事很麻烦。”
一晃儿,欣欣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一次,欣欣的妈妈生病了,早上,欣欣妈妈起床晚了,急忙到厨房,怕女儿吃不上早饭就去上学。可是,一进厨房,竟看到欣欣已经把早饭做好了,正要叫妈妈来吃呢。欣欣妈妈问欣欣:“什么时候学着做的啊?”欣欣说:“平时妈妈做饭的时候看着看着就会了。”
欣欣妈妈的做法是对的。父母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相信孩子,让孩子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孩子一定会很快变得独立。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专家有以下建议:
建议一: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小孩子都有自立的能力,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孩子成长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孩子一岁半左右时,特别想自己拿勺吃饭,其实这时孩子是在学习独立吃饭,然而,我们怕孩子弄脏衣服和饭桌,觉得收拾起来麻烦,就喂孩子吃饭,不允许孩子自己吃;每次我们洗衣服时,孩子总是乐呵呵地跑过来,把小手伸进盆里,揉搓着衣服,可这却遭到我们的斥责,因为我们怕孩子弄湿了衣服;我们择菜时,孩子也过来帮忙,但看到孩子弄得到处都是土啊、菜叶啊,就觉得孩子是在帮倒忙,然后命令孩子去学习……可见,孩子的自立意识往往在我们的不相信和怕麻烦的想法中给扼杀掉了。
所以说,父母正确地引导孩子是多么关键!在孩子有自立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不怕麻烦,让孩子勇敢尝试。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变得自立了。
建议二: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逐步放手,让孩子有独立地做自己的事情的意识和习惯。带孩子去银行存钱时,告诉孩子如何和银行的工作人员沟通,然后让孩子来办这件事。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写菜单,然后告诉孩子市场上的菜的大致价钱,然后让孩子一个人去采购。这些事情都可以锻炼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
建议三: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
我们可以在周末让孩子为第二天的生活与活动做一个计划和安排,然后从第二天早上起床开始,就由孩子来安排这一天家中的各项事务和活动。父母则要在孩子的指挥下配合工作,需要多少钱,买什么菜,到哪里玩,坐什么车,走哪条路线,都要听从孩子的安排。而我们只需放手,即使孩子有安排得不合适的地方,也不要马上否定,最好等到一切结束之后,再提出改进意见。孩子一定会对一天的经历感到欣喜和激动的。
建议四:让孩子明白凡事都要自己拿主意
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说:“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把孩子看成是一个自立的人,让孩子来自己做决定,并且实践自己的决定,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包括凡事要自己来拿主意,做最后的决定。如,是学钢琴,还是学奥数,或者是什么特长班都不学,只是一心学习;是选择文科,还是选择理科;一件事情遇到困难时,是坚持,还是放弃;等等。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来决定,所以,要利用孩子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来让孩子明白自强、自立的道理。
轻松教子 小妙招
从生活细节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妈妈,我来帮你!”
“你能帮什么?别碍事了,一边去!对了,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兴冲冲地要帮提着米袋的妈妈,可妈妈却满脸不耐烦。孩子只好无精打采地回到房间写作业去了。
对于孩子的帮忙,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这样说:“你不捣乱我就很开心了,可不敢指望你能帮上忙。”如果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我们的讽刺和挖苦,那么孩子以后也就不会再想帮我们了。孩子自立和参与的想法会因此受到打击。
父母应该从生活细节鼓励孩子多参与。比如,全家人外出旅游,可以让孩子背一个小背包,并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从小事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47.给孩子定的规矩越少越好——让孩子在玩中有所获益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一遇到孩子贪玩,便严字当先。孰不知,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认识世界、获得成长的。
从孩子出生时开始,父母就把孩子今后的发展规划好了,唐诗宋词要背、经典名著要看、钢琴画画要学、舞蹈书法要练,上了学之后,各种课外补习班更是一个接一个上……孩子比任何人都忙,却完全没有了本来属于童年的游戏和玩的时间。
对于这种现象,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玩”的天性正在退化,失去了在“玩”中自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机会。
英国教育专家认为,久坐不动、过于安静的孩子,将来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率大大高于活泼好动的孩子。研究还发现,童年的各种游戏活动有助于抵抗疾病。伦敦大学的拉塞尔·维纳尔教授还发现,过于安静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心理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环境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正是在摸摸这儿、碰碰那儿的活动中,儿童认识了周边的环境,学会了与人的交往,构建起了自己的世界。所以,我们应鼓励儿童活动,并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去活动。
教育学家指出,在孩提时代,孩子都具有主动学习的行为,而孩子主动学习是通过“玩”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所以,父母不要阻止孩子以他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孩子玩过家家,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就是在模仿成人的家务活动;孩子给娃娃洗手、喂饭、脱衣服等,其实是孩子在主动地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在玩积木、拼图中,学习认识各种颜色和形状,把积木搭成喜欢的形状,可以培养想象力,锻练手眼协调能力;玩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等游戏,都能使孩子学到很多知识,提高探索意识及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孩子会因为游戏而感到充实,他们也通过游戏摆脱孤独,在游戏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快乐,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这都将有助于孩子更优秀地成长。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在玩中学到更多
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重点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这种天赋,帮助孩子有所突破,在玩中获得成绩和收获。
肖勇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这些都得益于肖勇妈妈的发现和培养。
在肖勇上小学的时候,肖勇的妈妈发现儿子画的画很独特,画的是一个插满了鲜花的花瓶。但是,花瓶和所有的花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而且这些几何图形搭配得非常巧妙。肖勇的妈妈觉得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很好,就开始不断地启发、引导孩子。很快,肖勇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几年以后就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成绩。
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肖勇的妈妈能够从孩子无意间的玩耍中发现孩子的天赋,不断地培养孩子,这样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父母不但不应限制孩子玩,还应在玩中让孩子得到最大的收益。
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玩,教育专家有以下建议:
建议一: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只要没有危险,就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权利。长时间的学习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教育,会影响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要给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快乐成长。
建议二:不要对孩子管得太严,太细
孩子想要拿剪刀剪东西,父母怕锋利的刀刃伤到孩子;孩子要和朋友一起去徒步旅行,父母怕孩子吃苦,又怕遇到坏人,而百般阻拦;孩子要养个小动物,父母怕伤到孩子,又怕小动物不干净,弄得家里不卫生,而不让孩子养。
父母总是从万一会发生的情况来考虑问题,而忽略了很多好的方面。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孩子会有属于自己的感受,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