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5)
王淑平报道:以捏脊疗法为主治疗小儿肠梗阻32例,效果满意。方法:患儿俯卧,在背部由长强穴至大椎穴,自下而上捏起皮肤滑行而上,共3次,然后每捏2次向上提拉1次,共捏5~7遍,再由下而上推拿5次,最后在腰部两个菱形窝处按摩3~5分钟。配合腹部按摩,如摩腹、揉脐、揉中脘、分腹阴阳等。经捏脊治疗后,均在12小时内得到缓解,其中2例在6小时内得到缓解(王淑平捏脊为主治疗小儿肠梗阻32例陕西中医,1991;8:372)。
【典型病例】
豆某,男,7岁。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患儿于10小时前因暴食西瓜引起腹胀、腹痛、呕吐,未解大便和排气。来院后腹部明显膨隆,可见肠型和蠕动波,阵发性肠鸣音亢进。透视诊断:肠梗阻。入院后立即捏脊治疗。第1次捏脊后排气1次,10分钟后又捏脊1次,捏脊后10分钟左右大便1次,同时排气很多,腹胀明显减轻,继而给予****,8小时后X线腹部透视,未见阳性体征(王淑平捏脊为主治疗小儿肠梗阻32例陕西中医,1991;8:372)。
【注意事项】
捏脊疗法较适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完全性肠梗阻须马上外科处理;肠梗阻患者的饮食,须渐进恢复,避免暴饮暴食和饱食后剧烈运动;及早治疗各种腹疝、肠蛔虫病等疾病;定时排便。
十五、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全身障碍的疾病,可合并不同程度智力低下, 或合并癫、小头畸形、听和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大致属于萎症、小儿卒中(中风)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一般认为脑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胎黄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于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所致。
【临床表现】
患儿先天胎禀不足,致肢体痉挛、动作控制异常,活动不协调,有时伴有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智力低下,语言困难,抬头无力,舌伸口外,嘴角流涎等。
【治疗方法】
根据脑瘫患儿的病情在捏脊时摆成一定的出发姿势, 如上半身运动障碍明显的患儿,捏脊时嘱患儿卧于床上, 两下肢游离在床边, 痉挛型双瘫患儿, 嘱其两下肢屈曲于腹下, 足背距床2厘米, 面部转向一侧, 助手将面部侧上肢固定于肘支撑位;患儿将一侧下肢屈曲于腹下。然后在各种出发姿势下进行捏脊, 每次捏脊3 ~ 6 遍, 每日2次 , 注意操作尽量向上提拉皮肤, 术者拇指和示、中指对捏皮下组织, 根据年龄和患儿的反应情况, 尽量采用最大的刺激强度, 诱发患儿出现较剧烈的肢体或全身运动。
【治验集锦】
1史玉彪,马香涛等报道:改进捏脊疗法辅治小儿脑性瘫痪67例,效果满意。方法: 对67 例患儿在应用针刺、导平、按摩及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捏脊疗法, 并对传统的捏脊疗法改进如下: 根据脑瘫患儿的病情在捏脊时摆成一定的出发姿势, 如上半身运动障碍明显的患儿,捏脊时嘱患儿卧于床上, 两下肢游离在床边, 痉挛型双瘫患儿, 嘱其两下肢屈曲于腹下,足背距床2厘米, 面部转向一侧, 助手将面部侧上肢固定于肘支撑位; 偏瘫患儿采用一侧下肢屈曲于腹下。然后在各种出发姿势下进行捏脊, 每次捏脊3 ~ 6 遍, 每日2次, 注意操作尽量向上提拉皮肤, 术者拇指和食、中指对捏皮下组织, 根据年龄和患儿的反应情况, 尽量采用最大的刺激强度, 诱发患儿出现较剧烈的肢体或全身运动(史玉彪,马香涛,等改进捏脊疗法辅治小儿脑性瘫痪现代康复,2000 ;1 :131)。
2钱家萍、周晓玉等报道:水疗指针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脑损伤30例,效果良好。方法:将甲组患儿除头以外全部身体浸泡在37 ~40 ℃温水中,室温控制在25 ~27 ℃,由专人给予全身抚触,指针穴位按摩,姿势的变更及捏脊、被动操、黄豆擦搓等手法治疗(简称水疗指针综合疗法) 。每天1次,每次20~30 分钟,15天为1个疗程,同时指导家长协助训练。30 例中28 例完全恢复,2 例好转,平均治疗3~4 个疗程。(钱家萍,周晓玉水疗指针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脑损伤30例探讨江苏医药杂志,2001;8 :603-604)。
【注意事项】
1目前国内尚无特效药物可治愈该病。家长应加强其信心,多进行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2关心患儿,给予合理营养和护理。
3积极治疗并发症。
十六、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小儿多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和骨骼改变。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尤以6~12个月的乳幼儿发病率最高。临床以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夜惊、烦躁不安以及骨骼改变为特征。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中医无佝偻病之名,大致属于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痿软)、方颅、鸡胸、龟背等范畴。
【发病机制】现已证实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维生素D缺少时,钙、磷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引起骨骼、神经、肌肉等系统的异常,出现骨骼生长缓慢、畸形,甚至骨折等症状。
由于患儿多数为乳幼儿,其发病的原因多半与孕妇和乳母的健康状况有关。孕妇健康情况差,则小儿胎中失养,先天不足;若乳母体弱,又加对小儿护理不当,营养失宜,则小儿后天失养,脾肾亏虚。
肾主骨生髓,脾主健运,脾肾亏虚则可致气血亏虚。气虚腠理不固,卫外不行,则小儿易感冒,多汗;肾气虚则骨髓不充,骨质柔弱而且囟门至期不合,立迟,行迟,甚至见鸡胸龟背;齿为骨之余,肾气不足则齿迟;发为血之余,气血虚则发迟;心气不足则智力不足而见语迟;头为诸阳之会,肾虚则元阳及精气不能营注而见项软;脾主肌肉,脾虚生化无源,肌肉无以营养而痿软无力。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虚则体弱无力卫外,外邪稍袭则见病发。
【临床表现】
1脾虚气弱(初)虚胖懒动,头颅骨软,囟门宽大,久不闭合,发黄稀枯,枕秃面色无华,神情呆滞,肌肉松弛,四肢懈怠,不能挺立,虚弱多汗,夜眠不安,易受惊惕,大便多稀;舌苔薄白,脉缓,指纹红淡。
2肾精亏损(激期)形体瘦弱,头颅方大,面色无华,表情呆钝,言语不清,齿迟发迟,或有鸡胸龟背,腹大及下肢弯曲,发育迟缓,骨骼明显畸形,如肋串珠、鸡胸、漏斗胸、脊椎畸形、O形或X形腿。舌淡苔少,脉迟无力,指纹淡。
3肾虚骨弱(后遗症期)面色白,表情呆钝有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治疗方法】
1治则健脾和胃,补肾益气。
2手法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以加快神经的传导和对脏腑的调整。脾虚弱者,重提按揉脾俞,胃俞穴;配合小儿推拿之补脾经,补胃经,运土入水,运内八卦等手法;肾气不足者,重点提捏肾俞,命门、肺俞诸穴,配合小儿推拿之补肺经、补肾经、揉百会穴等手法。
捏脊可以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健脾和胃、补长益髓,对小儿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该病的形成过程较长,故治疗时间亦较长,坚持治疗,症状会逐渐缓解,甚至痊愈。
【注意事项】
避免久坐、久立,以防骨骼畸形;改善喂养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经常晒太阳,做日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