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这种行为,让爱好文艺的隆虑公主很受伤。但古代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温顺的公主也只能凑合着过,不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于是,隆虑公主就想把儿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等儿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公主就开始教他背诵《论语》《诗经》,但这种教育模式,她的财迷丈夫非常不喜欢。有一次,隆虑公主又在教儿子读书识字。正当他们母子俩其乐融融的时候,突然,孩子他爹一把夺过书,扔在地上说: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不喜欢读书,不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我跟你说,有钞票才是硬道理!
隆虑公主气愤地说:在儿子面前,你能不能不说这些恶心话?你自己文化不高也就算了,难道还要叫儿子跟你一样当睁眼瞎!
行,你就慢慢教吧,总有一天,我得叫他学他老子!驸马爷骂咧咧地走了。
等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驸马爷开始了他的罪恶计划。儿子要读书,他便拿个美玉或金元宝在他眼前晃,小孩子贪玩,一看就放下书来鉴赏宝贝了。而这时,他爹却拿着书去了厨房,看见佣人正在做饭,就把书扔给他们说,把它当柴烧了!
佣人有点迟疑地说:那不太可惜了?
有什么可惜的,书比柴还不如呢!驸马爷大声说道。
而更可气的是,他竟然还把儿子带去一些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场所。年轻人禁不住诱惑,于是,一个好端端的少年,就这样变成了不良少年。后来,不管隆虑公主怎么劝,已经尝到甜头的儿子就是不听。
种下的歪种早晚会结出恶果。这个道理,隆虑公主懂,在临死前,她对哥哥汉武帝说:阿哥,妹子就这一个儿子,你可得照顾着点!再就是我拿出一半的家产提前为他赎罪!
妹子都是要死的人了,汉武帝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答应。
听说有了免死金牌,那小子更加嚣张。有一次,就因为他媳妇(汉武帝的女儿,也就是他表妹)的保姆拿了他放在桌子上的一个铜子儿,他就一剑把人家给劈了。出了人命官司,首都的公安部门不敢懈怠,马上派人把小驸马爷给逮捕了。但人家毕竟是皇帝的外甥兼女婿,法院赶紧把这个案子上报给了汉武帝。
接到踢过来的球,汉武帝也很为难:依法办事吧,自己又曾经答应过妹妹;不依法办事吧,又无法向祖宗和天下的百姓交代!最后,他想想还是刘家的江山重要,就挥泪斩了自己的外甥。
人们都深感惋惜,都觉得小驸马爷如果一直跟她母亲学,肯定会成长为一代青年才俊,可偏偏上了他父亲的道。
点|睛|智|慧
总听见一些人说:读什么书,你看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而搬砖工一个月好几千呢!说实在的,有这种论调的人,不能指望他有多少出息。读书难道就只是为了钱吗?如果抱着这种想法,就算你有了钱,好日子也久不了。
§§§第七节 不积德,事业长不了
老祖宗说话
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只一心想干成大事业,而不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就算成功了也会马上完蛋。
过来人的故事
秦王嬴政上台后,非常讨厌孔子的那一套“仁义”理论,而很欣赏法家的“铁血手腕”。统一中国后,他更加相信法家理论的正确性,继续强力推行高压统治。
公元前213年,一名山东籍的国立大学教授建议说,新成立的秦朝应该学周朝实行邦国制,而不是去实行什么中央集权制。邦国制是孔子推崇的那一套,中央集权制则是法家的主张。
正推重法家的秦始皇一听,非常生气,心想:只要我在位,你们这些孔门子弟就甭想出人头地!
而且秦始皇马上下令说:除了记载秦国的历史书、医书、农业方面的书外,其他的出版物一律加以销毁;有谁敢再对政府的政策说三道四,治安部门可以立即枪毙,影响比较大的,灭族!
不让人说话,实在憋得慌,第二年,就有两个不怕死的“开了荤”。秦始皇一听:竟然把我的话当放屁,那我就把你的脑袋砍下来!于是,他即刻指示当地的治安部门逮捕那两位。但两位大哥跑得比兔子还快,公安部门一查,人早溜了。这让秦始皇很受伤,他歇斯底里地说:查,给我仔细地查,这肯定不是一个个案。查不出来,你们谁也甭想活!
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治安部门特别卖力,凡是稍微扯上点关系的就抓。最后,全国总共抓了四百多人。他们全部被押送到首都咸阳。
秦始皇跟中央干部说,我马上要为一群人举行集体葬礼,你们想看吗?
干部们不解地问:皇上,什么集体葬礼啊?给谁办?
秦始皇说:别问了!到时你们就知道啦!
没过几天,秦始皇下令把那四百多人全部押到郊外的一个地方。大家到那一看,只见地上已经挖了一个大大的坑。至此,官员们算是明白领导的意思了。那四百个哥们儿也知道,其中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就哭喊着对秦始皇说:皇上,我知道错了,我写保证书行吗?
秦始皇大喝一声说:现在后悔晚了!给我全部往里推!就这样,四百多个读书人全部被活埋。
秦始皇残暴,他的儿子秦二世也好不到哪里去。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为了给自己的父亲建陵墓,活活累死了起码几十万的民工,当时全国的壮劳力总共才不过三四百万。陵墓修好后,他哄骗那些知道陵墓机关的匠人说:你们晚上到陵墓第一道大门里面集合,我会在那里对你们进行嘉奖!
老实巴交的民工,晚上真的在那里聚集,可当他们全部到齐后,突然出现许多士兵把一群宫女往里赶。女人们哭哭啼啼,非常凄惨。看到这情景,里面的这些匠人们就知道情况不妙,纷纷要往外冲,可刚到大门的时候,外面的箭就如雨一般落下,匠人们死了一大片。那些不愿进门的宫女,也一个个被士兵用长矛戳死。当再没有人反抗时,士兵们关起了那扇沉重的大门。两三万匠人及宫女就陪着死去的秦始皇永远地待在了无尽的黑暗中。
正是由于秦始皇父子不修文治,只靠政治高压来治理百姓,很快,看似强大的秦朝,几年时间就被起义军推翻了。
点|睛|智|慧
光有道德成不了事,但成事后,又一定要加强自我修养。有句话说,做事先做人,就是指做正直的人,有信誉的人,积极、努力的人。看中外所有百年企业,其创建人和企业理念,莫不如此。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想基业长青,都必须要以道德为基座。
§§§第八节 宁要无才的君子,不要有才的小人
老祖宗说话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译文:一个人,品德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
过来人的故事
春秋末期,晋国国君成了摆设,国家的大权旁落到了几个世家大族。这其中要数智家实力最强,赵、魏、韩次之。
有一年,智家的老掌门人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就把族人找来,想跟他们商量立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老掌门人先说了自己的意见:小儿子智瑶文武双全,为人强悍,我想立他,不知道你们的想法如何?
这时,一个有点威信的中年人站出来说:我反对!
老掌门说:请阐述你的反对理由。
那人沉稳地说,我的反对理由如下:首先,我承认智瑶有很多优点,他相貌出众,武艺高强,能写会说,果敢强悍,多才多艺,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做人不仁义。如果他不做领导,这个弱点还不要紧,如果他做了领导的话,用这五项长处去干那不仁不义的事——我话先放在这——那我们智家就等着灭亡吧!
族人说的这句话,老掌门人听了虽然觉得很不舒服,但并没有责备那人,只是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执意立了小儿子智瑶为接班人。
智瑶成为接班人后,一开始就显得很强势,带头把最弱的两个世家大族给灭了。这其中有一个是他们智家的同宗,也是他们家的恩人。从那以后,智瑶更加嚣张霸道。
有一次,他邀请韩魏两个世家大族的掌门人吃饭。那两家的掌门人害怕智瑶,对他非常谦恭客气,甚至可以说是低三下四。智瑶却把人家当狗,很是傲慢粗鲁。这时,恰好一个女佣人端了盘糖醋黄河鲤鱼,向那两位的座位走去。智瑶拿起弹弓对着女佣人的后脑勺就是一弹弓,女佣人“啊”的一声向座位上扑倒,菜盘子也跟着飞了出去,顿时,两位掌门人的脸上、身上全是汤汤水水,很是狼狈。智瑶一看笑得前仰后合,两位掌门人却恨得牙根痒痒,心想:你小子等着,总有一天老子会收拾你!
没过多久,贪得无厌的智瑶又分别向韩、赵、魏三家要土地,韩魏两家这个时候不想得罪智瑶,就把土地给了他,可赵家却坚决不给。自大惯了的智瑶哪受得了这个,马上让韩魏两家跟他去打赵家。
三家联军将赵家的军队重重围困在太原(那时叫晋阳)。智瑶引河水猛灌太原城,太原变成了一片泽国。眼看赵家就要顶不住了,但狂妄的智瑶这时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他对韩魏两家的掌门人说:“用水就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太好了,以后这种方法还得经常用!”
一听这话,韩魏两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原来,韩魏两家的都城也都在水边上,智瑶这样灭了赵家,依葫芦画瓢照样可以灭了他们。再想想以前智瑶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他俩就决定倒戈。
恰在这时,赵家主动派人来联系韩魏两家。于是,三家一拍即合,约定一起灭智瑶。
到了约定的日子,赵家先派人杀了智瑶守大堤的士兵,将大堤扒开,使河水反灌智瑶的军营。等智家军阵脚大乱的时候,韩魏两军趁机从两边进攻智家军,赵家军则从城里正面冲了出来。三家联合,打得智家军落花流水,智家的掌门人智瑶也被杀死,原来力量最强的智家从此削弱。
这时智家的人纷纷想起以前那位族人反对立智瑶为新掌门人时说的话,不由得既痛又悲,而智家的老掌门九泉之下有知,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吧。
点|睛|智|慧
通过“德”与“才”这两项指标,可以把人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有才有德的人,即圣人;第二种是有德无才的人,即君子;第三种是无才无德的人,即庸人;第四种是有才无德的人,即小人。在这四种人当中,第一种人境界最高,第四种人最差。因为一个聪明的坏蛋,比一傻瓜坏蛋干的坏事,所带来的危害更大。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才一再宣扬德在前、才居后。
§§§第九节 对善人,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老祖宗说话
待善人当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对待仁义善良的人要宽厚,对待恶狠的人要严厉,对待一般人则该宽厚时宽厚,该严厉时严厉,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过来人的故事
有些人,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你对他越好,他越要吃你。春秋时期的晋惠公就是这么一位。
晋惠公本来在邻近的秦国政治避难,后来,好心的秦穆公又派兵保护他回国当了国君。但回国后,晋惠公不但没谢谢人家,连句问候的话也没有。这让秦国上下都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但更让他们不是滋味的事情又来了。有一年,晋国大旱,颗粒无收,但秦国获得了大丰收。这时,晋国的干部就向领导汇报说:主公,您看现在粮荒这么厉害,得赶快想点辙啊,不然就怕国家会动荡。
晋惠公轻描淡写地说:那还不好办?秦国今年不是大丰收吗,向他们借!
那位官员隐晦地说:由于某些原因,我就怕秦国不会借!
晋惠公哈哈一笑说:你就放心吧,秦国的领导,我了解!
晋惠公还真的很了解秦穆公。一接到晋国的告急文书,秦国的干部们纷纷反对,但秦穆公说: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自己对那个白眼狼也非常的痛恨,但晋国的老百姓无辜啊!秦国最终还是借给了晋国很多粮食,让他们度过了灾荒年。
等到第二年,秦国闹起了饥荒,晋国获得了大丰收。于是,秦穆公就赶快派人向晋国请求援助。并且他心里还想:上次我帮了他那么大的忙,这次肯定没问题!但秦穆公想错了,晋惠公根本就不是厚道人。
一接到秦国的求援文书,晋国的干部们倒挺积极,都说要大力支援。但晋惠公说:你们傻啊,秦国越闹灾,对我们就越有利,为什么要帮!
这时,一名干部就说:上次他们不是帮过我们吗,不帮,说不过去啊!
但晋惠公厉声说:有什么说不过去的!我跟你说,国家之间,只有利害,哪有什么仁义!你真是书呆子气太浓了!最后,晋国一粒粮也没给秦国送去。
晋国不但不救济秦国,晋惠公还乘机派兵掠夺秦国的土地。这让秦穆公非常气愤,他心想:这个超级白眼狼,有恩不报,还要趁火打劫,一定要狠狠地收拾他。
憋着一肚子气,秦国的士兵们作战都很勇猛,秦穆公本人也身先士卒,到处寻找晋惠公。也许是老天开眼,晋惠公的战车陷到了泥潭里。秦穆公连忙赶了过来,二话没说,提起长戈就要往晋惠公身上刺。但这时,他的一个手下对他说:主公,这种人杀他一百回,也不解恨,但是,你杀了他也就杀了,不如留下他作为跟晋国交往的一个筹码!秦穆公这才饶了他一条命。
但从此以后,秦穆公跟晋国打交道,再也不讲什么仁义道德了,就跟它玩阴的。
点|睛|智|慧
恶人自须恶人磨,但对待善良的人,你要比他更善良。因为善良的人,就像污浊世界的一股清风,如果你欺骗他们,就等于往蔚蓝的天空释放毒气,最终大家都得受到伤害。但如果你更善良地对待他们,那社会的空气会更清新,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和谐。
§§§第十节 真正清廉的人不说
老祖宗说话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真正清廉的人,只会默默做事,那些名声在外的,就怕虚伪的居多。真正大聪明的人,从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才是本色。
过来人的故事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的宰相。众所周知,在汉武帝手下干二把手的人,没几个是善终的,但公孙老头是个例外。世界上的事,有什么样的果,就有什么样的因,公孙老头就是靠装模作样、两面三刀,才得以善终的。
公孙弘虽然一直在中央做高官,但生活非常俭朴。作为一名中央高官,那么多的工资他都干啥了,接济七大姑八大姨和待业知识分子了。
有一次,他又跟一帮待业知识分子在一起吃大锅饭。作为主人,吃饭的时候,这位老人家也不好好待着,而是拿个饭碗到处溜达。每到一个桌子前,他就大发感慨地说:都说高粱米里面掺糠吃不下去,但我觉得吃起来挺香的!不瞒你们说,我现在吃的就是这种饭。
听见公孙老头这话,宾客们都很惊讶,心想,不至于吧,堂堂一个宰相能到这种地步!他给我们吃的可是大米白饭和红烧肉。于是,大家纷纷伸长脖子去看公孙弘的饭碗。
见大家兴趣来了,公孙老头连忙把碗来回地给大家展览。并说,大家别大惊小怪!说实在的,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我虽然工资不少,但都拿来做慈善了,再说,咱们又不像其他人有“灰色收入”,所以余下的钱也不多。但苦只能苦自己,绝对不能苦了你们;二就是我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就这种伙食,那时我还吃不上!所以,对我来说,这已经非常满足了!
听了公孙老头的这番话,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滚烫的泪水。心想,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官,打着灯笼都难找啊!后来,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特意向国家领导人汉武帝写了封表扬公孙老头的信。
平时,因为公孙老头表现得比较温顺,汉武帝对他就看得顺眼,一直想找个机会提拔一下这个老头。现在既然有人起了这个头,领导就顺水推舟,想把公孙老头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