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4800000048

第48章 附录篇(2)

我从头到尾读了这本书,所得甚多。它尽管不像教科书那么严密,也不像理论著作那么深刻。但是,它很亲切,很实在,尤其具有可操作性。其中点到的许多问题值得广大记者、编辑和报社其他环节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朋友们认真注意。且看这样的一些篇章:《追求什么样的可读性?》、《从整体上打造精品》,《多写醒世之作》、《火候适度》、《关注“空白点”》、《说真话》、《书信谈心易沟通》、《批评是为解决问题》《新闻“注水”现象》、《口罗嗦也是公害》,《题好一半文》……光是题目就很能吸引人们去读;且文章内容有经验、有教训、有警示,亲切自然,中肯实在。

这本书的缺点在于:思想上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观念上传统有余,创新不足;批评和表扬上平缓有余,尖锐不足。这与作者是四位古稀老人有关——“文章合时而作”,要古稀老人们写出太“新锐”的东西,这要求就未免太苛刻了。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老年人不比中年、青年人那么锋芒尽显,锐气逼人,然而他们古道热肠,言多谆谆,这么做又不完全是缺点。用心的读者宜多从严肃中得教益,传统中悟规矩,平缓中品诚恳。

与别的行当一样,咱们新闻行中的有些东西,也不是可以随便变来变去的,更不是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而是有章法的。现今有的媒体和媒体中人,不学习、不借鉴,自以为是,违背基本规律,看似改革,实质胡来,终究只能为天下笑。我们要记取这样的教训,好自为之。

通过这本《编事百味》。我特别想到:作为与社会生活之树常青同步“常青”的新闻事业,一定要前赴后继、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的老同志,在新闻事业中奋斗了几十年,无论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无论系统的理论,还是片段的体会,离退休之后,把它们写出来、印出来,供后人阅读借鉴,意义深远。美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有言:“若你希望死后仍不被人们遗忘,那么就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比起别的行当来,此话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关系最为密切而实在。

一个人做一辈子新闻工作,到最后仍可能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不满足,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也不会要求我们那么完美无缺,但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事业的人,我们总要向高处要求,以使我们既无愧于前人,又对得住来者。

§§§第四节集体智慧的结晶

——《编事百味》一书的作者答《党报人》记者问

记者:你们四位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编事百味》一书已与大家见面了,此时此刻有何感想?

作者:我们有两句话。一是我们尽了这么点微薄之力,就得到集团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支持和鼓励,深感欣慰。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四人通力合作,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让我们再次尝到发挥集体力量的滋味其乐无穷。

记者:有的同志觉得你们几位这种合作方式很独特,能具体谈谈吗?

作者:我们不是像写学术著作那样拉开架式,分出多少章节来写,而是把从事编辑工作各方面的点滴体会写成若干篇小文,采取“滚雪球”或者叫“推磨”式的方法定稿。谁想出什么题目,报出来大家筛选敲定,谁就去写。有了初稿,交其他三人转圈修改。改动大的,跟执笔人商量,认可了定下来就去录入。出来样子,又转圈改,有些小文转了五六圈才定稿。

我们四个人每个人既是作者,也是编者,还是主编。作为编者修改执笔者(作者)的稿件,与办报时修改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不同,可以增减、调换事例,可以深化思想,可以修改和增删文字。比如,《多写醒世之作》这一篇,执笔者只举了“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系列言论一个事例,其他同志改稿时,就加上了赵超构老先生批评“文革”遗风短文的例子。这就使得文章内容比原来厚重了。再如,《掰开揉碎滋味殊》一文,在修改时把吃西安泡馍的内容加上了,就更形象生动些,给人的印象会更深。还有的是调换事例。《勿忘“老天爷”》一文,原来是写在一次降雨中有人工增雨的功劳,我们的两个报纸,一个点出了“增雨”,另一个可能是记者疏忽了,只报了降雨没提“增雨”,把功劳都归之于“老天爷”了。一位同志改稿时,换了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1983年6月26日《河北日报》一版头条发表“我省小麦总产比上年增加了3亿多斤”消息的肩题是:“政策增强干劲,科技显示威力,老天从中帮忙”。这个例子比原来的要胜出一筹。

总起来说,我们几个人合作写书,就是各抒己见,各施所长,达成共识的过程。每个人对自己的稿子都抱着不怕改、欢迎改的态度。有不同意见就一遍一遍地商谈。有时,对有的稿子有不同意见的双方阐述自己观点的文字就达数千言。最能反映几个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例子是书稿“分篇”的问题。一开始,并没有分篇,有的同志提出,这样一揽子推出,条理不清晰,不利于读者把握书中的内容,于是,大家都同意“分篇”。在反复调整时,对一些稿件放在哪部分又有了不同认识,一时不好统一,又产生了图省事的办法,索性不“分篇”了。临近付印时,有的同志提出还是应该大体分分类、扒扒堆,大家同意了。有的同志建议:在篇名下边最好写一首诗,反映这组稿件的主旨和精神;但是,经过商讨,认为用诗的形成来表达有不少困难,效果不见得好。议来议去,最后确定:每组稿件的前面写一个很概括的引言,既是提要,又是按语。由一人统筹执笔写出初稿,转了两三圈修改推敲,就成了现在书中的样子。这个“分篇”的事,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

说到这里,顺便回答一个问题。有的同志议论,为何书中的文章没有署名?看了上述这些,同志们即可明白,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每篇都是用集体智慧凝聚而成的。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如体育运动,我们这次打得是“团体赛”。

记者:我听到有些同志说,感谢几位老同志花了这么多心血和精力,把参与办报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献给党的新闻事业。

作者:说感谢我们,实在不敢当。这本书虽然有我们多年的亲身体会,但更多的是我们把大家的创造总结了一下,其中还包括参考了不少同志曾经总结出的有关材料。形象一点说,我们的作用就是把散落在各处的一些珍珠擦亮、串起来了。这确实是前人和今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限于我们的水平,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书中反映得都很不够,有待于大家打开自己的“百宝箱”和“智慧库”。

§§§第五节金婚话老伴

今年,是我和老伴的金婚。10月11日,我们参加了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的金婚庆典。

回想相依相携、风风雨雨五十年,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俩的婚事是老人包办的,直到去区政府领取结婚证时,才第一次见面。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在婚后的生活中,培养了感情,加深了理解。我逐渐体会到,我的老伴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人的品格不低,有许多优良品德。最突出的是为了孝敬老人和照顾家庭成员,可以做出自己的牺牲和奉献。这也是我们和睦恩爱的最重要基础。

牺牲自身利益,孝敬老人。1959年,我从县城调到唐山工作以后,本想把她接到唐山,找个工作,一起生活。可是,我母亲舍不得她走。因为我们弟兄姐妹六个,当时他们年龄还小,而且上边还有一位老祖父,我老伴是母亲最得力的帮手。于是,就留了下来。因此,我们俩过了25年“牛郎织女”的生活。她一直是个家庭妇女。

为人憨厚,屈己待人。我们弟兄分家,没按传统的“长子住正房”的规矩,而是让弟弟们先挑,最后给我们剩下一个不能住人的破厢房。1974年,我在亲朋同事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盖了处新房。1979年,我老伴和孩子农转非迁来石家庄,让一个弟弟偿还了尚未还清的建房债务(仅相当于盖房费用的三分之一),就把房子归弟弟了。这些确实表现了我老伴的高风格,特别令我钦敬和感激的,是她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两地分居25年,她一边拉扯着四个孩子,既参加农业劳动,又操劳家务,伺候老人。我在外边,“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不饿!”可以集中精力、时间工作和学习。我高小毕业,开始当记者,工作非常吃力。多亏了老伴的支持,经过自己的拼搏,加上老同志们的帮助,才较快地胜任了工作。有一首歌唱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我虽然没有军功章,但是,我的每一个进步,工作上的每一项成绩,都有她的一份功劳。我曾对儿女们说:“你妈劳苦功高,我们一定要善待她。”

心灵手巧,热心助人。我老伴手很巧,我们结婚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家人的鞋几乎都是她做的,又结实又好看。她看到哪个小孩穿了件新颖样式的衣裳,就端相一番,回家就可以仿制。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农村老家时,她经常帮助乡亲们裁衣服、做衣服。因此,人缘很好。她刚来石家庄的那几年,大家收入都不高,而且又“做衣难”,她仍然像在老家那样,帮助邻居裁裁剪剪、拆拆改改。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加上她是个孝媳、贤妻、良母,曾被推荐出席石家庄市“五好家庭”代表会议。

近年来,我参加青年人的婚礼,在致贺词时,总是希望他们婚后,要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适应。这既是我的衷心祝愿,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第六节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访《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牛增慧

我们从一些老同志那里了解到,咱们县郭家桥乡刘家桥牛增慧1934年1月出生在牛庄(紧挨着刘家桥,1943年两村合并,统称刘家桥),只是高小毕业,从当话务员到当县报记者、地区报记者,到当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最后从河北日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休。我们认为,牛增慧同志的经历有点不平常,他是怎样从话务员到省报副总编辑的?从中可以吸取哪些教益?最近,我们访问了他。下面就是我们的对话。

李臣、宣奇稳、白志刚:您只读过小学,是怎样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

牛增慧:1953年10月,我从本县大杨铺完小毕业,到鸦鸿桥电话站当话务员。刚参加工作,有股子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政治上有较强的进取心。1954年我入了党,担任兼职的区直机关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委员、副书记,对团里的工作抓得比较紧,团的生活比较活跃,曾被团县委授予优秀机关团总支的称号。大约在1955年,我读《中国青年》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著名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的作者之一,谈的是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他参加革命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开始给报社、通讯社写稿,有许多字不会写,得向别人请教。但是,他不灰心、不气馁,一点一点地当了报社的通讯员,以后当了记者,最后成了作家。我当时受文章的启发,心想我没有想当作家的奢望,也不当记者,只想能争取当个党报的通讯员。动机主要是借此锻炼写作能力。我把想法跟邮电支局的领导一说,他很支持,并向我介绍原来玉田县委宣传部有位刘锐,年轻时怎样勤奋好学,以后成了《河北日报》一位有名的记者。于是,我鼓足了勇气,大着胆子给《唐山农民报》(当时的唐山地委机关报)写了一封信,询问当通讯员的条件,作了自我介绍,表达了想当通讯员的心愿。很快,报社给我来了信。回信比我的信还长,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提示了当时的报道要点,给予我热情的鼓励。这封信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此,我坚定了信心,开始练着写稿或写信反映下边的情况。写了一个时期以后,慢慢地发了几篇小稿,也就是人们笑称的“豆腐块”。这样,县委宣传部可能就把我纳入了视线。在创办《玉田报》时,领导调我,我认为,并不是我能马上胜任工作,而是从发展的眼光,着眼长远,立足于培养造就。退休后,接触当时的老领导时,谈论这个话题,证实我的判断是准确的。我在新闻战线上锻炼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把不辜负县委领导的关爱、培养和期待作为奋发学习、积极工作的重要动力。这是我的根,我的本,永远不能忘!

李臣、宣奇稳、白志刚:听说,您年轻的时候,学习很下功夫,比较刻苦,请您谈谈体会。

牛增慧:新闻工作政治性强,时间性也强,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写东西出手要快。我的底子很薄,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谈我的学习体会,概括地说就是肯下笨功夫,我深信“勤能补拙”,坚持多读、多记、多想。

多读。刚到县报的时候,连个小消息都编不好。在领导的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稍微适应一点了,又调到《唐山劳动日报》。地区报比县报要求更高,这下更吃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好在我有个有利条件,家在农村,夫妻两地分居,没有家务负担。于是,就全身心地集中所有业余时间,挤一切可以挤的零星时间,早起晚睡地读书学习。那时候,我很少到亲友家串门,很少看电影、电视(那时刚有电视),不逛商店、不逛公园,更不打扑克。从1959年到1964年(包括住院治疗肺结核一年零四个月),经过几年努力,我把《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通读了两遍。与新闻工作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如关于论述新闻工作、关于调查研究、关于整顿党风、关于主观能动性、关于对待困难等论著,读过多遍。《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读的遍数最多。同时,阅读了不少阐释经典著作的辅导材料。读了能借到找到的新闻业务书籍。那时,正式出版的这类图书太少,多是部队培训通讯员时内部印发的。这几年,边学习边实践,在学用结合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64年6月,我被评为出席唐山地区直属机关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同类推荐
  • 苏州人

    苏州人

    《苏州人》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苏州的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小城故事、生活情调及周边小镇几方面勾勒了苏州的俏丽模样,篇章架构“形散而神不散”,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苏州鲜明的城市性格,描绘了一副烟雨朦胧、淡雅暧昧的苏州图景。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哈姆雷特(译文经典)

    哈姆雷特(译文经典)

    伟大文豪莎士比亚代表作,脍炙人口莎剧经典,复杂深刻人物典型,备受推崇诗体译本。莎士比亚的杰作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而《哈姆雷特》又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篇章。本书的译本是著名莎学家和翻译家方平先生潜心于莎士比亚研究、以诗译诗的重要成果,充分满足读者研读莎剧、图书收藏的需要。
  • 婉约词

    婉约词

    婉约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形式、含蓄的美学意境,为我国词坛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婉约词以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致而独树一帜,在情绪上对诗文形成了鲜明的补充。作者们将自己的身世使伤感离别之痛,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将人类共通的情感以及美的艺术形式传递千年。婉约词是继花间词后,以柳永、李清照、温庭筠、周邦彦等名家为代表的词派。其词意含蓄婉转,修辞委婉、表情柔腻。“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练、隐约、微妙。宋代词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指出:“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这可看作婉约词的艺术手法的标准。
  •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学术研究的清醒与坚守:王瑶的意义3学术研究的清醒与坚守:王瑶的意义重读20世纪80年代有关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与论著,特别引起我注意与思考的,是王瑶先生和其他几位前辈,李何林先生,唐先生,田仲济先生,贾植芳先生,钱谷融先生……在“文革”结束以后的学科重建中所起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山间有座暮离斋

    山间有座暮离斋

    我从山中来带着花裤衩家中无富贵口袋无遗沙寒风吹刺骨勤为好路途博得莽荒出用裤衩换媳妇……姑娘你买裤衩吗?
  • 斩仙屠魔传

    斩仙屠魔传

    人心难测,是非善恶只不过一念之间,爱恨情仇谁又能逃脱!仙路漫漫,贪婪,欲望无尽的杀戳……究竟是谁对谁错!少年幻玄他是妖族后裔,也因此被人抛弃,一个从隐匿绝地走出的洪荒少年,无意之中得到异宝,从此踏上修仙之路,历经磨难最终一步登天斩仙屠魔!
  • 黎少你老婆又考了第一名

    黎少你老婆又考了第一名

    (双洁+专宠)言情小说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智商不在线恶毒女配,然后当简宜一睁开眼睛,就发现自己穿越了。变成了校园言情+带球跑+深情虐恋文里的,恶毒大小姐女配。男主:你死了这条心吧,就算你比她家室好又怎么样,我是不会喜欢你的女主:你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我告诉你,你是不可能拆散我们两个的简宜一:抱歉,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她勾唇一笑,是豪门小姐不好做,还是数学题不好做,还是钱不好赚,我为什么要谈恋爱,脑子进水了吗?然后在男主女主难以言喻的目光里,简宜一再次考了第一名。可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简宜一看着这个一身西装,带着一副金丝边的眼睛,一脸斯文的男人。“宜一,过来。”
  • 救世双星

    救世双星

    某一天晚上,龙首市某一角落打开了通向异域的次元之门,数不胜数的怪物从次元之门涌入龙首市,龙首市瞬间变成了阿鼻地狱,屠戮还在继续。顿时,空气中布满了血的味道,整个世界仿佛在颤抖,山崩地裂。刹那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他们好像千刀万剐一样,透露,肢体崩裂着,躯干支离破碎。在这被血光吞噬的时刻,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武器。血红的手,锋利的牙齿,迫不及待地将一张张脸孔撕碎。在这时,穿着奇怪法袍的镇世突然出现站到任天面前,并递给他一把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一个镇世和任天挽救末世的故事。
  • 傻妃谋:逆斗双胞帝

    傻妃谋:逆斗双胞帝

    她是现代王牌杀手,却被最爱的人害死,穿越成废材傻妃,成了皇上报复的目标,人人唾弃的傻女。好吧!废材就废材,傻女就傻女,你丫双胞皇上玩弄历史让人真假不分,演绎着一场弥天大谎。咱就生个双胞皇子戏弄双胞皇上,让你丫也真假不识目瞪口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静月相好

    静月相好

    笔墨丹青,勾勒出他的江山如画。清风古道,留下了他的千古痴恋。时光流逝,带走的是他此生挚爱。转身回首,却早已成了物是人非。她是一代神医,有着绝世容貌,却因为仇恨而常用白纱掩面。他是古龙天朝最俊美的男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为了她去夺取皇位。她爱他,他也爱她。相守数年,他登上皇位,她却在他的加冕之日转身离去。他势要翻过天下,只为寻到她。可谁可以告诉自己,自己辛辛苦苦找见的女人身边何时多出了一枚小包子?
  • 妖孽宠妃:腹黑王爷妖娆妃

    妖孽宠妃:腹黑王爷妖娆妃

    富贵,她有,荣华,她也有,能力,她有,拥有一切,却又笑看一切。”有肉!“”吃了。“”有美男!“”劫了。“”有王爷!““收了!”地位,他有,容貌,他有,实力,他有,拥有一切,却拥有不了她的心。“有美人!”“杀了。”“有情敌!”“杀了。”“有王妃!”“杀——等着!”她一见倾心,他却另有目的。他终于动情,她却妖娆一笑,“晚了。”妖兽,美男,且看女主如何率领众妖孽祸乱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爱倾国红颜

    霸爱倾国红颜

    他说,你声称爱我,不过是因为寂寞。她说,你拒绝的不是一切,始终是我。一个是不敢爱,一个自认爱不起。但当地位对调——原本的奴才成了王子,原本的郡主成了远离故国的弱女……爱情,是否还能成立?
  • 西游之锦鲤奔波儿灞

    西游之锦鲤奔波儿灞

    没错!就是那个奔波儿灞!融合了灞波儿奔的妖丹,变成了一条锦鲤,自带大运触发技能!仅需倒霉三次,便可触发一次大运!我奔波儿灞要逆袭了吗?本书又名《我怎么才能倒霉?》《这条锦鲤有点莽》《奔波儿灞也太好运了吧》《太上仙尊奔波儿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