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4800000047

第47章 附录篇(1)

§§§第一节弘扬正气是灵魂

——访《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牛增慧

精神是灵魂,是动力,是指导人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内在力量,在世纪之交,作为京畿大省的河北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跨入21世纪,实现我们振兴河北的宏愿,这确实是每一个河北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河北精神”的五种表述中,我个人认为第五种最好,也就是“艰苦奋斗、弘扬正气、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因为它既涵盖了前面四条的内容,又提出了“弘扬正气”这非常重要的一条。同时我主张把“团结务实”放在第一位。

既然是“河北精神”,就要从河北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我认为,必须要把讲团结放在首位,因为团结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战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险阻,尽快缩小河北与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差距。从河北的现实来看,我们虽然环京津,环渤海,但和京津及某些沿海省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只有扔掉花架子埋头苦,才有可能赶上人家,要不然只能越落越远。所以我说,应该把团结务实放在“河北精神”的第一位。

为什么要强调弘扬正气呢?我觉得弘扬正气是河北精神的灵魂,有了它,其他几种精神才能“活”起来。不弘扬正气,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怎么能团结?不弘扬正气,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怎么能务实?不弘扬正气,大吃大喝、灯红酒绿,怎么能艰苦奋斗?不弘扬正气,安于现状、保官求稳,怎么能开拓创新?

§§§第二节牛增慧:“我时刻沉浸在感动中”

牛增慧:现年73岁,195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玉田报》、《唐山劳动日报》记者,省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副主任,处长,《河北日报》副总编辑等职务,1994年退休。唐山大地震后,即到唐山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直至1977年5月。1976年10月以慰问团秘书的身份随团到山东慰问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地震灾区的支援。

“那些日子,我时刻都沉浸在感动中。”提起跟随慰问团到山东慰问被转移来的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灾区支援的那20多天的感受,牛增慧老人是这样概括的。

唐山地震发生后,当时正在省委宣传部工作的牛增慧,以唐山人熟环境熟为理由,向领导请求到唐山抗震救灾,并于7月31日到达灾区,直到第二年5月才从灾区撤回。牛增慧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并感受了灾区人民的“表情”:一开始是悲苦、无奈,但他们很坚强,很少有人哭出来。后来却哭了两次: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唐山人号啕大哭;灾区人民生活安顿就绪后,一直坚持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陆续撤离唐山时,当地灾民与解放军难舍难分,唐山人第二次流泪。而10月份见到在外地救治的伤病员,又是另一种表情:牛增慧随团去山东的日子里,每时每刻、在每一个地方都是感动,在山东救治的伤病员流露出来的更是无限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从1976年9月底开始,省委、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就组织了多个慰问团,每个团都是由省级领导带队,首先慰问了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10月初,慰问团开始走向接收唐山伤病员的省份,每个省派一个团,其主要宗旨是六个字:慰问、感谢、学习。

伤病员受到“八路军待遇”

从7月31日到8月中旬,山东省沿铁路医院分108架次、18列专列共接收唐山伤病员14034人,除菏泽、聊城、临沂三地不通铁路外,全省49个县,247家医院都接收了来自唐山灾区的伤病人员。

山东方面介绍,得知唐山地震的消息后,山东省在22个小时内派出了863人的医疗队伍奔赴唐山参与救灾。7月31日接到卫生部通知后,马上又动员组织了892人、18个队的列车医疗队,上车接病人。另外,还从没有接受任务的县抽调了1300多名医护人员、组织了3000名赤脚医生加入到救治工作中来。

牛增慧以文字秘书的身份随慰问团去了山东,该团有19名成员组成,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纯性为团长,另有两名秘书、一名记者。在济南市集中活动以后,分成了三个小组,从10月6日到11月2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到达了烟台、青岛、济宁、泰安、枣庄、淄博、德州等地的31个县、140多个单位。牛增慧所在的小组先后去了烟台、青岛、德州等地7个县的44个单位。每到一个地方,都到病房看望伤员、召开座谈会,给伤病员送上一封慰问信,给收治单位送上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山东方面说得很少,很多情况都是我们的伤病员介绍的。”牛增慧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万千,“除了医务人员的热情工作,当地老百姓对伤员的关心,也十分让人感动,他们把最好吃的东西送来给伤员,就像当年照顾八路军那样照顾、关心我们的病人。”

直到30年后,牛增慧还清楚地记得在山东慰问时听到的那些动人事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我时常想,如果没有兄弟省市的救治,唐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不知会有多少人落下残疾。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0名医生会诊一个病人

王海林,28岁,唐山松汀铁厂工人,在地震中下肢被砸瘫痪,转运到山东文登中心医院时,身上有28厘米的褥疮。在山东住院以来,他一直发高烧,有时达到41度。

医生都说他很顽强、很乐观,不管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做什么检查,从不吭声,他的口腔因高烧溃烂了,也坚持吃饭,将吃饭当成战斗任务。“山东人民这么照顾我,我的任务就是同伤病作斗争。”王海林的顽强精神也感动了所有的医生。

文登中心医院为治好王海林的病,成立了一个由2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曾有12次会诊,人数最多的一次有90多名医生参加,这些医生有当地的、青岛的、济南的,也有来自北京301医院的外科医生。在治疗方式上,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中西医结合,甚至一些土方法也不放过。赤脚医生轮流进行推拿、辅助治疗。需要毒蛇时,一个叫刘山仁的一下子抓来六条。乳山县白河滩公社的于新忠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为王海林试吃毒蛇……

两次手术医治女孩的腿

牛增慧说,唐山市粮食局王臣喜的女儿王立新也受到非同一般的关照。九岁的王立新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到济南市槐荫区医院时已经愈合,但医生发现她的病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两厘米。经过多次会诊后,医院决定再次给这个小女孩做手术。“当时,医生们的想法十分朴素,医生们说,一个小女孩,两腿不一样长,长大肯定就成了跛脚,不仅影响生活,还会影响以后找对象,所以,不能让孩子留下残疾。”在其他两家医院的支援下,又重新给王立新做了手术。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医护人员都抢着照顾王立新,当他们知道王立新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后,就利用工作之余帮助小立新学习,小立新穿的毛衣,也是医护人员给她编织的。王立新还会给医护人员唱样板戏《沂蒙颂》。

如果没有意外,当年那个九岁的小女孩应该早巳经是孩子的母亲了,正如医务人员所希望的,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

山东人民的恩情不能忘

类似这样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17岁的伤员谷守珍是一位聋哑人,山东莱阳医院不仅治好了她的伤,也治好了她的聋哑病,到出院时,她可以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等简单的话语。

在山东省医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跟医护人员有了很深的感情,管护士叫“妈妈”。伤好后,小女孩都不愿意回去了。后来,护士亲自将她送到唐山后,她竟舍不得护士回山东了。

丰润49岁的刘志保,医院治好了他的脊椎骨折,查出他患有小肠疝气后,还给他做了修补手术,将他忍受了13年的痛苦彻底根除了……

每一位伤病员到达山东后,医护人员都为他们擦澡。医院为伤病人员每人准备了一套短裤、背心,一套单衣、棉衣以及棉鞋、棉帽和袜子。女同志特殊用品、镜子、梳子、发卡等物品都有准备,真是无微不至。当地百姓则将自己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送给伤员,由于医院一下子接收不了那么多东西,医院就要求他们排号送。据介绍,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老百姓送来的鸡蛋,伤病员吃不完,只好将鸡蛋煮熟后吃掉蛋清,将蛋黄晒干,有的病人回唐山时要提上好几斤干蛋黄。

正如在青岛市职业病医院接受治疗的60岁老人窦淑兰所说:“咱们河北该怎样报答山东省啊?我还能活几年呀,山东人民的恩情得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代永远不忘。”

唐山荆各庄矿姓艾的夫妻二人都被转送到了烟台,妻子在桃村医院生了个小孩,便取名“艾桃”;唐山电子仪器厂的郭灵芝在莱阳中心医院生的小孩取名“东生”……应该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纪念。

附文:

“转移”纪实:

大地震使唐山市、唐山地区所辖各县一下子出现了70多万名伤员,其中重伤员达167589名。当时,唐山的医院坍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医疗设备和药品全部被埋。加之当时的各级组织因人员伤亡和通讯联络中断等原因,工作秩序被打乱,面对这么多伤员,家属和脱险的干部急得团团转。

很快,解放军部队和全国、全省各地立即组成了283个医疗队,医务人员近2万名,携带部分药械和生活用品进入灾区。但是,问题又来了,大批重伤人员在得到初步包扎治疗后,需要一个继续治疗和养伤的场所,安置在哪里?

从孙志中著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可以看出,伤病人员向省内和省外大转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的。1976年7月31日,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电话通知河北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说,中央已经通知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等省,接待唐山地区的重伤员,每个省一万名,立即组织安排外运。接到中央指挥部通知后,河北省指挥部决定,先向外地抢运集结在飞机场周围的重伤员,向通飞机的地方转运,当天就空运出1200多名重伤员。

指挥伤员转运组的统计显示:转运地震重伤员过程中,先后动用各种型号的飞机474架次,转运伤员20734人;铁路卫生列车159列次,转运伤员72818人。其中辽宁省接收最多,达19828人,河南省14329人,山东省14034人,安徽省11131人,吉林省10223人,陕西省9083人,山西省4778人,江苏省3353人,湖北省1516人,河北省石家庄等地、市11632人……

这次转运重伤员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感动”集锦:

◆烟台地委提出,“不讲条件,不提困难,来多少收多少,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让伤员抬着来,走着回去,不仅治好伤,还要恢复功能,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莱阳医院副院长说:“我们一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你们躺着来,走着回;一个不死,来时是病汉,回去是好汉。”

◆一位老大娘,自己身体不好,却拿出10个鸡蛋送给伤病员,有人说:“你身体不好,需要营养。”老大娘则说:“我需要营养,伤员更需要营养。”

◆丰润一位70岁的老大娘,一个月不能动,由医护人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老大娘说:“你们比我亲闺女还好。”

◆烟台市文登县正骨医院的伤员刚入院,就呼啦一下子来了三四百人,医院以为是看望病人的,却原来是要献血,要化验血型的。青岛市的工人、农民说:“植皮有皮,输血有血。”

◆一个叫田俊奎的重伤病号,医护人员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涮羊肉,医护人员跑遍了烟台市,找了一天。想吃豆腐脑,就专门给他做。

◆在烟台工人疗养院一个名叫朱锦慧的14岁女孩,因为嘴受伤了,不能吃东西,郊区的农民每天开着拖拉机给她送来一斤牛奶。伤好后,她想吃小米饭,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到部队家属中去找。

省委干部牛增慧的工作笔记:

1976年10月18日上午河北省慰问团在山东烟台地区人民医院与唐山伤员座谈笔录:

唐山钢铁公司田俊奎(40岁):

我是挤压伤综合症,入院时神志不清。医院经全力抢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生活安排得好,政治上帮助我们学习,坚定信心。“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要是在旧社会不堪设想。厂给我来信,我们厂快全面恢复生产。今后半生,干好革命,干好工作,永不忘本。

唐山矿冶学院吴顺合:

我参加座谈,心情很激动。来前,伤员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欢迎河北慰问团,感谢山东人民,烟台人民。

家里亲人死亡时,会掉眼泪。当我们看到慰问电,第一次上火车,流下了眼泪;到407医院,感动得我们掉下了眼泪。

我们来了130多人,原来这个医院容70多个病人。我们这些人都是抬着来的,绝大多数不能下床。医护人员给我们送水送饭,端屎端尿,一夜看几次。下大雨时,端饭,护士把雨衣脱下来,盖上,让我们吃好。

毛主席逝世,伤病员放声大哭,对毛主席的感情,灾区人民更深。

唐山建筑公司财务科刘道恒:

我56岁了,旧社会过来的人。

这么大的地震,我们这些人都得死了,我压了五个小时,腰部压伤,下肢有伤。刚被扒出来,心想:完了,瘫痪了。旧社会,没有人扒,扒出来没有水,没有粮,也得死。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就是好!”

我没有想到我能走路了!大夫、护士像亲人,我刚来不能动,大便时需四五个人架起来。

迁西建筑工程队郭玉顺(35岁):

我正在唐山施工,压在(建筑物)底下几小时,后被抢救出来。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中央、全国人民的支援,十个我也没了。亲人对我的照顾,使我多次感动得流泪。

§§§第三节生命与事业的传承

我这里的“生命与事业”,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个人的,一是关于新闻这个行业总体的。

不久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四位老同志(担任过总编辑的叶榛、担任过副总编辑的牛增慧,担任过部主任的高级编辑殷建农和辛德祥),把几十年来《河北日报》上具有典型认识意义和剖析价值的作品,编委会、记者、编辑、评论员、通联、校对等各个采、写、编环节中的具体实例,还有一些发生在编辑部里里外外的有意思的小故事,等等,加以总结、归纳、提炼、评说、百余篇短文,集成一本书,名叫《编事百味》。

这“百味”,首先是个人的。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新闻界中人,由青年而中年而老年,学习与实践,成绩与失误,喜悦与苦恼,“百味”于是有之。

这“百味”,也是报纸的。我们的报纸随着时代的脚步走,前进与停滞,顺利与曲折,经验与教训,“百味”于是亦有之。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安徒生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安徒生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够游历世界的各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采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深夜月当花:刘心武作品精读

    深夜月当花:刘心武作品精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散文精品。这些散文既有对亲情、友情的讴歌,也有对普通大众、平凡生活的赞美;既有对立身处世的阐述,也有对读书写作的讲解。他总是从平淡中发现美,在日常中发现崇高,笔触清新隽永,饱含着浓郁的人情味。
  • 老舍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老舍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央视朗读者读了又读的散文经典,幽默小品一辑,展现京味“幽默家”的独特魅力,原汁原味、无损呈现“语言大师”的文字之美。《老舍散文》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老舍的经典散文集,收入《我的母亲》《宗月大师》《猫》《北京的春节》《趵突泉的欣赏》(《趵突泉》)《我的理想家庭》等数十篇传世散文经典。这些作品或描写各地风物,细致入微,极有意境;或叙写日常生活,养花养猫,充满情趣;或撰写幽默小品,诙谐风趣,京味满满;或怀念故人,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充分显示了老舍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老舍是中国的文学大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京味文学的开山鼻祖。语言雅俗共赏、干净鲜活、平易精致、幽默机智,富有北京地方色彩。
  • 李国文谈《红楼梦》

    李国文谈《红楼梦》

    这是当代名作家关于《红楼梦》解读与启示的书。该书不同于“红楼”专家、学者的研究、著述,而是以小说家的视觉和思维,凭借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几十年文学创作的经验,对《红楼梦》的写作境界、人物的艺术魅力及政治背景,进行阐述和解读。他们的解读独具慧眼、别有意境,既有学者的智慧,又有作家的敏锐,可以说是曹雪芹的异代知己、《红楼梦》的解味之人。
  • 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

    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

    《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不仅将杂文这一文学体裁纳入其中,还出现了一些宁夏文学的新变化。长期以小说创作为主的青年作家漠月、了一容和火会亮。其中,漠月的。《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收录了作者近年的散文创作精品;了一容的《走出沙沟》还得到了文学大家王蒙的推荐;而火会亮的散文随笔集《细微的声音》,记录的则是作者在西海固生活的思想感悟,展现了贫困地区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此外,作为第22届书博会阅读大使的阿舍,此次被收录其中的短篇小说集《奔跑的骨头》,也是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作者以散文的笔触,女性的敏锐感,独特的语言穿透力,讲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凡恶魔

    平凡恶魔

    一个平凡的高中学生,一个古怪的老头,一份奇怪的契约,彻底改变了哈利的命运……
  • 我的男友是大猪蹄子

    我的男友是大猪蹄子

    敢想吗,上辈子一心栽在池城身上的云夭夭,竟然被池城给硬生生的折磨死了。云夭夭在临死前,心中暗想,若是上天再给她一次机会的话,她……哎等等,上天怎么真的重给了她一次机会,让她重生到了她还没认识池城的时候?既然如此,那重生了的她,绝对不要认识池城这个大猪蹄子,更不会像上辈子一样,一心爱着池城这个大猪蹄子。可是,为什么自己已经躲得远远的了,池城这个大猪蹄子还会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还一改上辈子对他白月光的痴情,死皮赖脸的缠着自己?不过,想让她云夭夭再爱一次这个大猪蹄,绝对没门!
  • 一到N

    一到N

    一个故事也是n个故事。。。谁知道,自己太懒,写着写着变成了这样。。。
  • 在冬天喜欢上夏天

    在冬天喜欢上夏天

    因家庭变故,冬屿转学到了A市的博硕中学,在这所中学,遇上了夏天。是巧合还是缘分?“你觉得你除了长得帅还有什么优点吗?”从夏天的美色中恢复过来后,冬屿吞了吞口水问。谁知这厮臭不要脸地一笑:“已经够了,反正我也是靠夫人吃饭。”
  • 天才魔女:这个徒儿很会撩

    天才魔女:这个徒儿很会撩

    世人都传,穆家大小姐穆翎歌是一个心狠手辣而且相当护短的主儿,但只有顾璟知道,他家夫人,向来温柔体贴。世人都说,穆翎歌的徒弟身份尊贵,向来冷面冷心,但只有穆翎歌知道,自家徒儿憋着一肚子的坏水!魔域女帝重生归来,一心一意的要把当初为了救自己被戳成筛子的顾璟培养成真仙权作报答,可谁知道,这个顾璟从一开始就不安好心! “不好了大小姐,有人欺负您徒弟?” “什么?!来人,把本小姐的凌云剑拿来!” 几个回合 穆翎歌一脸贴心的看着顾璟:“你没事吧!” “没……就是有点疼。”顾璟看着拉着自己手的穆翎歌,一张脸瞬间就红了。 被打的甲乙丙丁吐血三升:这个不摇碧莲!明明就是他先动的手!!!!!
  • 为啥他们都崇拜我

    为啥他们都崇拜我

    风头无两的医圣赘婿,对我纳头便拜。风姿绰约的小姐姐们,以为我是超级富豪。不可一世的本市首富,非求着我跟他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什么情况?我做什么了?就算我姐姐是个扶弟魔,我也只是个弟弟而已啊!可为啥他们都以为我是个狠人?
  • 快穿之我不是炮灰

    快穿之我不是炮灰

    什么?她竟然是被别人秀恩爱秀死的,不过,不是说秀恩爱死得快吗?关她什么事啊!呜呜~T^T人家至死还未脱大汪团啊!
  • 神奇宝贝之耿鬼

    神奇宝贝之耿鬼

    我去,洗吧咧,这是啥玩意的啊鬼斯的吗?应该是的吧可是样子不太对劲的啊,哪里有这么大的鬼斯的啊没办法一觉醒来就过来了还遇到一个特大号的鬼斯无语啊,不过我倒是挺幸福的嘿嘿嘿,鬼斯多多指教了嘁嘁嘁
  • 从聊斋开始收容诸天

    从聊斋开始收容诸天

    以阴魂之躯,通天地幽冥;纳诸天阴物,拢万界香火;我叫陈阎,我有过很多称呼:‘酆都大帝’‘阎君’‘阴天子’!(ps:这只是一个在不怎么正经的聊斋世界正经的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