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起火、嘴唇发干都是秋燥惹的祸
秋天,燥是主要现象。炎热的夏季,耗损了人体的津液,而秋燥又进一步袭击人体。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补足津液,一是补,二是防丢失。喝水是补津液,但如果喝的水已经不少了,嘴唇还照样干,该怎么办?
1.秋季要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饮料。
2.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排便。如果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烧灼津液,对人体非常不好。
3.饮食宜偏寒凉,而温热类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应少吃为妙。寒凉食物很多,包括豆腐、黑豆、银耳、芝麻、藕、海参、蜂蜜、鸡蛋、苦瓜等。
4.水果宜吃葡萄、梨等,忌温性的荔枝、苹果等。
其实喝茶也能防燥,但是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多给自己熬点粥和汤,也是防燥的要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喝了一上午的茶,可是中午又吃大鱼大肉,还吃了不少甜食、喝了可乐,那么上午喝的水就全没用了。所以要多吃防燥的食物,远离助燥的饮食,再从全身及情绪方面把握自己,就不会感觉燥热了。
多喝蜂蜜少吃姜,“多事之秋”无烦扰
干燥是秋天最主要的气候特点,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干燥的特点,我们就必须经常给自己的身体“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于人体的伤害。多喝水是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对付秋燥不能只喝白开水,最佳饮食良方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能有效减少水分的流失。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减缓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蜂蜜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秋燥时节,还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于人体的危害。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不可多吃。尤其是在秋天最好少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古代医书有记载:“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当秋天来临之际,我们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拒食生姜”,如此便可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四宝:百合、大枣、枸杞、红薯
秋高气爽的时节,寒气比夏季重,人体的进补十分重要。秋季进补有四件宝贝,以下分别介绍:
百合。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百合有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能提高免疫力,还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入冰糖冷却后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大枣。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药理研究证实,大枣有保护肝脏、调节血脂等作用。不过,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体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烦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枸杞。枸杞子具有补益肝肾、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来治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虚劳咳嗽、糖尿病(辅助治疗)、视力减退等。枸杞根(中药称为地骨皮)有清虚热、平肝息风的功效,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枸杞茶则可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淡、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眼疾、掉发、口腔炎等。体质虚弱、常患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枸杞子。
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秋天吃枣,不宜与哪些食物同吃
大枣入药常用黑枣、南枣、红枣、蜜枣等,其中以黑枣、南枣养血补中作用较强。红枣性温,补养力较薄;蜜枣味清长而厚爽、滋润解毒较好。大枣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在秋季养生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宜与维生素同时食用。食物中的维生素可使维生素K分解破坏,使治疗作用降低。
(2)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黄瓜含有维生素分解酶,萝卜含有抗热血酸酶,两种成分都可破坏其他食物中的维生素。
(3)不应和动物肝脏同时食用。动物的肝脏富含铜、铁等元素,铜铁离子极易使其他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氧化而失去功效。
(4)服用退热药时禁忌食用。服用退热药物的同时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降低药的吸收效果。大枣为含糖量高的食物,故禁忌食用。
(5)服苦味健胃药及祛风健胃药时不应食用。苦味及祛风健胃药是靠药物的苦味来刺激味觉器官,反射性地提高食物对中枢的兴奋性,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若服用以上药物时食用大枣,则会明显地影响药物的疗效。
(6)腐烂变质的枣应忌食。大枣腐烂后,会使微生物繁殖,枣中的果酸酶继续分解果胶产生果胶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食用腐烂的枣,轻者可引起头晕,使眼睛受害,重则危及生命。
另外,龋齿疼痛、下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忌与葱、鱼同食。
秋天,与茶靠近就是与健康靠近
近年来,人们不断地发现茶叶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其保健功能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得到肯定。秋天喝茶既可养生又能治病,如能根据自身体质,选用适宜疗方,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大有好处。
萝卜茶: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不要放味精),再将茶叶用水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时间不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症。
姜苏茶: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
银耳茶: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不要用绵白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咳嗽。
橘红茶:橘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症。
秋天吃莲藕好处多
人们常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因此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藕就是当令滋补佳品之一。立秋过后,鲜藕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肴。
藕分为红花藕、白花藕和麻花藕三种。红花藕,藕形瘦长,外皮褐黄色、粗糙,含淀粉多,水分少,糯而不脆嫩,煲汤用较好;白花藕肥大,外表细嫩光滑,呈银白色,肉质脆嫩多汁,甜味浓郁,生食为好;麻花藕呈粉红色,外表粗糙,含淀粉多。
鲜藕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故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颇为适宜。用藕辅以其他素材煲汤补血就是这个道理。莲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对于肝病、便秘、糖尿病等一切有虚弱之症的人都十分有益。藕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对于淤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的人以及产妇极为适合。
莲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佳。古人常以鲜藕汁、鲜梨汁、鲜荸荠汁、甘蔗汁等混合,用于治疗热病口渴伤阴、焦躁难解等症。莲藕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延年益寿。妇女产后也可以食藕,产后本忌食生冷,但唯独不忌藕,这是因为它具有止血消淤的特性。此外,藕有清肺止血的功效,肺结核患者食用也很好。
在购买时要挑选外皮呈黄褐色、肉肥厚而白的,注意要无伤无烂无锈斑,不断节且不干缩未变色,顶端的“鹦哥头”越小越好。如果藕发黑,有异味,则不宜食用。
加工鲜藕时不要用生铁锅,以防鲜藕变色。为使去皮的莲藕不变成褐色,可将去皮后的藕放在稀醋水中浸泡5分钟后捞起擦干,就可使其保持玉白水嫩不变色。炒藕丝时,藕丝通常会变黑,如果一边炒一边加些清水,炒出的藕丝就会洁白如玉。
我们平时食用藕时,往往把藕节弃之不用,事实上,藕节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药。因其含有2%左右的鞣质和天门冬酰胺,其止血收敛作用强于鲜藕。将藕节捣碎后加适量红糖煎服,对各种出血如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症有一定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宜生吃藕,因为鲜藕性偏凉,生吃凉拌较难消化,伤损脾胃。所以脾虚胃寒者、易腹泻者,宜食用熟藕。产妇一般产后1~2周后再吃藕比较适宜。